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综合管沟敷设的一般规定1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1)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
(2)不易开挖路面的路段。
(3)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4)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5)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6)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2 综合管沟内衣敷设电信电缆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
3 综合管沟内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置在管沟的同一个小室;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在关沟的不同小室。
电信电缆管线与高压输电电缆管线必须分开设置;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可在综合管沟一侧布置、排水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
4 工程管线干线综合管沟的辐射,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其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敷设工程管线支线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我国是于1958年首先在北京敷设了综合管沟。
许多国家对综合管沟的设置原则作了一些规定:一、俄罗斯在下列情况下,敷设综合管沟:1.在拥有大量现状或规划地下管线的干道下面。
2.在改建地下工程设施很发达的城市干下面;3.需同时埋设给水管线、供热管线及大量电力电缆情况下;4.在没有余地专供埋设管线,特别是铺在刚性基础的干道下面时;5.在干道同铁路的交叉处。
二、日本在交通显著拥挤的道路上,地下管线施工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干扰时,由建设部门指定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建设可结合道路改造(按城市规划道路拓宽等)或地下铁路建设,城市高速路等大规模工程建设同时进行,近年来特别是京都内直属国道上不仅配合上述工程修建综合管沟,而且还单独修建综合管沟。
国外部分综合管沟断面图,见图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发布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
对于埋深大于建 构 筑物基础的工程管线 其与建
构 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应按下式计算 并折算成水平净距
后与表
的数值比较 采用其较大值
式中
管线中心至建 构 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 管线敷设深度 建 构 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 开挖管沟宽度 土壤内摩擦角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 满足需要时 经综合技术 经济比较后 可废弃或抽换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 地震断裂带 沉陷 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 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 应结合城 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 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 洪峰口
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 地下通道 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 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 叉口处交叉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 宜按下列规定处 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直埋敷设 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 排水 燃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最 小
人行
覆 土
道下
深 度
车行
︵ 道下
︶
注
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道路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方案

道路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方案一、前言道路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是指在城市道路和管线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进行的综合规划。
本文将针对该综合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二、现状分析1. 城市道路建设现状目前,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庞大,但由于管线的交错布局、施工过程中的冲突等问题,道路建设难度较大,工程周期长,成本高,施工质量参差不齐。
2. 管线建设现状城市管线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管线交叉、冲突等问题频发,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3. 综合规划需求针对以上现状,需要对道路工程与管线建设进行综合规划,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就需要对城市道路和管线进行精准的规划,避免冲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的施工。
三、规划目标1. 制定综合规划方案,有效避免城市道路和管线交叉、冲突等问题,实现整体规划。
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制定规范管理制度,确保道路工程和管线建设的规范实施和管理。
4. 及时解决道路工程和管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综合规划方案1. 细化城市道路规划对城市道路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道路线路、施工标准、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内容,确保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2. 管线规划对城市管线进行细致规划,包括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等,尽可能避免与道路交叉、冲突,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3. 综合规划整合城市道路和管线规划,避免重复规划和资源浪费,确保实施过程中协调性和规划的完整性。
4. 制定管理规范对综合规划进行详细的管理规范制定,包括规范的建设流程、质量要求、安全管理、环保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规范实施和管理。
五、实施步骤1. 编制城市道路和管线综合规划方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城市道路和管线综合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形成可操作的规划方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篇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Code of Urban Engineering PipelineComprehensive PlanningGB 50289-98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9年5月1日1 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一、引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是指对城市内各类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城市的供水、供气、供电、供热、污水处理、通信网络等方面,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规范旨在制定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一般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城市工程管线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合理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各类管线的布局,确保供应和服务的有效覆盖。
2. 安全运营:确保各类管线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环境友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措施,降低管线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资源优化:合理利用和配置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支持。
三、规划原则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规划原则:将各类管线纳入综合规划范畴,便于全面统筹、协调布局和随需调整。
2. 适应性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现有管线设施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合适的管线布局和容量规划。
