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实验总结
思科路由器IOS升级方法总结

CISCO路由器IOS升级方法总结(一)前不久,朋友在对一台带语音模快的CISCO2610进行IOS升级时,由于路由器的内存(flash)为8M,IOS软件为7M多,升级后路由器无法正常启动。
启动后到rommon 1 >状态,请求帮助。
由于本人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在对CISCO路由器的长期日常维护和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现总结归纳出CISCO路由器IOS映像升级的几种方法,供广大网络爱好者或同仁参考。
在介绍CISCO路由器IOS升级方法前,有必要对Cisco路由器的存储器的相关知识作以简单介绍。
路由器与计算机相似,它也有内存和操作系统。
在Cisco 路由器中,其操作系统叫做互连网操作系统(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常简称为IOS.路由器的存储器主要有:ROM:只读存储器包含路由器正在使用的IOS的一份副本;RAM:IOS将随机访问存储器分成共享和主存。
主要用来存储运行中的路由器配置和与路由协议有关的IOS数据结构;FLASH (闪存):用来存储IOS软件映像文件,闪存是可以擦除内存,它能够用IOS的新版本覆写,IOS升级主要是闪存中的IOS映像文件进行更换。
NVRA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用来存储系统的配置文件。
IOS升级方法一在对能够正常启动的CISCO路由器的IOS进行升级时,比较简单。
具体步骤如下:1、寻找一种TFTP服务器软件(有CISCO公司的TFTPServer或3COM公司的3Cserver 等,在升级较大IOS映象文件时,建议用3Cserver),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将要升级的I OS映象文件拷贝到相关的目录中(例:D:),并运行TFTP服务器软件,通过菜单设置R oot目录为拷贝IOS映象文件所在目录(如D:)。
假设该计算机的IP地址为10.32.10.1;2、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与PC机的COM1,使用PC的超级终端软件访问路由器,将路由器的地址设为10.32.10.32(与计算机的IP地址同网段即可)。
交换机的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2.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端口配置、VLAN配置、STP配置等;3. 学会使用交换机进行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二、实验环境1. 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60;2. 计算机终端:一台;3. 网络线缆:直通线、交叉线各一条;4. 路由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 交换机基本配置;2. VLAN配置;3. STP配置;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
四、实验步骤1. 交换机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与计算机终端,使用控制台线缆(Console线)连接交换机的Console口和计算机的串口。
(2)打开计算机终端,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校验位None。
(3)在计算机终端中输入交换机的默认IP地址,登录交换机。
(4)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密码等。
(5)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以便远程登录。
2. VLAN配置(1)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创建VLAN。
(2)将端口分配到相应的VLAN。
(3)配置VLAN间路由(可选)。
3. STP配置(1)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启用STP。
(2)配置STP的根桥选举。
(3)配置STP的端口优先级和成本。
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Telnet服务。
(2)设置Telnet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3)测试远程登录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已成功登录,并配置了基本信息和管理IP地址。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基本网络功能。
2. VLAN配置实验结果显示,成功创建了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了相应的VLAN。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VLAN隔离功能。
3. STP配置实验结果显示,STP已成功启用,并配置了根桥选举、端口优先级和成本。
这表明交换机已具备STP保护功能。
4. 交换机远程登录配置实验结果显示,成功配置了Telnet服务,并设置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思科模拟器配置命令总结PPT

使用思科模拟器进行网络实验和工程实践的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
学生
培训机构
学习网络技术的学生,使用思科模拟器进行网络实验和学习。
使用思科模拟器进行网络技术培训的机构。
03
02
01
02
基础命令
Chapter
01
02
03
04
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使用`enable`命令,进入设备的特权执行模式,以进行更高级别的配置。
03
04
05
感谢观看
THANKS
在思科模拟器中配置SNMP协议,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管理和监控。
SNMP配置
配置日志功能和告警功能,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日志与告警
07
故障排查与优化建议
Chapter
01
02
03
04
检查物理连接、端口状态、IP地址配置等。
网络连接故障
核对设备配置信息,如路由协议、接口状态等。
实施负载均衡策略,合理分配网络流量,提高设备利用率。
定期评估和调整安全策略,确保网络安全与业务需求的平衡。
08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02
软件定义网络(SDN)
