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

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是为了规范移动IDC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提高IDC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以下是关于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的详细介绍。
1. IDC建设标准的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成为了支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但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数据中心的规模、复杂度和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多挑战,甚至会因为建设不规范给企业和用户带来风险。
2. IDC建设标准的目的为了规范IDC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提高IDC的质量和安全性,中国移动制定了IDC建设标准。
目的是为了规范IDC行业,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IDC建设标准的内容IDC建设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IDC机房选址、入土方案、设计方案以及安全、可靠、节能方案。
(2)机房主体结构、给排水、电力、空调等设施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
(3)服务器机柜、网络设备、UPS电源等设备的品牌、规格和数量等要求。
(4)机房安全、环境监控、火灾监测与自动灭火等设施的要求。
(5)资质证明、备案、安全审查等监管要求。
4. IDC建设标准的意义IDC建设标准的制定,不仅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
通过准入门槛的提高和规范建设的要求,避免了一些不合格的无资质IDC扰乱市场,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企业和用户的安全和利益,提高企业的用户口碑和品牌价值。
总之,IDC建设标准的制定为整个IDC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标准的规范和方向,让IDC在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保障用户的利益。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总则 (1)1.1. 概述 (1)1.2. 适用范围 (1)1.3. 起草单位 (2)1.4. 解释权 (2)2 应用体系架构 (3)2.1. 两级架构 (3)2.2. 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 (4)2.3. 总体技术要求 (5)3 展示平台 (6)3.1. 域名规则 (6)3.2. 登录流程 (7)3.3.访问安全控制 (7)3.3.1. ......................................................... 认证83.3.2. ......................................................... 加密93.3.3. ......................................................... 授权93.4.个性化展现管理 (9)3.5.内容应用聚集 (10)3.6.系统性能要求 (11)4 网络和接入平台 (12)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 (12)4.1.1. ..................... 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24.1.2. ................. 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34.1.3.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44.1.4.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4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4 4.2.1.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44.2.2.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6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 (17)4.3.1.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74.3.2.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94.4.I P地址规划 (20)4.4.1. .................................... I P地址规划原则204.4.2. .................................... I P地址规划方法224.4.3. .................................... I P地址规划要求235安全管理平台 (24)5.1.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24)5.1.1. ......................................... 网络系统管理245.1.2. ................................................. 网络安全245.2.系统管理及系统安全 (25)5.2.1...................................................... 系统管理255.2.2. ................................................. 系统安全265.2.3. ..................................... 数据管理和安全285.2.4. ..................................................... 防病毒296系统和环境要求 (30)6.1.系统要求 (30)6.1.1. ................................................. 主机设备306.1.2. ................................................. 操作系统316.1.3. ......................................... 存储备份设备316.1.4. ................................................. 网络设备326.1.5. ..................................................... 数据库346.1.6. ......................................... 展示平台软件366.1.7. ................................................. 开发工具376.1.8. ................................................. 系统文档376.2.机房环境要求 (38)6.2.1. ......................................... 机房环境条件386.2.2. ................................................. 接地要求396.2.3. ............................................. 空调及电源401 总则1.1. 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并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一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xx公司数据网优化手册V2.0

中国移动xx公司数据网优化手册V2.0二○○九年五月1.GPRS评估体系指标分析 (3)1.1.概述 (3)1.2.网络可用性指标 (3)1.2.1.上行TBF建立成功率 (3)1.2.2.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4)1.3.资源利用性指标 (4)1.3.1.软拥塞率 (4)1.3.2.硬拥塞率 (4)1.3.3.Abis资源拥塞 (5)1.3.4.Ater口拥塞 (5)1.3.5.GPU_DSP 拥塞标准 (5)1.3.6.GPU/PMU拥塞 (6)1.4.质量感知性指标 (6)1.4.1.PDCH复用度 (6)1.4.2.EGPRS RLC数据重传率 (7)1.4.3.下行EGPRS TBF平均速率 (7)1.4.4.编码占用率 (7)2.GPRS常态化的网络维护优化流程 (9)2.1.处理优先级 (9)2.2.处理流程 (10)2.2.1.TBF建立成功率低 (10)2.2.2.Abis资源拥塞 (12)2.2.3.PDCH复用度 (13)2.2.4.硬拥塞 (15)2.2.5.下行EGPRS TBF平均速率、高编码(MCS789)占比 (15)3.EGPRS 资源配置优化专题 (16)3.1.无线资源(PDCH)配置 (16)3.1.1.PDCH扩容目标小区的筛选 (18)3.1.2.PDCH配置流程 (19)3.2.E XTRA A BIS 的配置与调整 (21)3.2.1.基本初始Abis nibble的配置 (22)3.2.2.扩容目标小区的选择 (22)3.2.3.扩容Abis nibble数目的确定 (22)3.3.A TER 口的配置和调整 (23)3.3.1.扩容Ater 口的选择 (23)3.3.2.扩容Ater 数目的确定 (24)3.4.G B口的配置和调整 (24)3.4.1.Gb 平均流量计算方法: (24)3.4.2.扩容Gb 带宽数目的确定 (24)3.5.GPU/GP扩容判断 (25)4.EGPRS优化参数表 (26)1.GPRS评估体系指标分析1.1. 概述根据统计项具体含义及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说明:网络可用性指标主要反映GPRS无线网络的基础状态,包括TBF请求次数和流量,对网络和业务量进行统计,有助于了解现网用户数量和网络负荷。