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品坐标图(白色)
光学基础-色度

1.5 色度色度学中所应用的方法和工具,都是以目视颜色匹配定律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标准为基础的。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通过其色度学委员会,推荐了色度学方法和基本的标准。
1.5.2 三原色三原色:(红R 、绿G 、兰B )或(品红、绿、兰)三原色不能由其他色混合得到,三原色的波长如下:红:700nm ,绿:546.1nm ,兰:435.8nm由RGB 构成白光,得亮度比为L R =L G :L B =1:4.5907:0.0601 Lm/(s r ·m 2)色度坐标和色品坐标三原色坐标:R ,G ,B ,是三维色度坐标。
色品坐标(归一化坐标):r=R R+G+B , g= G R+G+B ,b= B R+G+B, 并有 r+g+b=1光谱三刺激值(色匹配函数) )(λr ,)(λg ,)(λb 代表匹配一种颜色,需要R 、G 、B 的比例。
即取 )(λc = B b G g R r )()()(λλλ++,就可以匹配出所要求的)(λc 颜色.并且)(λr ,)(λg ,)(λb 是有表可查的,其规律可参见图1.5-1。
图1.5-1 色匹配函数(6)色度图及色品图三原色坐标见图1.5-2a,色品坐标见图1.5-2b,实际色谱的色品则示于图1.5-2c 中。
由图1.5-2c 可见,三原色系统的色品图中有很大部分出现负值,使用很不方便,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建立了CIE 标准色度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1.5-2 色度及色品图1.5.4 CIE 标准色度系统设立标准光源和标准观察者,建立假想色度坐标 ),,(Z Y X ,归一化坐标),,(z y x 和色匹配函数),,(z y x ,以此来建立CIE 标准色度系统。
1)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这一色度系统是在观测视场为2°的情况下制订出来的。
(1)标准色度坐标的变换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的变换关系为:[]⎥⎥⎥⎦⎤⎢⎢⎢⎣⎡⎥⎥⎥⎦⎤⎢⎢⎢⎣⎡=⎥⎥⎥⎦⎤⎢⎢⎢⎣⎡⎥⎥⎥⎦⎤⎢⎢⎢⎣⎡=⎥⎥⎥⎦⎤⎢⎢⎢⎣⎡B G R B G R Z Y X 5943.50565.000601.05907.40002.11302.17517.17689.299.001.000106.08124.01770.02.03100.04900.06508.5 及⎥⎥⎥⎦⎤⎢⎢⎢⎣⎡⎥⎥⎥⎦⎤⎢⎢⎢⎣⎡---=⎥⎥⎥⎦⎤⎢⎢⎢⎣⎡⎥⎥⎥⎦⎤⎢⎢⎢⎣⎡----=⎥⎥⎥⎦⎤⎢⎢⎢⎣⎡Z Y X Z Y X B G R 1786.00025.00009.00157.02524.00912.00828.01587.04185.00092.10144.00052.00888.04264.15152.04681.08966.03646.26508.512) 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 因为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的观测视场为2°,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所以又制订出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它的观测视场是10°,其定义式、数据及曲线略有变化。
公路检测工程师《交通工程》试题及答案(新版)

