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聚合物基体解析

合集下载

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引言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导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通常通过将一定量的导电剂与高分子基体进行混合来实现。

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应用,因此在电子学、能源技术、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导电机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主要来源于导电剂的存在。

常见的导电剂包括金属粉末、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等。

这些导电剂在高分子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使得材料能够传导电流。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导电剂的种类、含量、分散性以及高分子基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2. 特殊性能与应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使得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电子学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电子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有机导电薄膜晶体管(OFET),用于构建柔性显示器、智能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

导电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还具有优秀的可拉伸性和柔韧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电子设备形状。

2.2 能源技术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能源技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柔性太阳能电池,用于光电转换、能源收集和储存等。

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光吸收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2.3 催化剂领域导电高分子材料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催化剂的载体和固定。

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和催化反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效率和稳定性。

3.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共混法、化学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等。

其中,物理共混法是将导电剂和高分子基体通过物理混合来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适用于一些导电剂与高分子基体相容性较好的体系;化学共混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导电剂与高分子基体结合,适用于一些导电剂与高分子基体相容性较差的体系;原位聚合法是在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引入导电剂,使导电剂与高分子基体同时合成。

第2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第2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2017/7/5
7
2.1.5 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 2.1.5.1 按共混物形态分类
均相体系和两相体系,其中,两相体系又可分为 “海-岛结构” 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在聚合物共混物中是普遍存在 的。工业应用的绝大多数聚合物共混物都属“海-岛结 构”两相体系。 “海-海结构”两相体系,可见诸于聚合物互穿网络 (IPN)之中。此外,机械共混亦可得到具有“海-海 结构”的共混物。
2017/7/5
4
2.1.4 关于相容性的基本概念


2.1.4.1 完全相容,部分相容与不相容
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 均匀材料的能力。不同聚合物对之间相互容纳的能力, 是有着很悬殊的差别的。某些聚合物对之间,可以具 有极好的相容性;而另一些聚合物对之间则只有有限 的相容性;还有一些聚合物对之间几乎没有相容性。 由此,可按相容的程度划分为完全相容、部分相容和 不相容。相应的聚合物对,可分别称为完全相容体系、 部分相容体系和不相容体系。
2017/7/5
25
2.2.4.4 黏度比、剪切应力及界面张力的综合影响

