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检验测试
1-洗手液的配制及其性能测定

洗手液的配制及其性能测定摘要:本文自行设计了一套详细的洗手液配方,并对洗手液的多项性能进行了测定。
简化方法测泡沫高度、精密试纸测pH、重量法测固含量、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旋转黏度计测黏度。
实验表明配制的洗手液去污能力好、不伤手、气味芬芳、美观实用。
关键词:洗手液;表面活性剂;泡沫高度;pH;固含量;表面张力;黏度;cmc。
正文:目前,人们多用肥皂、洗衣粉、汽油、洗洁精等洗手。
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清洗作用,但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洗后皮肤常出现干燥、裂纹、脱皮等现象,而且对某些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手上的污垢去污能力很不理想,尤其是汽油等油类,由于具有毒性,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危害。
而洗手液能避免上述缺点,用其洗手去污力强、无毒、无刺激、润肤、芳香。
配制该洗手液简单方便而且成本低。
一.洗手液配方设计如图示,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原理,可知LAS:AES=6:4~9:1时复配体系对油和水的界面张力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实验教材提示知LAS:AES=6:5而AES:6501=5:1时可使产品具有较好的粘度和低温稳定性。
以此可确定AES(70%)与LAS(35%)与6501的量。
而通过NaCl来调节黏度使之达到较合适的值。
AES在碱性溶液是中稳定的,但在酸性中容易水解,苯甲酸钠水解后呈碱性。
表1 洗手液配方原料含量(质量%)主要作用AES(70%)10 去污LAS(35%)13 去污6501 2 助洗甘油(丙三醇) 2 护肤苯甲酸钠0.5 防腐NaCl 适量增稠珠光剂 1 增色香精适量增香苹果绿适量调色去离子水至100溶剂二.实验过程1.洗手液的制备工艺(1)以配制100g产品为基准。
用200ml的烧杯,按配方要求用加量法分别称取10.0gAES,13.0gLAS和0.5g苯甲酸钠。
(2)在称好原料的烧杯中加入60g去离子水,在电炉上适当加热,搅拌使原料全部溶解。
(3)适当降温后,用加量法加入2g6501,2g甘油和1g珠光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
洗手液实验报告

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的测定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09级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01班马波019引言:本文设计了一种洗手液配方,确定了洗手液制备的工艺条件,选恰当的方法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利用表面张力的测定确定洗手液的临界束胶浓度CMC的方法。
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洗手液有较好的去污功能和保湿护肤功能。
关键词洗涤剂;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黏度洗手液以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小,能有效避免皮肤干裂,裂纹,脱皮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用其洗手去污力强、无毒、无刺激、润肤、芳香。
配制该洗手液简单方便而且成本。
一、洗手液的配方设计要求1) 产品要有对污垢充分的洗净能力和脱脂能力, 又要对皮肤无刺激和低刺激。
因此, 在配方中应选择性能温和的表面活性剂, 应保证人在使用中无其他毒副作用, 使用安全。
2) 产品的酸碱度应呈中性或弱酸性, 与人体皮肤的pH值相近, 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刺激。
由于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皆成碱性, 因此, 在配方中需要加入弱酸性物质调节pH 值, 普通洗涤剂中常用的碱和碱性盐在配方中很少使用。
3)产品应具有一定的黏度。
黏度太低, 洗手液在手中停留时间过短, 不利于充分洗涤; 黏度太高,产品则不易挤出。
4) 产品应有令人愉快的香气和赏心悦目的颜色。
二、洗手液基础配方设计1)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洗手液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其基本功能是去除手上的油垢和污垢,并产生一定的泡沫。
2) 润肤保湿剂润肤保湿剂也是洗手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甘油的使用最广泛,它可在皮肤表面水分挥发后留下一层保护膜, 阻止或减缓皮肤内部水分的流失, 保持皮肤的润湿性。
3) 增稠剂在使用洗手液时, 如果黏度太小, 不易在手中滞留, 则去污能力会受到影响。
最常用的增稠剂是无机盐,例如NaCl, 它的价格便宜, 增稠效果好, 使用方便。
4) 减滑剂为了减少洗手液在洗涤过程中的滑腻现象, 增加皮肤的洗净感, 可在配方中加入一定的减滑剂。
洗手液配方(知识学习)

表1 洗手液配方原料含量(质量%)主要作用AES(70%)10.0 去污LAS(35%)15.0 去污6501 2.0 稳泡甘油 2.0 护肤苯甲酸钠0.5 防腐NaCl 3.0 增稠珠光剂 1.0 增色香精2滴\苹果绿2滴调色去离子水加水至100.0 溶剂2实验条件2.1洗手液的制备工艺(1)以配制100g产品为基准。
用200ml的烧杯,按配方要求用加量法分别称取10.0gAES,15.0gLAS和0.5g苯甲酸钠。
(2)在称好原料的烧杯中加入60g去离子水,在电炉上加热至60~70℃,搅拌使原料全部溶解。
(3)适当降温后,用加量法加入6501,甘油和珠光剂,搅拌均匀。
(4)加入余量去离子水,适量香精和苹果绿,搅拌均匀。
