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吴玉生贾建伟李丹青李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510405)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08)02摘要:目的观察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

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病例9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成化疗组(Ⅰ组)、单纯中药组(Ⅱ组)、中西医综合组(Ⅲ组),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

然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变化、免疫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所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 并进行比较。

结果中药组肿瘤缩小效果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各项免疫指标增长较明显,血流变学也有改善,且无明显毒性反应。

结论邓老金福安汤确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配合化疗时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关键词:肺肿瘤;金福安汤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升高,大中城市则尤为显著。

肺癌起病隐匿,到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为中晚期肺癌。

目前,针对Ⅲb及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采用中西医各有偏重的人性化治疗方案,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金福安汤是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金福安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肺癌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参照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的(UICC)编写的TNM分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现代中医肿瘤学》(陈锐深主编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癌的临床分型,分为肺热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型;②年龄18~80岁;③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④不宜或病人不愿意行手术治疗者;⑤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一个月内未接受有效抗肿瘤治疗;⑦病人愿意接受此方案治疗、依从性好。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92Internal Medicine,Feb.2021,VoL16,JVb・]•调查与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麦春平唐慧妍林丽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省肇庆市526000【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临床诊治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根据CT检查结果,参照RECIST 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C数量增减与疗效的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及2年生存情况。

结果60例肺癌患者中,CTC阳性41例,CTC阳性率为6&33%。

CTC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化疗1个月后,CR患者5例、PR患者19例、PD患者28例、SD患者8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CTC数量变化与其疗效呈负相关(r=-0.412,P<0.05)。

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C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肺癌患者的CTC数量及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预后【中图分类号】R563;R734.2【文献标识码】DOI:10.16121/45-1347/r.2021.01.28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存活者预后较差,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加重、吸烟人群的增加,人群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肺癌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加强对肺癌的早期检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⑵。

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论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唐兴.蒋东,赵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江苏苏州215006摘要: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 T C s)水平变化,探讨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 T C s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6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为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54例为对照组。

3组均采用以叶酸受体为靶点的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 C R法检测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C T C s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 E A)、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 A)125、C A724、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 Y F R 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 S E)水平。

比较3组C T C s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 T C s水平;绘制R O C曲线,评价C T C s及血清C E A、C A125、C A724、C Y FR A21-1、NSE 5项指标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结果肺癌组C T C s水平[11. 21 (8. 58,15. 30) F U/3m l j高于良性病变组[7. 55 (5. 23,10•25)F U/3m L]和对照组[4.95(3•55,7•62)F U/3m L](;:)<0•05),良性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

T N M分期I、II、丨H、W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 水平[11. 00(8. 58,13. 30)、13. 25(10. 48,16. 88)、14. 77( 11. 47,16. 55)、17. 89(17.07.19.22)F U/3m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幵=〗6.443./3<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丁分期、分化等级、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 T C 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 O 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 T C s以8. 70 F U/3m 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 U C为0. 953(95%t7:0.926〜0. 979,P<0.05),灵敏度为79.40%,特异度为98.10%,诊断效能优于〔[六、(:八125、(:八724乂'丫?1^21-1、>«£联合检测。

恩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恩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恩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张永红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9期张永红(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摘要】目的探讨恩度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毒副作用。

方法 11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化疗,长春瑞宾25mg/m2第1天、第8天给药,顺铂80mg/m2第2~4天给药,3周为1个周期。

治疗组60例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于每周化疗第1天开始给予恩度15mg,静脉滴注,连用14d。

2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其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为31.0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

治疗组3例出现皮肤瘙痒,5例出现消化道反应,无一例出现肾脏损害、心电图改变。

对照组3例出现心悸表现中途停药,5例出现皮肤瘙痒,6例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肾脏损害。

结论恩度治疗癌症患者副反应轻,对患者伤害小,提高疾病缓解率。

【关键词】恩度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3(c)-0087-01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20万肺癌新发病例,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

恩度是国家一类新药,组成成分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它并不直接杀死肿瘤,而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赖以生长和扩散的血管。

因此,恩度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最终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目的[1]。

我科运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效果满意,副反应轻,对患者伤害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8例,均经病例证实,其中鳞癌46例,腺癌59例,腺鳞癌13例。

全部为初治患者。

心、肝、肾功能正常,预计存活期>3个月,近2个月体重下降<5%者,均有胸部CT、肝CT、脑CT或MRI、血清肿瘤标志物等资料。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指南,以便他们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

共识内容涵盖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推动中国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医疗同仁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一共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和患者需求。

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VEGFR TKI:此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阻断VEGF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常见的VEGFR TKI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