3. 安全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建设标准,确保管线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可靠。
4. 环境友好原则:在管线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经济可行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四、规划内容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城市发展分析: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口变化趋势,对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
2. 管线布局规划:根据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确定各类管线的布局,包括主干线路和支线路的位置。
3. 管线容量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预测,确定各类管线的容量规划,确保供应和服务的有效覆盖。
4. 管线安全设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要求,对各类管线进行安全设计和管理,确保运营的安全可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4燃气管线釆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
5直埋蒸汽管道与乔木最小水平间距为2. 0m。
3.0.7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 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1压力管线宜避让重力流管线;
2易弯曲管线宜避让不易弯曲管线;
3分支管线宜避让主干管线;
4小管径管线宜避让大管径管线;
5临时管线宜避让永久管线。
4地下敷设
4.1直埋、保护管及管沟敷设
4.1.1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排水、再生水、直埋电力及湿燃 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非直埋电 力、通信、热力及干燃气等工程管线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以外地 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 覆土深度。
工程管线外壁(含保护层)之间或工程管线外壁与建(构) 筑物外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3基本规定
3.0.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协调各工程 管线布局;确定工程管线的敷设方式;确定工程管线敷设的排列 顺序和位置.确定相邻工程管线的水平间距、交叉工程管线的垂 直间距;确定地下敷设的工程管线控制高程和覆土深度等。
(含人行道)
0.60
0.60
0.60
0.70
0.50
0.60
0.50
0.70
0.60
——
机动车道
0.70
0.70
0.70
1.00
0.50
0.90
0.60
第十一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Pipeline net Vertical distance)
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
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
(depth between pipe bottom and surface)
8.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详细规划步骤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详细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门 专项规划。其作用主要在于协调城市详细规划中各专业 工程详细规划的管线布置,确定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位 置和控制标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资料收集; 汇总综合,协调定案; 编制规划成果。
8.5.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详细规划作图方法
线电视线路等; (5)热力管道:包括热水、蒸汽等管道 , 又称供热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人工煤气、乙炔、氧气管道等; (7)空气管道: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管道等; (8)灰渣管道:排泥、排灰、排尾矿管道等; (9)城市垃圾输送管道; (10)液体燃料管道:包括石油、酒精管道等; (11)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主要是工业生产上用的管道,如氯 气管道,以及化工专用的管道等。
北方旧城简易共同沟示意图 主要考虑冰冻线以下埋设深度
8.2.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 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2)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3)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 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 小垂直净距。
8.1.4 按弯曲程度分类
(1)可弯曲管线: 指通过加工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一般,压力管线(自来 水管道、燃气)、直埋电缆(电力、电信)属可弯曲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一、城市工程管线的种类与特点城市工程管线种类多而复杂,根据不同性能和用途、不同的输送方式、敷设形式、弯曲程度等有不同的分类。
(一)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1)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等管道。
2)排水沟道: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3)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
4)电信线路:包括电话、电报、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线路。
5)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包括燃气、乙炔、氧气等管道。
7)空气管道:包括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等管道。
8)灰渣管道:包括排泥、排灰、排渣、排尾矿等管道。
9)城市垃圾输运管道。
10)液体燃料管道:包括石油、酒精等管道。
11)工业生产专用管道:主要是工业生产上用的管道,如氯气管道,以及化工专用的管道等。
我国通常的城市工程管线主要指上述前6种管线。
(二)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1)压力管线:指管道内流动介质由外部施加力使其流动的工程管线,通过一定的加压设备将流动介质由管道系统输送给终端用户。
给水、燃气、供热管道一般为压力输送。
2)重力自流管线:指管道内流动着的介质有重力作用沿其设置的方向流动的工程管线。
这类管线有时还需要中途提升设备将流体介质引向终端。
污水、雨水管道一般为重力自流输送。
3)光电流管线;管线内输送介质为光、电流。
这类管线一般为电力和通信管线。
(三)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1)架空敷设管线:指通过地面支撑设施在空中布线的工程管线。
如架空电力线、架空电话线以及架空供热管等。
2)地铺管线:指在地面铺设明沟或盖板明沟的工程管线,如雨水沟渠。
3)地下敷设管线:指在地面以下有一定覆土深度的工程管线。
地下敷设管线又可以分为直埋和综合管沟两种敷设方式;而根据覆土深度不同,地下管线又可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类。
划分深埋和浅埋主要决定于:①有水的管道和含有水分的管道在寒冷的情况下是否怕冰冻;②土壤冰冻的深度。
所谓深埋,是指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 5m的情况,如我国北方的土壤冰冻线较深,给水、排水、煤气(煤气有湿煤气和干煤气,这里指的是含有水分的湿煤气。
)等管道属于深埋一类。
由于土壤冰冻深度随着各地的气候不同而变化,如我国南方冬季土壤不冰冻,或者冰冻深度只有十几厘米,给水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就可小于1. 5m。
因此,深埋和浅埋不能作为地下管线固定的分类方法。
(四)按工程管线弯曲的难易程度分类1)可弯曲管线:指通过某些加工措施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
如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
2)不易弯曲管线:指通过加工措施不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或强行弯曲会损坏的工程管线。
如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等。
工程管线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根据工程管线的不同用途和性能来划分。
各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管线的特征,是进行工程管线综合时,管线避让的依据之一。
(五)通常需要进行综合的城市工程管线按性能和用途分类的11种管线并不是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也并非全部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研究对象。
如某些工业生产特殊需要的管线(石油管道、酒精管道等)就很少需要在厂外敷设。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常见的工程管线主要有六种: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