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业务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总则11.1.概述11.2.适用范围11.3.起草单位21.4.解释权22目标和原则32.1.目标32.2.原则33统壹信息平台总体说明53.1.俩级架构53.2.统壹信息平台组成53.2.1.应用系统63.2.2.展示平台73.2.3.网络和接入平台73.2.4.安全管理平台74应用系统84.1.基本业务系统84.2.统计查询系统84.3.网上教育系统84.4.OA核心应用84.5.OA扩展应用84.6.电子招投标95展示平台105.1.业务功能105.1.1.访问安全控制105.1.2.个性化展现管理105.1.3.内容应用聚集115.2.内容组织规划115.2.1.规划原则115.2.1.1.资源组织规划原则115.2.1.2.内容展现原则125.2.1.3.色调风格原则135.2.2.页面布局135.2.2.1.系统区135.2.2.2.个性化内容区145.2.3.个性化146网络和接入平台156.1.广域传输网络156.2.内部局域网156.3.接入平台157安全管理平台177.1.网络安全管理177.1.1.网络管理177.1.2.网络安全177.2.系统安全管理177.2.1.系统管理177.2.2.系统安全177.3.数据安全管理187.4.防病毒188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互连互通互访191 总则1.1.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壹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且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壹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中国移动于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以BOSS、NMS、MIS为核心的IT架构,于企业的运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建设首先要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推广和新应用系统的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壹个新的台阶。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目录前言 ........................................................................................................................................... ........................................ 3第一章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趋势 . ................................................................................................................................ 4 1.1 国内数据中心现状 . ......................................................................................................................................... ...... 5 1.2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 ......................................................................................................................................... ...... 8第二章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 . .............................................................................................................................. 11 2.1 什么是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 . ..................................................................................................................... 11 2.2 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 . .........................................................................................................................................122.3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16)3.1 数据中心业务定位 . ......................................................................................................................................... .... 29 3.2 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 ......................................................................................................................................... .... 30 3.3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 ......................................................................................................................................... .... 31 3.4 数据中心指标体系 . ......................................................................................................................................... .... 32 3.5 数据中心选址 ........................................................................................................................................... ........... 33 3.6 数据中心技术要求 . ......................................................................................................................................... .... 35第四章数据中心的节能与能效评价 . .......................................................................................................................... 43 4.1 数据中心的能耗审计 . .........................................................................................................................................43 4.2 数据中心能耗测量指标 . .....................................................................................................................................45 4.3 数据中心节能目标 . ......................................................................................................................................... .... 52 4.4 节能技术方案举例 . ......................................................................................................................................... .... 52第五章数据中心建设管理与测试验收 . ...................................................................................................................... 58 5.1 数据中心业主方设计管理 . (58)5.2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管理 . .....................................................................................................................................62 5.3 数据中心建设施工测试与验收 . ......................................................................................................................... 75第六章数据中心专业化运维和管理 . .......................................................................................................................... 