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地球年龄之谜

地球年龄之谜

地球年龄之谜地球带给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

我们人类之所以有今天快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地球母亲给予我们的关怀。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养育着我们人类的伟大母亲,可曾有谁给她以关怀和温暖呢?又有谁知晓她的高寿呢?有关地球的年龄问题,历史上有着种种的猜测与研讨。

早在中国古代,曾有人推测:“自开辟至于获麟(指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而从西方民众信仰的《圣经》中,从上帝创世说推测地球的年龄不过区区6000多岁。

但是,这两种推测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英国物理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地球年龄的。

英国物理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对海水盐度的分析,来为推测地球年龄提供依据。

到了19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提出通过对太阳能量的测算,大致可以断定我们地球的年龄应该在2500万年以内。

而19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森提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推断。

他依据地球始于一个火球的假想,将热量的传导与散热等因素作参考,得出地球年龄应该在2000万年至4亿年之间的结论。

这些观点各执一词,谁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据可以说服大家。

直到20世纪科学水平的更快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测量地球的最佳方法——同位素地质测定法。

依据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发现现今最古老的岩石有38亿年,那么是不是地球的年龄就是38亿岁呢?据此有人认为,这38亿年不能等于地球的年龄,因为这种岩石是在地球经过炽热的火球冷却后保存下来的,它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地球的年龄。

那么,地球的年龄究竟该如何测算呢?后来,科学家们又通过对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进行测算,来推断地球的年龄。

他们发现大多数坠落在地球上的陨石年龄在44~46亿年之间,而在美国探月的过程中,探测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也是在这之间。

因此,很多人将地球的实际年龄与这种探测的结果相提并论,认为也应该在44~46亿年之间。

那么这样的一个结果,是不是代表着地球的年龄真的就是在44~46亿岁之间呢?对此,也有专家提出异议。

科学大争论——地球年龄有多大?

科学大争论——地球年龄有多大?

科学大争论——地球年龄有多大?(上)45亿4千万年,误差1%,这是今天科学界测定的地球年龄。

这个年龄漫长得超出人们的想像能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几千年的岁月已是人类能够想像的最漫长的历史时间。

难怪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所谓“年轻地球论者”无视科学证据,坚信地球的年龄只有几千年。

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

他们普遍认为世界是极其古老的,或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着,处于循环往复的变化之中。

亚里斯多德在《气象学》一书中,阐述了这一观点:“地球的相同部分并非总是潮湿或干燥的,而是随着河流的出现和干涸而发生变化。

而且,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地方并非总是陆地或海洋,以前是陆地的,变成了海洋,而现在是海洋的,有一天将变成陆地。

……但是地球的整个有机过程是逐渐发生的,与我们的寿命相比,其时间间隔是极其漫长的,因此这些变化没有被观察到,在能够对这个过程从头到尾加以纪录之前,所有的民族都已衰亡、毁灭了。

”基督教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之后,这种世界观就成了异端。

基督教《圣经》详细地记载了从亚当开始的人类的家谱。

理论上,回溯这些家谱,即可以推算出神创造世界的时间。

事实上,《圣经》对家谱的记载有的很含糊甚至自相矛盾,要推算出准确的日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推算时还要参考其他资料,估计一代人的平均时间(通常按一个世纪三代计算)和君王平均在位的时间(通常按20~25年计算),当然还免不了臆想。

最早这么做的是叙利亚安提俄克的主教西奥菲勒斯(约115~180)。

169年,为了反击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批评,他通过研究《圣经》推算出世界是在公元前5529年创造出来的。

他承认这个数据未必很精确,但是即使有50年甚至200年的误差,也足以反驳异教徒认为世界历史很漫长的观点。

后来的神学家也如法炮制,虽然推算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是都认为世界历史只有几千年,不超过1万年。

例如在基督教神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曾推算出世界历史为6321年。

地球年龄之谜

地球年龄之谜

地球年龄之谜人们知道地球形成于很久很久之前,但是究竟有多久,大致诞生于何年,古人有过很多臆想与猜测,科学家们也曾作了许多探究。

中国古代有过这样的传说:“自开辟至于获麟(指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这当然是不足为据的。

爱尔兰的一位大主教从希伯来的经典中考证出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时由上帝创造的,如此说法,纯属臆造,毫无科学根据。

科学家们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作了种种尝试,估算了地球年龄。

人们根据海洋含钠总量约1.5亿亿吨和每年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钠量约6000万吨,估算出海洋年龄约为2.5亿年。

