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应热的计算完美版

合集下载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ks5u精品课件
3.2
3.0
ΔH= -
0.418 (t2-t1)
0.025
kJ/mol
[议一议]为何所测得的数据不是57.3 kJ/mol,分
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ks5u精品课件
6、误差分析: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 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 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 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5、数据处理:
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 计算依据。
ks5u精品课件
次 数
起始温度t/º c
盐酸 氢氧化钠 平均值
终止温度 温度差 t/º c
t/º c
1
24.5 25.0 24.75 26.5 1.75
2
3
22.0 22.4 22.2 25.4
25.0 25.4 25.2 28.2
ks5u精品课件
[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 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 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 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ks5u精品课件
三、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ks5u精品课件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几个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燃烧热
反应热
…….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总结思考: 在用方程式叠加计算反应热时
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 1、反应热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 变 3、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可相加
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盖斯定律的应用: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很难直 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获得 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P12 尝试应用第2题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H=-571.6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 同时生成3.6g液态水,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 的量之比。
判断:石墨和金刚石谁比较稳定 石墨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练3、已知:
①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 kJ/mol
②P(s,红磷)+5/4O2(g)=1/4P4O10(s) △H2= -738.5 kJ/mol
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反应热的计算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的计算
5
E
反应物(始态)
生成物(终态)
t
6
图示法
CO(g)
+
1 2
O2(g)
△H3
△H2
C(s) + O2(g) △H1 CO2(g)
△H1= △H3 + △H2
即无论经过什么途径,由C(s)+O2(g) 变成CO2(g)的反应热是定值。
图示法外,还可用什么方法解决?
7
C(s)+1/2O2(g)==CO(g) △H3=?
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2-①得
2 N2H4(g)+ 2NO2(g)== 3N2(g)+4H2O(l) △H=-1135.2kJ/m13ol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 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
✓用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
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
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
8
盖斯定律的数学本质:
盖斯定律又名反应热加成性定律:若一反应 为二个反应式的代数和时,其反应热为此 二反应热的代数和。
盖斯定律的应用: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 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获 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如通过实验无法直接测定C(s)+1/2O2(g)=CO(g)反应热, 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来。
2H2S(g)+O2(g) ==== 2S(s)+2H2O(g)
ΔH=-Q3 kJ/mol。
A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

反应热及其计算.

反应热及其计算.

1. 常温常压下,1g 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 放出 92.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 写正确的是( )D 。 A.H2(g) + Cl2(g) = 2HCl(g);△H= —92.3 kJ/mol B.H2(g)+ Cl2(g) = HCl(g); △H=+92.3kJ/mol C.H2 + Cl2=2HCl; △H= —184.6kJ/mol D.2HCI(g)=H2(g)+Cl2(g);△H=+184.6kJ/mol
B.-254.6 kJ· mol-1 D.-260.4 kJ· mol-1
典例导析
知识点1:盖斯定律的意义 例2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 的反应热,但可通过测出CH4、石墨及H2燃烧反应的反应热, 再求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已知: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 kJ· mol-1 ②C(s,石墨)+O2(g)=CO2(g)ΔH2=-393.5 kJ· mol-1
D.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
四.
1.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
换句 话说
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一、盖斯定律的特点 1 .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 关。就像登山至山顶,不管选哪一条路走,山的海拔总是不 变的。
1mol可燃物
不一定是1mol
不一定是1mol
1mol H2O
101kPa时,1mol纯 酸碱中和生成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1molH2O时放出的热 稳定氧化物时放出 量;强酸强碱间的中 的热量;不同的物质 和反应中和热大致相 燃烧热不同 同,均约为57.3kJ/mol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1.5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5.1 状态函数法计算恒压与恒容反应热——赫斯(Hess )定律不管恒压或恒容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它们的热效应相同。

这就是赫斯定律,其本质为状态函数法。

如:)NaCl()(Cl 21)Na(2s g s =+(1)-1298mol kJ 00.411⋅-=∆ H是下面三个反应之和:)NaOH()O(H )Na(2s l s =+ (2)-1298mol kJ 89.140⋅-)HCl()(Cl 212g g =+ (3)-1298mol kJ 31.92⋅-=∆H)O(H)NaCl()NaOH()HCl(2l s s g +=+ (4)-1298mol kJ 80.177⋅-=∆ H第一个反应的热效应也是后三个反应的热效应之和:-411.00=(-140.89)+(-92.31)+(-177.80)赫斯定律是赫斯在1840年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当时热力学第一定律还未发现。

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之后,这个定律就成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了,因恒压热效应H ∆和恒容热效应U ∆都是状态函数,它们只与体系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

