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

操作系统原理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1)概念: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系统软件,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公平对待不同用户程序,不发生“死锁”和“饥饿”)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运行;位于硬件之上,支撑软件(软件的编制和维护)之下。
A.应用角度看主要作用: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提供给用户的接口是命令输入和系统调用);B.软件开发角度看作用: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C.安全保护角度看作用:第一道安全防线;D.系统发展角度看作用:虚拟机和扩展机(2)特性A.并发性:执行期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结果不再现并发过程失去封闭性;B.共享性:CPU、内外存储器、外部设备;C.随机性(异步性):何时退出?假死?中断?关机?重启?(3)功能:A.进程管理:对CPU进行管理。
包括进程控制(创建、撤销结束进程以及控制运行时候的各种状态转换)、进程同步(处理进程之间同步或互斥关系)、进程间通信(信息交换)和进程调度(按照一定算法从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让CPU执行它);B.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内存资源。
包括回收与分配内存、存储保护(考虑程序可能发生越界的情况)和内存扩充(借助虚拟技术在逻辑上增加进程运行空间);C.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管理/创建/删除/命名文件);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读写和存取权限)D.设备管理:除CPU和内存之外的所有输入输入设备,复杂外部设备分配和故障处理。
技术包括:中断技术、通道技术、虚拟设备技术和缓冲技术。
E.用户接区(作业管理):(4)常见的操作系统:Ubuntu、Windows、Unix、DOS、BSD2.操作系统分类:按页面使用环境和功能特征(1)批处理系统:分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其中多道批处理效率和吞吐量较高但缺少人机交互性;指令有特权指令和一般指令;(2)分时系统:多用户共同、交互使用系统;独占性(用户感觉);及时性(3)实时系统:多路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有过载防护能力按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1)个人操作系统(2)网络操作系统:主从关系明显;有限制共享资源;(3)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配置,所有主机使用一个操作系统;资源共享;相互通信;(4)嵌入式操作系统:成本低交互式系统是指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网络工程师培训计划方案

一、培训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员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和管理的能力;3. 提高学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4. 帮助学员顺利通过相关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
三、培训对象1. 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在职人员;2. 对网络技术感兴趣,希望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工作的初学者;3. 希望提升网络技能水平、拓宽职业发展道路的网络工程师。
四、培训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网络架构等;2.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3.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规划、VLAN等;4. 网络安全与防护: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策略等;5. 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排除、备份恢复等;6. 网络应用:DNS、DHCP、FTP、Web等;7. 认证考试辅导:CCNA、CCNP、HCIA、HCIP等。
五、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由经验丰富的讲师进行面对面授课,讲解网络工程师所需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室环境,让学员亲手操作网络设备,提高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网络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认证考试辅导:针对认证考试,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课程和资料。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培训时间:共计3个月,每周六、日授课,每天8小时;2. 培训地点:某知名网络技术培训机构。
七、培训费用1. 培训费用:人民币XX元/人;2. 费用包含:培训教材、实验设备、认证考试辅导等。
八、培训考核与证书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2. 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网络工程师证书。
九、培训效果评估1. 定期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2. 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员的实际技能水平;3. 根据学员的学习成果,调整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
网络工程师培训内容

网络工程师培训内容网络工程师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从业人员之一,凭借良好的技能和能力,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稳定运转的关键角色。
网络工程师的培训需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技巧。
本文就网络工程师的培训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已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互连集合,包括硬件、软件、协议。
网络工程师需要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机理,掌握常见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例如,需要掌握OSI七层网络模型、TCP/IP层次协议、网络设备的分类、以太网技术等。
2.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小范围内,通过某种介质互相连接的计算机集合。
局域网技术主要包括构建局域网的硬件设备、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内容。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网桥、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规划方法。
同时了解以太网、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等中的原理和应用。
3.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较大的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与局域网相比,覆盖范围更大,通信速度相对较慢。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广域网的组成、技术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技术规划、线路配置和调试方法等。
4.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指通过远程管理方式,监控和维护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确保网络与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网络管理方案和策略,例如固件、升级、整个网络程序包的配置,以及相关的监控系统、备份和恢复等方法。
二、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任何一个未得到保护的系统都会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威胁和破坏,这会使企业的商誉受损或造成站点故障和数据丢失,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如何保护网络安全,以下为相关内容。
1.网络风险评估网络风险评估是基于现有的网络架构与安全策略,利用设备、软件技术对网络安全漏洞进行挖掘与评估,为制造安全保障提供依据。
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对主机、应用程序、数据库、网络数据等方面进行评估的基本技巧。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第4章并发与同步