预测SDN将在未来网络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思科模拟器可能会增加对SDN的支持和模拟。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NFV技术将在未来持续发展,思科模拟器有望加强对NFV相关功能的模拟和实验。
06
高级功能配置
Chapter
使用思科模拟器配置负载均衡功能,如GLBP、VRRP等协议实现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配置
通过HSRP、VTP等协议实现冗余备份,提高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计划 (1)二、实习目的 (1)三、实习内容 (2)四、实习日志 (3)五、实习总结 (6)六、致谢 (7)七、实习单位评语 (7)八、成绩评定 (8)一、实习计划3月01日:详细了解实习内容和时间,明确实习期间所要完成的任务,进一步修订计划表。
3 月04 日:安装思科路由器交换机模拟软件和建立apache+php+mysql 环境,并完成相应的服务器配置,熟悉开发环境。
3月06日:学习基本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结合在校所学知识熟练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为即将进入的系统的开发打基础。
3月09日:根据已有的调查情况,学习路由器、交换机的连接代码和PHP 制作的需求分析,设计各个功能模块3月13日:根据已有的调查情况,分成小组,开始尝试调试路由器和交换机,并进行连接,进行数据通信。
3月15日:网络工程结束后,分工进行系统开发。
参与主窗体的设计工作,学习公司团队合作的理念与精神;并把以修改好的源代码保存。
3月20日:进行各种管理模块的功能实现的编码学习,尝试该模块的页面设计。
3月25日:继续完善该模块的编码工作,之后测试该功能模块的实际应用情况,针对其不足之处,在前辈们的指正与帮助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3月31日:参与权限管理模块的设计,学习并尝试权限管理的编码实习。
4 月05 日: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4月08日:学习信息安全和计算机攻防安全实验。
4月15日:总结并加强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同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做出来,尽量做到融会贯通。
二、实习目的所谓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
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交换机堆叠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堆叠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交换机堆叠配置,实现多台交换机的统一管理与高可用性,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实验环境1.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网络管理软件:Cisco Network Assistant2. 硬件环境:- 交换机1:Cisco Catalyst 2960X- 交换机2:Cisco Catalyst 2960X- 交换机堆叠模块:Cisco StackWise-160- 两根StackWise-160堆叠电缆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供电,并通过Console线缆将电脑与交换机1进行连接。
- 确保网络管理软件Cisco Network Assistant已经安装在电脑上。
2. 建立物理连接- 将两台交换机通过StackWise-160堆叠模块连接。
- 使用两根StackWise-160堆叠电缆分别连接交换机的StackWise 口。
3. 配置交换机堆叠- 打开Cisco Network Assistant,搜索并确认交换机1和交换机2都能正确被识别。
- 在Cisco Network Assistant中选择交换机1,进入"Switch" - "Stack"菜单。
- 选择"Enable Stack",然后选择"StackWise"作为Stack协议。
- 选择"Create Stack",然后输入Stack的名称。
- 选择"Add Switch",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交换机2,并确认加入Stack。
- 完成Stack的创建后,通过Cisco Network Assistant对Stack进行管理与配置。
4. 验证堆叠配置- 在Cisco Network Assistant中选择Stack,确认两台交换机已成功堆叠。
思科CiscoBGP常用show命令小结

思科CiscoBGP常⽤show命令⼩结本⽂总结了思科Cisco BGP常⽤show命令。
分享给⼤家供⼤家参考,具体如下:1.常⽤的show 命令查看BGP路由表XRV8#show ip bgp allFor address family: IPv4 UnicastBGP table version is 217, local router ID is 10.255.255.8Status codes: s suppressed, d damped, h history, * valid, > best, i - internal,r RIB-failure, S Stale, m multipath, b backup-path, f RT-Filter,x best-external, a additional-path, c RIB-compressed,Origin codes: i - IGP, e - EGP, ? - incompleteRPKI validation codes: V valid, I invalid, N Not foundNetwork Next Hop Metric LocPrf Weight Path*> 10.33.0.0/19 0.0.0.0 32768 i*> 10.33.1.0/24 0.0.0.0 0 32768 i*> 10.33.2.0/24 0.0.0.0 0 32768 i*> 10.33.3.0/24 0.0.0.0 0 32768 i查看BGP邻居表XRV8#show ip bgp summaryBGP router identifier 10.255.255.8, local AS number 65002BGP table version is 217, main routing table version 21772 network entries using 10368 bytes of memory76 path entries using 6080 bytes of memory3/3 BGP path/bestpath attribute entries using 456 bytes of memory1 BGP AS-PATH entries using 24 bytes of memory0 BGP route-map cache entries using 0 bytes of memory0 