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冬天读后感

汪曾祺冬天读后感汪曾祺的《冬天》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深情的散文,通过对冬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和深刻的内涵,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冬天的描写,将冬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作者用“冬天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冬天是一位严肃的老人,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严肃的表情”等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了冬天的神秘和深沉。
冬天的寒冷、冰雪、风雪等元素都被作者生动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和壮丽。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冬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说,“冬天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冬天的美丽。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读完《冬天》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
作者通过对冬天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和深刻的内涵,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冬天的美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冬天的美丽。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美丽。
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心去体会他们的爱和关怀,让生活充满温情和深情。
总之,汪曾祺的《冬天》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深情的散文,通过对冬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和深刻的内涵,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眼前的一切,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美丽。
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让生活充满温情和深情。
《冬天》阅读答案

《冬天》阅读答案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浙江绍兴。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冬天》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冬天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初一语文上册自测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初一语文上册自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见解,真可谓一语破的。
B. 这本小说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打篮球,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D. 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再犯同样的错误。
答案:A(A项中“一语破的”使用不恰当,应为“一语中的”,表示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B. 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C. 夏天的云台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D. 我们要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答案:D(A项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云台山的夏天”。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代表作,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B.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D.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答案:A(B项中苏轼应为宋代文学家;C项中“汪曾祺”应为“汪曾祺”;D项中《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的表述有误,应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老师严肃地问。
【最新】中考仿真押题卷《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①凡心未____(mǐn)②____(diē)落③____(zhèn)翅高飞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2分)①旷____(A.kuàng B.guǎng)②折____(A.zhé B.shé)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声嘶力竭B.前仆后继C.憧憬D.荫庇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古人常在古诗中诉说愁情,但方式各有不同。
秋瑾在明丽的秋色中,纵然是“为篱下黄花开遍,①”,也抹不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愁;苏轼在中秋之夜,通过描写月光的移动,“转朱阁,②,照无眠”,暗示夜已深沉,自己却因思念弟弟而生出无限相思之愁;“烽火连三月,③”,杜甫在历经多年战乱之后,满腔愁苦,久盼家音;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用路途遥远,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通过“④,⑤”来显示她内心的苦闷浓愁。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B.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
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6.请根据下面方框内的提示,推测会意字“引”的意思。
(2分)“休”,从人,从木,表示人依傍大树休息。
冬天汪曾祺阅读理解答案王瘦吾汪曾祺的阅读理解答案

冬天汪曾祺阅读理解答案王瘦吾汪曾祺的阅读理解答案王瘦吾真瘦。
瘦得两个肩胛骨从长衫的外面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年轻时很风雅过几天。
他小时开蒙的塾师是邑中名士谈甓渔,谈先生教会了他做诗。
那时,绒线店由父亲经营着,生意不错,这样他就有机会追随一些阔的和不太阔的名士,春秋佳日,文酒雅集。
遇有什么张母吴太夫人八十寿辰征诗,也会送去两首七律。
瘦吾就是那时落下的一个别号。
自从父亲一死,他挑起全家的生活,就不再做一句诗,和那些诗人们也再无来往。
他家的绒线店是一个不大的连家店。
店面的招牌上虽写着“京广洋货,零趸批发”,所卖的却只是:丝线、绦子、头号针、二号针、女人钳眉毛的镊子、刨花、抿子(涂刨花水用的小刷子)、品青、煮蓝、僧帽牌洋蜡烛、太阳牌肥皂、美孚灯罩……种类很多,但都值不了几个钱。
每天晚上结帐时都是一堆铜板和一角两角的零碎的小票,难得看见一块洋钱。
这样一个小店,维持一家生活,是困难的。
王瘦吾家的人口日渐增多了。
他上有老母,自己又有了三个孩子。
小的还在娘怀里抱着。
两个大的,一儿一女,已经都在上小学了。
不用说穿衣,就是穿鞋也是个愁人的事。
儿子最恨下雨。
小学的同学几乎全部在下雨天都穿了胶鞋来上学,只有他穿了还是他父亲穿过的钉鞋。
钉鞋很笨,很重,走起来还嘎啦嘎啦的响。
他一进学校的大门,同学们就都朝他看,看他那双鞋。
他闹了好多回。
每回下雨,他就说:“我不去上学了!”妈都给他说好话:“明年,明年就买胶鞋。
一定!”——“明年!您都说了几年了!”最后还是嘟着嘴,挟了一把补过的旧伞,走了。
王瘦吾听见街石上儿子的钉鞋愤怒的声音,半天都没有说话。
女儿要参加全县小学秋季运动会,表演团体操,要穿规定的服装:白上衣、黑短裙。
这都还好办。
难的是鞋,——要一律穿白球鞋。
女儿跟妈要。
妈说:“一双球鞋,要好几块钱。
咱们不去参加了。
就说生病了,叫你爸写个请假条。
”女儿不像她哥发脾气,闹,她只是一声不响,眼泪不停地往下滴。
到底还是去了。
这位能干的妈跟邻居家借来一双球鞋,比着样子,用一块白帆布连夜赶做了一双。
《冬天》阅读附答案