P、V操作,mutex的初值设为1,当有k(k>1)各进程在mutex的等待队列中时,信号量的值为-k#参考解析:临界资源有K个在等待进入临界区,说明当前临界区正在运行1个进程,此时mutex定为1,每次进需要直接记忆单选不能用P、V操作来实现的是:进程共享P、V操作对共享资源进行保护读写的代码段称为(临界区)同步机制应该遵循的准则有如下4条:空闲则入、忙则等待、有限等待和让权等待。
禁选无限等待民航网络订票系统中,作为临界资源的对象是:飞机票某系统打印数据时,读数据进程、处理数据进程和打印结果进程之间通过缓存区关联已满的邮件槽:不能再申请互斥锁共享内存:最适合传送大量的消息不能对信号量进行操作的是:加减操作(#正确答案初始化信号量;P操作;V操作)信号量S在所有打印机都空闲时为4,在20个进程都对其进行申请时为4-20=-16,所以信号量S的数值范围是[4,-16]。
信号量机制中的“临界区”指: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直接通信方式中:发送原语send(receiver,message) SRM接收原语Receive(Sender,message) RSM多选题测试与设置指令(Test&Set)测试W的值,若W=1,则返回重新测试测试W的值,若W=0,置位W=1,进入临界区退出临界区时,复位W=0信号量S的PV操作多选题需要直接记忆多选一般来说,具体看题目:empty信号量表明的是空闲资源数目,这里为N,所以其初始值为N;full信号量表明的是满的资源数目,这单为0,即其初始值为0:mutex信号量用于实现互斥访问,初始值为l。
P(full)和F(mutex)两条语句若颠倒顺序,可能导致死锁。
并发进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产生若干问题:同步问题、互斥问题、死锁问题、饥饿问题并发进程间感知问题:相互不感知;相互间接感知;相互直接感知实现进程互斥方法:Peterson算法Test-and-Set(TS)指令Swap或Exchange指令信号量禁选分派器(Dispatcher)在间接通信的方式中,信箱作为的是一个实体:私用信箱公有信箱共享信箱信箱几种关系:一对一关系多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共享存储器在共享存储器系统中,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或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管道通信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他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材

广域网:其覆盖范围很大,几个城市,一 个国家,甚至全球,主要是通过公用通信 网来组成,如因特网(Internet)。
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组成
远程局域网
局域网
广域网
网络互连设备
局域网连 接设备
局域网
网络外 部设备
将三层IP地址转换成二层MAC地 址
—网际层
TCP/IP协议
RARP协议(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
提供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站点初始化时,通过RARP协议请求 • IP地址
•ICMP协议(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提供差错报告服务 获取网络地址
—传输层
TCP/IP协议
•作用
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和事物处理 在进程之间提供可靠、有效的 • 传输服务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传输介质的分类: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激光
衡量传输介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传输距离、传输带宽、衰减、抗干扰能力、 价格、安装等。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概念
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 非屏蔽双绞线UTP
在EIA/TIA 568A标准中,UTP共分为15类,计算 机网络常用的是3类、4类和5类UTP。如10BASE-T 以太网、100BASE-T快速以太网、IBM的令牌网。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环拓扑
每个工作站有 两个连接 数据绕环单向 传输 令牌传递 每个工作站作 为中继器工作 令牌网 FDDI
网络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ppt课件

本地DNS服务器查询缓存,若未找到 记录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
DNS服务器搭建和域名解析过程
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权威DNS服务器的地址,本地DNS服务 器再向权威DNS服务器发起请求。
权威DNS服务器返回最终IP地址,本地DNS服务器将解析结 果缓存并返回给用户。
DHCP服务器配置和自动分配IP地址策略
02
03
0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服务器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02
局域网技术及应用
局域网基本概念及特点
局域网定义
在有限地理范围内,通过高速通 信线路将各种计算机设备互联起 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
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特点
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短 距离通信、低成本、易于管理和
01
02
03
IP地址定义
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标 识网络中的设备
IP地址分类
A、B、C、D、E五类,其 中A、B、C类为常用地址 类型
特殊IP地址
环回地址、广播地址、网 络地址等
子网掩码作用与计算方法
子网掩码作用
用于划分子网,确定网络 地址和主机地址范围
子网掩码计算方法
通过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 运算,得到网络地址和子 网掩码
路由器功能
路径选择、数据转发、网络隔离、广播控制等。
路由器组成
路由引擎、转发引擎、接口卡、电源等。
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策略优化
静态路由概念
01
手动配置的路由,不依赖于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
02
指定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或出口接口。
静态路由优化策略
“网络工程师”培训专用教程

目 录402.2.2 广域网边缘设备 (39)2.2.1 网络模型 (39)2.2 典型网络模型 (38)2.1 培训目标 (38)第二章 常见网络接口与线缆 (37)1.5 小结 (36)1.4.19 费用性能需求 (35)1.4.18 X.25 与 Frame-Relay 的比较 (34)1.4.17 专用线路协议 - PPP (33)1.4.16 专用线路协议 - HDLC (32)1.4.15 专用线路 (31)1.4.14 X.25 特性 (29)1.4.13 X.25 描述 (27)1.4.12 Frame-Relay 特性 (26)1.4.11 Frame-Relay 描述 (22)1.4.10 ISDN 简介 (21)1.4.9 Modem 拨号上网 (20)1.4.8 WAN 服务类型 (19)1.4.7 WAN 协议 (18)1.4.6 WAN 及其常用设备 (17)1.4.5 WAN 定义 (16)1.4.4 以太网原理简介 (15)1.4.3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14)1.4.2 LAN 及其常用设备 (13)1.4.1 LAN 定义 (13)1.4 局域网与广域网 (12)1.3.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11)1.3.3 ICMP 检测 (10)1.3.2 TCP/IP 网络层协议概揽 (9)1.3.1 TCP/IP 传输层协议概揽 (9)1.3 TCP/IP 协议简介 (8)1.2.5 数据的封装 (7)1.2.4 OSI 模型与TCP/IP 协议的对应关系 (5)1.2.3 网络设备在层次模型中所处的位置 (3)1.2.2 OSI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2)1.2.1 网络的演进 (2)1.2 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 (1)1.1 培训目标 (1)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1014.9 虚拟网配置 (100)4.8 端口状态 (99)4.7 端口配置 (98)4.6 系统配置 (97)4.5 默认配置 (96)4.4 Quidway S3008 交换机 (95)4.3 Quidway S3016 交换机 (94)4.2 Quidway S2403 交换机 (93)4.1 培训目标 (93)第四章 LAN Switch 配置 (92)3.4 小结..........................................................913.3.3 生成树....................................................903.3.2 端口捆绑..................................................893.3.1 虚拟网....................................................893.3 