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计算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

浮⼒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原创:浮⼒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浮⼒的知识,对于初⼆的学⽣来说,难度较⼤。

下⾯阿辉⽼师把浮⼒这章的知识进⾏整合,通过⼏道浮⼒典型题的解析,总结出⼗⼆个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准确掌握有关浮⼒的知识。

⼀、⽰数差法F浮=G-F只要题中出现弹簧测⼒计均可⽤此⽅法例1、⼀物体挂在弹簧测⼒计下,⽰数为10N,当物体完全浸⼊⽔中时,⽰数变为6N,则该物体在⽔中受到的浮⼒为。

变式1、若将物体⼀半浸⼊该液体中,则弹簧测⼒计的⽰数为。

变式2、该物体的密度为。

变式3、若把该物体浸没在另⼀种液体中,弹簧测⼒计的⽰数为2N ,则另⼀种液体的密度为。

解析:F浮=G-F=10N-6N=4N变式1:若物体⼀半浸⼊液体中,则浮⼒变为2N,根据F浮=G-F得F=G-F浮=10N-2N=8N,变式2:ρ=m/V=G/ g/F浮/ρ液g=Gρ液/F浮=Gρ液/G-F=10N×1.0×103kg/m3/10N-6N=2.5×103kg/m3或者分步做,先求质量,后求体积,再求密度。

变式3:因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均全部浸没,所以V排相同,所以F浮/ρ液g=F’浮/ρ’液g,所以G-F/ρ液=G-F’/ρ’液所以ρ’液=(G-F’)ρ液/G-F=(10N-2N)×1.0×103kg/m3/10N-6N=2×103kg/m3技巧⼀:⼀物体挂在弹簧测⼒计下,⽰数为G,当物体完全浸⼊某液体中时,⽰数变为F,则该物体的密度为Gρ液/G-F技巧⼆、⼀物体挂在弹簧测⼒计下,⽰数为G,当物体完全浸⼊某液体中时,⽰数变为F,当物体完全浸⼊另⼀种液体中时⽰数为F’则该液体的的密度为(G-F’)ρ液/G-F⼆、阿基本⽶德原理法:F浮= G 排=m排g=ρ液g v排例1、如图所⽰,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放⼊同种液体中静⽌,请⽐较物体所受浮⼒⼤⼩关系.例2、如图所⽰,体积相同的⼆个物体放⼊不同液体中静⽌,已知ρ甲>ρ⼄请⽐较物体所受浮⼒⼤⼩关系.解析:F浮=ρ液g v排,例1中ρ液相同,⽽三个物体在该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V甲ρ⼄,所以两物体所受浮⼒⼤⼩关系为F甲浮>F⼄浮技巧三:某物体浸⼊某液体中,当v排相同时,ρ液越⼤,则F浮越⼤;当ρ液相同时,v排越⼤,则F浮越⼤例3、重为5N的⽔,可以产⽣的浮⼒为()A.⼀定⼩于5NB.⼀定⼤于5NC.⼀定等于5ND.可以⼤于5N解析:要想做对这道题,⾸先⼀定理解阿基⽶德原理中V排的含义。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

浮力压强综合计算技巧1.平衡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即F浮=G物。

2.阿基米德法:浮力等于液体中排开的液体重力,即F浮=ρ液V物g。

3.称重法:在浸入液体中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即F浸入=G物-F浮。

4.上下压力法:测量液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 浮=F下-F上。

二、综合计算方法1.对于漂浮和悬浮的情况,优先考虑F浮=G物,求出浮力后再综合阿基米德公式求出物体体积和密度等。

2.对于总压力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法或者法,其中公式法是根据总压力等于总压强乘以底面积,而法是将总压力分解为物体重力、液体重力和重力的和,再计算总压强。

三、注意事项在综合计算时,一般情况下会综合浮力求出物体体积,质量和密度题目会给出其中一个量,懂两个量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在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区分液体的密度和高度,以免计算出错。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牛/千克;h为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为米。

从公式中可以得知,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

因此,在计算液体压强时,判断出h的大小是关键。

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采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是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西,使问题简化了。

控制变量法是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

计算浮力的方法有称重法、压力差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和平衡法。

其中,称重法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和示重来计算浮力;压力差法是通过测量浮力产生的上下压力差来计算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法是通过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来计算浮力;平衡法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自由状态的物体。

五种方法求浮力

五种方法求浮力

五种方法求浮力一、五种方法求浮力1、由F浮=G物-F拉求浮力。

当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时,物体被一个力拉住悬浮在液体中,则物体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由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应用公式:F浮=G物-F拉,再由F浮=G物-F拉求浮力。

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

例2: 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

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例3.一个1牛的钩码,挂在弹簧秤钩上, 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0.87牛,这个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牛; 若钩码受到的浮力是0.1牛时,弹簧秤的示数应是_______牛。

例4.弹簧秤下悬挂一物体,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392牛,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342牛,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例5.将质量为1kg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其重为8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它的方向是_______(g取10N/kg)。

例6.如图10甲所示,物体重_______N。

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如图l0乙所示,则物体受到浮力为_______N。

还可利用此实验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的关系。

2、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

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例: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牛,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牛,方向为________。