当然海洋年龄要比地球年龄小,而且这种估算误差不可捉摸。

有人根据地球上沉积层总厚度和每年的沉积厚度,估算出地球上沉积开始到现在的地球年龄也约为2.5亿年。

但是沉积厚度难以估计,沉积率变化很大,所以用这一方法得出的年龄也难以置信。

由于角动量守恒的原因,月亮与地球距离慢慢增大了。

有人根据月球由原来离地球最近时的位置,退到现在的位置所需的时间,推得地球年龄当40亿年。

但是,关于月一地的最近位置的假说,还没有一个是公认的。

天文学家观察到所有的光谱线都向红色方向移动。

并把这种“红移”现象解说为星云正在以极大速度彼此分离,在地球上看星云,星云总是向后退。

假定各星云的后退速度一直都是均匀的,根据地球至某一星云的现在距离及其后退速度,估算在距今50亿年彼此靠得很近,地球可能就是在这时产生的。

一些物理学家还根据太阳辐射能的方法和地球冷却计算法等,测算过地球的年龄,都没有得到可信的结果。

20世纪科学家运用同位素地质测定法,测定地球的年龄。

在地壳岩石中,普遍存在着微量的放射性元素。

在天然条件下,放射性元素会自行衰变,变成其他元素。

例如1克铀1年中就有七十四亿分之一克衰变成铅和氦。

放射性元素衰变率不受普通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而且衰变速度很稳定。

因此,只需测定岩石中某种现存放射性元素(如铀)的含量和衰变后分裂出来的元素(如铅)的含量,再根据相应的元素的衰变关系式,就可测定岩石的形成时间。

地球年龄

地球年龄

地球年龄作者:刘安立来源:《大自然探索》2014年第09期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历史长达45.4亿年(加减1%)。

早在58年前,也就是1956年,科学家就首次确定了这个数字,从那时起到现在,这个数字的误差越来越小。

为什么科学家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得以确定地球的年龄?为什么他们能确信这个数字是准确的?要想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得把时钟回拨到300年前。

时间之球17世纪,有个叫厄歇尔的人根据神学历法确定了“造物主创制地球的时间”——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

这被认为是确定地球年龄的最早尝试之一。

但随着地理知识的逐渐累积,科学家开始意识到地球的年龄肯定不会只有几千年。

在这些科学家中,法国的乔治·路易·德·布封尤其相信地球及众行星同时起源于被撕裂自太阳的极端炙热材料。

他试图通过实验,复制构成地球及众行星的炙热材料的冷却过程,以确定这发生在何时。

在11年的时间里,布封利用铁球和不同大小的岩石进行了广泛的实验,计量它们冷却下来所花的时间,然后按比例放大实验结果至地球大小。

1775年,他发表了自己的估算结果——地球自形成以来降至目前温度所经历的时间大约是74852年。

但私底下,布封认为地球的年龄比这要古老得多,有可能长达1000万年。

在下一个世纪里,由于相关线索从可以观察到的地质过程中开始浮现,地球的形成需要漫长地质过程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到了19世纪中期,两种计算地球年龄的“滴漏”方法开始流行。

第一种“滴漏”方法旨在估计地球岩石的总厚度以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由此给出沉积所有岩石所需的时间。

但由于不同地方的沉积速度不一样,用这种方法算出的地球年龄范围很宽——从300万年到24亿年都有。

第二种“滴漏”方法企图测量海盐的沉积速率。

海水中包含溶解的盐,这些盐来自亘古以来岩石的分解。

假设海水原本是纯净水,由此或许就能算出海盐累积到今天的数量所需的时间。

但这种方法也困难重重,导致了很宽范围的地球年龄估计值。

天文学地球年龄说法读后感20字

天文学地球年龄说法读后感20字

天文学地球年龄说法读后感20字天文学地球年龄说法读后感:阅读了有关天文学地球年龄说法的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对宇宙的渺小和无知。

地球作为我们人类的家园,其年龄虽然已经被科学家们测算出来,但对于宇宙的年龄和起源,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地球的年龄,根据目前的科学测算,大约为45亿年。

这个数字让我感叹人类的历史相对于宇宙的历史是如此短暂而微不足道。

地球年龄的说法,从化石、地质层、放射性元素等多方面进行论证,最终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

然而,这个数字对于宇宙的无垠辽阔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在宇宙的岁月长河中,地球的年龄只是不起眼的一小部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

宇宙有着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广袤的空间,有着比我们知晓得还要神秘的力量。

地球的年龄说法,仅仅是宇宙中的一个谜题,而宇宙本身,则是一个永远无法被完全探知的奥秘。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部分,我们所在的地球只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尘埃。

在宇宙的长河中,我们的存在是如此渺小而短暂。

然而,正是这个渺小和短暂,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更加珍惜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

地球年龄的说法,让我对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向往。

我们的所知所见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正是这种无尽的探索欲望,让人类不断努力向前,不断寻求更加广阔的认知领域。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让我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

