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书信的敬语落款知识

合集下载

语文书信格式及书信范文5篇

语文书信格式及书信范文5篇

语文书信格式及书信范文5篇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落款和附注五个部分。

1. 信头:写在信纸的上方,包括写信人的地址、日期和收信人的地址。

写信人的地址应该写在左上角,日期应该写在右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应该写在信纸的中央偏左位置。

2. 称呼:写在信的开头,包括收信人的姓名和称谓。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可以用“尊敬的先生/女士”等通用称呼。

3. 正文:写信的主要内容,应该简洁明了、表达清楚。

正文应该分段,每段之间应该空一行。

4. 落款:写在信的结尾,包括写信人的署名和日期。

署名应该写在落款的左下角,日期应该写在右下角。

5. 附注:写在信的末尾,包括一些额外的信息,如附件、抄送等。

附注应该写在落款的下方,空一行后再写。

示例:信头:写信人地址日期收信人地址称呼:尊敬的XXX先生/女士:正文:第一段:开头致意,说明写信目的。

第二段:详细阐述事情经过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段:表达感谢或期望回复等。

落款:此致敬礼!写信人署名日期附注:附件:XXX抄送:XXX1. 亲友书信亲爱的父母:您们好吗?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最近学校里有很多事情,但我还是能够应付得来。

我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希望您们会为我感到骄傲。

我想念您们,想念家里的一切。

我希望下次回家时,能够看到您们的笑脸和温暖的拥抱。

请您们保重身体,期待着与您们的相聚。

您的儿子/女儿2. 感谢信尊敬的老师: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您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使我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您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我会一直铭记您的教诲,不断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再次感谢您的辛勤付出,祝您健康快乐!敬礼!学生XXX3. 道歉信尊敬的领导: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道歉。

因为我的疏忽,给您带来了不便和麻烦,我深感抱歉。

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希望您能够谅解我的过错,并继续给予我指导和支持。

再次向您道歉,敬礼!XXX4. 建议信尊敬的领导:我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提出一些建议。

标准的书信格式

标准的书信格式

标准的书信格式
首先是信头部分。

信头是指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通常位于信
纸的右上角。

写信人的地址应该写在日期的上方,包括姓名、街道
地址、城市、邮政编码等信息。

日期则应该写在地址的下方,格式
为“年-月-日”。

接下来是称呼部分。

称呼是指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方式,在
书信中通常位于信头下方。

如果知道收信人的姓名,可以直接写上
收信人的姓名,例如“尊敬的张先生”或“亲爱的王小姐”;如果
不知道收信人的姓名,可以用一般性的称呼,例如“尊敬的先生/女士”或“亲爱的朋友”。

然后是正文部分。

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部分,应该在称呼的
下方开始写,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在书写正文时,要注意
段落分明,每个段落只讨论一个主题,避免出现罗嗦冗长的句子和
段落。

同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用词,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
语和俚语。

最后是落款部分。

落款是指写信人在书信结尾处的署名和日期,通常位于信件的最下方。

在落款中,应该先写上写信人的姓名,然
后在姓名的下方写上写信人的职务或身份,最后写上日期。

例如,“李明敬上”、“王小芳谨上”等。

以上就是标准的书信格式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书写书信时能够更加规范和得体。

正确的书信格式不仅可以提高书信的正式性和规范性,还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信件的内容和意图。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注意书信格式的规范,让我们的书信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展现我们的文明素养和修养。

书信的格式是什么

书信的格式是什么

书信的格式是什么
尊敬的读者,
感谢您的来信。

为了回答您的问题,我们需要解释一下
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分为信头、称呼、正文、落款和署名五部分。

首先是信头。

信头位于信纸的顶部,通常包含寄件人的
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邮编和日期。

例如:
寄件人姓名(或单位名称)
寄件人地址
邮编
日期
接下来是称呼。

称呼是书信正文之前的问候语或对收信
人的称呼。

这部分通常位于信头下方的左上角。

例如:尊敬的(收信人称呼)
然后是正文。

正文是书信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达意思、
描述情况或提出问题。

正文可以分段,每段之间用空行分隔。

在写信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

例如:亲爱的朋友,
我写信是想和你分享一些近期的心得和感受。

最近,我
参加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活动。

...
接着是落款。

落款位于文末,是写信者签名和写信日期
的地方。

签名可以是手写或打印的寄件人姓名。

日期应注明年、月和日。

例如:
祝好,
寄件人姓名(签名)
日期:年月日
最后是署名。

署名位于落款下面,一般是写信者的姓名。

例如:
寄件人姓名(打印)
总的说来,以上是一封书信的主要格式要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格式可能会因不同写作目的、信件类型和收件人关系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祝好!
您真诚的,
XX公司。

