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100首关于春的古诗(附释义)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 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 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 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 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 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 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戌的夫君, 盼望他早日归来。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 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 隽永。
【赏析】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 万春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 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 西的思考。
25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 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 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 鲜的感受。
3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 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 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 的痕迹。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赏析】全词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 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 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 篇。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36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31 王孙游 【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哨遍·春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哨遍·春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哨遍·春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哨遍·春词宋代:苏轼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
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
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见乳燕捎蝶过繁枝。
忽一线炉香逐游丝。
昼永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便乘兴携将佳丽。
深入芳菲里。
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
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
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
任满头红雨落花飞。
渐鳷鹊楼西玉蟾低。
尚徘徊、未尽欢意。
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
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
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译文: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
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
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
见乳燕捎蝶过繁枝。
忽一线炉香逐游丝。
昼永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醒来在画堂中用银蒜将帘子押上,用珠装饰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
雨刚下又停歇下来,洗出一个碧罗明净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长的天气。
一瞬间暖风吹春天回来,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气在浮动,风还吹皱起银色的池塘水。
正是杏花醉成酒窝,还在脸上匀匀地搽上酥一类细嫩乳品,花蕊如绣般绽开,红红绿绿前后排列。
只见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飞过了密林。
忽然出现一条线,那是炉子香烟逐绕着虫丝。
白昼长了人也闲了,独自一人站在斜阳下,体会着夜即将到来的情味。
便乘兴携将佳丽。
深入芳菲里。
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
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
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
任满头红雨落花飞。
渐鳷鹊楼西玉蟾低。
尚徘徊、未尽欢意。
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
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
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自然地乘着游兴,带领美女们,进入到香花芳草园里。
弹拨胡琴使之发声,轻轻地“拢”,慢慢地“攒”,都很灵巧高妙。
宋词: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原文译文赏析《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宋代: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译文】黄莺啄花,红色的花瓣从枝头纷纷落下;燕子掠水,剪尾点破了水面,泛起缕缕细绿的波纹。
天寒手冷,玉笙冰凉,吹奏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
这样吹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越发消瘦。
【赏析】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
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
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
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
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是为点题之笔。
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
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
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
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
“人与绿杨俱瘦。
”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
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
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然而词人为了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
“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
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
”可谓一语中的。
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
”《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
”《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
”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关于春天的50首古诗(附赏析),建议收藏!

冬去春来,春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
现在,又到了桃红柳緑,春暖花开的季节,怎么能少了咏春的诗句呢?今天,小编搜罗了50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建议收藏。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001诗002诗003【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诗00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00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诗006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诗007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带春的诗句优秀84首

带春的诗句优秀84首1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3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7 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8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13.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原文五首:春山夜月丨王孙游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丨山中留客丨水槛遣心二首

13.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原文五首:目录:
《春山夜月》(于良史)
《王孙游》(谢朓)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秦观)
《山中留客/山行留客》(张旭)
《水槛遣心二首》(杜甫)
第一首:《春山夜月》
于良史〔唐代〕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第二首:《王孙游》
谢朓〔南北朝〕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第三首:《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秦观〔宋代〕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第四首:《山中留客/山行留客》
张旭〔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第五首:《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唐代〕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审美赏析

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审美赏析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审美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观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审美赏析,欢迎阅读!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此词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汇涞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秦观诗词赏析5篇

秦观诗词赏析5篇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
当然,评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秦观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日三首朝代:宋朝|作者: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
酒酣聊把作缠头。
第一首表现邢沟附近的水乡夜色。
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
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
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
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关环境幽寂。
邢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
菰蒲深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晴,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
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
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
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
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
宋人曾说此联是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
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国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
然言虽止而意未尽。
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
出处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出自宋代秦观的《如梦令·春景》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赏析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
乃因伤春而
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
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
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
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是为点题之笔。
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
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
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
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
“人与绿杨俱瘦。
”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
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
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