抗VEGF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贝伐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之一,已经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2024年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文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化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晚期非小cell肺癌患者100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

射频消融术通过精确的能量引导,将电极插入肿瘤内部,利用射频能量破坏肿瘤组织。

化疗则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肿瘤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三、实验结果1. 生存期分析实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生活质量评估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食欲、疼痛、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肿瘤大小变化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明显缩小,且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程度较轻。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小肿瘤大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这可能与射频消融术的局部治疗作用和化疗的全身治疗作用相结合,共同作用于肿瘤组织有关。

射频消融术能够精确地破坏肿瘤组织,减少肿瘤负荷,同时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进一步杀灭肿瘤细胞。

两者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NP方案序贯、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NP方案序贯、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应, 延长 了患者无 瘤生 存期 , 该方法 治疗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值得 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吴德林 , 赵作 银 , . 等 同步 放化疗 与序 贯放 化 疗 治 疗 局 部 晚 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疗 效 比较 [ ] 现代肿瘤 医学 ,09, 2 7— 7 . J. 20 2:7 2 9

要 目的 : 比较 N 方 案 放 、 疗 同 P 化
步 与 序 贯 治 疗 中晚 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的 } 临 床 疗 效 及 不 良反 应 。 方 法 : 择 6 选 8例 中 晚 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患 者 , 机 分 为 2组 : 随 组 为 序 贯 组 ( 4例 ) 一 组 为 同步 组 (4 3 , 3
疗 效 好 , 经 对 症 治 疗 后 , 耐 受 不 良反 且 可
N P方 案
序 贯 治 疗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同步
di 1. 9 9 j sn 10 —64 . 00 o:0 3 6/.i . 07 s 1x 2 1 .
35. 2 01
近年 来 , 国肺 癌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 我 N C C确 诊 时 绝 大 多 数 已 为 中 晚 SL 期, 已失 去 了 手 术 机 会 。近 年 来 N P方 案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占所 有 肺 癌 2 3以上 , 中 / 其 中晚期非小 细胞 肺癌 就诊 时 多已失 去手
2 0 eY. e o a o ̄e yf rl n a c r h Ch m r di mp o u g c n e :
化疗 已取得 了很 多研究 成果 。为进 一 步 提高 N P方 案治 疗 的 有 效 率 。2 0 0 7年 3 月 ~ 0 9年 3月 以 盖诺 加 顺铂 化 疗 , 20 同 步、 序贯放疗 , 比研 究治疗 中晚期 非小 对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减毒增效作用。

方法: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组,综合组在常规化疗中加服中药扶正增效。

常规组只采用西药化疗。

结果:两组临床受益率综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远期疗效综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化疗加用中药,可以提高患者受益率,延长其中位生存时间,将活血化瘀中药与扶正培本中药合用,是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化疗增效;中药;扶正增效方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组胞肺癌通常的治疗手段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疗加放疗,对于已经远处转移的肺癌病人一般只单用化疗。

虽然化疗近20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疗效仍不满意[1]。

晚期肺癌对化疗的不敏感及其副作用成为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2],如果与服用中药相结合,可使晚期肺癌病人获得更多的收益。

近年来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纯化疗与中药联合化疗治疗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综合组:2008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中药联合多西他塞+卡铂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岁;肺腺癌15例,肺鳞癌18例,组织学未能分类的非小细胞肺癌2例,临床分期:ⅲb期13例,ⅳ期22例。

所有接受中药联合常规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均具备以下条件(1)不能手术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2)已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

(3)年龄18—80岁。

(4)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5)凝血功能正常。

(6)一般状况:kamofsky评分大于60分。

(7)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常规组:选择同期采用常规多西他塞+卡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作为常规组,共25例,患者资料齐全,符合综合组上述7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车凯军;查国华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21(56)12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
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共纳入2019年07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确诊晚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在化疗前、2疗程化疗及4疗程化疗后分别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及免疫荧光杂交(FISH)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并收
集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化疗前后CTCs数变化与影像学结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22例首次CTC≥3个,20例首次CTC≥1个,8例首次未发现CTC;化疗后CTC
数目增加者4例,无变化者16例,减少者30例。

CTCs变化与影像学检查变化结果基本一致,CTCs改变与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化疗疗效方面一致性良好
(kappa=0.578,Tb=5.064,P<0.001)。

结论CTCs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与影像学评价效果一致性良好,能更好预测化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2351-2353)
【作者】车凯军;查国华
【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循环肿瘤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3.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4.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5.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EGFR合并TP53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代EGFR-TKI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