公路检测工程师《交通工程》试题及答案(新版)1、[单选题]车道车辆检测器计数精度偏差为≤0.1%,实测方法为人工记数核对,要大于()。
A.100辆B.300辆C.500辆D.1000辆【答案】D2、[选择题]试回答防眩板的抗风荷载F试验的问题。
(5)试验过程为()。
A.以100mm/min的速度牵引B.直至板面破裂或以达最大负荷停止试验C.其最大牵引力为试验抗风荷载D.共做2组,取2次F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答案】ABC3、[多选题]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A.传输通道指标B.亮度非线性指标C.监视器画面指标D.脉冲干扰指标【答案】AC4、[判断题]音频电路和低速数据电路用PCM话路特性仪。
()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音频电路和低速数据电路测试。
通路电平、衰减频率失真、增益变化、信道噪声、总失真、路基串话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PCM话路特性仪测试。
5、[选择题]试回答以下交通标志外观质量检查的问题。
(3)逆反射性能不均匀缺陷的检查内容是目测能辨别出标志板面()。
A.同种材料有明显差异B.同一颜色有明显差异C.同一工艺有明显差异D.同一工序有明显差异【答案】AB【解析】对于逆反射性能不均匀缺陷的检查,是在夜间黑暗空旷的环境中,距离标志板面10m处,以汽车前照灯远光为光源,垂直照射标志板面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在此条件下,通过目测能辨别出标志板面同种材料、同一颜色、不同区域的逆反射性能有明显差异,则认为存在逆反射性能不均匀缺陷。
6、[单选题]对信号进行解码的是()。
A.发信机B.收信机C.信源D.信元【答案】B7、[多选题]反光膜性能试验中,试样是25mm×150mm的试验为()。
A.耐盐雾腐蚀性能B.抗拉荷载C.耐溶剂性能D.耐候性能【答案】BC【解析】光度性能:150*150mm;色度性能:150*150mm;抗冲击性能:150*150mm;弯曲性能:230*70mm;附着性能:25*200mm;收缩性能:230*230mm;可剥离性能:25*150mm;抗拉荷载:25*150mm;耐溶剂性能:25*150mm;盐雾性能:150*150mm;耐高低温性能:150*150mm;耐候性能:自然:150*250mm/人工65*142mm8、[判断题]双组份涂料标线按其施工方式划分为:喷涂型、刮涂型、结构型和滚涂型四种。
色品坐标

色品坐标1 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为了统一颜色测量和评价标准,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了四种标准照明体a,b,c,d 和三种标准光源a,b,c。
cie规定的标准照明体是指特定的光谱能量分布,是规定的光源颜色标准。
这种特定的光谱能量分布不是必须由一个光源直接提供,也并不一定用某一光源来实现,而可以用多个同性能的光源和辅助体共同实施。
而标准光源是用来实现标准照明体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
其中,cie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光,接近大多数情况下日光照明的条件。
cie标准照明体d50代表相关色温为5003k的典型昼光,其光谱的蓝、绿、红波段的能量分布接近等能状态。
cie标准照明体a、b、c由标准光源a、b、c实现,但对于模拟典型日光的标准照明体d65和d50,目前cie还没有推荐相应的标准光源。
因为它的光谱能量分布在目前还不能由真实的光源准确地实现。
当前国际上正在研制的3种模拟d65人造光源分别为: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带滤光器的白炽灯和荧光灯。
2 颜色样品的照明与观察条件现代印刷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化与标准化日益得到重视。
数字化的颜色信息正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传递,尤其在对颜色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颜色的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则更应得到重视。
在实际生产中,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3-1999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iso3664∶2000观察彩色透射片和复印品的照明条件》标准,应作为印刷复制行业颜色技术测量和颜色评价的主要标准。
1)照明条件对于观察反射颜色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应采用cie标准照明体d65,其参数指标在iel931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l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所用人工光源为标准照明体d65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应大于等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检验色样9~15)应大于等于80。
12季色彩(1)

• 符合”浅”的用色规律的人 ,并不是说只能穿浅 色,而是整体搭配看起来要以轻浅为主,不能太 沉暗,不适合用纯黑、深棕等极端的颜色,更不 能把这些深沉的颜色配在一起同时穿在身上。因 为有一部分浅色型人的皮肤较白,所以往往受” 黑色会让皮肤显得更白”的说法的误导,只穿深 暗色。如果你拿浅色型色布本里的颜色放在自己 脸下面与深暗色作对比的话,就会发现以黑色为 代表的深色会衬得你的肤色不匀整,黑眼圈、下 眼袋会变得明显,也会显得”浅”型人特别老气、 生硬。如果用深色,可以用深色系中不太极端的 颜色。
颜色有与生俱来的,也有人工附着的。我们的体内与生 俱来就有着决定我们是什么颜色的色素 它们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核黄素——呈现黄色 血色素——呈现红色
黑色素——呈现茶色
核黄素和血色素决定了一个人肤色的冷暖,而肤色的深 浅明暗是黑色素在发生作用。我们的眼珠色、毛发色等身 体色特征也都是因体内的这三种色素的组合而呈现出来的 结果。 现在我们知道了伴随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中除了血型、掌 纹等以外,还有”色彩属性”。即使晒黑了,脸上长了些 瑕疵,或者皮肤随着年龄的变化逐渐衰老,你都不会跳出 你既定的”色彩属性”。而你的”色彩属性”决定着你穿 某些颜色是漂亮的,而穿某些颜色不太好看。 冷暖基调 的区别 无论什么种族,我们把认得身体色特征区分为 两大基调——冷色调和暖色调。以黄为底调的人为暖色调 人,以蓝为底调的人为冷色调人。 也有少部分人的身体色特征在冷暖调区别上不明显,属于 混合型的人。 冷色调的人,皮肤透着粉红、蓝青、暗紫红或灰褐色的底 色调;暖色调的人,皮肤透着象牙白、金黄、褐色或金褐 色的底色调 “四季色彩理论”的重要内容就是把生活 中的常用色按基调的不同进行冷暖划分,由于每一色群的 颜色刚好与大自然四季的色彩特征吻合,因此,便把这四 组色群分别命名为“春”、“秋”(为暖色系)和“夏”、 “冬”(为冷色系)。
安全色