(5)搅拌下缓慢加入NaCl,调节产品粘度。
2.2洗手液的性能测定方法2.2.1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1]2.2.1.1基本原理和方法提要将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滴液漏斗的活塞,让水缓缓滴下,使毛细管内的溶液受到的压力比样品管中试样液面上来得大。
当此压力差于毛细管端面是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毛细管口的气泡即被压出,压差的最大值Pmax可从压力计上读出。
若毛细管的半径为,则最大压力对气泡的作用力F=Πr2pmax;气泡在管口受到的表面张力为F=2πrδ则Πr2pmax=2πrδ∴δ=rPmax/2(而对于同一个毛细管来说r是一个定值)2.2.1.2试剂和仪器洗手液;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套;500ml容量5个2.2.1.3测定步骤(1)各种浓度洗手液的配制称取2.5g的洗手液于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则浓度为1/500,其它的浓度则采用稀释的方式配取。
(2)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样品管内加入蒸馏水,使之刚与毛细管相切.打开抽气滴液漏斗的活塞,让水缓慢滴下,使毛细管口逸出的气泡速宽以3~5s一个为宜,记录压力计两侧最高和最低读数三次,求取△h的平均值,并同时记录温度.同法测定各浓度的洗手液的表面张力.2.2.2 PH值的测定[3]配制1%的洗手液溶液,用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到其的PH值.2.2.3固含量测定[3]2.2.3.1方法提要用分析天平称取小烧杯的质量,再加入m1的洗手液,将烧杯放入高温炉中,105℃灼烧3h,取出,冷却到室温,称重,然后进行第二次,三次灼烧,直到两次称量不大于0.4mg,最后质量为m2。
生物多肽洗手液的制备及测试实验报告

生物多肽洗手液的制备及测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制备生物多肽洗手液,并对其进行测试。
通过一系列步骤,如生物多肽提取、杀菌剂添加和稳定性测试,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有效的生物多肽洗手液。
实验结果表明,该洗手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使用。
1. 引言洗手液是一种常见的清洁用品,通过洗手液可以有效去除手部的污垢和细菌,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卫生。
然而,传统的洗手液往往含有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物多肽洗手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洗手液,具有天然、环保和抗菌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生物多肽提取液、杀菌剂、稳定剂、水和容器等。
2.2 实验步骤1) 生物多肽提取:将生物多肽提取液加入适量的水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搅拌,使生物多肽均匀溶解。
2) 杀菌剂添加:将适量的杀菌剂加入生物多肽溶液中,使其具有抗菌性能。
3) 稳定剂添加:为了增加生物多肽洗手液的稳定性,我们添加了适量的稳定剂,并进行充分混合。
4) 测试:对制备好的生物多肽洗手液进行一系列测试,如抗菌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抗菌性能测试我们采用平板计数法对生物多肽洗手液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
将洗手液涂抹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多肽洗手液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抑制了菌落的生长,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3.2 稳定性测试为了评估生物多肽洗手液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稳定性测试。
将洗手液装入密封容器中,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外观和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生物多肽洗手液在不同温度下均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未出现明显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表明其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4. 结论通过生物多肽提取、杀菌剂添加和稳定性测试等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有效的生物多肽洗手液。
实验结果表明,该洗手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使用。
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测定

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测定摘要:液体洗手液主要由水、表面活性剂、助洗剂、增稠剂、香精、色素等构成。
通过本实验,了解洗手液的功能、配方设计和主要原料的作用及制备工艺,自行设计配方,拟定详细制备工艺条件和性能测定方法;掌握表面张力、pH值、固含量等性能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洗手液的配制(包括基本配方、配制方法)、性能的测定(包括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pH值的测定、固含量测定、黏度测定、泡沫高度测定)。