1.5.2 热化学数据的建立及应用 (1) 化合物的生成焓定义:一定温度,由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指定相态的1mol 化合物的焓变,叫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用符号f H ∆表示(下标f 来自formation )。

如标态下:)(H C )(3H ),C(6662g g s =+石墨1H ∆ (1)标态下:)(H C )(H ),C(2222g g s =+石墨2H ∆ (2)那么)(H C ,66g f H ∆= 1H ∆)(H C ,22g f H ∆=2H ∆什么是最稳定的单质呢?如25℃,1atm.下,碳有石墨、无定型及金刚石三种相态,其中只有石墨是最稳定的相态,故生成反应中当涉及到最稳定的单质碳时必须是石墨。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直观化△H=△H1+△H23、盖斯定律的应用(1)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例如:C(s)+0.5O2(g)=CO(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

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

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C(S)+O2(g)=CO2(g) △H1=-393.5kJ/molCO(g)+0.5 O2(g)=CO2(g) △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

(2)在化学计算中,可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3)在化学计算中,根据盖斯定律的含义,可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运算,比较△H的大小。

知识点二:反应热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

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规律方法指导】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依据归纳1、根据实验测得热量的数据求算反应热的定义表明: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例如:燃烧6g炭全部生成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kg水由20℃升高到67℃,水的比热为4.2kJ/(kg·℃),求炭的燃烧热。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析与计算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析与计算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析与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热效应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

本文将解析和计算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 反应热的表达方式反应热可以通过热变化(△H)来表示。

当反应放热时,△H为负值,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当反应吸热时,△H为正值,表示系统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反应热的单位通常为焦耳/摩尔(J/mol)。

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反应热的计算可以使用热效应的标准计算公式:△H = ∑(△H[生成物]) - ∑(△H[反应物]),其中,△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热效应,△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热效应。

根据不同反应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化学反应A + B → C,如果我们已知A和B的热效应为△H[A]和△H[B],则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C]。

假设△H[A] = -100 kJ/mol,△H[B] = -200 kJ/mol,那么根据计算公式:△H[C] = △H[C] - (△H[A] + △H[B]) = -300 kJ/mol。

3. 常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面举例说明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3.1 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

对于酸碱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直接使用△H = m·c·△T的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m表示溶液的质量,c表示溶液的比热容,△T表示溶液温度的变化。

例如,当1mol的盐酸和1mol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可以得到反应热为-57.1 kJ/mol。

这时,如果我们知道反应物的质量和初始和终止温度的差值,就可以使用公式△H = m·c·△T来计算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

了解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对于理解反应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和化学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热效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一、热效应的概念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量,可分为两种情况: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反应物的内能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反应物的内能减少。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效应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ΔH = H(生成物) - H(反应物)其中,ΔH表示热效应,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焓。

二、热效应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系数和热效应的关系来计算热效应。

1. 单一物质热效应对于单一物质的热效应,可以通过该物质的标准热效应计算。

标准热效应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完全反应产生的热效应。

2. 化学反应热效应对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计算,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系数和标准热效应来计算。

以以下反应为例:2H2(g) + O2(g) → 2H2O(g)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摩尔系数和标准热效应来计算热效应:ΔH = 2ΔH(H2O) - [2ΔH(H2) + ΔH(O2)]其中,ΔH(H2O)表示水的标准热效应,ΔH(H2)表示氢气的标准热效应,ΔH(O2)表示氧气的标准热效应。