以太网扩展功能..................................................883.2.9 全双工方式................................................873.2.8 半双工方式................................................863.2.7 两种交换方式...............................................853.2.6 以太网交换机...............................................843.2.5 以太网分段................................................833.2.4 广播......................................................823.2.3 以太网冲突域...............................................813.2.2 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803.2.1 原始的以太网系统...........................................803.2 以太网发展及原理 ...............................................793.1 培训目标 (79)第三章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 (78)2.5 本章重点 (77)2.4.6 宽带接入方式...............................................732.4.5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672.4.4 V.35 接口规程..............................................572.4.3 V.24 接口规程..............................................562.4.2 窄带接入方式...............................................522.4.1 广域网的类型...............................................522.4 广域网.........................................................512.3.6 局域网小结................................................502.3.5 千兆以太网................................................492.3.4 快速以太网................................................442.3.3 10M 以太网................................................432.3.2 以太网的物理接口类型........................................412.3.1 常见局域网类型.............................................412.3 局域网.........................................................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I1616.2.5 通过哑终端配置路由器 *.....................................1606.2.4 通过 Telnet 配置远端路由器...................................1596.2.3 通过 Telnet 配置同一局域网内的路由器..........................1556.2.2 通过拨号线路远程配置路由器.................................1496.2.1 通过 Console 配置路由器.....................................1486.2 配置路由器....................................................1476.1 培训目标......................................................147第六章 路由器配置简介.................................................1465.3 本章重点......................................................1455.1 小结.........................................................1435.1.2 语音特性.................................................1405.1.1 VPN 特性.................................................1385.2.4 QoS 特性.................................................1385.1 新功能软件特性.................................................1305.2.3 可管理性 *................................................1295.1.4 可靠性...................................................1275.1.3 安全性...................................................1265.1.2 路由协议.................................................1245.1.1 IP 服务特性...............................................1235.2.2 网络互联性...............................................1235.1 路由器的软件特性...............................................1225.2.4 Quidway 路由器产品系列.....................................1215.2.3 Quidway 路由器的软件结构 *..................................1205.2.2 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1195.2.1 路由器与相关网络设备的比较.................................1155.2.2 路由器工作原理............................................1145.2.1 路由器的作用..............................................1135.2.1 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1135.2 路由器工作原理.................................................1125.1 培训目标......................................................112第五章 路由器基础及原理...............................................1114.19 本章重点.....................................................1104.18 小结.........................................................1094.17 软件升级管理..................................................1084.16 支持SNMP (107)4.15 用户管理 (106)4.14 端口状态 (105)4.13 Spanning Tree (104)4.12 Trunk 配置 (103)4.11 端口类型 (102)4.10 802.1q VLAN Tag header ..........................................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II2167.3.8 带子网编址...............................................2157.3.7 无子网编址...............................................2147.3.6 主机地址.................................................2137.3.5 IP 地址辨别...............................................2127.3.4 IP 地址范围...............................................2117.3.3 IP 地址类型...............................................2107.3.2 IP 地址...................................................2097.3.1 IP 地址介绍...............................................2097.3 IP 地址基础和子网规划...........................................2077.2.9 协议层去封装..............................................2067.2.8 LAN 到 WAN 路由..........................................2057.2.7 LAN 到 LAN 路由..........................................2047.2.6 多协议共存特性............................................2037.2.5 网络层工作原理............................................2027.2.4 网络协议与路由协议........................................2017.2.3 网络协议编址..............................................2007.2.2 