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

合集下载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我国的史书体例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通史这几类。

以下小编简单介绍下这几类史书。

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叙述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中心记载历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代表作有《史记》。

纪传体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左传》。

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经典常谈中史书的分类及特点

经典常谈中史书的分类及特点

经典常谈中史书的分类及特点
史书按照体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纪传体: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列传”记叙民间人物,用“表”统系年代,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

2.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

3.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

4. 纪事本末体: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此外,按照史书的内容和作用,还可以将其分为“正史”和“野史”两大类。

“正史”是由国家设立的史馆编撰的史书,包括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等几种体例。

“野史”则是私人编写的史书,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史书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知识。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1、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2、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来的“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典志体史书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按照分门别类来表述相关典章制度,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

涵盖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4、纪事本末体史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历史书分类

中国古代历史书分类

中国古代历史书分类中国古代历史书一般是以其真实性和体例类进行分类。

按史书的真实性大致可以分为正史,别史和杂史:- 正史:通常是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一般是由官方史官所记录的较为全面且真实度较高的史书,当然也有少部分个人的著述。

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正史,其中比较著名的司马迁《史记》就是个人著述。

- 别史:一般指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记录内容相对正史较少,一般是作为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

- 杂史:指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逸闻轶事性质的史书。

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则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它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按历史的体例大致可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 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的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正史大部分是纪传体的格式。

- 编年体:指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 纪事本末体:指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此外,还可以按照时间、主题、地域、体裁、研究方法等方式对历史书籍进行分类。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常用的体裁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常用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编年体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写史事,名著有《春秋》、《资治通鉴》。

《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列为儒家的经部书籍。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修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史事,名著有《史记》。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采用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编写史事,名著有《通鉴记事本末》、《明史记事本末》等。

《通鉴记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它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文字全抄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文,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凡四十二卷,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

《明史记事本末》是清朝谷应泰撰写,成书于《明史稿》、《明史》之前,属于私人著述,为当时人所重视。

史书体裁种类

史书体裁种类

史书体裁种类史书体裁种类导语: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时,我们发现古代史书有非常多的分类,终究我国史书都有哪些分类呢?一起来理解一下吧!【史书的种类】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

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

稗(BAI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史书的体例】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表达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通史:连接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

【古代史书的几种体裁】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体例有着多种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书的体例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总共六种
1,纪传体:以《史记》为代表。

内容分世家,列传,书,表等。

世家主要描写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如帝王将相。

列传写一些隐士,侠客,如游侠列传。

书,表都是臣下对皇帝的奏章。

总体上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历史人物。

通过历史人物来说明历史进程。

2,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春秋》。

如XX公XX年XX事。

3,国别体:按国家记载一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代表《战国策》,分开记载了战国七个国家的史实。

从现在来看这种国别体就象是县志一样。

4,纪事本末体:分开记载没个历史事件。

对研究历史的某一方面很有帮助。

代表《通鉴纪事本末》
5,通史:记载几个朝代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实。

代表《史记》《资治通鉴》。

6,断代史:记载一朝一带的历史。

如《汉书》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大多是断代史史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都是哪本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1、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2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3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著史体裁。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
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
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
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 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