(1) 黏度比λ与分散相粒径的关系
2017/7/5
26
2.2.4.5 其它因素的影响
如前所述,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及两相间的黏度 比对共混物的形态有重要影响。而聚合物的熔体黏度 是受到熔融温度的影响的,这就使得共混过程中的加 工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熔体黏度,进而影响聚合物共混 物的形态。共混物的形态,还与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 性密切相关。完全相容的聚合物对,可形成均相共混 体系;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对,则可形成两相体系。
2017/7/5
17
2017/7/5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蒋绍松,陈慕涵,金 次,邵 敏,黄章杰**(云南大学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高校湖泊修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91)摘要:将2-巯基苯并咪唑杂环化合物接枝到氯球聚合物基体上,制备了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PS-MBI)吸附剂,用于氯化介质中选择性回收Pd(Ⅱ);研究优化吸附分离参数,探讨了吸附分离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 −1的盐酸水溶液中,PS-MBI 对Pd(Ⅱ)有较佳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为138.8 mg·g −1,PS-MBI 可从Pd(Ⅱ),Pt(Ⅳ),Rh(Ⅲ),Cu 2+,Ni 2+,Fe 3+,和Zn 2+的混合溶液中分离Pd(Ⅱ),一步即可完成金属混合溶液中钯的分离,分离系数β(Pd/M)(M :Pt ,Rh ,Cu ,Ni ,Fe ,Zn)均高于1.0×103;PS-MBI 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经3次吸附−洗脱循环,PS-MBI 吸附Pd(Ⅱ)的回收率仍高于92.0%. FT-IR 和XPS 分析表明:PS-MBI 吸附Pd(Ⅱ)为配位机理,Pd(Ⅱ)通过与咪唑环上N 原子形成配位键,实现其与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分离.关键词: 杂环聚合物;吸附;分离;钯;机理中图分类号:O61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21)01−0125−07钯是一种重要的铂族金属元素,国内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和云南省西部地区,无论是甘肃金川镍矿还是滇西金宝山铂钯浮选精矿,钯金属品位均为g/t 级,氯化处理浮选精矿得到的钯浸出液的浓度普遍较低,不经富集处理通常不能直接采用沉淀法或溶剂萃取法分离[1-3]. 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法不仅处理容量小且选择性差[4-6],国内浮选精矿浸出液通常含Pd ,Pt ,Rh 等铂族金属及Cu 、Ni 、Fe 、Zn 等各种贱金属,因此,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法显然不适用于成分复杂料液的分离;萃淋树脂吸附容量虽大但稳定性较差[7-8]. 相比较而言,接枝型吸附剂由于具有较高稳定性和选择性,是分离提取此类低含量浸出液中铂族金属最值得期待的方法[9]. 然而,接枝型吸附剂无法选择性一步法分离铂族金属中性质相近的Pd 和Pt ,混合溶液中单个铂族金属的分离通常需要多步反应[10].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珠粒(PS-Cl )是具有耐强酸强碱和稳定机械性能的理想聚合物基体,PS-Cl 中的活性氯甲基可以极易通过接枝反应在聚合物骨架上引入含有O 、N 、S 等元素的活性吸附基团,适合用作盐酸介质中钯的固相吸附剂. 杂环化合物因其富含不饱和原子,极易与Pd(Ⅱ)离子形成配合物[11],将此类杂环化合物用作活性基团引入聚合物骨架可能获得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的新型吸附剂.本文将2−巯基苯并咪唑杂环化合物接枝到PS-Cl 聚合物基体上,制备咪唑类杂环聚合物树脂吸附剂,研究用PS-MBI 从含Pd (Ⅱ),Pt (Ⅳ)、Rh (Ⅲ)、Cu 2+、Ni 2+、Fe 3+、Zn 2+的混合溶液一步法选择性回收Pd.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 Pd(Ⅱ),Pt(Ⅳ),Rh(Ⅲ),Cu 2+,Ni 2+,Fe 3+,和Zn 2+质量浓度测定采用赛默飞ICP-6300(美国);材料表征分别使用尼高力Nicolet iS10, FT-IR (美国), 赛默飞K-Alpha +, XPS (美国),FEI Quanta 600 SEM (美国); 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PS-Cl )、2−巯基苯并咪唑(MBI)、三乙胺、碘化钾、甲醇均为市售A.R.试剂,购于Alfa 公司.1.2 PS-MBI 的制备 将2 g 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PS-Cl ),4.4 g 2−巯基苯并咪唑(MBI)置于100 mL收稿日期:2020-06-07; 接受日期:2020-09-01; 网络出版日期:2020-11-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4051,51264038);院士自由探索(202005AA160002);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19Z048);昆明市科技局科技示范项目(2017-1-S-12305).作者简介:蒋绍松(1993−),男,云南人,硕士生,主要研究金属氰化物的分离回收. E-mail :*************************.** 通信作者:黄章杰(1965−),男,云南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稀贵金属分离. E-mail :****************.cn.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3(1):125~131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DOI: 10.7540/j.ynu.20200253圆底烧瓶中,并加入25 mL 三乙胺、50 mL 甲醇和0.7 g 碘化钾,混合液恒温回流24 h. 过滤、真空干燥得PS-MBI ,制备路线如图1所示.图 1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的制备Fig. 1 Preparation of PS-MBI1.3 吸附方法 固定PS-MBI 质量、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和待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静态吸附测定PS-MBI 对待测金属离子吸附率,计算分离系数,选取适当洗脱剂测定洗脱率和回收率.2 结果与讨论2.1 FT-IR 图2(a)中,1 605,1 502,1 448 cm −1为PS-Cl 基体中C=C 伸缩振动,1 264 cm −1和670 cm −1处的特征峰对应于PS-CH 2-Cl 中的C ―H 弯曲震动和―C ―Cl 伸缩振动吸收[12-13];图2(b )中,2 926 cm −1为―CH 2―,C ―H 伸缩振动,在1 221和744 cm −1出现的新峰分别归于C ―N 伸缩振动和C ―S 伸缩振动[11, 14],并且,PS-Cl 中―CH 2―Cl 在1 264 cm −1和670 cm −1处的特征峰在图2(b )中消失,这表明,MBI 已成功接枝到PS-Cl 基体上. 从图2(c )可以看出,PS-MBI 吸附Pd(Ⅱ)后,1 221 cm −1处的峰红移到1 256 cm −1处. Pd(Ⅱ)离子与PS-MBI 咪唑环上N 原子发生了配位反应.图 2 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和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后的红外光谱Fig. 