网络协议地址..............................................1997.2.1 网络层功能...............................................1997.2 网络层基础....................................................1987.1 培训目标......................................................198第七章 网络层基础及子网规划...........................................1976.8 本章重点 (196)6.7 小结.........................................................1956.6.4 Tracert 命令...............................................1946.6.3 Ping 命令 .................................................1936.6.2 调试命令.................................................1896.6.1 常用 Show 命令............................................1886.6 基本操作命令..................................................1866.5.2 通过 FTP 升级路由器 * (179)6.5.1 通过 Console 口升级路由器 (178)6.5 升级路由器 (177)6.4.2 忘记 Bootmenu 口令的处理 (175)6.4.1 忘记进入特权模式的口令的处理 (175)6.4 忘记口令的处理 (174)6.3.8 显示特性.................................................1736.3.7 编辑特性.................................................1726.3.6 历史命令.................................................1716.3.5 命令行错误信息............................................1686.3.4 在线帮助.................................................1676.3.3 特权用户模式..............................................1666.3.2 普通用户模式 .............................................1656.3.1 进入路由器配置界面........................................1646.3 路由器命令行介绍...............................................1626.2.6 通过 FTP 配置路由器 *.......................................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V2609.2.2 X.25 网络模型.............................................2599.2.1 X.25 概述 (259)9.2 X.25 协议及配置 (258)9.1.8 显示接口信息 (256)9.1.7 PPP 配置举例 (254)9.1.6 CHAP/PAP 配置命令 (253)9.1.5 PPP 基本配置命令 (252)9.1.4 PPP 协商流程 (251)9.1.3 PPP 协议栈 (250)9.1.2 PPP 的组成部分 (249)9.1.1 PPP 协议简介 (249)9.1 PPP 协议及配置 (249)第九章 常见广域网协议及配置...........................................2488.2.10 调试 SAP 服务信息.........................................2478.2.9 调试 RIP 路由信息..........................................2468.2.8 显示 IPX 流量统计信息......................................2458.2.7 显示 SAP 服务信息..........................................2448.2.6 显示 IPX 路由表............................................2438.2.5 显示 IPX 接口信息..........................................2428.2.4 监控 IPX 信息.............................................2418.2.3 IPX 配置举例..............................................2408.2.2 IPX 接口配置命令..........................................2398.2.1 IPX 全局配置命令..........................................2398.2 IPX 配置介绍...................................................2388.1.9 GNS -- 客户如何发现服务器...................................2378.1.8 SAP -- 服务广告............................................2368.1.7 RIP -- IPX 路由协议.........................................2358.1.6 IPX 封装格式..............................................2348.1.5 Novell IPX 地址............................................2338.1.4 IPX 基本特性..............................................2328.1.3 IPX 协议在路由器中的地位...................................2318.1.2 Novell IPX 协议栈..........................................2308.1.1 IPX 协议简介..............................................2308.1 协议介绍......................................................230第八章 IPX 协议及配置 (229)7.6 本章重点 (228)7.5 小结.........................................................2257.4.3 网络检测工具..............................................2247.4.2 静态域名解析..............................................2237.4.1 配置 IP 地址...............................................2237.4 IP 地址配置及检验...............................................2227.3.11 广播地址 (218)7.3.10 子网规划 (217)7.3.9 带子网编址举例............................................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31410.2.7 IGP 和 EGP ..............................................31310.2.6 自治系统................................................31210.2.5 路由优先级..............................................31110.2.4 路由权..................................................31010.2.3 对网络拓扑变化的适应性....................................30910.2.2 路由的分类..............................................30810.2.1 什么是路由..............................................30810.2 路由的基本概念及算法...........................................30710.1 培训目标 (307)第十章 路由协议 (306)9.4 本章重点 (305)9.3.20 帧中继小结..............................................3049.3.19 监视帧中继..............................................3039.3.18 显示帧中继接口...........................................3029.3.17 DLCI 使用 Inverse ARP ......................................3019.3.16 用于网络发现的 Inverse ARP ..................................3009.3.15 子接口配置举例*..........................................2989.3.14 带子接口的帧中继*........................................2969.3.13 子接口配置*..............................................2959.3.12 帧中继部分网状连接*.......................................2949.3.11 子接口*.................................................2929.3.10 帧中继 MAP 举例..........................................2919.3.9 非广播多点访问(NBMA )...................................2909.3.8 