78第 6章数据中心专业化运维 . (78)6.2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 .....................................................................................................................................83 6.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测量 . ................................................................................................................................... 115 6.4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提升 . ................................................................................................................................... 130第七章如何省钱?数据中心成本分析 . .................................................................................................................... 136 7.1 一次性投入成本分析 . (137)7.2 长期运营成本分析 . ......................................................................................................................................... .. 138 7.3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案例介绍 . ....................................................................................................................... 140第八章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 ............................................................................................................................ 142 8.1 建设模式分析 ........................................................................................................................................... ......... 143 8.2 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现状及趋势 . ........................................................................................................... 146第九章数据中心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 .................................................................................................................... 147 9.1 数据中心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载体 . ........................................................................................................... 147 9.2 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策略 . (148)9.3 灾备中心对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 . ................................................................................................................... 149 9.4 灾难恢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 . ....................................................................................................................... 154第十章企业级数据中心的评价体系 . ........................................................................................................................ 155 10.1 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基本原则 . ..................................................................................................................... 155 10.2 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方法论和指标体系 . (156)《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IT168 图书连载】以下内容来自由顾大伟、郭建兵、黄伟主编的《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一书,由万国数据科技发展 (昆山有限公司授权 IT168发布。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简版)

企业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第1章总体建设方案1.1总体建设思路图、数据中心构建思路图按照对数据中心的理解,完整的数据中心应该具备IT基础设施(主机、存储、网络)、企业级ETL平台、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服务、应用层、统一门户、数据管控平台。
1.2功能框架图、功能框架系统功能框架分为企业级ETL平台、存储与计算中心、服务层、应用层、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管控。
企业级ETL平台:负责企业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加工、汇总、分发的过程,完成企业级数据标准化、集中化,实现数据脉络化、关系化,实现统一的数据处理加工,包括:非实时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汇总、数据分发、数据挖掘等能力。
存储与计算中心: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数据模型,以及统一的数据存储与计算,具体提供关系数据库、分布式非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文件、分布式计算,实现统一的数据存储与计算。
数据共享服务:通过数据服务标准化开放访问,帮助企业IT建设中,应用和数据分离,引入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促进应用的百花齐放和应用的专业性;基于标准化接口,实现对标签、客户视图、指标等数据查询API封装,实现与周边系统实时互动,体现数据价值,减少数据冗余,保证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应用层:应用层的应用使用服务层提供的各种数据服务。
本期应用层包括:经分应用、流量运营、ESOP应用、VGOP应用、指标库、流量运营战略地图、掌上分析、自助业务分析、区域洞察、渠道运营、自助分析、客户标签库、实时营销、LTE互联网管控策略。
统一门户:提供统一域名分配、负载均衡、鉴权管理、统一管控平台接入、应用注册、应用发布、应用访问数据信息等功能,同时提供数据中心被应用访问的频次,被应用访问的数据范围,提供数据资产的评估,为应用上下线和数据开放提供依据。
统一平台管控:面向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实现数据、应用、资源的统一管控,包括:数据资产管控、开发管理、监控管理、调度管理、系统管理、安全管理。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方案-原图

任
选
务
择
配
监
置
控
规
则
设 置 维 度
质 量 报 告
7
图5-36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登录系统
创建项目
配置数据源
导入元数据
抽取数据
流程结束
生成报告
执行计算
算法配置
配置权值
8
图5-37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1-3
3
1
9
图5-37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4-5
4
5
10
取
层
数据标准访问 数据标准采集
数据标准监控
2
图5-31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3
图5-32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4
图5-33 数据质量产品——绩效监控
一线片区经理可以在手机APP上设置自己绩效指标的数据质量监控,及时发现自己绩效指标的异常波动, 但是却很难找到异常的原因。
“绩效监控”可以协助一线片区经理查看指标的分维度数据,并指出其中与以前相比异常之处,协助片 区经理发现数据异常的原因。
数
数据有问题? 用绩效监控
查一查
使 用 绩 效
据
监
质控ຫໍສະໝຸດ 量按监维
控
度
结
查
果
片区经理
看
详
细
信
息
5
图5-34 数据质量管理 -- 绩效助手(2)
4日我明明有5 个单子,为什 么只显示了1 个,肯定是系
统遗漏了
A小区怎么销量 这么低?我想起 来了,竞争对手 上月在那搞了个
营销活动
6
图5-35 数据管控:数据质量产品——体检中心
5-1数据治理系统功能各模块关系
中国移动通信网优大数据平台运营指导意...

