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简介

合集下载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共产党指挥官
陈赓
刘志丹 陈伯钧 陈奇涵
徐向前 林彪
罗瑞卿 周士第 宋时轮 杨至成 聂荣臻 陶铸
蒋先云
许光达 郭天民
国民党指挥官
杜聿明 宋希濂 陈明仁 李弥 黄维 王升 胡宗南 毛人凤 康泽 胡琏 戴笠 刘戡 张灵甫 李仙洲 郑介民 唐生明 郝柏村 郑洞国 李默庵 李延年 俞济时 蒋仲苓
徐向前:中共军职最高的将领
一 心 一 德 , 贯 彻 始 终 。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矢 情 矢 勇 , 必 信 必 忠 。
夙 夜 匪 懈 , 主 义 是 从 。
咨 尔 多 士 , 为 民 前 锋 。
以 建 民 国 , 发 进 大 同 。
三 民 主 义 , 吾 党 所 系 。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门口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周士第:叶挺部第25师师长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 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 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 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 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 将军衔。
黄埔一期:徐向前、陈赓、左权、蒋先云、李之龙、 王尔琢、许继慎、周士第、刘畴西、蔡申熙等…… 黄埔二期:周逸群、卢德铭 黄埔三期:朱云卿、吴光浩 黄埔四期出的中共将领是最多:林彪、曾中生、段德 昌、伍中豪、叶镛、陈毅安、袁国平、洪水、郭化若 等 黄埔五期出的几个重量级人物:许光达、宋时轮、张 宗逊、陶铸、赵尚志、谭希林 黄埔六期:郭天民、王诤、张开荆等 黄埔武汉分校:罗瑞卿、赵一曼、陈伯钧等
黄埔名将
“黄埔三杰”:陈赓被称为 (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 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 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 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 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 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

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选址长洲岛位于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

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

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校本部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

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

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

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

黄埔军校 对联

黄埔军校 对联

黄埔军校对联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黄埔军校的简介
2.黄埔军校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3.黄埔军校对联的内容及解读
4.黄埔军校对联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黄埔军校,全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

该校创建于 1924 年,由孙中山先生发起,旨在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为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而努力。

黄埔军校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蒋介石、周恩来等。

黄埔军校对联,是黄埔军校校训和精神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对联的背景源于 1924 年,当时正值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黄埔军校应运而生,以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为己任。

黄埔军校对联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念,强调忠诚、团结、奋斗和牺牲精神,对于激励黄埔学子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埔军校对联的内容为:“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此联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意味着来到黄埔军校的学子,应该抱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信念,而非追求个人名利。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强调了军人要有敢于担当、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黄埔军校对联的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又融入了现代民主革命理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总之,黄埔军校对联作为该校校训和精神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和毕业的著名共产党人

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和毕业的著名共产党人

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和毕业的著名共产党人[原文地址]分类:军事人物| 转自bchye | 被1人转藏| 2009-09-17 15:36:16口袋游戏:玩酷农场,体验种菜偷菜的乐趣!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和毕业的著名共产党人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

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

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

规定学制三年,后缩为六个月。

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设立分校。

1926年3月,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8年3月,学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该校的学员毕业后大多数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也有少数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学习后,在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中成为骨干力量。

现把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和毕业的著名共产党人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在黄埔军校任职的著名共产党员周恩来: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领导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工作。

1925年4月,任黄埔军校军法处处长。

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李富春:1900年生于湖南长沙。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

1975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72年在1月6日北京逝世。

叶剑英: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

1924年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曾任广东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黄埔军校在哪里

黄埔军校在哪里

黄埔军校在哪里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黄埔军校迁出南京。

1949年12月,黄埔军校迁往台湾。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在高雄凤山区“复校”。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着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

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1、林彪
 说起蒋介石的黄埔十大名将都有谁,首先要说的就是林彪,他是一位军事天才。

就连毛泽东都说:”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

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


 2、杜聿明
 着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参加黄埔军校一期,荷枪实弹,浴血东征、打倒军阀,中年时对日抗战,先是古北口长城各役,。

黄埔军校校规校训

黄埔军校校规校训

黄埔军校校规校训
(实用版)
目录
1.黄埔军校简介
2.黄埔军校的校规
3.黄埔军校的校训
正文
黄埔军校,全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

该校创建于 1924 年,由孙中山先生倡议,蒋介石担任校长,旨在培养忠诚于国家、具备现代化军事素质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校规十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勤奋学习,积极训练。

校规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如不准吸烟、不准赌博、不准打架等。

此外,黄埔军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黄埔军校的校训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勇敢善战,无私奉献”。

这一校训凝聚了该校的办学精神和发展目标,强调了团队精神、忠诚、勇敢和奉献。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时刻牢记这一校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黄埔军校的校规和校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严谨的纪律和积极的团队协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页共1页。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首任校长:蒋介石现任校长:全子瑞原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现地址: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现面积:173公顷黄埔军校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

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百年军校风云录

百年军校风云录

物《 时 代 吴》 佩周 孚刊 封 面 人
将星闪闪
——
张 治 中
蒋介石
叶挺
傅 作 义
李 济 深
郝梦龄
陈诚
东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 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 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省讲武 堂设立于1906年。它与“云南讲武 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 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 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 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 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 堂。
国民党系统
杜聿明——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毛泽东«
敦促杜聿明投降书» 胡宗南——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 张灵甫——黄埔四期,整编74师 毛人凤——黄埔四期,戴笠死后的军统头目 戴笠——黄埔六期,创立军统 谢晋元——黄埔四期,太行仓库八百壮士 戴安澜 ——黄埔三期,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
百年军校风云录
——民国五大名军校
五大名校目录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2:东北陆军讲武堂
3:黄埔军校
4: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5: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堪称中国近现代军 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 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 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 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 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 成为黄埔军校教官(蒋介石,李济深)。在国民 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 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 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保定军校先后任职共 八位校长,其中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保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军事学院,其创建者是孙中山先生。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黄埔军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新式革命军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同盟会讲武堂,该讲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军事素质的革命干部。

讲武堂的学员有许多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革命党人,其中包括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周恩来、朱德等人。

然而,由于革命的失败和金融危机等原因,讲武堂在1917年关闭。

1923年,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发动了“广州起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

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孙中山先生决定重建讲武堂,并更名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初步设想是在三年内培养10个军团的军官,以支援南北各地的起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黄埔军校的学制为三年,共分为三期,每期一年。

第一期主要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包括步兵、炮兵、骑兵等各个军种的基础训练。

第二期则进行军事专业训练,包括战术、战略、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学习。

第三期则进行实战演练和实践教学,学员需要参加反对战争贩子、剿匪等实战行动,以检验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政治信仰。

黄埔军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共产党员和革命党人居多。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军事指挥员,包括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粟裕等。

这些将领在中国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国现代化的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干部,为中国近代革命和国家独立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的历史和传统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颂和纪念。

黄埔军校的校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行曲。

黄埔军校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