帧中继全网状连接..........................................2899.3.7 水平分割与帧中继..........................................2869.3.6 帧中继配置...............................................2859.3.5 Quidway 支持的 LMI 格式....................................2849.3.4 帧中继 DLCI 的分配.........................................2829.3.3 帧中继术语...............................................2819.3.2 帧中继协议栈..............................................2799.3.1 帧中继介绍...............................................2799.3 帧中继协议及配置...............................................2789.2.15 X.25 小结................................................2769.2.14 监控 X.25*...............................................2759.2.13 配置 X.25 交换*...........................................2749.2.12 X.25 参数配置举例.........................................2709.2.11 X.25 的分组层参数配置.....................................2689.2.10 X.25 配置举例............................................2679.2.9 X.25 地址映射.............................................2669.2.8 封装 X.25 和配置 X.121 地址..................................2659.2.7 X.25 的配置任务...........................................2649.2.6 X.25 的虚电路.............................................2639.2.5 公用分组交换网编号........................................2629.2.4 IP 包通过 X.25 网络传送......................................2619.2.3 X.25 协议分层结构..........................................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36510.7.4 BGP 路由的传播...........................................36410.7.3 BGP 的适用范围...........................................36310.7.2 BGP 的特点..............................................36210.7.1 BGP 简介................................................36210.7 BGP 协议及配置...............................................36110.6.7 小结....................................................36010.6.6 调试和监控..............................................35910.6.5 OSPF 协议配置............................................35810.6.4 区域划分................................................35610.6.3 计算路由................................................35410.6.2 链路状态................................................35210.6.1 OSPF 协议概述............................................35210.6 OSPF 协议及配置...............................................35110.5.7 小结....................................................34910.5.6 IGRP 协议的监控和调试.....................................34810.5.5 引入其他协议路由.........................................34710.5.4 IGRP 的配置..............................................34510.5.3 综合路由权 ..............................................34310.5.2 稳定特性................................................34210.5.1 IGRP 简介...............................................34210.5 IGRP 协议及配置...............................................34110.4.9 小结....................................................34010.4.8 RIP 协议的 debug 信息......................................33910.4.7 显示路由表信息...........................................33810.4.6 显示 RIP 协议配置信息......................................33710.4.5 RIP 配置举例.............................................33510.4.4 RIP 协议配置.............................................33310.4.3 RIP 路由的更新...........................................33210.4.2 RIP 路由表的初始化........................................33110.4.1 RIP 协议概述.............................................33110.4 RIP 协议及配置................................................33010.3.5 小结....................................................32810.3.4 IP 路由配置任务...........................................32710.3.3 缺省路由的配置及举例......................................32610.3.2 静态路由配置举例.........................................32410.3.1 配置静态路由.............................................32410.3 路由的基本配置方法............................................32310.2.15 小结 ..................................................32210.2.14 解决路由环问题的几种方法.................................32110.2.13 计算到无穷..............................................31910.2.12 路由环路问题............................................31810.2.11 链路状态协议............................................31710.2.10 距离矢量协议............................................31610.2.9 距离矢量算法.............................................31510.2.8 按寻径算法划分路由协议....................................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I40912.3.4 从多点接收呼叫...........................................40812.3.3 从一个单点接收呼叫 (407)12.3.2 对多点的呼叫 (406)12.3.1 对单点的呼叫 (405)12.3 DDR 的基本配置 (404)12.2 DDR 简介 (403)12.1 培训目标 (403)第十二章 DDR 、ISDN 配置.............................................40211.9 本章重点.....................................................40011.8.2 组网需求与配置...........................................39911.8.1 组网图..................................................39911.8 防火墙配置举例................................................39811.7.4 日志功能................................................39611.7.3 时间段包过滤.............................................39511.7.2 防火墙的属性配置命令......................................39411.7.1 防火墙基本配置任务.......................................39411.7 