2 FT-IR spectra of PS-Cl, PS-MBI and PS-MBI-Pd(Ⅱ)2.2 XPS 分析 PS-Cl 及PS-MBI 吸附Pd(Ⅱ)前后XPS 的全谱扫描结果如图3(a), 图3(b)为PS-MBI 和PS-MBI-Pd(Ⅱ)样品的N 1s 图谱,PS-MBI 样品N 1s 拟合为N1(398.6 eV )和N2(400.5 eV )两个峰,其中N1(398.6 eV )为咪唑环上N 原子(―N = )峰,N2(400.5 eV )归属于咪唑环上N 原子的质子化(―N += )[15-16],吸附Pd(Ⅱ)后,咪唑环上的N 原子孤对电子填充Pd 轨道形成新的Pd ―N 配位键出现了新的N3(401.8 eV )峰,S2p 的分峰拟合结果如图3(c )所示. 吸附Pd(Ⅱ)后,S2p 结合能整体减小,出现新的硫物种S2. S2p 3/2结合能163.9 eV 的S1峰归属于芳香硫醚[17],而S2p 3/2结合能162.2 eV 的S2峰归属于与Pd(Ⅱ)形成S ―Pd 键的硫组分[18].图3(d)为PS-MBI- Pd(Ⅱ)样品Pd 3d 分峰拟合图谱,Pd3d 5/2在结合能为337.6 eV 处的峰(DS=5.2 eV),归属于Pd ―Cl 键,而Pd3d 5/2在结合能为338.5 eV 位置出现的峰(DS=5.2 eV)为Pd ―N 或Pd ―S 键[16]. XPS 表明,PS-MBI 吸附Pd(Ⅱ)发生了配位反应.2.3 N 2吸附和脱附 从图4(a )PS-Cl 树脂和PS-MBI 树脂的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可以看出,随着P /P 0值的增加,N 2的吸附量先缓慢增加,当P /P 0>0.9后吸附量出现快速增加,两种树脂吸附等温线均接近Ⅳ型. 图4(b )为树脂的孔径分布曲线(NLDFT 模式),从图4(b )可以看出,PS-MBI 树脂的孔结构主要以介孔为主. 表1说明PS-MBI 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小于PS-Cl ,表明接枝反应导致了PS-Cl 基体部分孔隙的堵塞.从扫描电镜照片[图5(a )和(b )]可以直接观察到,PS-MBI 树脂为表面光滑的球形结构,吸附Pd(Ⅱ)前后的形貌变化不大,但在EDX 分析中(图6),PS-MBI 树脂存在N 和S 元素,印证了2−巯基苯并咪唑已成功接枝到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上.吸附钯后在PS-MBI 树脂上检测到钯的存在,证明PS-MBI 树脂成功吸附了Pd(Ⅱ).2.4 盐酸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盐酸浓度对PS-MBI 吸附Pd(Ⅱ),Pt(Ⅳ),Rh(Ⅲ)的影响如图7所示,实验结果表明,0.01~4.0 mol·L −1盐酸浓度范围内,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Pd(Ⅱ)的吸附率降低,而Pt(Ⅳ)的吸附率增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PS-MBI 树脂上的N 或S 质子化程度增加,增强了其与Pt(Ⅳ)的离子缔合能力,与此同时PS-MBI 与Pd(Ⅱ)的配位能力被削弱,因此低pH 有利于铂、钯分离. 根据最小电荷密度规则,低电荷密度的PtCl 62−(38.2)较之高电荷密度的RhCl 63−(54.2),126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图 3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前后的XPS 谱图Fig. 3 The XPS spectra of PS-MBI adsorption Pd (Ⅱ) before and after图 4 N 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Fig. 4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nd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s curve of N 2第 43 卷蒋绍松等: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127更易与质子化的PS-MBI 形成离子缔合物[19]. 因此,在0.1 mol·L −1的盐酸介质中,PS-MBI 能选择性地从Pd(Ⅱ),Pt(Ⅳ),Rh(Ⅲ)混合溶液中选择性吸附Pd(Ⅱ).2.5 动力学参数 图8(a)和图8(b)分别为298 K 时PS-MBI 吸附Pd(Ⅱ)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图8显示PS-MBI 吸附Pd(Ⅱ)以化学吸附为主[20].2.6 等温吸附 图9(a)和图9(b)分别为PS-MBI 吸附Pd(Ⅱ) Langmuir 和Freundlich 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 PS-MBI 吸附Pd(Ⅱ)符合Langmuir 方程,PS-MBI 吸附Pd(Ⅱ)最大吸附容量实验测定值为138.8 mg·g −1,而理论计算值为143.0 mg·g −1.2.7 热力学参数 测定298.15~318.15 K 时,PS-MBI 吸附Pd(Ⅱ) ΔH 、ΔS 值、及不同温度下ΔG 值,实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PS-MBI 吸附Pd(Ⅱ)可自发进行,高温有利于PS-MBI 吸附Pd(Ⅱ).2.8 金属离子混合液中钯的分离 将一定质量PS-MBI 树脂加入含Pd(Ⅱ),Pt(Ⅳ),Rh(Ⅲ)以及贱金属阳离子Cu 2+,Ni 2+,Fe 3+,Zn 2+混合溶液中,溶液为0.1 mol/L 盐酸介质,298 K 下固定吸附时间1 h ,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实验结果表明,Pd(Ⅱ)相对于其他共存金属离子的分离系数β (D pd /D M , D 为分配比[16])均大于1.0×103,PS-MBI 树脂可以从Pd(Ⅱ),Pt(Ⅳ),Rh(Ⅲ)以及贱金属阳离子Cu 2+,Ni 2+,Fe 3+,Zn 2+的混合离子的合成液中有效分离Pd(Ⅱ).2.9 PS-MBI 树脂的再生性能 将100 mg PS-表 1 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与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otal porevolume between PS-CI and PS-MBI 样品比表面积/(m 2·g −1)总孔体积/(cm 3·g −1)PS-Cl 643.03 1.54PS-MBI344.071.38图 5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前后的SEM 图Fig. 5 SEM images of PS-MBI adsorption Pd (Ⅱ) before andafter图 6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前后的EDX 图Fig. 6 EDX images of PS-MBI adsorption Pd (Ⅱ) before and after128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MBI 树脂加入20 mL pH=1的300 mg·L −1 Pd(Ⅱ)溶液中,并将混合物在298 K 下固定吸附时间1 h.然后测量Pd(Ⅱ)的平衡质量浓度,并收集PS-MBI 树脂的固体. 吸附在PS-MBI 树脂上的Pd(Ⅱ)用20 mL 1 mol·L −1 HCl 与1 mol·L −1硫脲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洗脱,之后依次用无水乙醇和超纯水洗涤PS-MBI 树脂,干燥后再用于下一次吸附实验. 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经3次使用后PS-MBI 树脂的回收率依然高于92.0%,PS-MBI 具有较佳的再生能力.3 结论制备了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剂PS-MBI ,用于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选择性吸附Pd(Ⅱ),一步法可实现Pd(Ⅱ)与Pt(Ⅳ),Rh(Ⅲ),Cu 2+,Ni 2+,Fe 3+,和Zn 2+离子选择性分离, PS-MBI 以配位机理吸附Pd(Ⅱ),溶液酸度对吸附产生重大影响,低酸度有利于Pd(Ⅱ)的吸附分离.图 7 盐酸浓度对PS-MBI 吸附Pt(Ⅳ),Pd(Ⅱ)和Rh(Ⅲ)的影响Fig. 7 Effect of HCI concentration on PS-MBI adsorption ofPt(Ⅳ),Pd(Ⅱ) and Rh(Ⅲ)图 8 298 K 时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 动力学模型Fig. 