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新人教版

一、1、我眼中的唐朝: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和课外了解,说说学生眼中的唐朝。
2、外国人眼中的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二、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发展:观察图片,了解曲辕犁和筒 车;了解唐朝蔬 菜的种植。感受唐朝农业的进步。
重点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
难点
开放的社会风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导入
1、我眼中的唐朝: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和课外了解,说说学生眼中的唐朝。
2、外国人眼中的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2、手工业:欣赏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3、观察唐都长安布局图,感受唐朝的盛世繁荣
三、民族交往与交融
1、欣赏松赞干布 和文成公主塑像 图片,讲述他们的故事。
2、以吐蕃为例简介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认识文 成公主对汉藏友好团结做出的贡献,认识到我国悠久历史是有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四、 开 放得社会风气
第3课盛唐气象课题Biblioteka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 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 结的历史贡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著名的诗人、词人层出不穷。
以下每个选项中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的是( )A. 李白、苏轼B. 辛弃疾、李清照C. 李白、杜甫D. 白居易、辛弃疾【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李白、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的风格;杜甫属于沉郁顿挫的风格;李清照属于婉约派的代表;白居易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故选A。
2.下列农具中,可用于灌溉的是A. 曲辕犁B. 水排C. 筒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用于灌溉的农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选项C符合题意。
而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
选项AB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历史有一个朝代曾被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朝代是A. 宋朝B. 元朝C. 唐朝【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诗歌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考古工作者在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陶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A. 隋炀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开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是唐玄宗的年号,“三彩瓷器”指唐三彩,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所以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唐玄宗,故选D。
5.唐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句中能直接佐证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出自杜甫的《忆惜》。
“稻米流脂粟米白”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A项符合题意;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的深情;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流;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盛唐气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爱我中华》教师 :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
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例子?学生: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教师: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那么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下.第3课 盛唐气象说明: 此环节在于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 繁荣的经济 1。
农业(看书标记) (1)___扩大。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推广一些生产工具。
如:___、___ (3)修建了很多___。
展示:教师: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重,便于操作,犁铧为v 型,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教师:筒车是一 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断有水流出.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得出,唐朝农业上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作业新人教版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称为“___诗__仙____”的李白,被誉为 “____诗__圣_____”的杜甫,诗歌平易近人的白居易是其代表。 2.书法:著名书法家__颜__真___卿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柳__公__权____的字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3.绘画:著名画家____阎__立__本_____擅长人物画,__吴__道__子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 奔放。
6.出版社准备出版一部介绍唐朝与吐蕃友好的图文资料,最应该入选的作品是( )A
7.下列能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是( D ) ①与吐蕃和亲 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④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 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 )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概况: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开__放_____,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 ___昂__扬__进__取_____、__积___极__向__上_____的精神风貌。 2.表现: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教育,喜好__骑__马____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 气_____兼__容__并__包__,刚健豪迈的____尚__武___风气盛行一时。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 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 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 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 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以及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内容丰富,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盛唐气象。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朝的繁荣景象,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开放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图片资料:唐朝时期的图片、图表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如都城长安、市井繁华等,引导学生感受盛唐气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例题4:请分析唐朝的开放政策及其影响。
例题2:请说明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方面。农业方面,唐朝实行均田制,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方面,唐朝手工业发达,尤其是纺织、陶瓷等产业,产品远销海外。商业贸易方面,唐朝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国际性的商业中心。
例题3:请简述唐朝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唐朝的历史场景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开展线上交流和作业提交,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盛唐气象》。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唐朝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等,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1. 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3. 简述唐朝文化繁荣的表现及其意义。
4. 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作用。
5. 结合唐朝的对外交往,分析唐朝开放的原因。
2. 能力方面:
