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5216,申请工程硕士学位适用)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在化工、建材、汽车、交通行业中的关领域(石油化工、资源与环境化工、功能材料、能源化工、电子品化工、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工等)的研究院所、企业等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胜任本学科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1. 能源与新材料化工2.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3. 资源环境与生物化工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3-4年,最长不超过6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6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5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2.课程设置五、必修环节1. 专业实践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科教学化学研究所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化学研究所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化学研究所的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高级学科教学人才,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教师或高等学校化学教师工作,具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学科知识:系统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学方法:学习并掌握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和教学技巧,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并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3.教育心理学: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教育学理论: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具备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能力;
5.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进行教育技术研究。
三、培养过程:
1.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试评价学习成果;
2.实习教学:学生需参与中学或高等学校的实习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3.论文写作:学生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具备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需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实习、教学观摩和教育研究等,提升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
四、培养评价:学生的培养评价包括课程考试成绩、实习教学评价、论文评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学科教学化学研究所的培养方案,具体的培养内容和过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机构和培养要求有所差异。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701化学工程、081702化学工艺、081703生物化工、081704应用化学、081705工业催化、0817Z1材料化学工程、0817Z2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XX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拥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及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分析测试中心”XX市重点实验室、“XX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国家和湖北省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中试及产业化示范的重要依托基地。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5人,“楚天学者”2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0余万元,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2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 化学工程(1)环境化学工程(2)化工装备设计及制造(3)化工过程检测及自动化2. 化学工艺(1)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2)精细化学品绿色工艺(3)材料化学技术3. 生物化工(1)生物化学与应用(2)植物细胞培养工程(3)微生物产品与发酵工艺4. 应用化学(1)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2))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3)生物化学传感器研制与应用(4)食品安全化学(5)光电功能材料化学5. 工业催化(1)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2)气体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3)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4)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6. 材料化学工程(1)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表面与界面化学工程(3)光电子信息材料(4)高强轻型合金材料制备工程7. 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1)致害有机物的生物干扰效应(2)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3)天然产物的生物效应五、培养方式(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下的导师负责制。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非全日制)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6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化学)学制:3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本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和相关研究的教授、副教授10余人。
学术带头人张建华,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计算机化学等课程或研究方向的教研工作。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本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4个,分别是: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化学学科前沿及其进展。
本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近五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教师主编出版实验系列教材5套。
承担教育部、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本专业领域要求研究生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中学化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和自觉实施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中学化学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从事中学化学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培养质量。
三、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化学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化学学科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四、培养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学员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逐渐展开。
作为一位拥有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将用意识流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语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1.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熟悉我国语文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2.专业课(1)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2)语文教学方法论(3)语文教育史(4)语文教育心理学(5)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3.选修课(1)古代汉语(2)现代汉语(3)外国文学(4)文学理论(5)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三、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了解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调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育调查,了解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3.教育论坛:定期举办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活动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一、学科概况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学科取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成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和环境化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83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楚天学者计划7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名,40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团队。
化学学科具备高水平的办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面,拥有国家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成型加工校内实践基地、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发表EI论文297篇;获省级奖15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达限及时间四、学习年限及时间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后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随同相关专业本科生修课和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计学分。
本专业需要修满33学分才能毕业。
六、学位(毕业)论文六、学位(毕业)论文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包括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等。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拟定任课
教师
公共学位课(必修,5-7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一
文理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一
文理学院
英语
A类研究生
72
2
一二
外语学院
B类研究生
144
4
学位基础课(修9学分)
专业学位课(修8学分)
专业选修课(6-8学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四号宋体)
学科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位授权类别:
一、学科简介(300字左右)(小四宋体)
(五号宋体)
二、培养目标(200字左右)(小四宋体)
(五号宋体)
三、主要研究方向(所有表格内容五号宋体)
研究方向名称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从学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及学科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等方面来描述)(200—300字)
补修课(2门,不计学分)
其他必修环节
(不计学分)
学术活动与专题讨论会
8次
一二
导师
实践环节(学术学位研究生)
60
二
导师
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
6个月
三
导师
文献阅读
一二