安全色GB 289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9—15批准2002—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 3864—1984《安全色与安全标志》,安全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代替GB 2893—1982《安全色》和GB 6527.2—1986《安全色使用导则》,比原标准内容增加了亮度因数的要求;逆反射材料和荧光材料色度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又规定了测试方法;增加了蓝白、红白、绿白三种间隔条纹。
《安全色使用导则》作为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2893—1982和GB 6527.2—1986。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淑贤、刘诚朴、张朝瑜。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传递安全信息的颜色、安全色的使用方法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消防、仓库、医院及剧场等公共场所使用的信号和标志的表面色。
本标准不适用于灯光信号、航海、内河航运以及其他目的而使用的颜色。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94—1996 安全标志GB/T 3978—199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GB/T 3979—1997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GB 5768一199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 8416—1987 视觉信号表面色GB 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TJ 34—1979 工业企业照明时间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安全色safety colours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3.2 对比色contrast colours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
色品坐标

荧光灯生产中如何配粉供大家参考为满足顾客对灯管的高光通、长寿命、色溶差、显色指数等参数的需要。
所以有实力的制灯厂为了保证质量上高品质、己推行了单色粉自配各种色温灯管。
或者单色粉的微调。
在生产中有时并不能得到理想的光电参数与制灯的工艺相关的有涂层的厚度及上下端厚簿差、灯内气体的种类及压力、汞的纯度、、、、、、等等。
但假没工艺不变、对x、y值的调整<当燃是单色粉加入>有一个″最好"。
在批量生产前测定粉浆是否符合要求。
我称为"打点"。
通过打点就改变了以粉决定灯管的质量。
色溶差、光电参数也能达到客户要求。
把老粉、多余的粉充份利用、在市场上有更好的竞争力。
如何打点移动xy值呢?1加红粉;色温降低x值增大、显色指数提高、光通量有所降低、y值变化很少、但也有点下降2 加兰粉:色温升高、x值y值多减少<6500k粉基本相同值>显色指数略高、光通量降低。
3 加绿粉:原色温低于5000k色温增大、原色温高于5000k色温减少、光通量提高、显色指数降低。
4 混合粉点位在单色粉点位与原粉浆点位的莲线上。
5可根椐自己生产工艺、每2公斤粉的粉浆加入20克单色红粉计算降每克多少色温。
加入20克兰粉计算每克升多少色温。
加入20克绿粉计算上移多少。
红粉加大X值,绿粉加大Y值,兰粉同时缩小X、Y值,比较坐标点与中心点的位置差来调整就可以了色品图以不同位置的点表示各种色品的平面图。
1931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故称CIE色品图。
描述颜色品质的综合指标称为色品,色品用如下3个属性来描述:①色调。
色光中占优势的光的波长称主波长,由主波长的光决定的主观色觉称色调。
②亮度。
由色光的能量所决定的主观明亮程度。
③饱和度。
描述某颜色的组分中纯光谱色所占的比例,即颜色的纯度。
由单色光引起的光谱色认为是很纯的颜色,在视觉上称为高饱和度颜色。
单色光中混有白光时纯度降低,相应地饱和度减小。
例如波长为650纳米的色光是很纯的红色,把一定量白光加入后,混合结果产生粉红色,加入的白光越多,混合色就越不纯,视觉上的饱和度就越小。
白度