本次实验,成功地制备出了去污能力较强、气味清香、颜色较鲜艳的洗手液。
关键词:洗手液去污能力黏度表面活性表面张力绪论:本次实验设计了一种洗手液配方,确定了洗手液制备的工艺条件。
选择了恰当的方法,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溶液的酸碱度、固含量、黏度、泡沫高度等),进行测试与鉴定。
从多方面,较全面地考察了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
保证了实验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
正文:一、本次实验的药品有:AES(70%)、LAS(35%)、6501、甘油、苯甲酸钠、NaCl、珠光粉、香精、盐基玫瑰红、去离子水等。
二、实验仪器:200mL烧杯一个、玻璃棒一支、1000mL容量瓶五个、加热电炉一个、粘度计一个、100mL量筒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分析天平一个、pH试纸若干等。
三、实验方法和过程:Ⅰ.洗手液的配制(1)基本配方(见表一)原料含量(质量)/%主要作用原料含量(质量)/%主要作用AES(70%)8—12去污NaCl1—2增黏LAS(35%)10—15去污珠光粉1增色65012助洗香精适量甘油2护肤盐基玫瑰红适量调色苯甲酸钠0.5防腐去离子水至100溶剂(2)配制方法:①以配制100g产品为基准。
用200mL的烧杯,按配方要求用加量法分别称取AES、LAS、苯甲酸钠。
②在称好原料的烧杯中加入60g去离子水,在电炉上加热至60—70℃,搅拌使原料全部溶解。
③适当降温后,用加量法加入6501、甘油和珠光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
洗手液制备实验报告

洗手液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洗手液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洗手液的成分及作用;
2.学习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3.掌握洗手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4.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洗手液的主要成分是界面活性剂、抗菌剂、香精、保湿剂等。
它可以使手部油脂、污垢和细菌迅速分解,彻底清洗手部的污垢及细菌,从而达到消毒、杀菌、保护手部皮肤的目的。
洗手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有黏度、PH值、稳定性等。
实验步骤:
1.将75%乙醇加入搅拌桶中,并开始搅拌;
2.将硫酸三丁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400等添加入搅拌桶中,继续搅拌至均匀分散;
3.将适量的甘油加入搅拌桶中,并继续搅拌高速5分钟,待混合均匀;
4.调节PH值至7.0,加入保湿剂、香精调整口感,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洗手液。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制得了一定质量标准的洗手液。
对于洗手液的成分和作用,学生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操作
技能。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中要戴手套,避免化学物品直接接触皮肤;
2.在调节PH值时要细心、耐心,避免PH值偏高或偏低。
3.制备过程中注意各种化学试剂的安全储存和操作。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制得了一定质量标准的洗手液,并得到了本次实验的一些启示,如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问题、操作细致等。
洗手液 抑菌杀菌国标检测方法

洗手液抑菌杀菌国标检测方法一、检测目的本检测方法旨在为洗手液的抑菌杀菌性能提供标准的测试手段,确保洗手液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微生物,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传播和保护使用者的健康的目的。
二、检测原理本检测方法基于微生物学原理,通过在设定的条件下对洗手液进行试验,观察其对目标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效果。
具体而言,本方法利用洗手液与微生物的直接接触,以及适宜的杀菌时间,来评估洗手液的抑菌杀菌性能。
三、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适量待检测的洗手液样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制备微生物悬浮液:根据国标要求,选择合适的目标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制备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悬浮液。
3.试验设置:将一定量的洗手液与微生物悬浮液混合,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时间进行接触。
同时设立对照组,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仅使用微生物悬浮液而不添加洗手液。
4.观察结果:在设定的观察时间内,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成等。
对于杀菌试验,还需对存活微生物进行计数。
5.结果判定:根据观察结果,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数据,判断洗手液对目标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效果。
6.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抑菌率、杀菌率等指标,以及评估洗手液的性能等级。