导师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一
中期考核
第三学期初
科研要求
学位论文
第三、四学期
其他要求
备注:入学时英语为A类的研究生:需选修72学时,2学分的公共英语课程(高级英语课程),至少修8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入学时英语为B类的研究生:需修144学时,4学分公共英语课程(中级英语课程),并需参加学校的学位英语考试,专业选修课程修6学分。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侧重于化学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训练和锻炼、创新及创业,包括工程研究、教学、工程开发和工程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化学工程的教学、技术开发和独立承担化学工程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求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开发等能力。
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一)化工绿色催化工艺及技术、乙炔绿色转化多相催化技术、燃料油脱硫催化技术、绿色有机均相催化合成技术、烟气催化脱硝脱硫技术(二)能源化工技术、煤及生物质高值绿色利用、化工新型分离技术、新能源储存技术(三)材料化工新技术、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农用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聚合物改性和专用树脂开发、新型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四)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工业化应用、环境污染物监测与控制技术、工业固废的治理与清洁利用三、学习年限本专业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最长不超过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一)课程要求本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补修课程几部分组成,上课方式为全日制课程学习方式,并按照学院当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执行,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
具体要求为: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化学实验教学论3.化学教学行为三、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提前毕业者按照《**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5学分。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至4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五、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六、考核方式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安排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七、校外实习与调查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到中学进行实际考察、或到有关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
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
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十、专业课程介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总课时:54学分:3教材: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本课程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位主干课程。
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树立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同时对化学教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达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独立进行化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学内容:现代化学教育基本特征论;化学课程轮;化学教学过程论;化学学习论;化学教学方法论;化学教学能力论;化学教学模式论;化学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参考数目: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3.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大学出版社,20054.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6.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8.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总课时:54学分:3教材: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有关概念过程和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明确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对化学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化学学习者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3、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含义、功能、和分类,了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能熟练地、科学地对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4、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有关概念,通过案例研讨分析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意类知识等教学策略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对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学习、有意义学习、分层次学习等教学策略也能够理解并尝试灵活运用。
5、了解化学教学情境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6、了解化学教学媒体的有关概念,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会制作化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7、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运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进行教学,对化学实验的设计体现绿色化、趣味性、生活化的思想。
8、明确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能够在目标设计、策略设计、媒体设计、实验设计、评价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对教学设计的总成,编制完整的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化学教学方案和化学学习方案。
10、学会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和反思的方法,完成对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
教学内容:化学教学设计概述;化学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化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化学教学媒体的设计;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及其反思。
主要参考数目: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组编.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徐承波,吴俊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3.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4.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总课时:36学分:2教材: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发展史及化学实验的有关概念和理论,理解中学化学实验以及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2、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3、掌握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多媒体辅助实验的特点、要求和教学策略。
4、明确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内容,掌握使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5、理解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并能够运用实验探究教学理论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6、通过案例学习研讨,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生活化等理念,并能审视现有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或生活化的设计和研究。
7、对中学化学课标和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实验、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有机化合物实验、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教学目标。
8、了解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现代理念,掌握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概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趣味化、生活化设计;根据化学实验内容分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主要参考数目: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5.王程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6.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杨德壬.中学教学全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昆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总课时:36学分:2教材:王明华,周永秋等.化学与现代文明.杭州:**大学出版社,2003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现代化学与社会及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非学位),是在本科化学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拓展,在比专业课程更高的知识层面上,以更开阔的视野,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学科,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年代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当代文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机遇,及时了解最新的和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成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等,并以专题的形式加以组织,选择内容突出现代化学的特点。
主要参考数目:1.唐有祺,王夔.化学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赵文斌,李彩云.生活化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3吴旦.化学与现代社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大学化学》编辑委员会.今日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许后效.环境化学浅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赵秦生,胡海南.新材料与新能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7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总课时:36学分:2教材:李广洲.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学会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数理方法研究化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化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手段;学会通过教育测量获得相关的各种数据,并能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从而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