中国移动网络部网优大数据平台运营指导意见V3.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2018年3月目录1、总则 (3)2、目的与适用范围 (3)3、运营原则 (3)4、运营主体及职责划分 (3)5、平台运营流程 (6)5.1 平台部署流程 (6)5.2 应用开发流程 (9)5.3 日常运维流程 (11)6、修订历史 (14)附录一:网优大数据平台需求申请表 (14)附录二:网优大数据平台应用开发安全责任承诺书 (17)1、总则总部网络部提出以“一级平台、两级集中”的工作目标,打造一套集全网汇总、质量分析、专项优化、智能分析、集中优化、应急保障于一体的网优大数据平台。
通过网优大数据平台的自主研发和全网部署,构建全网统一的系统架构、数据来源、算法实现和分析规则,逐步落实网优IT自主开发、核心能力内化,探索各省分布部署、总部网络部与各省联合集中运营的网优大数据平台新模式和新流程。
为明确总部网络部、各省公司工作流程与职责,保证网优大数据平台全面应用于优化生产的落地效果,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对网优大数据平台运营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职责划分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从运营原则、运营主体、运营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内容细分,构建了以总部网络部为中心、各省公司为节点的统一运营管理方式,保证网优大数据平台的高效运营。
2、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总部网络部网优大数据平台的开发部署工作以及各省基于总部网络部网优大数据平台的日常运维、二次开发与自主创新工作。
3、运营原则网优大数据平台基础平台由总部网络部自主研发部署,构建网优数据采集解析、基础汇总分析以及数据共享能力,作为全网网优数据的唯一数据接口;上层应用由总部、省公司及支撑单位根据一线生产需求共同研发,实现上层应用的百花齐放。
4、运营主体及职责划分网优大数据平台的运营包含三大运营主体,分别为“网优大数据平台技术咨询委员会”、“总部网络部无线优化处”、“各省网优中心”,各运营主体职责如下:1)网优大数据平台技术咨询委员会由总部网络部与部分先进省公司的网优与IT领域技术专家共同成立“网优大数据平台技术咨询委员会”,人员为10-2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围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
为企业、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
数据采集需包括来自BSS、OSS、MSS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用户上网行为的DPI二次解析数据以及来自外部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采集。
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根据数据类型及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不同价值、规模、时效性的数据差异化存储和运算。
数据交互功能是实现不同形式的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需具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提供对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诸如资源管理、负载管理、配额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
通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管理者可以根据租户提出的平台资源和能力的申请进行资源分配、监控、动态调整以及资源开销核算。
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
数据安全管理提供跨租户、跨时间、跨平台、跨任务的数据质量监控与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者进行相关的账号、授权、鉴权等设置。
应用共享开放能力:为支持应用开发者高效、安全、规的进行应用开发,大数据平台需要具有应用开放能力,应用开放能力包括开发者管理门户、统一调度平台等功能。
通过开发者管理门户实现注册认证、资源申请、数据申请、开发上线功能的管理。
统一调度平台需集成图形化的开发界面,通过统一封装的函数库提供类SQL的开发语言,以屏蔽底层差异性,降低业务人员的开发门槛,实现快速的业务开发。
(二)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按照“逻辑统一,物理分离”的原则构建全国统一的多域融合企业级大数据中心。
在云资源池基础上按照“1+31”方式在总部和省公司分别建设总部节点和省级节点。
总部节点采集总部系统和专业公司系统以及全国性、总体性对外业务合作的外部数据;省级节点采集省系统BSS、MSS、OSS三域及其它系统数据、省级对外业务合作的外部数据。
总部节点和省级节点之间通过轻度汇总和高价值详单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互,逐步形成全国共享、按需服务、形成大数据的良性生态圈,对对外提供数据、平台和应用服务。
图1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利用现有集中化经分系统,向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演进,利用省公司现有经分系统能力,演进为省公司大数据中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大数据中心能力的快速搭建和提升,打造“DW+MPP+Hadoop”混搭技术架构。
Hadoop:承载大数据中心的ETL功能,实现三域数据定时、实时数据处理;承载清单、网络信令、非结构化数据等基础数据处理;建立企业级统一标准模型,并且对外提供明细查询服务。
采用Hadoop技术和PC服务器架构解决数据量大、数据多样的问题;MPP:是使用SQL进行结构化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好的技术选择,具有高并发、支持多表联合复杂查询、高安全等优势。
DW:传统数据库,面向企业级高性能数据处理,进行复杂汇总分析运算。
采用高性能库和传统小机架构提升数据分析性能,集中保障集团、省级应用。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各节点按照能力需求划分为数据源、资源池层、数据采集/分发层、数据计算和存储层、能力开放层、数据运维和管理数据、数据应用。
图2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节点功能结构数据源数据源包括企业部BSS域、OSS域、MSS域各系统的清单级和汇总级数据,以及企业外部系统的数据。
重点接入LTE的XDR数据,实现O域、M域及外部数据源与现有B域数据的融合;资源池层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向上提供服务。
数据采集和分发以离线批抽取和在线实时抽取方式从数据源系统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或DPI二次解析后的数据按照数据种类分发至负责数据计算和存储的各类集群,并协调各集群之间的数据同步。
