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合集下载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纪传体的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史籍;(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3)便于广泛记载历史人物。

纪传体的缺点:(1)不能集中记录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的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的关系;(3)避免叙事重复啰嗦。

编年体的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全部情况;(2)难于记载年月不明的历史事件;(3)于偏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事件。

请综述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

请综述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

编年体和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种常见体裁,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编年体到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编年体史书的发展历程1. 编年体的概念及特点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按照年代顺序,依次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的文字简洁明了,注重事实记录,重在记载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大致经过,较少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2. 《左传》与编年体的结合《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它是在春秋时期的《春秋》基础上编写的,不仅记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佳作之一。

3.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编年体史书逐渐由简单的事件纪录向较为复杂、丰富的史书发展。

不少历史学家在编写编年体史书时,逐渐添加了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使得编年体史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二、纪传体史书的发展历程1. 纪传体的概念及特点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另一种体裁,其特点是既记载历史事件,又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评传。

纪传体史书不仅着重记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经过,还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评价。

2. 《史记》与纪传体的典范《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它是由司马迁所撰,分为纪、传两书。

其中,“纪”即编年体的历史记载,而“传”则着重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传记,对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3. 纪传体史书的发展与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纪传体史书逐渐推陈出新,不少著名的历史学家在编写纪传体史书时,更加注重历史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贡献。

这些纪传体史书不仅记述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还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发展之争1. 两种体裁的异同点编年体和纪传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种主要体裁,它们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

纪传体与编年体比较班级:历史师范姓名:胡月箫我国史书的撰述主要分为两种纪传体和编年体,二者各有其优劣。

并且都在某个阶段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互为表里又相互斗争。

纪传体是司马迁创造的,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纪传体最大的特点是体大思精。

体大主要是指记、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形式,能容纳大量的历史内容;思精,是指纪传体史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体大思精的体系形象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结构。

本纪、世家、列传具有不同的载述笔法,就是一种等级序列。

所以纪传体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历史,适应了封建统治的思想体制。

从编纂学的角度来看,纪传史的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刘知几评评论说:“《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此其所以为长也。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如:“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因为以人物为写作重心,所以纪传体能够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物,使其栩栩如生。

而纪传体通过对人物的评价,也能较好的反映出作者的史观。

其中项羽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将其归为本纪,足以看出此人物在作者眼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常见的史书分类

常见的史书分类

常见的史书分类⼀.按编排⽅式不同按史书内容编排⽅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常见的史书分为: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分类⽅式。

(⼀) 国别体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类的史书是按照国家的不同来编排的,⽤来记录各个国家的事件,常见的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这⾥以《国语》为例来具体说明,《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国⼏百年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是以国家为单位记录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 纪传体纪传体,顾名思义,“传”就是传记,因此主要是以⼈物传记为中⼼叙述史实的⼀类史书,这类史书与以往的史书不同,的最⼤特点是以⼤量⼈物传记为中⼼内容,是记⾔、记事的进⼀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物的性格,《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元史》等都是⽤的纪传体。

如我国的第⼀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它的核⼼体例:本纪、世家、列传,分别记录帝王、诸侯和⼀些重要⼈物的史实和传说,这些都是以⼈为中⼼来叙述史实的。

(三)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来记录史实的,因为是记录同⼀时间的不同事件,所以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同⼀时期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常见的编年体,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按时间的连贯程度按时间的连贯程度,⼜可以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通史通史很好理解,就是历史前后贯通的史书,这类的史书⼀般连贯地记录各个时代的史实,也就是从最早的⽂明记录到现在的历史。

最常见的同时,⽐如《史记》和《资治通鉴》,前者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后者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断代史断代史,是相对于通史⽽⾔的,通史是博古通今的,那么断代史就是只记录某⼀朝代或者某⼀历史时期事件的史书,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史》、《元史》等等,都是断代史。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编年体是按年⽉⽇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是以⼈物为中⼼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创。

《⼆⼗四史》全是纪传体。

编年体和纪传体区别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按年、⽉、⽇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较容易反映出同⼀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2.纪传体:通过记叙⼈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量⼈物传记为中⼼内容,是记⾔、记事的进⼀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代表⼈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然、社会各⽅⾯的历史。

表,是⽤来表⽰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法⼀⼀写⼊列传的众多⼈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部史书⾥形成⼀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有⾃⼰特殊的规格。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1、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2、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著史体裁。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

「古代文化常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能分得清楚吗?历史,是跟语文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以全国卷和新高考卷为例,每一年文言文阅读板块都有一道题专门考查古代的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来自方方面面,有历法、官职、礼俗、地理、教育、衣食住行等。

而高考文言文的选材,最常见就是史书篇目,尤以人物传记为主。

今天小编老师就来带大家搞清楚史书体例中的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纪传体与“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史实,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即官方正史,都依照《史记》,以纪传体编纂。

纪传体史书包含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部分,其中:1.本纪:记述帝王或者实际统治者的事迹,如《史记》的《项羽本纪》;2.世家:主要记载诸侯、贵族的历史,如《史记》的《赵世家》、《楚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代正史中,只有《史记》存在“世家”体系,且历史功绩较大,历代祭祀不绝之人,司马迁也将其纳入“世家”中,如《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3.列传: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要注意的是,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

少数列传则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如《明史》的《外国·日本列传》。

4.书志: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如《史记》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5.史表:采用表格的形式记载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历史事实,对于那些在历史事件中起过作用而没有立传的人物,也可于表中载之。

一般是年表,详则有月表,略则有世表(世表只记世次,不记年代)。

6.载记: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

汉·班固作史时最早列此目,后《晋书》、《四库全书》等沿用之。

7.史论: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实和人物的文字。

【二十四史】列举如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 历史事件。 •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 《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 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 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 传体。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 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 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 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 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 历史事件的联系。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 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 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 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 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 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 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 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 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 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 格。
• • • • • •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