四、数据分析在完成试验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整理:将试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以便于后续分析。
2.抑菌率/杀菌率计算: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抑菌率或杀菌率。
这些指标反映了洗手液对目标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效果。
计算公式如下:3.抑菌率/杀菌率=[(对照组菌落数-试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4.性能等级评估:根据抑菌率/杀菌率的数值,结合国标要求,对洗手液的性能进行等级评估。
一般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等级。
5.绘制抑菌/杀菌曲线:将不同时间点的抑菌率/杀菌率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以直观地展示洗手液的抑菌/杀菌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洗手液的配方说明

洗手液的用途
01
02
03
去除污垢
洗手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 以有效地去除手部污垢和 油脂。
杀菌消毒
部分洗手液含有抗菌成分, 可以杀死手部细菌,预防 疾病传播。
滋润保湿
一些洗手液含有保湿成分, 能够滋润手部皮肤,防止 皮肤干燥。
洗手液的优点
使用方便
洗手液使用方便,只需涂抹在手部,然后用清水冲洗即可。
清洁效果好
03 生产工艺
生产流程
原料准备
根据配方要求,准备洗手液所 需的原料,如表面活性剂、保
湿剂、抗菌剂等。
混合搅拌
将所有原料加入搅拌器中,按 照规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混合 搅拌,确保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
灌装
将搅拌好的洗手液灌装到预先 清洗干净的容器中,确保灌装 过程无菌,避免污染。
封口和贴标
对灌装好的洗手液进行封口, 并贴上相应的标签,标明产品
洗手液清洁效果较好,能够去除手部污垢和细菌。
适用范围广
洗手液适用于各种人群,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均可使用。
02 配方组成
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
用于去除手上的污渍和油脂,是洗手液的主 要清洁成分。
保湿剂
保持手部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抗菌剂
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帮助预防交叉感染。
辅助成分
增稠剂
使洗手液更加稠密,易于涂抹和冲洗。
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建议选择含有温和表面活 性剂和保湿剂的洗手液,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 不适感。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洗 手液市场也将继续扩大。未来,洗手液行业需要 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洗手液的配制及性能测定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同组者:)
相关摘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档次的提高和对美的更高认识和要求。
人们在清洁双手的同时,更希望能同时护理和美容一下自己的手部。
仅清洁作用的肥皂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这一双向需求,此时,洗手液应运而出。
和传统的香皂、肥皂相比,洗手液具用她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更是狠很地点了一下肥皂的“死穴”。
液体洗手液主要由水、表面活性剂、助洗剂、增稠剂、香精、色素等构成。
通过本实验,了解洗手液的功能、配方设计和主要原料的作用及制备工艺,自行设计配方,拟定详细制备工艺条件和性能测定方法;掌握表面张力、pH值、固含量等性能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洗手液的配制及洗手液性能的测定。
前言:
本文设计了一种洗手液配方,确定了洗手液制备的工艺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了利用表面张力的测定确定洗手液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方法。
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洗手液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保湿功能。
This paper presents a hand sanitizer formula to
determine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of hand sanitizer,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 to the performance of products were measur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surface tension of the liqui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washing liqui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hand cleaner with good functions of decontamination and moisture.