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七通”即指上述六种管道和场地平整。
“七通”的顺利实现,也正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工作的目标之一。
六种常见管道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工程管线的设计通常是由各自独立的专业设计单位承担的。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与设计工作首先就是收集各专业现状和规划设计资料,其综合性、复杂性可见一斑。
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为了便于了解工程管线的具体编制方法,先将管线工程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介绍如下:1)规划中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厂内的管线也可以采用自己定出的坐标系统,但厂界、管线进出口则应与城市主干管线的坐标一致。
如存在几个坐标系统,必须加以换算,取得统一。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道路规划、竖向规划协调进行。
道路是城市工程管线的载体,道路走向是多数工程管线走向的依据和坡向的依据。
竖向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工程管线专业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管线综合规划的前提,在进行管线综合之前,‘必须进行竖向规划。
3)管线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内介质的性质、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
5)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等条件的同时节约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
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管线应共架、共沟布置。
6)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他干管的交叉。
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
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007)在山区、管线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并应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他地质灾害的危害。
8)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远期结合。
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应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9)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10)综合布置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①压力管让自流管;②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③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④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以上避让原则中,前两条主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管线产生矛盾的情况,后两条主要针对同一种管线产生矛盾的情况。
11)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重新调整规划道路断面或宽度。
在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进行管线敷设和改造时,如果管线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规定,又不能进行街道拓宽或建筑拆除,可以在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后,适当减小管线间距。
12)在同一条城市干道上敷设同一类别管线较多时,宜采用专项管沟敷设。
13)在交通运输十分繁忙和管线设施繁多的快车道、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地段、广场或交叉口处,道路下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管道以及多回路电力电缆的情况下,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下以及某些特殊建筑物下,应将工程管线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管线共沟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
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应位于其上面;②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③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④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14)敷设主管道干线的综合管沟应在车行道下,其覆土深度必须根据道路施工和行车荷载的要求,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确定。
敷设支管的综合管沟,应在人行道下,其埋设深度可较浅。
c0.151 I 0.6150.615 I 10.15某综合管沟布置形式图(单位:m)800v,9500日本东京新宿综合管沟布置形式(单位:mm)法国巴黎综合管沟布置形式(单位:mm)图11-1综合管沟形式15)电信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不合杆架设。
在特殊情况下,征得有关部门同意,采取相应措施后(如电信线路采用电缆或皮线等),可合杆架设。
同一性质的线路应尽可能合杆、如高低压供电线等。
高压输电线路与电信线路平行架设时,要考虑干扰的影响。
16)综合布置管线时,管线之间或管线与建筑物、构管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除了要满足技术、卫生、完全等要求外,还须符合国防的有关规定。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术语与技术规定(一)综合术语1)管线水平净距(PiPeline net horizontal distance):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PiPeline net Vertical distance):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Depth between pipe bottom and surface):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
4)管线覆土深度(Depth between pipe top and surface):指地面2(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
5)同一类别管线(Same kind of pipe line):指相同专业,且具有R功能的工程管线。
6)不同类别管线(Different kind of pipeline):指具有不同使用I)程管线。
7)专项管沟(Special ditch):指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8)综合管沟(composite ditch):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二)有关规范的主要技术规定1)地下工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表11-1)2)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11-2)0宾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序号1 2 3 4 5 6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直埋管沟直埋管沟1 给水管线0.1 52 排水管线0.40.153 热力管线0.150.150.154 燃气管线0.150.150.150.155 电信管线直埋0.50.50.150.50.250.25 管沟0.150.150.150.150.250.256 电力管线直埋0.150.5 0.50'0.50.50.50.50.50 管沟0.150.50.50.150.50.50.50.57 沟渠(基础底)0.50.50.50.50.50.50.50.58 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150.20.250.50.59 电车(轨底)1.01.01.01.01.01.01.01.010 铁路(轨底)1.01.21.21.21.01.01.01.00 .1的.1O价0.凶[VOV7OO注:表中0.5’表示电压等级鉴35kV时,电力管线与热力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 5 m;若>35kV应为1. OOmoO3)地下工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11-3)地下工程管线最小班土深度值表(单位:m)表11-3︵履翼橄︶群旱膺拓浙烈冲胃鸽恻净洲们出<卜洲峭价vl写{N烈祖蝴铆举国恒和牛一,.冲别-。
工①在城市道路上,由红线至中心线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热力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②在建筑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通信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供热管线。
③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30m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50m时,宜双侧设置排水管。
在进行管线竖向综合时,管线竖向排序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