防火墙基本配置任务列表.........................................39311.6.2 访问列表在接口生效的命令配置...............................39211.6.1 访问列表的生效...........................................39211.6 访问列表的生效................................................39111.5 多条规则的组合................................................39011.4.3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举例....................................38611.4.2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命令................................38511.4.1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概况......................................38511.4 扩展访问控制列表..............................................38411.3.2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命令配置................................38311.3.1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概况......................................38311.3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37811.2.5 访问控制列表原理.........................................37711.2.4 地址列表的其他用途.......................................37511.2.3 访问控制列表.............................................37411.2.2 IP 包过滤技术介绍.........................................37311.2.1 网络安全技术介绍.........................................37311.2 网络安全技术..................................................37211.1 防火墙介绍...................................................372第十一章 防火墙及配置.................................................37110.10 本章重点....................................................37010.9 总结.........................................................36810.8.2 数据配置................................................36710.8.1 组网介绍 (367)10.8 配置实例.....................................................36610.7.5 小结....................................................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VIII45813.5.1 组网图 (458)13.5 配置举例(一)................................................45713.4.4 设定判断主接口 down 和 up 的条件.............................45613.4.3 配置主备接口切换条件......................................45513.4.2 设定主接口使用的备份接口及优先级...........................45413.4.1 进入主接口配置模式.......................................45313.4 Quidway 备份中心的配置任务列表..................................45213.3 Quidway 备份中心的功能.........................................45113.2 什么是备份中心................................................45013.1 培训目标.. (450)第十三章 备份中心配置.................................................44912.13 本章重点....................................................44812.12.7 显示 ISDN 接口的类型.....................................44712.12.6 显示 ISDN 接口当前的状态..................................44612.12.5 显示要检查的被叫号码和子地址..............................44512.12.4 显示当前激活的呼叫信息...................................44412.12.3 ISDN 协议监控和维护......................................44312.12.2 设置模拟入呼叫..........................................44212.12.1 设置数字入呼叫..........................................44112.12 配置 ISDN 协议...............................................43912.11.6 配置通过 ISDN BRI 接口访问 Internet 实例......................43812.11.5 配置通过 ISDN BRI 接口访问 Internet ..........................43612.11.4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X 协议实例.....................43512.11.3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X 协议.........................43312.11.2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 协议实例 ......................43212.11.1 配置在 ISDN BRI 接口上运行 IP 协议..........................43112.11 配置 ISDN BRI 接口............................................42912.10.2 ISDN 的用户-网络接口规范..................................42812.10.1 ITU-T 的 ISDN 协议模型 (427)12.10 ISDN 技术概述................................................42512.9 DDR 监控和维护...............................................42412.8 Dialer 口介绍 *.................................................42312.7 配置 DDR 相关参数.............................................41712.6.2 配置....................................................41612.6.1 组网图.. (416)12.6 DDR 配置举例(二)............................................41412.5.2 配置 ...................................................41312.5.1 组网图.. (413)12.5 DDR 配置举例(一)............................................41212.4 配置 Dialer-list .................................................41112.3.6 对多点发出和接收呼叫......................................41012.3.5 对一个点发出和接收呼叫....................................