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岳麓版)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之戊戌变法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之戊戌变法
初二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之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
1.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屠杀“戊戌六君子”。
2.原因: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
即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使国家富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和平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当时的中国国情。
意义
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
3、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必考知识点1、公车上书(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时间:1895年春(4)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5)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2、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至9月,前后103天,“百日维新”。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4)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杀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最新名师精品】岳麓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PPT课件 (4).ppt

什么是“公
车上书”?其目的
是什么?有什么重
大影响?
︽
公
车
上
书
记
︾
Hale Waihona Puke 、公车上书1、康有为早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2、公车上书 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北京强学会遗址 《强学报》书影
《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书影
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 会兴起?
甲
午
战
争 后 民 族
谭嗣同殉难
戊戌变法历史意
义是什么?给后人留 下了什么教训?
戊戌变法
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 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 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1、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
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文化上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想一想,哪些人会拥 护和支持变法?哪些人会 强烈反对改革?为什么?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2、百日维新的内容 3、戊戌政变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 书言事”,这里的“民”具 体指什么人?反映了哪些人 的愿望?起了什么作用?
经济和文化 方面的措施起了 京 什么作用?
师 大 学 堂 的 原 址
京师大学堂的门额
戊 戌 变
兴起
1、公车上书 2、创办学会和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法 高潮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精美课件

庵
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
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 “公车上书”。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公车上书的经过: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 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目的: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 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 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县人,世称“康南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 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维新派是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 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
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
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先 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戊戌变法中 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谭嗣同等维新人士陆 续被捕杀害。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
动、爱国运动。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中国 才有富强的希望。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 行不通的。
教训: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探究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
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和爱国的意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
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天演论》所宣传的 “ 物竞天
择,适者
生存 ” 的
社会进化
严复
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日
益尖
锐。
维新
派想
争取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列强
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
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袁世凯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1、危机四伏的改革 2、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七、维新时期的遗产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在上海创刊的 变法,成为宣
《时务报》
扬维新思想的
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
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发表的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 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 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 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ppt教学课件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 弱胜强?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 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 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 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 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 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各省的 基础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粟裕 谭震林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时间:
1948.111949.1
指挥员:聂荣 臻、罗荣桓、
林彪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 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人,国民革命军 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 党1员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 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 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 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 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 兵燹。
课程:
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经过10余年,有 了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 农科、工科等7个专科。
影响:
许多省份也积极筹办设置新式学堂,变法 失败后虽明令禁止各省学堂,然而新式学 堂的兴起成为大势所趋。
严复
在译著《天演论》中,他 借阐述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强调面临瓜分威胁中国,只有 改革现状,才能避免亡国灭种 之祸。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复习提纲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直接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宣传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经济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性文件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90年代维新思潮:A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B影响最大——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维新变法理论基础,在思想界产生了“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C、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民权思想是思想核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D、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谭嗣同:著有《仁学》, 他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主张“冲破网罗”。
E、“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首先通过阅读课本的章节目录,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戊戌(Wùxū)变法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导火线: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北京,引起群愤。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主张:拒和(拒绝和日本议和,拒绝《马关条约》)、迁都、变法。
4、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5、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二、百日维新1、事件:1898.6---1898.92、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3、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4、开始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5、变法内容及影响:(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触犯了顽固派利益)(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体现了变法性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4)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5)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6、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7、失败原因:(1)顽固派势力强大;(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8、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9、评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0、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1、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初中历史学习方法1、如何有效阅读课本:首先通过阅读课本的章节目录,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每一章时,先找出这章书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然后根据每一节的标题内容稍作归类,最后可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写出每一节要记的知识点。
举例说明: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间: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大事:列强的侵略: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阅读)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阅读)第八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后,根据知识结构一点一点地看课本,把课本上讲的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跟前边的历史事件有联系的就联系起来,重点掌握其背景和影响,如复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小编们就可以与第一章的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相联系,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岳麓版)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维新运动失败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课后练习
1.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解析: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因此并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可排除A;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另外两项中,促进中国人的思想启蒙最为重要。
3.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
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