本小组通过实验成功地制备出了去污能力较强、气味清香、颜色较鲜艳的洗手液,并完成包括水溶液表面张力、pH值、固含量、黏度、泡沫高度在内的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
【From the Wu 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洗手液表面活性剂黏度表面张力去污能力香味
实验正文:
一,实验仪器:200mL烧杯一个、玻璃棒一支、1000mL 容量瓶五个、加热电炉一个、黏度计一个、表面张力测定装置、量筒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分析天平一个、pH试纸若干等。
二,实验配方及用量:
(补充说明:AES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酸钠;6501烷基二乙醇酰胺)
三,配制方法:
①以配制100g产品为基准。
用200mL的烧杯,按配方要求用加量法分别称取AES 10g、LAS 15g、苯甲酸钠0.5g。
②在称好原料的烧杯中加入60g去离子水,在电炉上加热搅拌至原料基本全部溶解。
③适当降温后,用加量法加入6501 2g、甘油2g和珠光剂1g,搅拌均匀,降至室温。
④加入余下去离子水、适当香精和盐基玫瑰红,搅拌均匀。
⑤搅拌下缓慢加入NaCl,调节产品黏度(本组调节黏度>80mPa.s)。
四,洗手液性能测定:
(1)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具体参见《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向建敏第71页)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组成的洗手液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溶液配制:配制产品的质量组成如下:
1/5000、1/2000、1/1000、1/800、1/500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其20℃时的表面张力。
由公式:δ=KΔh (用标准液蒸馏水的数据求得K即可)
由实验室温度为26℃,查表可得水的表面张力为71.82×10-3N·m-1表面张力测定数据记录表格(实验室温度:26℃)
项目
1/5000 1/2000 1/1000 1/800 1/500 蒸馏水
---- P a左/mm 右
/m
m
左
/m
m
右
/m
m
左
/m
m
右
/m
m
左
/m
m
右
/m
m
左
/m
m
右
/m
m
左
/m
m
右
/m
m
第一次1690 211
1710
210
175
206
176
205
1780
203
168
212
第二次1690 211
1710
210
175
206
176
5
205
1780
203
168
212
第三次1690 211
1710
210
175
206
176
5
205
1780
203
161
209
5
差均值
Δ
h/mm
420 390 310 287 250 455
表面张力δ/N·m-1 66.30×
10-3
61.56×
10-3
48.93×
10-3
45.30×
10-3
39.46×
10-3
71.82×
10-3
根据上表实验数据绘出浓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曲线如下:即δ-c曲线:
由上图可知,cmc的值应在0.3g/L–1.5g/L之间。
(2)pH值的测定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pH值约为:7。
(3)固含量测定
用分析天平称取0.2g左右质量的洗手液,放入小烧杯中。
将烧杯放入烘箱中,105℃烘干3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重,测量并记录最后固体质量。
本次实验中,m1=0.0.2065g
m2=0.0299g,故:样品固含量=(m1/m2)×
100%=14.48%(下面有误差分析)
(4)黏度测定(具体参见《物理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向建敏第129页)
①调节旋转黏度计的转速为12(k=5);
②打开电源缓慢下降至液面处(浸没约0.2mm);
读取刻度数值α;
本组实验黏度测得α>100.
所以粘度η=k*α>5*100mPa ·s=0.5Pa ·s (5)泡沫高度测定
简化测定法:取1/1000的溶液80mL ,加入20mL 自来水,在100mL 量筒中加入上述溶液50mL ,塞住量筒口上下摇晃三次,记下泡沫高度。
本次实验中,泡沫的平均高度为:
h=3.17 cm (其中量筒的内径为4.3cm ). (6)总活性含量=(m AES +m LAS +m 6501)/m 总
=(10+15+2)/100 =27 %
(7)实验产品性能指标:(见下表)
实验结果
分析:
经过老师的认真指导和我们同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本次实验制得的洗手液,外观上比较鲜艳,总体性能良好,大致符合洗手液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要求。
在以后的实验中,应该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
外观 粘稠半透明液体
固含量/% 14.48 色泽 浅紫色 泡沫高度/cm
3.17 香型 茉莉花香 cmc 0.3g/L-1.5g/L
总活性含量/%
27 黏度/Pa ·s
>100 pH 值
7
把握时间是关键。
总结:
洗手液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实验是一次综合性实验,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
因此,要求我们以一种更为认真、谨慎的态度来对待。
实验过程中,应该准确地抓住事物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此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大学实验课程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慧琼、蔡会武,工科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宋毛平,何占航,基础化学实验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陈之平,邹世春,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John A nge’s Handbook of Chemsitry.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1973.10~265
5、向建敏,孙雯,贾丽慧,物理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