《冬天》阅读附答案《冬天》阅读附答案「篇一」原文:那年冬天好大雪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
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
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
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
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
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
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 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 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
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
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
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
”我不知说什么好。
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
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
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
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
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
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
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
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便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
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
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汪曾祺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
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
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
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
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
里面烧的是粗糠。
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
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
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
老太太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
脚炉暖人。
脚不冷则周身不冷。
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
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
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
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
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
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
“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
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
汪曾祺散文《冬天》

汪曾祺散文《冬天》天冷了,堂屋里上了子。
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
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
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
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
里面烧的是粗糠。
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
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
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
老太太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打打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
脚炉暖人。
脚不冷则周身不冷。
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
”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质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
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用炭末做成的块状燃料,多呈圆柱形),以纸媒头引着。
一个炭能经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
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
我的祖母在后园辟一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
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
“蟹油”是以大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
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冬天》阅读答案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
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
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
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
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
里面烧的是粗糠。
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
粗糠引着了,冒
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
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
老太太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
脚炉暖人。
脚不冷则周身不冷。
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
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
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
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
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
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
“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
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
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
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
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
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
“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
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
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
“逍遥”
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
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
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
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
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
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
“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
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⑨舂粉子。
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
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
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
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11.文章主要写了故乡冬天的哪些事?请加以简要概述。
(6分)
12. 第⑥段,作者写家乡冬天吃的菜,不惜笔墨,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
1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 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3分)
(2) 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3分)
14. 有人说“外面有多冷,屋内就有多温暖”,朱自清也说“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你从文中的哪些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温暖”和“幸福”?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温暖”“幸福”的感受理解。
(8分)
11.上槅子;拆帐铺草;升火取暖;冬天的菜肴;冬天做的游戏;雪天折腊梅花、天竺果;舂粉子。
(一个1分,满6个就给全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回答该类题,先阅读有关语段,整体感知内容;在逐层概括层意。
12. ①写家乡冬天吃的菜,那么细致、活灵活现,可见家乡在作者头脑中的印象之深。
②冬天吃的菜只是家乡美好印象的代表,对家乡冬天菜的美好回忆揭示了作者深藏在心底的浓浓乡情。
③写得越详细,越能体现家乡冬天的“暖和”与幸福感。
(一点2分,写出2点即可)
13.(1)在一片白色的天地,点缀着明黄的梅花和鲜红的天竺果。
作者用简短的语句,抓住景物的颜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颜色鲜艳,对比鲜明的生意盎然的雪景图。
(2)通过动作描写,加以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踩碓的过程和乐趣。
富有生活情趣。
14.场景如:①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多亲情、多暖融融的一幕!②老太太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闲适而温馨。
③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汤热气腾腾,再大的雪也不冷。
④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
——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⑤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象声词,闹中现愉悦,无限兴奋,无限开心。
理解感受略。
(场景2分,赏析2分,自己感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