8 PS - MBI adsorption dynamic model for Pd (Ⅱ) at 298 K图 9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的Langmuir 和Freundlich 等温模型Fig. 9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s of PS-MBI adsorption Pd(Ⅱ)第 43 卷蒋绍松等: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129参考文献:Bernardis F L, Grant R A, Sherrington D C. A review of methods of separation of the platinum-group metals through their chloro-complexes[J].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 2005, 65(3): 205-217.[1]Cieszynska A, Wisniewski M.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palladium (Ⅱ) from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with phosphonium extractant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1, 80(2): 385-389. DOI: 10.1016/j.seppur.2011.05.025.[2]Pan L, Zhang Z D. Solvent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palladium (Ⅱ) and platinum (Ⅳ) from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with dibutyl sulfoxide[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9, 22: 1 271-1 276. DOI: 10.1016/j.mineng.2009.07.006.[3]Mpinga C N, Eksteen J J, Aldrich C, et al. A conceptu-al hybrid process flowsheet for platinum group metals[4](PGMs) recovery from a chromite-rich Cu-Ni PGM bearing ore in oxidized mineralization through a single-stage leach and adsorption onto ion exchange resin[J].Hydrometallurgy, 2018, 178: 88-96. DOI: 10.1016/j.hy-dromet.2018.03.024.Nikoloski A N, Ang K L, Li D. Recovery of platinum,palladium and rhodium from acidic chloride leach solu-tion using ion exchange resins[J]. Hydrometallurgy,2015, 152: 20-32. DOI: 10.1016/j.hydromet.2014.12.006.[5]Wojnicki M, Socha R P, Pędzich Z, et al. Palladium (Ⅱ) chloride complex ion recovery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J].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ta, 2018, 63(3): 702-711.DOI: 10.1021/acs.jced.7b00885.[6]Turanov A N, Karandashev V К, Artyushin O I, et al.Adsorption of palladium (Ⅱ) from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using polymeric resins impregnated with nov-el N-substituted 2-(diphenylthiophosphoryl) acetam-ides[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7,187: 355-364. DOI: 10.1016/j.seppur.2017.06.068.[7]Wu F C, Yang C T, Liu Y, et al. Novel polyazamacro-cyclic receptor impregnated macroporous polymeric resin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pture of palladium from nitric acid media[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0, 233: 1-9.[8]Sharma S, Kumar A S K, Rajesh N. A perspective on diverse adsorbent materials to recover precious palla-dium and the way forward[J]. RSC Advances, 2017, 7:52 133-52 142. DOI: 10.1039/C7RA10153H.[9]陈慕涵, 叶群, 蒋绍松, 等. 季铵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吸附碱性氰化液中钯[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9, 41(2): 343-350. DOI: 10.7540/j.ynu.20180672.Chen M H, Ye Q, Jiang S S, et al. Adsorption of palla-dium using quaternary-ammonium-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in alkaline cyanide solution[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19,41(2): 343-350.[10]Sharma S, Rajesh N. Augmenting the adsorption of pal-ladium from spent catalyst using a thiazole ligand tethered on an amine functionalized polymeric resin[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83: 999-1 008.DOI: 10.1016/j.cej.2015.08.061.[11]Cheng M, Jiang J H, Wang J J, et al. Highly salt resist-ant polymer supported ionic liquid adsorbent for ul-trahigh capacity removal of p -Nitrophenol from water[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2019, 7: 8 195-8 205.[12]Nguyen D S, Cho J K, Shin S H, et al. Reusable poly-[13]表 2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Pd(Ⅱ)的热力学参数Tab. 2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PS-MBI adsorptionPd(Ⅱ)T /K ΔG /(kJ·mol −1)ΔH /(kJ·mol −1)ΔS /(J·K −1·mol −1)298.15−14.7755.18234.62308.15−17.12318.15−19.46表 3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的再生性能Tab. 