数据计算和存储为适应各类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和存储要求的多种集群。
包括面向批处理的Hadoop集群(MR,Spark,用于ETL)、面向文件存储和查询的Hadoop集群(HDFS,Hbase,Hive)、流处理集群(Storm/Spark Streaming)传统数据仓库集群DW、MPP数据仓库集群、存数据库集群。
各集群数据流向呈交叉网状,应支持资源的多租户调用。
能力开放层从数据、API、工具三个层次对外提供服务。
透明数据层在各类数据计算和存储集群之上提供一个面向各类应用的统一数据访问能力,屏蔽各计算和存储集群的复杂性。
OPEN API以接口方式封装各类数据计算和存储集群的能力,供各类应用调用。
并提供自助报表、OLAP工具、SAS/SPSS数据挖掘、IDE等工具类服务。
数据运维和管理包含数据资产管理、元数据管理、统一调度、多租户管理、资源池运营、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数据应用架构上对数据和应用进行解耦,各类应用(不同的应用开发商)通过能力开放层的服务使用数据。
应用涵盖企业、外部,包括报表、查询、统计、分析、挖掘,对外价值变现等。
基于以上大数据平台重点支撑的需求,系统技术架构应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应用四个主要组成模块。
梳理大数据平台系统应具备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各项大数据关键技术,为未来公司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工作提供技术储备和参考。
图2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四)企业及大数据中心对外服务的模式与场景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对外提供SaaS、PaaS、DaaS的服务模式,将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基础能力以及数据本身开放给个性化应用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可利用开放的能力,开发个性化应用(或数据);将大数据的应用(或数据)提供给公司业务部门、网络部门以及外部行业客户。
图3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对外服务模式大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模式分为三种:SaaS、PaaS和DaaS。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按需求进行应用开发,提供指标、报表或专题分析,以应用的方式提供给需求方使用。
使用者通常为无自行开发能力的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1)市场部通过自助服务、即席查询等方式自行分析;2)大数据平台运营方开发业务统计报表供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作为决策和管理依据。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提供给使用者部署应用到云基础设施上的能力,这些应用是使用者通过使用平台支持的编程语言和提供的开发工具创建或采购的。
PaaS使用者不必关心底层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存储),但需关心所部署的应用,并可能控制应用环境的配置。
使用者为有个性化需求、深度需求,利用平台工具和数据,自行组织应用开发的部需求者、合作伙伴以及外部数据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网络部第三方厂商利用大数据平台直接调用三域融合数据,利用其归属租户存储其分析数据,通过统一IDE开发其应用,以API接口方式与其原有应用对接。
Daas(Data as a Service,数据即服务)是对各种数据进行不同程度“数据封装”,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向不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满足企业外部用户的多样性数据请求。
建立数据服务请求和数据之间标准化的访问接口,提升与外部系统的互动和信息共享能力。
使用者为有个性化需求、深度需求,需要从大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自行组织软硬件资源以及应用开发的部需求者、合作伙伴以及外部数据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1、开发者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进行批量数据的准备与接口配置。
2、开发者通过数据封装平台将准备好的数据封装成相应的查询接口。
3、开发者通过消息中间件平台提供的接入、接出能力进行接口配置。
4、开发者将以上3类接口,注册到服务集成平台中,形成数据服务访问接口。
5、上层应用(或外部系统),通过服务集成平台查看数据服务接口信息,并调用。
(五)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膨胀给整个开发、架构、运维体系都难已承载巨量的数据,对平台支撑以及系统管理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数据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如何有效进行数据的保值和增值,需要建立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管理的降本增效,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与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包括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运维、数据资产运营和数据资产应用,通过进行全面数据模型梳理、优化,实现数据资产的可视、可控,建立全流程的开发维护规和流程,支撑面向部应用和对外服务的数据管理应用。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产包括基础数据、数据模型、挖掘模型、数据字典、元数据及数据分析报告等方面。
(1)数据标准管理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作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将不断引入三域数据、企业外部数据等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数据管理、运维难度加大,亟需建立大数据平台完整的数据规则管理、标准开发以及运维体系:数据规则管理体系须加强大数据中心的数据管控,增强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字典规则设置等管理流程标准化、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