书信格式语文书

书信格式语文书

书信格式语文书
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其格式通常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几个部分。

以下是一般书信的格式示例:
1.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关系,称呼可以是“亲爱的XX”、“尊敬的XX”等。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

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写清楚自己的想法、意见、请求等。

3. 结尾: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福语或表示敬意的话,如“祝好”、“此致敬礼”等。

4. 署名和日期:在结尾的下方,分别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书信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格式要求,例如公函、感谢信、邀请函等。

在写信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格式,并注意语言规范、礼貌用语等方面的问题。

书信落款的正确格式

书信落款的正确格式

篇一:中文书信的标准格式中文书信的标准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

“此致”有两种安排法:一是“此致”接在正文后,后面不用标点符号;二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后面同样不用标点。

“此致”可用“顺祝”“敬颂”之类的词语替换,但此致后可以用“敬礼”也可以不用。

“敬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

落款,另起一行,靠右写自己的落款。

落款下标注写信的日期。

篇二:书信的格式书信的格式书信的格式,特殊之处在开头和结尾。

开头要有称呼,即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如:“××老师”、“××先生”、“爸爸”、“姐姐”之类,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写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爸爸”等,称呼要写在第一行顶1格处;然后是问候语,一般用“你好”即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写;正文从第三行开始写。

结尾有祝福语,习惯上分两行写,“谨祝”、“即请”一类写在信的正文下一行右边,“安”、“好”一类写在信的正文下两行左边顶格处,也有空两格的。

祝福语的内容也常因人而异:对老师,可说“谨请教安”、“祝教祺”等;对编辑,可以说“即请编安”;对长辈可说“祝康健”;对同学、朋友可说“祝学习进步”、“祝愉快”等。

也有因时令、节日而定的,如“祝春安”、“祝元旦快乐”等。

然后是落款,即写信人的名字,习惯上与祝福语空一两行,写在信纸的右下方;最后在名字下一行右边写时间。

篇三: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一、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按通行的习惯,现代书信格式上主要涉及称呼、正文(包括问候语、主体文、祝颂语)、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附注、封发(包括折信、信封书写、邮票张贴)等五个方面。

以俗体书信为例,就各部分特点、要求分述如下:(一)称呼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从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写信格式范文落款

写信格式范文落款

一、中文书信标准格式中文书信的的标准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

“此致”有两种安排法:一是“此致”接在正文后,后面不用标点符号;二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后面同样不用标点。

“此致”可用“顺祝”“敬颂”之类的词语替换,但此致后可以用“敬礼”也可以不用。

“敬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

落款,另起一行,靠右写自己的落款。

落款下标注写信的日期。

二、写信的标准格式范文中文书信标准格式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三、书信如何落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能乱用。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也可以写“平平安安”“天天开心”等词语。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敬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说一说书信的格式,以及书写信封的注意事项。

说一说书信的格式,以及书写信封的注意事项。

说一说书信的格式,以及书写信封的注意事项。

书信的格式通常包括信头、称呼、正文和结束部分。

信头: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可以位于信纸的右上角或左上角。

称呼: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可以使用“亲爱的”、“尊敬的”
等称呼方式。

正文:书信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段,每段都有所叙述或阐述的主题。

结束部分:写信人的问候或祝福语,以及署名。

书写信封的注意事项包括:
1. 收信人的地址应写在信封的正中,字迹要工整清楚,避免模糊不清。

2. 发送国内信件时,收信人的地址应包括省、市、县、乡(镇)、村(居委会)等详细信息,确保邮递员能准确送达。

3. 发送国际信件时,应在地址上注明国家和邮编,同时要确保所写国家名和邮编的正确性。

4. 在信封的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地址,作为退信时的回寄地址。

5. 在信封的右上角或背面中央写上邮票,确保足够的邮资。

6. 使用合适大小的信封,确保信纸能完全放进信封中,同时尽量避免折叠信纸。

7. 尽量使用信封胶带封口或湿水式信封胶水,确保信封的密封性,防止信件在邮寄过程中损坏或丢失。

8. 根据需要填写相关的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以方便邮局进行沟通和联系。

总的来说,书信应该有条理、清晰、工整、准确地表达文字内容,而信封则需要注重地址的正确性和封装的质量。

书信有什么规矩?开头落款格式怎么写?看完这篇就懂了

书信有什么规矩?开头落款格式怎么写?看完这篇就懂了

书信有什么规矩?开头落款格式怎么写?看完这篇就懂了除日常交流外,书信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也是在现代生活中经常能应用到的,虽然现在电话、网络通信已然非常发达,但还是有部分人保留着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同时在明信片、电子邮件等现代常用的交流方式上,还保留着书信模式的应用。