3 Regeneration properties of PS-MBI resin 循环次数吸附率/%脱附率/%回收率/%198.297.295.4297.096.393.4396.795.992.7图 10 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对混合金属离子的吸附Fig. 10 Adsorption of mixed metal ions by PS-MBI130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3 卷styrene-functionalized basic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s for carboxylation of amines to disubstituted ureas[J].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6, 4(2):451-460.Polowczyk I, Urbano B F, Rivas B L, et al.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y of chromium sorption on resins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and N-methyl-D -glu-camine group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284: 395-404. DOI: 10.1016/j.cej.2015.09.018.[14]Zubavichus Y, Zharnikov M, Yang Y J, et al.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near-edge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study of water adsorption on pyridine-terminated thiolat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J]. Langmuir, 2004, 20: 11 022-11 029. DOI: 10.1021/la047980b.[15]Zhong L J, Zhang J Y, Zhang Q, et, al. Novel poly(anil-ine-co-3-amino-4-methoxybenzoic acid) copolymer for th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Pd(Ⅱ) from the leach-ing liquor of automotive catalysts[J]. RSC Advances,2017, 7: 39 244-39 257. DOI: 10.1039/C7RA06404G.[16]Dobrzyńska J, Dobrowolski R, Olchowski R, et al. Pal-ladium adsorp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nto thiol- and[17]ami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s with respect to analytical applications[J].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9, 274: 127-137. DOI: 10.1016/j.mi-cromeso.2018.07.038.Xie Q L, Lin T, Chen F M, et al. Recovery of ultra-trace palladium using chitosan and its sulphur-containing de-rivative in HCl medium[J]. Hydrometallurgy, 2018,178: 188-194. DOI: 10.1016/j.hydromet.2018.04.007.[18]Chen M H, Wu S J, Huang Z J, et al.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Pd(Ⅱ) and Pt(Ⅱ) from cyanide liquors of Pd-Pt flotation concentrate via solvent extraction[J].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7,92: 1 699-1 709. DOI: 10.1002/jctb.5168.[19]高云涛, 赵敏政. 铂族金属氨络合物生成的动力学差异研究及应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 12(3): 179-181.Gao Y T, Zhao M Z.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inet-ics difference of ammonia complex formation of platin-um-group metals[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3, 12(3):179-181.[20]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of Pd(Ⅱ) using benzimidazole polymer resinJIANG Shao-song ,CHEN Mu-han ,JIN Ci ,SHAO Min ,HUANG Zhang-jie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Lake Restoration Technology Engeering forUnivers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Abstract: Benzimidazole polymer adsorbents, PS-MBI was prepared through grafted 2-mercaptoben-zimidazole on the matrix of chloropolymer. It was used for selective recovery of Pd(Ⅱ) from chlorinated medium.Optimization of adsorption separation parameters was studied. The adsorption separation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PS-MBI has excellent adsorption effects on Pd(Ⅱ) in 0.1 mol/L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138.8 mg·g −1. PS-MBI can separate Pd(Ⅱ)from the mixed solutions containing Pd(Ⅱ), Pt(Ⅳ), Rh(Ⅲ), Cu 2+, Ni 2+, Fe 3+ and Zn 2+. The separation of palladium from metal mixture solu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in one step. The separation coefficient of Pd/M (M: Pt, Rh, Cu,Ni, Fe, Zn) is higher than 1.0×103. PS-MBI has good reuse performance. After three adsorption-elution cycles, the recovery rate of PS-MBO adsorption Pd(Ⅱ) was higher than 92.0%. FT-IR and XPS show that PS-MBI adsorb Pd(Ⅱ) a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Pd(Ⅱ) was separated from the mixed solution of metal ions by forming coordination bonds with the N atom on imidazole rings.Key words: heterocyclic polymer ;adsorption ;separation ;palladium ;mechanism第 43 卷蒋绍松等: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吸附分离Pd(Ⅱ)131。