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IX52215.6.3 问题举例................................................52015.6.2 故障解决过程.............................................52015.6.1 故障分析定位.............................................52015.6 以太网问题...................................................51915.5.2 问题举例................................................51615.5.1 故障分析定位 (516)15.5 DDR 问题....................................................51215.4.2 问题举例................................................51015.4.1 故障分析定位 (510)15.4 网络层问题...................................................50115.3.2 故障解决过程及实例分析....................................50015.3.1 故障分析定位 (499)15.3 链路层问题...................................................49515.2.3 问题举例................................................49315.2.2 故障解决过程 ..........................................49215.2.1 故障分析定位.............................................49215.2 物理层问题...................................................49115.1 培训目标 (491)第十五章 常见网络问题分析及处理........................................49014.5 本章重点.....................................................48014.4.3 HSRP 配置实例...........................................47914.4.2 HSRP 其它配置...........................................47714.4.1 HSRP 基本配置...........................................47714.4 HSRP 的配置方法..............................................47614.3.5 HSRP 多备份组(MHSRP )..................................47314.3.4 HSRP 报文...............................................47214.3.3 HSRP 状态转换...........................................47014.3.2 HSRP 状态...............................................46914.3.1 HSRP 工作原理...........................................46914.3 HSRP 的实现..................................................46814.2.4 HSRP 的用途.............................................46714.2.3 HSRP 的引入.............................................46614.2.2 HSRP 解决的问题..........................................46514.2.1 HSRP 的概念.............................................46514.2 HSRP 协议简介................................................46414.1 培训目标 (464)第十四章 HSRP 协议及配置.............................................46313.7 本章重点.....................................................46113.6.2 配置....................................................46013.6.1 组网图.. (460)13.6 配置举例(二)................................................45913.5.2 配置....................................................目 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X目录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专业教程15.7 小结.........................................................523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培训目标本章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演进和层次化模型、TCP/IP 协议简介、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及常用设备原理、常用协议原理与常用组网方式、一些协议特性的比较、以及不同的费用和性能需求下网络组网方式的选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原理部分

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1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随机性。
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软件的观点,资源管理的观点,进程的观点,虚拟机的观点,服务提供者的观点。
操作系统的功能:1.进程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间通信,调度。
2.存储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存储保护,内存扩充。
3.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系统安全性。
4.设备管理5.用户接口UNIX是一个良好的、通用的、多用户、多任务、分时操作系统。
1969年AT&T公司Kenneth L.Thompson 用汇编语言编写了Unix第一个版本V1,之后Unix用C语言编写,因此事可移植的。
1.3操作系统分类1.批处理操作系统:优点是作业流程自动化较高,资源利用率较高,作业吞吐量大,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缺点是用户不能直接与计算机交互,不适合调试程序。
2.分时系统:特点是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及时性。
3.实时操作系统4.嵌入式操作系统5.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6.网络操作系统7.分布式操作系统8.智能卡操作系统1.4操作系统结构1.整体式结构2.层次结构3.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结构:①可靠,②灵活(便于操作系统增加新的服务功能),③适宜分布式处理的计算机环境第二章操作系统运行机制2.1中央处理器寄存器:用户可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程序状态字。
目态到管态的转换唯一途径是通过终端和异常。
管态到目态的转换可以通过设置PSW指令(修改程序状态字)实现。
PSW包括:①CPU的工作状态代码②条件码③中断屏蔽码2.2存储体系存储器设计:容量,速度,成本存储保护:①界地址寄存器(界限寄存器):产生程序中断-越界中断或存储保护中断②存储键2.3中断与异常机制分类:中断:时钟中断,输入输出(I/O)中断,控制台中断,硬件故障中断异常:程序性中断,访管指令异常2.4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程序被看成是一个低级的过程,只能由汇编语言直接访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网络管理技术
第1章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章
年份 试题 分布 题型 分值 考核要点 2010.3 1~4 选择题 4 OC-3的传输、无线接入技术802.11a、宽带城域 网QoS、宽带城域网技术 宽带城域网技术、接入技术、RPR技术、OC-12 的传输 HFC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网络服务质量、 RPR技术 汇聚层基本功能、光以太网技术、RPR技术、 HFC接入技术 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核心交换层的特点、 ADSL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接入技术
2009.9 1~4
选择题 4
2009.3 1~4
选择题 4
2008.9 1~4
选择题 4
2008.4 1~4
选择题 4
1.1 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2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 1.1.3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 1.1.4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 1.1.5 城域网技术的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3
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 2 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 3 上交给运输层
第一单元 网络规划和设计
第一章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主讲: 主讲:叶宇光
学习交流QQ群号:119305741
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题型
• 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2、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 3、应用题(共20分)
各章节分值分布提示
章节 分值分布提示 第1章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 4道选择题,占试卷比例4% 基本原则 第2章 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 3道选择题,占试卷比例3% 划与设计方法 第3章 IP地址规划和设计方法 4道选择题(4分),1道综合 题(10分),在应用题还有1 小题(6~10分),占试卷比 例20~24% 第4章 路由设计基础 3道选择题(3分),3%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2道选择题,2%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3