而书信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不仅可以让你的文字书生气满满,更能体现出你身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温文儒雅。

怎么样,被小编这么一说是不是很心动呢?那么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说一说,书信中的传统礼貌用语。

在传统书信中,开头的提称的礼貌用语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单从这处便可体现出书信者的基本涵养和其对收信人的基本尊敬。

在书写开头提称时,如果对方是长辈或平辈之年长者,则应用“尊”或“座”来引词。

例如收信人是祖父母,则应用“尊前”;长辈亲友,则可用“尊前”、“尊右”、“座下”、“座右”等。

若对方是平辈亲友,则可用“阁下”、“足下”、“台右”等,也可用“鉴”来表达请对方看信的意思,如“台鉴”、“爱鉴”、“公鉴”等。

或者对方是平辈之年幼者,则可用“青”来引词,如“青盼”、“青睐”等。

再或者是儿女等晚辈,那便以“知”、“阅”来引词即可,如“知之”、“知悉”、“阅悉”等。

如此按照辈分长幼划分,将传统观念中的长尊幼卑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同时又将中华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礼平辈”展现都淋漓尽致,可见传统礼貌用语在书信中的重要性。

在书信的正文中,不同的内容也需要不同的传统礼貌用语应用其中。

比如在给对方回信时,要以“惠书”来称对方的来信;向别人祝寿,需在"谨祝"、"遥祝"、"恭祝"等词之后加上适当的贺词,以表对寿星的尊敬和祝贺之情;请候时要用“恭叩”(对祖父母)、“恭请”(对师长父辈)、“顺候”(对平辈晚辈)等礼貌用语。

这些传统礼貌用语的应用大多也是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爱护之情。

当然,这些书信中所运用的传统礼貌用语固然会使信件谦逊有礼、有里有面,但同样,过多的使用也会使其生硬刻板,缺少了人情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的落款知识
落款,就是写信人自署名字,告知对方此信是谁写的。

落款处因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写法。

社交类书信,落款包括三项内容:自我谦称、姓名、敬词。

如“弟×××顿首”、“仆×××谨启”等等。

谦称时,给师长的一般自称门生、学生等;给朋友的,一般自称弟、愚弟、仆等。

署名时,写姓名或名字,但不可写字号,以免有不敬之嫌。

敬词一般有上、启、拜、白、顿首,或敬启、敬上、拜启、谨启、谨白等。

家书类的落款,分别给长辈、平辈和晚辈的而定。

给长辈的要署“孙××叩禀”、“男x×叩禀”(给父母的)、“侄××谨禀”之类的字样。

给平辈的署“兄××手启”、“弟××谨启”之类的字样。

给晚辈的,如父母给儿子的,要写“父字”、“母字”、“父示”、“母示”,或“父手泐”、“母手泐”之类的字样。

有些书信,因所谈之事,不愿署名,或因其他缘故不愿署名,常常写“名心具”、“名心肃”,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其为谁,心照不宣。

也有写“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的,则
系于此信之外,另名附帖(即名片),或另有署名之正函。

也有的信件,在落款处署“两隐”、“两浑”的,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

还有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免为人见。

(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此类信件一般都是密信。

上一节我给大家介绍了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现在我就给大家再讲一讲程式各项的一些写法和要求。

程式的各项,都有一定的写法和要求,先看下面几封例信:
例一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自拜别慈颜,不觉几载,定省久疏,罪与时积。