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

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

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解析其特性、应用与前景引言: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简称EVA,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

它是由乙烯醋酸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制备而成,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EVA的特性、应用及其前景,以期为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有潜力的材料提供参考。

一、EVA的特性1.1 化学结构EVA由乙烯醋酸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其化学结构中包含乙烯基和醋酸乙烯基,二者交替排列形成长链结构。

这样的结构特点赋予了EVA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可塑性、柔韧性和耐化学品腐蚀等。

1.2 物理性质EVA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其乙烯醋酸乙烯单体的聚合度、醋酸含量和交联度等参数。

一般而言,EVA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可拉伸性和热塑性,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和低温流动性。

这些特性使得EVA广泛用于塑料制品、包装材料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二、EVA的应用2.1 塑料制品领域由于EVA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柔韧性,它被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的制造中。

EVA袋、EVA鞋、EVA胶带等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EVA还具有较强的耐候性和耐化学品腐蚀性,使得它成为室外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材料的理想选择。

2.2 包装材料领域由于EVA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抗冲击性能,它被广泛用于各类包装材料的制备。

特别是在食品包装领域,EVA薄膜常作为保鲜膜或包装袋的材料,能够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减少污染。

EVA还常用于制作泡沫塑料包装材料,如水果托盘和电子产品包装。

2.3 电子器件领域EVA不仅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还能够耐受一定的高温和湿度环境,因此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中,EVA薄膜能够有效保护电池板免受外力和环境的侵蚀,同时具有良好的光传输性能。

EVA还常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封装和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制备。

三、EVA的发展前景3.1 新材料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中的应用1. 引言1.1 液相色谱仪简介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液相进行分离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仪主要由柱、泵、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样品溶解后由泵送入柱内,通过与填料相互作用,不同成分在柱内以不同速率移动,最终被检测器检测出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准确性等优点,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在聚合物研究中,液相色谱仪可用于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分子量测定、组分分析、结构表征等方面。

通过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聚合物的性质和特性,为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为聚合物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液相色谱仪的引入,使得聚合物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为聚合物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 聚合物分析的重要性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从而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和溶剂体系。

而分子量测定则是评估聚合物链的长度及质量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性能表现。

组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聚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含量,为实现精准控制提供依据。

结构表征则是揭示聚合物链构象、键合情况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聚合物性能的解释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聚合物的溶解度分析是液相色谱仪在聚合物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液相色谱仪的分离和检测功能,可以对不同溶剂条件下聚合物的溶解度进行定量分析。

这对于了解聚合物的溶解行为、溶解度与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溶解度分析中,液相色谱仪可以根据聚合物的不同化学特性和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柱和检测条件,实现对溶解度曲线的精确测定。

这对于评估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下的溶解度特性,为聚合物的应用和加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溶解度分析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聚合物的合成工艺,探索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材料


2.2.2.2. 各类环氧树脂
2.2.2.2.1. 缩水甘油醚型ER
O R-O-CH2-CH-CH2
含活泼氢的酚或醇 + 环氧氯丙烷 缩聚 缩水甘油醚类ER
NER M ×100
定义:环氧值是指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团的克当量数 =
例如:ER的平均分子量340,含有两个环氧基团,则
2 环氧值 = ×100 = 0.588 340
2.2.1.2. 不饱和树脂的合成
(1) 合成不饱和树脂的原材料
① 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 反丁烯二酸、氯代马来酸; 顺丁烯二酸及其酸酐;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② 饱和二元酸或酸酐 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及其酸酐; 己二酸及其酸酐、癸二酸、四氯苯酐 ③ 二元醇: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等 ④ 烯类单体交联剂:苯乙烯、MMA、邻苯二甲酸 二烯丙酯等
纤维断裂,裂纹也不会从一根纤维扩展到其他纤 维上,因此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疲劳强度; 4. 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剪切性能、 耐热性能和耐介质性能等都与基体有着密切关系。
2.1.2 在CM中对基体的几点要求
(1)基体对纤维(或增强材料)具有适度的 粘结性
这个主要涉及到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问题, 一般材料表面具有等极性基团,而基体材料则应 与之能够反应或都有较强的作用力。
② 羟基酸之间或羟基酸与二元醇之间进行缩聚反应
2HOR'-OCORCOOH k1 k2 HOR'OCORCOOR'OCORCOOH + H2O
HOR'-OCORCOOH + HOR'OH
k1 k2
HOR'OCORCOOR'OH + H2O
⑶ 饱和酸与不饱和酸或酸酐的混合使用

聚磷酸铵阻燃剂分解温度

聚磷酸铵阻燃剂分解温度

聚磷酸铵阻燃剂分解温度1. 什么是聚磷酸铵阻燃剂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简称AP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等工业领域的无机阻燃剂。

它是由无机磷酸盐与氨水反应生成的,常见的化学式为(NH4PO3)n。

2. 聚磷酸铵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聚磷酸铵阻燃剂主要通过两种机理实现阻燃效果:物理隔离和化学反应。

2.1 物理隔离机理聚磷酸铵阻燃剂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无机磷酸盐和挥发性氨气。

无机磷酸盐在高温下可以包裹有机材料,形成具有较高熔点的无机保护层,从而隔离氧气和燃烧物质的接触,阻止燃烧的进行。

2.2 化学反应机理聚磷酸铵阻燃剂在高温下还可以与燃烧物质中的游离基团(如自由基、醇、酮等)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消耗燃烧物质的自由基,降低燃烧反应的速率,从而有效延缓火势的蔓延。

3. 聚磷酸铵阻燃剂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

3.1 聚磷酸铵分子结构聚磷酸铵分子的结构特点会直接影响其分解温度。

通常情况下,聚磷酸铵分子中磷酸盐的链段长度越长,分解温度越高。

这是因为链段长度较长的聚磷酸铵分子在分解过程中需要破坏更多的磷酸盐键,因此需要更高的温度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化能。

3.2 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添加适量的助剂可以调节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

例如,添加钾盐、氨基酸盐或含氮化合物等碱金属盐可以显著提高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

这是因为这些添加剂可以与聚磷酸铵分子中的阴离子反应生成更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提高分解温度。

3.3 聚合物基体的性质聚磷酸铵阻燃剂通常与聚合物基体共同应用于工业制品中。

聚合物基体的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质也会对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聚合物基体的熔融温度越高,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也会相应提高。