- 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能力较弱,对于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分析尚需指导。
- 学生在历史解释方面能力有限,往往难以从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课堂互动。
3. 素质方面:
- 学生家国情怀较强,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不高,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如下:
1. 学生能够熟练地讲述盛唐气象的基本知识点,如唐太宗、武则天的政治成就,唐朝的经济发展,以及李白、杜甫等文学家的诗歌创作。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盛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3. 学生通过查阅网络资源、阅读史料等途径,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
3.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学会用历史观点解释相关史实。
4.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5.全球视野:通过了解唐朝与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唐朝历史对他们而言,仍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但在深入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方面仍有待提高。
唐朝民族政策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
1.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
它们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
吐蕃位于我国的(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3.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
4.(易错易混题)从人物所取得的成就方面进行归类,下列哪一个人物与其他三个不同( )
A.李白
B.杜甫
C.吴道子
D.白居易
5.请找出下面材料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人们发明并推广了一些生产农具,如曲辕犁和翻车,并兴修了水利工程。
手工业水平很高,丝织业以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苏绣,越窑以白瓷类雪似银而闻名。
商业十分繁荣,都城洛阳布局严整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答案:(1)错误:翻车;改正:筒车。
(2)错误:苏绣;改正:蜀锦。
(3)错误:越窑;改正:邢窑。
(4)错误:洛阳;改正:长安。
6.《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7.下列有关唐都长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布局严整对称
B.国际性大都会
C.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D.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居民区
8.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唐三彩②妇女参加骑马、射箭等活动③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七年级(2)班的同学举办了唐诗小论坛,以下四位同学所说正确的是( )
A.甲说:李白的美称是“诗圣”
B.乙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丙说:白居易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人称“诗仙”
D.丁说:唐代流传至今的诗歌有30 000多首
11.唐朝时期,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下列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C.颜真卿——淳朴厚重,悲愤凄婉
D.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12.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辉煌局面。
为此,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经济繁荣】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唐代诗人杜甫《忆昔》材料二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1)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是哪位皇帝当政时期?这种“全盛”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这一时期还出现一种新的耕地工具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民族交融】
材料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3)列举一例唐朝“贵主和亲”的事例。
结合所学说说“贵主和亲”起到了什么作用? 【文学艺术】
材料四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时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
”
(4)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5)材料四中韩愈对李白和杜甫的评价是否恰当?请你简单说明理由。
材料五“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
”
——《书法艺术》(6)列举唐朝时两位最著名的书法家。
【探究感悟】
(7)通过上述探究,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朝发展的突出特点。
答案:(1)唐玄宗。
“开元盛世”。
(2)筒车。
曲辕犁。
关系:材料二中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材料一“开元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3)事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后期多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5)恰当。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不仅创作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他们还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艺术推向了高潮。
(言之有理即可)
(6)颜真卿和欧阳询。
(7)盛世气象。
答案解析
1.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2.A 吐蕃人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根据地理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3.C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呈现出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的特点。
4.C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吴道子是唐朝著名
画家。
5.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唐朝经济繁荣的知识,注意对类似知识的辨析。
答案:(1)错误:翻车;改正:筒车。
(2)错误:苏绣;改正:蜀锦。
(3)错误:越窑;改正:邢窑。
(4)错误:洛阳;改正:长安。
6.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给出的“水轮”“筒”“循环上下”等信息可知是筒车。
7.D 唐代都城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而不是居民区,故答案选D。
8.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与吐蕃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时间和人物。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吐蕃的“赞普”是指唐太宗时期的松赞干布,他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所以B项正确。
9.C 唐三彩是手工业方面的代表性成就,与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无关,排除含①的选项,故答案选C。
10.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美称是“诗仙”,故A、C两项错误;唐代传世的诗歌有50 000多首,故D项错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11.C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而淳朴厚重,悲愤凄婉是杜甫诗歌的特点。
故答案选C。
12.解析:第(1)问“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这一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第(2)问考查唐朝农业工具的改进,其中有灌溉工具筒车,还有耕地工具曲辕犁。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二描述的筒车的发明属于劳动技术的改进。
第(3)问结合唐蕃和亲的
史实分析作答。
第(4)问结合教材所学唐朝的诗歌成就回答即可。
第(5)问解答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
第(6)问结合教材所学作答。
第(7)问在归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1)唐玄宗。
“开元盛世”。
(2)筒车。
曲辕犁。
关系:材料二中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材料一“开元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3)事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后期多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5)恰当。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不仅创作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他们还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艺术推向了高潮。
(言之有理即可)
(6)颜真卿和欧阳询。
(7)盛世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