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 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2 1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物理传输媒体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3 2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应用层 PDU 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 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 IP 数据报(或分组)
T2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各章节分值分布提示
章节 第6章 交换机及其配置 分值分布提示 4道选择题,4%,在综合部 分,交换机和路由器考查其 一,分值10分,10% 4道选择题,4%,在综合部 分,交换机和路由器考查其 一,分值10分,10%,同时 在应用题部分也可能涉及到 路由器的配置问题。 3道选择题,3%
第7章 路由器及其配置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data communication)
– 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 娱乐…
2. 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
– 试图解除“地理上的束缚“,共享软件、硬件、数据/信息
3. 提高可靠性 (high reliability )
H3 H4 H5
3
T2
应用程序数据
2 1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H2
主机 2 AP2
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后 把帧的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
H3 H3 H4 H4 H5 H5
5 4 3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常见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 环型: 环型:令牌环网
星型
树型
WAN
• WAN组成
– 主机 主机(hosts):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 :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 • 单独的主机; 单独的主机; • 从属某一个 从属某一个LAN中的主机。 中的主机。 中的主机 –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communication subnet):在主机之间 : 进行数据传递。 数据传递 进行数据传递。 • 传输系统 (通信介质、传输设备 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 传输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 • 交换系统 (交换机、路由器) 交换机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运输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 4 上交给应用层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 5 上交给应用进程
4 3 2 1
第8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
各章节分值分布提示
章节 分值分布提示 第9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 5道选择题,5%,1道综合题 统的安装与配置 (10分),共15% 第10章 网络安全技术 4道选择题,4%,在应用题 中一般会考查到防火墙和入 侵检测技术(5~6分左右), 这样共约6~10% 4道选择题,4%,1道综合题 (10分),共约14%
主机 2 AP2 5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链路层 尾部
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H2
主机 2 AP2 5 4
计算机 2 的物理层收到比特流后 交给数据链路层
• 考点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 • 考点二: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考点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
• 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 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 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 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 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 计算机网络首先是一个通信网络,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主要是广域网,它的结构是由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 机与终端以及负责数据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设备 与通信线路所这两部分所组成。从资源构成的角度讲, 计算机网络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并从功能上将计 算机网络逻辑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二级子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F1、数据通讯/传输 、数据通讯 传输
泉州用户
mobile
北京用户
Hub/SW
网络接入设备
通信网络
用户
Hub/SW Hub/SW
local Area router Network server1
router
server2 F3、提高数据可靠性 、 F4、分布计算 、 local ISP
TCP/IP 与 OSI 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第七层 第六层 第五层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应用层 (Telnet/ftp/ smtp/www smtp/www…) 传输层(TCP层) 互联网层(IP层) 网络接口层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IP 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主机 2 AP2 5 4 3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 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 简化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简化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 可以更加方便地适应网络技术和应用需求变化; 可以更加方便地适应网络技术和应用需求变化; – 提供一种更为模块化的设计。 提供一种更为模块化的设计。
两种国际标准
• ISO制定的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 市场的认可。 • 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 的应用。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我收到了 AP1 发来的 应用程序数据!
主机 2 AP2 5 4 3 2 1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主机 1 AP1 5 4 3 2 1
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尾部)的层次
应用层首部 运输层首部 网络层首部 链路层 首部
H2 H3 H3 H4 H4 H4 H5 H5 H5 H5
•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星形、总线型、环形、树形、网形、混合型 • 按网络的传输媒体分类: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卫星 • 按照网络交换功能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 ATM网
考点二: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 LAN特点 – 覆盖的物理范围:小于 覆盖的物理范围:小于1km – 拓扑结构:共享信道 拓扑结构: – 所使用的传输技术:新 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 数据传输率:高— 数据传输率: (10mbps/100mbps/1Gbps/10Gbps) – 延迟: 低,0.5 ns 延迟: – 误码率:低,10-8 bit/每秒 误码率: 每秒 • 两种典型的LAN – Ethernet:以太网(10M/100M/1000M…) :以太网( … – Token-Ring:令牌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