4. 聚磷酸铵阻燃剂分解温度的测试方法聚磷酸铵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蒙脱土结构特性及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1

蒙脱土结构特性及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1

40塑料科技H.ASnCSSCI.&‘IECHNOIDGY№3(SLlIll.161)JLllle20()4,庐坏4吻曝舅评述舅蹩溉;炀∥‘文章编号:1005.3360(2004)03删0·06蒙脱土结构特性及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n’刘盘阁,宫同华,王月欣,刘国栋,瞿雄伟旺’(河北工业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30)摘要:对蒙脱土的晶层结构、分散性、流变性及表面修饰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蒙脱土片层含有kwis酸点及过渡金属离子可用于烯类单体的催化聚合反应;自从丰田汽车公司使用尼龙一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以来,蒙脱土(具有膨润性的粘土)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对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进展也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催化效应;插层聚合中图分类号:呷050.43文献标识码:A纳米复合材料(Nalloc唧sites)概念是RoyR【11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指的是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砌的复合材料。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下降急剧上升,使其与基体有强烈的界面相互作用,其性能显著优于相同组分常规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瞳’31;纳米粒子还可赋予复合材料热、磁、光特性和尺寸稳定性。

因此,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采用溶胶.凝胶法(S01.gel)H“】、共混法n’8】、层间插入法(插层法)归。

141等方法制备得到。

许多无机物如硅酸盐类蒙脱土、磷酸盐类、石墨、金属氧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物等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可以嵌入有机物【15,16】。

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工业化前景角度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集中于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蒙脱土结构及其理化性能蒙脱土(Mon廿110rillonite,以下简称为M册)属2:1型层状硅酸盐,其结构单元主要是二维向排列的S卜O四面体和二维向排列的m(或Mg)一沪OH八面体(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6)(2)联系人作者简介:刘盘阁(1967一),女,实验师;收稿日期:2004.02.24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CH3 C CH3 CH2 CH CH2 O
CH3 HO C CH3 OH
+
CH2 O
CH CH2Cl

33
环氧树脂中固有的极性羟基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反 和醚键的存在,使其对各种 应中没有水或其他挥发 物质具有突出的粘附力 性副产物产生。 1. 粘结力强; 2. 固化收缩小,固化体积收缩率 1%~4%,制品尺寸稳定性好; 3. 电绝缘性、耐化学腐蚀性能(特别 是耐碱性)好; 4. 固化物机械强度高; 5. 树脂保存期长,可制成B阶树脂, 有良好制造预浸渍制品的特性。 树脂是半热塑性的,其特点是在室 温下呈硬而脆可部分溶于丙酮。
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粉末状 。
38
特点及应用
加热即可固化,有无固化剂都 可。 固化时有小分子析出,体积收缩率大
粘附性差、脆性大、机械强度小于环氧,但价格便宜。 酚醛树脂的含碳量高,可在1000度以上瞬时
使用,因此用它制造耐烧蚀材料,做宇宙飞
行器载入大气的防护制件。 应用领域:生产压塑粉、层压塑料;制造清 漆或绝缘、耐腐蚀涂料;制造日用品、装饰 品;制造隔音、隔热材料等。 常见的高压电 插座、家具塑料把手等等
39
绝缘板
涡轮涂层-耐烧蚀
40
2.4.3 热塑性树脂基体
概述 热塑性聚合物:是指具有线型或支链型结构的有
机高分子化合物。这类聚合物可以反复受热软化(或
熔化),而冷却后变硬。 常用的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
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砜、聚苯硫等。
典型的热塑性聚合物: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砜。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橡胶
10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橡胶
11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纤维
12
生物材料
人造心脏
人工心脏瓣膜
13
生物材料
人工肾
人造关节
1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遍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装、农林牧渔、建筑、电
子电气,交通运输、家庭日用、机械、化工、纺织、医疗卫生、玩具、
CH2 O
32
CH
环氧树脂的性能及特点:
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用量仅次于不饱和树脂。其 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不饱和树脂。在受力构件、耐碱、电性 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使用环氧树脂。 主要类型: (1) “双酚A型环氧树脂”、又称“E”型环氧树 脂 (2) “脂环族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俗称万能胶。
CH3 CH2 O CH CH2 O C CH3 O CH2 CH CH2 OH O
1.2.热塑性树脂特点: 优点:
具有高断裂韧性(高断裂应变和高冲击强度),这使得FRP具有更高 的损伤容限。 预浸料不需冷藏且贮存期无限、成型周期短、可再成型、易于修
补、废品及边角料可再生利用等优点。
缺点:
工艺性差。(熔体或溶液粘度很高,纤维浸渍困难,预浸料制
备及制品成型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聚碳酸酯或尼龙这样一些工程塑料,因耐热性、抗蠕变性或耐
25
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特点:
1.工艺性能优良。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最大的优点。可以在室温下固化,
常压下成型,工艺性能灵活,特别适合大型和现场制造玻璃钢制品。
2.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 3. 价格低廉。
4.缺点是固化时收缩率较大,成型时气味和毒性大,综合性能低。
主要是GF增强,用于民用和生活用品。
26
性能特点
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 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 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 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
它们在制成最终产品前,通常为分子量较小的液态或固态预聚 体,经加热或加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固化后,形成不溶不熔的 三维网状高分子,这类基体通常是无定形的。
热塑性基体: 如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醚砜、聚
醚醚酮等,它们是一类线形或有支链的固态高分子,可溶
可熔,可反复加工成型而无任何化学变化。
17
2.4.1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和作用
失树加阻 等脂入聚 的量剂 体,、 积环引 ,境发 交温剂 联度和 剂和促 蒸湿进 发度剂 损,的
胶凝阶段
对成型工艺起决定性作用,是固化过程最重要的阶段。
硬化阶段
室温下,这段时间可能要几天至几星期。 完全固化阶段 完全固化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并可用 后处理的方法来加速,如在80 ℃保温3 小时
31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 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 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 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 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 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网状 结构的高聚物。
2.4聚合物基体
1
聚合物定义
聚合物-Polymer:具有非常大的分子量的化合物(高分子),
分子间由结构单元、或单体经由共价键连接在一起。一般相对
分子量高于10000。
Polymer-源于希腊字,polys-多;meros-小的单位(part)。 很多小单位连结在一起的这种特别的分子,我们 称之为聚合物。
41
2.4.3 热塑性树脂基体
(1) 聚酰胺(PA)
发展概况: 是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 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
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
种类
聚酰胺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用作塑料时称尼龙,用 作合成纤维时我们称为锦纶,目前聚酰胺品种多达几十种,其 中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应用最广泛。
应用领域:胶黏剂、涂料、建筑、航空 航天复合材料等。
36
涂料 高尔夫球杆
37
酚醛树脂随酚类和醛类配比用量不同和使用的催化
剂不同所得到的酚醛树脂分热固性和热塑性两大类。
在国内,作为纤维增强塑料基体用的酚醛树脂大多 采用热固性树脂。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原为无色或黄褐色
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
22
2.4.3热固性树脂基体
1.概述
复连 合续 材纤 料维 增 强 树 脂 基
不饱和聚酯树脂
GF增强塑料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耐腐蚀性或先进复合材料基体
23
2.4.2热固性树脂基体
1.1热固性树脂基本性能:
24
聚酯包括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O C O
饱和聚酯:没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
不饱和聚酯: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 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多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 饱和双键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 量的乙烯基单体,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 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线型结构、可溶、分子量不高且主 链上同时具有重复酯键及不饱和双键。
2
高分子材料的种类 复合材料 基体
塑料 以聚合物为基础,加入(或不加)各种助剂 和填料,经加工形成的塑性材料或刚性材料。 纤细而柔软的丝状物,长度至少为直径的100 倍。 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材料。 涂布于物体表面能成坚韧的薄膜、起装饰和 保护作用的聚合物材料 能通过粘合的方法将两种以上的物体连接在 一起的聚合物材料 具有特殊功能与用途但用量不大的精细 高分子材料
文教办公、家具等等。