BGP filter-list cache entries using 0 bytes of memoryBGP using 16928 total bytes of memoryBGP activity 140/68 prefixes, 220/144 paths, scan interval 60 secsNeighbor V AS MsgRcvd MsgSent TblVer InQ OutQ Up/Down State/PfxRcd10.201.1.1 4 65000 95 89 217 0 0 01:08:02 410.201.2.1 4 65000 86 90 217 0 0 01:01:00 4查看路由表中的BGP路由XRV8#show ip route bgpCodes: L - local,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H - NHRP, l - LISPa - application route+ - replicated route, % - next hop overrid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141 subnets, 4 masksB 10.33.0.0/19 [200/0], 01:07:50, Null0B 10.63.0.0/19 [20/0] via 10.201.2.1, 00:14:30B 10.79.0.0/19 [20/0] via 10.201.2.1, 00:14:30B 10.118.0.0/19 [200/0], 01:07:50, Null0B 10.123.0.0/19 [200/0], 01:07:50, Null0B 10.133.0.0/19 [20/0] via 10.201.2.1, 00:14:30B 10.149.0.0/19 [200/0], 01:07:50, Null0B 10.158.0.0/19 [20/0] via 10.201.2.1, 00:14:30查看BGP路由含有某些特定路由的信息XRV8#show ip route bgp | include 10.133.0.0B 10.133.0.0/19 [20/0] via 10.201.2.1, 00:19:04查看含有某些前缀的BGP路由信息XRV8#show ip bgp 10.133.0.0BGP routing table entry for 10.133.0.0/19, version 216Paths: (2 available, best #2, table default)Not advertised to any peerRefresh Epoch 465000 65001, (aggregated by 65001 10.255.255.7)10.201.1.1 from 10.201.1.1 (10.255.255.5)Origin IGP, localpref 100, valid, external, atomic-aggregaterx pathid: 0, tx pathid: 0Refresh Epoch 465000 65001, (aggregated by 65001 10.255.255.7)10.201.2.1 from 10.201.2.1 (10.255.255.6)Origin IGP, localpref 100, valid, external, atomic-aggregate, bestrx pathid: 0, tx pathid: 0x0查看某个特定的掩码区间的路由XRV8#show ip bgp 10.133.0.0/16 longer-prefixesBGP table version is 217, local router ID is 10.255.255.8Status codes: s suppressed, d damped, h history, * valid, > best, i - internal, r RIB-failure, S Stale, m multipath, b backup-path, f RT-Filter,x best-external, a additional-path, c RIB-compressed,Origin codes: i - IGP, e - EGP, ? - incompleteRPKI validation codes: V valid, I invalid, N Not foundNetwork Next Hop Metric LocPrf Weight Path* 10.133.0.0/19 10.201.1.1 0 65000 65001 i*> 10.201.2.1 0 65000 65001 i查看起源于某个特定AS的路由XRV8#show ip bgp regexp 65001$BGP table version is 217, local router ID is 10.255.255.8Status codes: s suppressed, d damped, h history, * valid, > best, i - internal, r RIB-failure, S Stale, m multipath, b backup-path, f RT-Filter,x best-external, a additional-path, c RIB-compressed,Origin codes: i - IGP, e - EGP, ? - incompleteRPKI validation codes: V valid, I invalid, N Not foundNetwork Next Hop Metric LocPrf Weight Path* 10.63.0.0/19 10.201.1.1 0 65000 65001 i*> 10.201.2.1 0 65000 65001 i* 10.79.0.0/19 10.201.1.1 0 65000 65001 i*> 10.201.2.1 0 65000 65001 i* 10.133.0.0/19 10.201.1.1 0 65000 65001 i*> 10.201.2.1 0 65000 65001 i* 10.158.0.0/19 10.201.1.1 0 65000 65001 i*> 10.201.2.1 0 65000 65001 i。
VLAN的配置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设备960交换机、思科3550/3560交换机
实验内容:
1、定义VLAN
2、定义主干
3、分配VLAN
实验步骤:
1、配置VLAN:SERVER
2、配置VTP:SERVER/CLIENT
3、配置VLAN主干:SERVER/CLIENT
实验体会:
(1)、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1。该VLAN不能被删除。建议在划分VLAN前,将PC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端口,并测试其连通性。
(2)、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在默认情况下都属于access模式,可以直接将端口加入到某一VLAN。具有access模式的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可以通过switch mode access/trunk命令更改端口的模式。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3)、在试验“VLAN的基本配置”中,由于对基本概念还有些不清楚的地方,想用交换机去ping PC机,由于不在同一个网段上,总是ping不通。后面经过老师的指点,翻然醒悟,不在一个网段上的PC机要想ping通必须通过路由才能做到。通过实践,我们对关于VLAN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Swx#conft