白度whiteness 表示物质表面白色的程度,以白色含有量的百分率表示。
测定物质的白度通常以氧化镁为标准白度100%,并定它为标准反射率100%,以蓝光照射氧化镁标准板表面的反射率百分率来表示试样的蓝光白度;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或三种光源测出三个数值,平均值为三色光白度。
反射率越高,白度越高,反之亦然。
测定白度的仪器有多种,主要是光电白度计,标准不完全相同。
习惯上把白度的单位“%”作为“度”的同义词,如新闻纸的白度一般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内所有波长的反射比都在80%以上时,可认为该物体表面为白色。
白色位于色空间中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它们与其他颜色一样,可以用三维量(即光反射比Y、纯度C、主波长λ)来表示。
但人们却习惯将不同白度物体按一维量白度(W)排序来定量评价其白色程度,而把理想白色(如高纯度硫酸钡,其白度值为100%)作为参比标准。
无论是目视评定白度,还是用仪器评定白度,都必须建立在公认的“标准”基础上。
所以,所谓白度是指距离理想白色的程度。
从分光反射率曲线看,白色织物在可见光波段内几乎是一条没有波峰的光滑曲线。
白织物经漂白后,反射率增大,曲线上移;若织物经漂白和上蓝增白后,曲线从510~700nm段下移,相对提高了400~519nm段的反射率;若织物经漂白和荧光增白处理,使曲线400~550nm段上移。
这就是说,增白其实质是使光谱蓝端的反射率增强。
20世纪后半叶来,各种先后提出和使用的白度公式已达上百种,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完全使人满意的通用白度公式。
CIE 1976 UCS色度图合理的白度公式应取决于白色试样的目视评定和色度学测量的相符程度。
为了较好地解决白度的定量评价一致性问题,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成立了白度分委员会,并于1983年正式推荐了CIE1983白度公式:W=Y+800(xn-x)+1700(yn-y)W10=Y+800(xn.10-x10)+1700(yn.10-y10)在采用添加着色剂时:TW=1000(xn-x)+650(yn-y)TW.10=1000(xn.10-x10)+650(yn.10-y10)式中:xn、yn──为完全漫反射体的色品坐标,采用CIE1973标准色度观察者;xn.10、yn.10──对10°视场的标准观察者,试样在D65光源下的色品坐标;W10──试样白度值,对于完全漫反射体,其值为100;TW.10──试样的白色泽,也叫色调系数。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公共基础第9章-能力验证

[单选题]1.VI类反光膜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有金属镀层,使用寿命一般为()。
A.3年B.5年C.7年D.10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p4页 4.2反光膜按其光度性能、结构和用途,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Ⅰ类-通常为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七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2)Ⅱ类-通常为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超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十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3)Ⅲ类一通常为密封胶囊式玻璃珠型结构,称高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十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4)IV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超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十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5)V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大角度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十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6)VI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有金属镀层,使用寿命一般为三年,可用于轮廓标和交通柱,无金属镀层时也可用于作业区设施和字符较少的交通标志。
(7)Ⅶ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柔性材质,使用寿命一般为三年,可用于临时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单选题]2.反光膜防粘纸可剥离性能的试样尺寸为()。
A.10mm×100mmB.15mm×100mmC.20mm×150mmD.25mm×150mm参考答案:D[单选题]3.反光膜的表层一般选用()。
A.透光性良好的普通玻璃B.透光性良好的钢化玻璃C.透光性良好的去铅玻璃D.透光性良好的树脂薄膜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反光膜一般都是由表层(保护膜)、反射层(功能层)、基层(承载层)、胶黏层和底层(保护层)等多层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膜结构物体。
反光膜的表层一般选用透光性良好的树脂薄膜;反射层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光膜,其组成也各不相同,有微小玻璃珠、微棱镜或金属反光镀层等;基层多为树脂有机化合物制成的薄膜;胶黏层一般是环氧树脂胶;底层是厚纸做的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