三、热效应计算的实例以氯化钠的溶解反应为例进行热效应的计算。

NaCl(s) → Na+(aq) + Cl-(aq)根据该反应方程式和已知的标准热效应数据,可以计算出热效应的值。

ΔH = [ΔH(Na+(aq)) + ΔH(Cl-(aq))] - ΔH(NaCl(s))其中,ΔH(Na+(aq))表示钠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热效应,ΔH(Cl-(aq))表示氯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热效应,ΔH(NaCl(s))表示氯化钠晶体的标准热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异构化反应③ CH 3CH 2OH(g) = CH 3OCH 3 (g)) △ H3= +50.7KJ·mol - 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 C2H 4 (g) + H 2O(g)= C2H5 OH(g) 的 △ H= 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
-1
KJ·mol
【答案】(1) C2H4+H 2SO4= C 2H5OSO3H ; C2H 5OSO3 H+ H2O=C 2 H5OH+ H 2SO4; ( 2) -45.5 污染小,腐蚀性小等;
从计算的角度来看,结合盖斯定律的计算不会单独出题,而是和其他的知识综合出现,从化学反应 的焓变角度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近几年的考题中多属于这种情况。
角度 2 结合反应热概念的计算
【思路解析】
此类题的解题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考虑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可以将两个角度综合考虑,而后者
充分体现考情的新颖性,为高考的新视角。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在学习中要准确把握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完成,如图表所示:
C(s)+1/2O 2(g)=CO(g)
-1
△H2=-110.5 kJ mo·l
CO ( g) +1/2O 2( g) CO2( g);△ H3=-283kJ
-1
·mol
根据盖斯定律:
H 1=△ H 2+
△ H3=-110.5 kJ
-1
mo·l +( -283kJ
m·ol -1) =
1、科学家盖斯曾提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利
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金刚石、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C( s,金刚石) +O 2( g) =CO2( g)△ H=-395.4kJ/mol ② C( s,石墨) +O2(g) =CO 2( g)△ H=-393.5kJ/mol 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解析】
393 5 kJ ·mol
1。
【方法总结】
1、先观察已有热化学方程式与目标方程式的差异:
2、可通过相加或相减将目标方程式中没有, 而已有方程式中存在的物质 “消掉 ”,△H 也做相应的改变;
3、使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与目标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一致,△ 变。
H 也按相应的比例改
【实例应用】
角度 1 关于盖斯定律的计算
【思路解析】
1840 年,瑞士化学家盖斯( G.H.Hess,1802—1850)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
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
定律。
例如:
C( s) +O2 (g) =CO 2(g) H1 = 393 5 kJ ·mol 1
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
慧的一半真谛。 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
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 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
△H3
【考点定位】 本题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点拼盘式组合,
围绕磷及其化合物展开,
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的大小比 较、 pH 控制、核磁共振氢谱等知识,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 2014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 28 题】 (15 分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
2Ca3(PO4)2(s)+10C(s) ===6CaO(s)+P4(s)+10CO(g) △H 1 =+3359.26 kJ mo·l -1
CaO(s)+SiO 2(s)===CaSiO3(s)
-1
△ H 2 Βιβλιοθήκη -89. 61 kJ mol·2Ca3(PO4)2(s)+6SiO 2(s)+10C(s) ===6CaSiO 3(s)+P 4(s)+10CO(g) 则△ H3 =kJ m·ol -1。
【答案】 ( 3) -139 【解析】
【高考定位】 本题以氨气、硝酸铵和氮的氧化物为载体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及反应热的计算。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
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高考命题的主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化学高考的常见
b 表示生成新化学 键放出的能量
c 表示反应热
反应物的能 量与生成物 的能量差
a 表示活化能 b 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
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c 表示反应热
结合上表,不管从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分析反应焓变均为△
H=a-b 。
【对接高考】
1.【 2015 海南化学】( 8 分)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 3)由 N2O 和 NO 反应生成 N2 和 NO 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 1molN 2,其△ H=kJ·mol -1。
【对接高考】
1 .【 2013 年高考江苏卷第 20 题】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
Ca3(PO4) 2 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 1)白磷 (P4)可由 Ca3(PO4)2、焦炭和 SiO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合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
(C2H5OSO3H) 。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
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① 2CH 3OH(g) = CH3 OCH 3(g) +H 2 O(g)△ H1=- 23.9KJ·mol -1 甲醇制烯烃反应② 2CH3OH(g) =C2H 4 (g) + 2H2 O(g) △H 2=- 29.1KJ·mol -1
(宏观)和键能(微观)两个角度所导致的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①
ΔH=生成物的能量之和 -反应物的能量
之和;② ΔH=反应物的键能和 -生成物的键能和。
图像可体现为:
微观角度
宏观角度
概述
上图中各段表示的 意义
概述
上图中各段表示的意义
旧化学键断裂吸 收的能量与新化 学键生成放出的
能量的差
a 表示断裂旧化学 键吸收的能量
______________kJ 。 【答案】
( 3) 299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
题型。
就化学反应的能量来说,图中给定反应物的键能和为 从而确定反应的△ H=( 209-348) kJ/mol=-139kJ/mol 。
209kJ/mol ,生成物的键能和为 348kJ/mol ,
2.【 2015 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 ( 15 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 列问题: ( 3)已知反应 2HI(g) ===H 2(g) + I 2(g)的 ΔH= +11kJ m·ol - 1,1mol H 2(g)、 1mol I 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分 别 需 要 吸 收 436kJ 、 151kJ 的 能 量 ,则 1molHI(g) 分 子 中 化 学 键 断 裂时 需 吸 收 的 能 量为
就应当独处。
【解析】
【高考定位】 本题以乙醇的制取方法为线索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物质制取方
案的比较、反应条件的选择、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的知识。考查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 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