宇宙的浩瀚和神秘让我不禁产生敬畏之情,对于我们渺小的地球则更加珍惜。

宇宙和地球,是我们永恒的探索对象,也是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认知的奥秘。

(1)学术英语阅读和翻译

(1)学术英语阅读和翻译

LECTURE ONEText One:The Age of the EarthThis is a question to which we may never have the exact answer. Man has wondered about the age of the earth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re were all kinds of myths and legends that seemed to have the answer. But he couldn't begin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scientifically until about 400 years ago.When it was proven at that time that the earth revolved around the sun (in other words, that the earth was part of our solar system),then scientists knew where to begin. To find the age of the earth, it was necessary to explain 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born. How did the sun and all the planets come into being?One theory was called the nebular hypothesi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there was once a great mass of white-hot gas whirling about in space and getting smaller and hotter all the time. As the gas cloud grew smaller, it threw off rings of gas. Each of these rings condensed to form a planet, and the rest of the mass shrank into the center to become the sun.Another explanation is called the planetesimal theory. According to this, millions and millions of years ago, there was a huge mass made up of small, solid bodies called planetesimals, with the sun at the center. Agreat star came along and pulled on the sun so that parts of it broke away. These parts picked up the tiny planetesimals the way a rolling snowball picks up snow, and they became planets.Whichever theory is right, astronomers have figured out that it all probably happened about 5,500,000,000 years ago! But other scientists besides astronomers have tackled this question. They tried to find the answer by studying how long it took for the earth to become the way we know it. They studied the length of time it takes to wear down the oldest mountains, or the time needed for the oceans to collect the salt they now contain.After all their studies, these scientists agree with the astronomers: The earth is about 5,500,000,000 years old!【参考译文】地球的年龄地球已经存在多长时间这一问题,也许很难有个确切的答案。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地质学家求最近冰期距现今的年限,共有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之中,似乎以德基耳(De Geer)所用的最为精密而且最有趣味。

在第四期的初期,挪威与瑞典全土,连波罗的海一带,都埋在冰里,前已说过,后来北半球的气候渐渐温和,那个大冰块的南面,逐年往北方退缩,当其退缩的时候,每年留下纪念品,所谓纪念品,就是粗细相同的停积物。

当春夏的时候,冰头渐渐融解,其中所含的泥土沙砾,随着冰释而成的水向海里流去。

粗的质料,比如沙砾,一到海边就要沉下,而较细的质料,悬在水中较久,春夏流水搅动的时候,至少有一部分极细的泥土不能沉淀。

到秋冬的时候,冰头冻了,水流止了,自然没有泥土沙砾流到海里来。

于是乎水中所含的极细的泥土,也可渐渐沉下,造成一层极纯净的泥,覆于春夏时所停积的沙砾之上。

到明年交春,冰又渐渐破解,海边停积的情形又如去年,所以每一年停积一层较粗的东西和一层较细的东西,年复一年,冰头渐往北方退缩,这样粗细相同的停积物,也随着冰头,渐向北方退缩,层上一层,好像屋上的瓦似的。

德氏做了许多苦工,从瑞典南部的斯塔尼亚(Scania)海岸数起,数了3.5万层泥,属于冰期的末造。

由冰期以后,一直到今日,约计有7000层的停积。

然则由冰头退抵斯塔尼亚到今天,一共经过了1.2万年,斯塔尼亚以南的停积,为波罗的海所掩盖。

德氏的方法,不能适用。

再南到德国的境界,这个方法也未曾试过,冰头往北方退缩的迟速,前后仿佛不是一致的,愈到北方,有退缩愈急的情形。

比如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退缩的速度,比在斯塔尼亚已经快了5倍。

按这样的推想,冰头在斯堪尼亚以南的时候,经在斯堪尼亚应该还要慢些。

所以要退出与在斯堪尼亚相等的距离,恐怕差不多要2500年。

那有名的地质学家索拉斯(Sollas),以这种议论为根据,暂定由最后的冰热最盛时代。

到它退到瑞典南岸所费的年限为5000年,然则由最后冰期中,冰势的全盛时代到现在,至少在1.5万年以上,实数大约在1.7万年。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的主要内容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的主要内容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的主要内容天文学和地球的年龄这个话题,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大聊特聊。

说到地球的年龄,大家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个数字嘛,几亿年,几万年”的事儿。

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

先不说那些高深的科学公式,单说我们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简直就是一部奇幻的历史小说。

最开始,我们以为地球才几千年,跟古代的神话传说一样,似乎是从某个神灵的手中蹦出来的。

想想看,那时候的人们用的都是石器,心里憧憬的全是光怪陆离的神仙故事,谁会去琢磨地球的真正年龄呢?后来,科学家们的出现就像给这个故事加上了特效。

通过放射性元素的测定,他们发现,地球竟然已经有46亿年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差点把手中的咖啡喷了出来,想说:“啥?46亿年?这得是多大的故事呀!”再说说那些计算的方法,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科学家们用的是铀和铅的比率,听起来好像是魔法师在施法。