农用塑料:①薄膜 ②灌溉用管 建筑工业:①给排水管PVC、HDPE ②塑料门窗 ③涂料油漆 ④复合地板、家具人造木材、地板 ⑤PVC天花板

包装工业:①塑料薄膜:PE、PP、PS、PET、PA等 ②中空容器:PET、、PE、PP等 ③泡沫塑料:PE、PU等

汽车工业:塑料件、仪表盘、保险机、油箱内饰件、坐垫等
药品性等方面问题而使应用受到限制。
19
2.4.1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和作用
2. 聚合物基体的组分:
固化剂 增韧剂
聚合物 促进剂
稀释剂
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20
2.4.1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和作用
3. 聚合物基体的作用:
①将纤维粘合成整体并使纤维位置固定,在纤维间传递载荷, 并使载荷均衡; ②基体决定复合材料的很多性能。如复合材料的高温使用性
管道
储罐
格栅
27
(2)交联剂、引发剂和促进剂
(a) 交联剂
酯乙甲苯 等烯酯乙 基、烯 甲邻, 苯苯其 、二它 三甲还 聚酸有 氰二甲 酸丙基 三烯丙 丙酯烯 、
不饱和双键
加热
体型结构

无实用价值
共聚合 溶于烯类单体
体型结构产物
性能改善
既是溶剂,又是交联剂 :选择和用量直接影响着树脂的工艺性能 以及固化物的性能。
1909年贝克兰发明 酚醛树脂
5
纤维的发展
•1855年瑞士人奥蒂玛斯把纤维素放在硝酸中得到硝化纤维素溶液,制 得第一根人造纤维; •1883年,法国人de Chardonnet把硝化纤维素放在酒精和乙醚中得到溶 液,得到人造丝;
6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7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8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特种塑料
能(耐热性)、强度、疲劳性能、断裂韧性、剪切性能、耐介
质性能(如耐水、耐化学品性能)等; ③基体决定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以及工艺参数选择等; ④基体保护纤维免受各种损伤。
21
2.4.1聚合物基体的种类、组分和作用
4.聚合物基体的选择:
对聚合物基体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