3、应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浮力例1.将2.00牛的金属块用线悬挂,使其全部浸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测得溢出的酒精重为0.32牛,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

例2.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舰长304米,舰宽70.5米,满载时排水量达67500吨,问: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

浮力部分解题秘诀

浮力部分解题秘诀

天高云淡老师教你解浮力题一、解题程序二、浮力计算公式记忆(同学们在后边划线上默写一遍)1、F浮=G空气中-G液体中(称重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浮=F向上-F向下(压力差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浮= G排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F浮=m排液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F浮=ρ液gV排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认真领会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

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两种实验方法12实验想想上图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F B-F C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D-F E又代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主要是要验证那两个数据相等?__________________四、关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与溢出的液体的辨析物体浸在液体里的时候,所占据的原液体的体积就是液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因此所谓的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实际上就是物体浸在液体里的部分的体积,即在任何时候都有V排液=V浸;至于排开的液体与溢出的液体的关系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若杯中液体原来是满的,放入物体后,物体排开的液体将全部溢出,所以此时物体排开的液体就是溢出来的液体,即有V排液=V溢液故有F浮=G排液=G溢液;若杯子内液体原来是没有满的,那么放入物体后,物体排开的液体将先使液面上升,然后才有可能溢出,可见此时V排液﹥V溢液,故有F浮=G排液﹥G溢液。

总结: F浮=G排液≥G溢液,直接地说就是F浮≥G溢液五、物体浸在液体中最终..所受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物体浸在液体中后,最终状况如何呢?所谓的最终状况是指足够长时间后的情况。

(完整版)浮力解题技巧

(完整版)浮力解题技巧

一、对浮力的认识1. 在液体中,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无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无论运动或静止,也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只要物体底部有液体,就会受到液体给物体向上的托力,也就是浮力。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的浮力3.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既包括上浮,下沉的物体,也包括漂浮、沉入液体底部的物体,但不包括浸在液体中或与容器下表面结合紧密的物体,如桥墩、插入泥中的木桩等4.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要分清: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浮力大小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2)、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二、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1.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不等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F拉(式中的G和F拉分别为称在空气中的物体和称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即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适用范围:此式适用于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常用于题中已知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的情况.2.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F向上-F向下.适用范围:此法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或计算浸没深度已知的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液.适用范围:普遍适用.4.平衡法:利用物体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来计算浮力.基本公式:F浮=G物(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N支=G物(物体沉底)、F浮=G物+F拉.(用绳子拉住)适用范围:漂浮体、悬浮体、沉底、连接体等.其中称重法、原理法、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都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完成浮力问题的解答.三、求解浮力问题的一般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 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或下沉等)3.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除分析重力、浮力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其它相关联的物体对它是否有拉力、压力等)3. 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的平衡方程(在展开方程时,应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字“全浸”、“部分浸”、“漂浮”、“沉底”、“露出水面”等)4列等式、解方程求出未知量.四.例题讲解1.如图所示,是小鹰同学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过程,请你根据实验数据,求:(1)小石块的质量;(2)小石块的体积;(3)液体的密度.(g 取10N/kg)2、如图所示,将边长为5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0.1kg(g取10N/kg)。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

浮力解题的四种方法1、压力差法:根据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F下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F上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向上的压力为F向上,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为F向下,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向上-F向下。

即浮力等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适用:于物体的形状规则、密度均匀、它所受浮力可用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来计算。

例1、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的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4.7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4.9N,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解:根据压力差法求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F向上-F向下=14.7N-4.9N=9.8N2、阿基米德原理:根据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F浮=V排ρ液g)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F浮=G排=ρ液gV排。

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9.8N/Kg, V排表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在气体中时,则F浮=ρ气gV排从公式上看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有关,与其他无关。

适用: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或体积。

例1、有一个小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15N的水,求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15N3、力的平衡原理:根据物体在液体中平衡时所有向上力的和等于所有向下力的和若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应根据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 浮=G 物)来计算。

此法也称为平衡法。

适用:漂浮或悬浮例1、一艘30000N 的轮船在海上航行时,受海水的浮力多大?从海上到长江上航行时浮力多大?解:因为这艘轮船是漂浮,所以轮船所受的浮力F 浮=G 物=30000N ,轮船从海上航行到长江,轮船重力不变,所以所受浮力不变。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

浮力计算题型及解题技巧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在计算题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浮力计算题型和解题技巧:1.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要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判断物体是否完全浸没在液体中,还是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

•对于完全浸没的物体,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F浮=ρgV排,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

•对于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F浮=ρgV浸/V物,其中V浸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物为物体的总体积。

2.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变化量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的变化量,要求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化量。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然后,根据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化量,可以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变化量:ΔF浮=ΔρgVΔV排,其中Δρ为液体的密度变化量,g为重力加速度,ΔV排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量。

3.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求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解题技巧如下:•首先,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a=F合/m,其中F合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

•最后,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判断物体是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等运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浮力的过程中,要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原理,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物理公式和解题方法,避免思维定势。

