四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来养蚕 1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我们来养蚕蚕卵——蚁蚕2、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活动2、给蚕宝宝记日记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我们来抽丝。

苏教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3)

苏教小学科学4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3)

(苏教版)4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2单元养蚕
1. 咱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咱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孩子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孩子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孩子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ppt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孩子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
防。

2019年6月27日。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养蚕产生兴趣。

使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内容养蚕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养蚕的基本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养蚕的过程和蚕宝宝的成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养蚕的认知和期待。

第二章:蚕宝宝的认识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蚕宝宝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蚕宝宝的形态特征。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2.3 教学方法观察实物或图片,辨识蚕宝宝的特点。

小组讨论,探索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养蚕的工具与材料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养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3 教学方法展示和介绍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养蚕的过程。

第四章:养蚕的步骤4.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养蚕的基本步骤。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养蚕的具体步骤。

4.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步骤。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成长变化。

第五章:蚕宝宝的问题与解决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养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 教学方法分享养蚕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六章:蚕丝的秘密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自然产物的尊重和利用。

6.2 教学内容蚕丝的形成过程。

蚕丝的应用和价值。

6.3 教学方法展示和介绍蚕丝的产生过程。

小组讨论,探索蚕丝的用途和价值。

第七章:蚕丝手工艺品制作7.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蚕丝手工艺品制作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艺术创造力。

7.2 教学内容蚕丝手工艺品的基本制作方法。

7.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蚕丝手工艺品制作,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制作步骤。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2.1.我们来养蚕》word教案(3)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2.1.我们来养蚕》word教案(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1. 我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养蚕》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的教材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蚕的生长过程以及与蚕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以养蚕为主题,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养蚕这一主题较为特殊,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与蚕相关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对身边生物的关爱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与实践:分发蚕宝宝,让学生亲自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的食量、蜕皮等现象。

3.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总结蚕的特点。

4.知识拓展: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蚕的生长过程–幼虫(蚕宝宝)–成虫(蚕蛾)2.蚕的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评价学生对蚕的特点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反思总结,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我认知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1 我们来养蚕》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1 我们来养蚕》 苏教版

《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情感。

在这节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

教学目标:1、聚焦养蚕活动,系统的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

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

2、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

了解养蚕的历史,以及蚕的一生对人类的贡献。

3、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养蚕、研究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以及蚕的一生对人类的贡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丝质小物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古诗词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马上就要到我们四年级了,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屏幕:------------蜡炬成灰泪始干,前一句是什么?2、春蚕到死丝方尽,从科学角度讲,你是怎么理解的?3小结导入:小小蚕,大世界,它为我们人类默默奉献它的一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蚕的世界,去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知识(板书课题:走进蚕的世界)。

二、活动过程:(一)蚕的四个阶段:1、回顾我们本单元的内容,蚕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师板书卵------蚕-------蛹------蛾2、课件出示卵的图片,谁来介绍卵?3、卵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蚕,刚出壳的蚕叫----蚁蚕,课件出示蚁蚕的图片,介绍蚁蚕4、蚁蚕吃桑叶渐渐长大,课件出示成虫的图片,从蚁蚕到成虫要经历几次蜕皮?(4次)5、4次蜕皮后,蚕用2-3天时间吐丝作茧,一只蚕大约能吐多长的丝?(3000米)课件一次呈现蚕吐丝作茧图片,解说:3000米垒成这样的小房子,蚕在小房子里经过2-5天的时间变成蛹,这就是我在市场上看到的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 (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 (1)
2.1
我们来养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蚕பைடு நூலகம்位新朋友
蚁 蚕
养蚕的方法简介
1.刚出生的蚁蚕宝宝最怕冷,要把温 度保持在20几度左右,一般认为26 度上下的温度是养蚕的最适宜温度。 2.蚕宝宝还需要较高的湿度,要经常 往盒子里喷些水。 3.蚕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
4.要保持蚕宝宝“家”的清洁卫生, 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 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以 免蚕宝宝生病。 5.为了让蚕吃饱,一般一条蚕要占据 两条蚕的位置,随着蚕不断长大, 要为它不断扩“座”。蚕座的疏密 要适度。
6. 蚕宝宝要经过四次眠后蜕皮的过程, 才能逐步长大。
请同学们记好这些方法,争 取养出健康的蚕宝宝。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2.1.我们来养蚕》word教案(7)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2.1.我们来养蚕》word教案(7)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1. 我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来养蚕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