Swx#(config)#int fa0/x
Swx#( 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x#(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x#(config)#int fa 0/x2-x6
CISCO GSR(IOX 平台)配置经验总结

CISCO GSR(IOX平台)设备配置经验总结(V0.1)文档修订记录目录前言 (IV)范围 (4)GSR (IOX平台)操作总结 (4)一、基础配置部分: (4)二、路由配置部分 (5)三、QOS配置部分 (6)四、其他配置部分 (8)前言本文档是个人在使用CISO GSR(IOX平台)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思科GSR (IOX平台)的日常变更和维护应有参考意义,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文档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指正。
范围本文档描述了CISCO GSR(IOX平台)日常变更和维护一些操作技巧,本文档的读者应有一定的IOS和IOX操作基础,操作基础文档请见思科官方配置手册。
GSR (IOX平台)操作总结一、基础配置部分:1、CISO GSR(IOX平台)配置更改后,必须输入commit,配置才生效。
如果配置做错想重做,可以输入clear,配置做完后,可以输入show config查看配置变化情况,然后输入commit,这是一个好习惯。
2、保存IOX的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打开CRT,用LOG 记录show run2) copy running-config disk0:/labtestcopyrunging-configtftp:3、恢复IOX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配置脚本回复,将原来变更的脚本逆操作。
如:配置接口IP地址:interfacegi 0/0/0/1ip add 1.1.1.1 255.255.255.0commit恢复:interfacegi 0/0/0/1noip add 1.1.1.1 255.255.255.0commit2)通过Show configuration commit list查看到变更前的时间点所对应的list号码,然后rollback configuration to xxxxx(list号码)来恢复原始配置。
3)copy disk0:/labtest running-configcopytftp: running-config二、路由配置部分1、GSR(IOX平台)修改路由策略route-policy或路由前缀列表prefix-set时,直接全部重配即可,不要no 其中的某个条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VLAN创建和管理以及TRUNK链路的配置。
实验目的:
学习VLAN的创建命令及管理方法
学习交换机端口模式——trunk模式
学习trunk链路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实验步骤:
1、首先正确连接PC与交换机
a.PC1与交换机1端口连接,PC2与交换机2端口连接。
b.交换机1与交换机2连接用10端口连接。
2、给交换机配置IP地址(192.168.1.*/24)和做标记。
实验拓扑图:
3、打开交换机1点击命令栏进行VLAN的配置。
a.命令栏中输入enable进入特权视图。
b.现在由特权视图进入全局视图输入conf t再次按Tab键回车即可进入全局视图。
c.在全局视图下创建一个VLAN 10输入命令VLAN 10并给这个vlan命名为student,输
入命令name student,输入exit退出VLAN 10模式。
d.在全局视图下创建一个VLAN 20输入命令VLAN 20并给这个vlan命名为teacher,输
入命令name teacher,输入exit退出VLAN20模式。
e.在全局视图下进入交换机接口f0/1输入int按Tab再输入f0/1回车,在接口视图下
将该接口划入VLAN 20输入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f.在全局视图下进入交换机接口f0/2输入int按Tab再输入f0/2回车,在接口视图下
将该接口划入VLAN 10输入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g.由全局视图进入接口f0/10输入命令interface f0/10,在接口视图下设置该接口工
作模式为TRUNK模式输入命令switchport mode trunk,在接口视图下设置该TRUNK端口允许全部VLAN通过。
4、打开交换机2点击命令栏进行VLAN的配置。
a.命令栏中输入enable进入特权视图。
b.现在由特权视图进入全局视图输入conf t再次按Tab键回车即可进入全局视图。
c.在全局视图下创建一个VLAN 10输入命令VLAN 10并给这个vlan命名为student,输
入命令name student,输入exit退出VLAN 10模式。
d.在全局视图下创建一个VLAN 20输入命令VLAN 20并给这个vlan命名为teacher,输
入命令name teacher,输入exit退出VLAN20模式。
e.在全局视图下进入交换机接口f0/2输入int按Tab再输入f0/2回车,在接口视图下
将该接口划入VLAN 20输入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f.在全局视图下进入交换机接口f0/1输入int按Tab再输入f0/1回车,在接口视图下
将该接口划入VLAN 10输入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g.由全局视图进入接口f0/10输入命令interface f0/10,在接口视图下设置该接口工
作模式为TRUNK模式输入命令switchport mode trunk,在接口视图下设置该TRUNK端口允许全部VLAN通过。
实验结果:
1、PC1能与PC4通信,不能与PC3通信,因为PC1与PC4同属一个VLAN而与
PC3不属于一个VLAN。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的交换机VLAN的配置实验我深深的明白了想要做好一个实验就必须的多多动手实际去操作,我个人感觉这个实验应属于我们网络专业中最简单的一个
实验,就这样子我在成功之前做错了很多次,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做出来,故在
今后的学习之中我应该要有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理念去面对今后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