除了上述提到的浮力计算题型和解题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浮力计算问题需要我们注意:1.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求计算浮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完整版)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完整版)浮力典型题型归类

浮力典型题型归类方法一、称重法:F浮=G-F(G:物体本身的重力;F: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方法二、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P向上S=ρ液gh1S, F向下=P向下S=ρ液gh2S ) 方法三、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注意:G排: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m排:指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V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方法四、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题型一应用浮力测密度1、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实质圆柱体,当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柱形烧杯过程中(如图11所示),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如下表所示。

(g=10N/kg)圆柱体浸入深度h(cm)0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6 测力计示数F(N)3 2.85 2.70 2.55 2.4 2.4 2.4 2.4 2.4 2.4 试根据表中所给条件求:(1)当圆柱体浸入深度为0.3cm时其底面所受的压强;(2)圆柱体的质量;(3)圆柱体的密度。

2、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

g=10N/kg)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题型二“冰山一角”(即漂浮物体)问题液物物排=ρρVV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当浮在另一种液面上时有1/3的体积露在液面外,求:(1)木块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 (g取10N/kg)2、证明漂浮物体:液物物排=ρρVV,并说明无论海中的冰山有多大,其露出来的体积和总体积的比是一定,求出这个比。

3、把一个边长为0.1m长方体木块放入水中,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2.5×10-3m3的小柱体,静止时,放木块刚好能全部浸入水中,现把小柱体拿走,方木块上浮,静止时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密度(2)小柱体放在木块上时对木块的压强.题型三:物体位置不明(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或密度关系)判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处的状态)1、在一只杯中盛满酒精,现把一个质量为45g,体积为50cm3的蜡块轻轻放到酒精中.(ρ酒精=0.8×103kg/m3)问:(1)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放入蜡块后从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多少?(3)若将上述酒精换成水,则当蜡块静止时,蜡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把一个重为5N,体积为0.6dm 3的物体投入到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 g=10N/kg)题型四 受力分析的有关计算要点:物体受竖直方向上三个力平衡,分析受力情况并弄清力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浮力计算题解题思路
一.解浮力题的基本途径
计算浮力一般有三个基本途径,每一个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要做到准确掌握。

1 称重法:。

此公式适用于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为物体浸没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 阿基米德原理法:。

此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3 二力平衡法: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时,,注意:悬浮时是浸没在液体中,;漂浮时,。

其中,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圆满地解决浮力问题。

4浮沉状态判断法:
○1物体悬浮:F浮=G物;ρ物=ρ液
○2物体漂浮:F浮=G物;ρ物<ρ液
○3物体下沉;F浮<G物;ρ物>ρ液
注意:1、3 4本质上都属于受力分析法,利用受力分析来计算浮力是解决浮力题更加常用的方法。

二.解题思路及步骤
1. 审题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找出隐含条件,确定是哪一类问题,找出适当的公式。

如:看到“漂浮”“悬浮”“露出水面”“轮船在水上航行”等信息,确定用漂浮或悬浮法解题,列出相应公式:。

2. 对公式适当变形,如:
可见,此类型题可以求的物理量(密度和体积)有四个:ρ液、v排、ρ物、v物,任意知道三个量,可求第四量。

三.典型例题
例1. 在水中放入质量为5kg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

求:(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3 ) 木块的密度
例2.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实心圆
柱体,将它逐渐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的变化
如图乙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g取10N/kg)
A.圆柱体的质量为0.3kg B.圆柱体的
体积为2.0×10-4m3
C.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
D.圆柱体刚好浸没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400Pa
例3.水池底部的排水口用重为1N、面积为20cm2的塞子塞住,放水至虚线处。

(g=10N/kg)(1)
图甲中,如用弹簧测力计向上逐渐用力拉塞子,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时,塞子恰好被拔出,则池中的水深为 cm。

(2)图乙中,如用空心密闭塑料瓶(不计重力)代替弹簧测力
计,同样使池中水位达到相同位置时恰好将塞子拔出,则
塑料瓶受到的浮力是 N,排开水的体积为 cm3。

例4. 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

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g=10N/kg)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
(3)木块露出水面处于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减小了多少
例5. 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kg、底面积为3×10-3m2。

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甲.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1)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2)如图乙所示,在该装置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5×10-5m3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m。

此时,该装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
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克?
(3)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
练习
1.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鸡蛋在甲杯里
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 .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 .甲杯底部所受
液体的压力较大
2. 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有
25体积露出水面,将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漂浮时,有14
体积露出液面,则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 3.
3 .图是某车站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 的底面积为400cm 2,高为0.2m ,盖片B
的面积为60cm 2(盖片B 的质量,厚度不计)。

连接AB 是长为0.3m ,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

当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 时,盖片B 被撇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

(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 3,g=10N/kg )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 时,水对盖片B 的压力是多少?
(2)浮筒A 的重力是多少?
4. 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把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水后,再在木块A的上方放一物体B,物体B恰好没入水中,如图(a)所示.已知物体B的密度为6×103kg/m3.质量为0.6kg.(取g=10N/kg)
求:(1)木块A的密度.
(2)若将B放入水中,如图(b)所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