近接
训谕,跪诵之余,知得上苍保佑,大小均安,男心稍慰。

近日身体强健,生意极旺,但身本重大,获利甚微。


计秋令,官利有余,今寄奉纹银××两,祈照数检收。

诸事稍获如意,即作归计。

伏乞温清
珍重。

禀请
金安。

男××叩禀×月×日
例二
季黻君监:手毕自杭州来,始知北行,令仆益寂。

协和未识
安在?闻其消息否?嗟乎!今年秋故人分散尽矣,仆无所
至,惟杜海生理府校,属教天物之学,已允其请,所入甚
微,不足自养,靡可聘力,故庀足于是尔。

前校长姓蒋,去
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务者,竟无片楮,即时
间表亦复无有。

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仆意此必范
霭农所毁,以窘来者耳。

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

北京风
物何如?暇希见告。

致文漱信,亦希勿忘。

他处有可容足
者不?仆不愿居越中也,留以年梢为度。

入秋顿凉,幸自
摄卫。

仆树上七月十一日
今至杭为起孟寄月费,因寄此书。

留二三
日,便回里矣。

树又及根据以上例信,谈谈程式各项的写法。

1.称呼。

写信首先要有称呼,以便唤起下文,同时也注明,此信是写给
谁的。

书信大致可分为给长辈的(父母、师长等)、给平辈的(兄弟、朋
友等)、给晚辈的(子侄等)三种,因辈分不同,称呼上也有分别。


例一看出,给父母写信,称呼上包括这样三项内容:关系词、尊称、
敬词。

关系词,就是“父亲”、“母亲”或是“父母”;尊称,就是“大人”;
敬词,就是“膝下”。

组成:“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父母
亲大人膝下”。

从例二看出,给朋友写信,称呼也包括三项内容,但
这三项是:字号、尊称、敬词,组成:“××仁兄阁下(足下)”。

在浅文
言书信中,称呼同事、朋友时,不可直呼名字,这样是对同事、朋友
的不敬,要称字或号(在过去,文化人一般除名字之外,都有字或
号)。

如例三,鲁迅给许寿裳的信。

许寿裳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
的同学,字季黻,所以鲁迅给他写信时,称“季黻”,而不称“寿裳”。

另外。

称呼同事、朋友时,无论对方的年龄长于或小于己,都一律称
“兄”、“仁兄”、“兄台”、“君”等,以示尊敬。

从例四看出,父母给子女
写信,就不必客套了,直接写“父字示某儿”或“示某儿”。

如清代张
裕钊给儿子张沆写信,就写:“示沆儿”。

如果给侄子写信,称呼要稍
客气一些,如秋瑾给侄子秋壬林的信:“壬林贤侄入青”。

侄字前加
以“贤”字,也不写“示”字。

从形式上说,称呼的写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就像例一、例二:
字号(关系词)+尊称+敬词。

另外一类,就像例三:字号+尊称+
监(鉴、览)。

监、鉴、览,都是看、阅的意思;为表示尊敬,还常常在前
加“惠”、“赐”、“大”等词,写成“惠鉴”、“赐鉴”、“大鉴”等。

称呼时,
或写成“××仁兄阁下”,或写成“××仁兄惠鉴”,但不要写成“×
×仁兄阁下惠鉴”。

这样,把两种形式混合,不合法式。

称呼中的敬词,因收信人的地位、职业、性别等不同,使用起来
也有分别,而且词汇也比较丰富,下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一些常见
的,以供写信时选用。

(1)用于父母的:膝下、膝前。

(原指子女幼年。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之严。

”《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后来专用作对父母的敬称。

)
(2)用于其他尊亲的:尊前、安鉴、安禀、福鉴、尊鉴。

(3)用于亲友长辈的:尊前、尊右、慈鉴、钧鉴、赐鉴、座前。

(4)用于兄弟姐妹的:手足、入览、收览、如晤、如见。

(5)用于亲友平辈的:阁下、足下、执事、尊座、座右、钧右、左右、台前、台下、台右、
鉴、览、台鉴、大鉴、英鉴、惠鉴、赐鉴、惠览、赐览。

(6)用于年幼平辈、晚辈的:收鉴、入览、入青、入见、知悉、阅悉、收悉、收读。

(7)用于长辈妇女的:懿鉴、妆前、侍右。

(8)用于平辈、晚辈妇女的:妆次、芳鉴、芳览、雅鉴、雅览。

(9)用于师长的:吾师、函丈、讲席、座前、座右、左右。

(10)用于政界的:台座、钧座、钧鉴、勋鉴。

(11)用于军界的:麾下、勋座。

(12)用于宗教界的:莲座、法鉴、道鉴、清鉴、仙览。

(13)用于学者的:史席、著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