想象一下,地球的年龄就像一棵大树,每一圈年轮都记录着它的过去。

可你要知道,树的年轮长得慢,而地球可是在“疯长”呀,46亿年!这可不是小数目,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几个亿的数字,何况是年!地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可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有过火山爆发的怒吼,有过冰河时代的寒冷,也有过恐龙时代的辉煌。

那些恐龙兄弟,简直是地球上的大明星,生活在距今两亿多年前。

可惜了,最终还是因为一些不明原因就“下线”了。

哎,谁能想到,连恐龙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呢!而今,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常常就觉得“哎呀,今天天气不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站在46亿年历史的土地上。

也许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工作、学习、追剧,根本没空想这些。

但你想啊,地球上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土地,都是在这漫长岁月中形成的。

它们见证了多少风雨,经历了多少变迁,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你知道吗,地球的年龄也让人反思很多。

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快,几天就像几个月,仿佛时间在飞逝。

可是,想想地球46亿年的历史,我们这些小小的生命在上面,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有时候停下脚步,感受一下自然,看看星空,想想我们的“家”有多么古老,真的很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原文及翻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岩石样品中正在经历放射衰变的同位素进行计算,已经估算出了地球的生日—大约46亿年前,地球从太阳星云中诞生了。

但是「46亿年」到底是多久?以下有几个类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间长度。

一、把地球的整个历史想象成一个日历年
地球诞生于元旦。

证据证明单细胞细菌出现于3月3日,直到10月11日,生物仍惊人地保持着单细胞的状态。

终于在不久之后,即11月16日18时08分,第一种多细胞生物--埃迪卡拉动物群--出现了,也就是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代生物门类开始出现的重要里程碑!
12月10日13时26分,恐龙发育完毕,但仅仅两周后就被一颗小行星彻底消灭。

一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强势的罗马帝国从崛起到衰落仅仅用了4秒,而当哥伦布向“新大陆”扬帆起航时,只剩三秒钟这一年就结束了!
二、把地球的历史用一年一页纸的方式记录下来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用一年一页纸的方式记录下来,那这本书将高达145英里(约233公里),这比我们与国际空间站之间距离的1/2还要高!
在这本巨著中,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露西的故事将出现在144英里的页面上,它距离书的结尾只有500英尺。

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发生在最后半英寸。

三、将地球年龄比作一位女士伸展的双臂长度(大约6英尺)
你知道吗?一个简单的美甲就能抹去整个人类历史!
四、把地球的历史想象成一个时间段:从你出生到第一天步入高中
你说的第一句话,第一次坐起来,第一次走路,都发生在地球生物界由单细胞生物组成的阶段。

当你12岁的时候,坐在七年级的课堂上听科学老师讲解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多细胞生物。

恐龙只在你上了八年级三个月的时候出现,很快就在你春假的时候消失了。

当你发现夏天即将结束,还有三天九年级就要开学的时候,露西正在非洲漫步。

高一第一天,离上课还有44分钟。

这时,你刚吃完早饭,正准备出门赶公交车。

尼安德特人从欧洲各地消失了。

上一次冰河世纪在上课前16分钟结束。

当你正在寻找合适的教室时,离上课还有50秒,哥伦布开始起航。

当你在铃响前22秒步入教室寻找空位时,独立宣言已经签署。

你出生在最后1.3秒!
所以,与我们人类相比,地球真的是老得不可思议。

地球上的化石记录隐藏了太多关于过去的惊人故事,甚至可能是对未来的隐喻。

我们可以在剩下的很短的时间里学到这么多,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几十年到几个世纪里探索更多!
天文小知识—地球的年龄
据数据分析,地球的年龄为45.4±0.5 亿年(4.54×〖10〗^9±1%年)。

这个年龄可以表示地球吸积、核心形成或者地
球物质形成的年龄,此数据基于陨石物质的放射性定年结果,且与地球已发现的最古老岩石及月球样品相吻合。

图解: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摄的“蓝色弹珠”地球照片(摄于1972年12月7日,非原始照片)
随着20世纪初期放射性测年法的发展,鈾鉛定年法(放射性定年法中最早使用且准确度最高的定年方式)的测量结果表明某些铅的存在已经超过10亿年。

而最古老的此类物质--锆石晶体--发现于西澳大利亚的杰克山岗,存在时间可追溯到44.04亿年前。

富钙铝包体--太阳系中所形成陨石的最古老的已知固体成分--年龄为45.67亿年,这也给出了太阳系年龄的下限。

假设地球在富钙铝包裹体和陨石形成后不久就开始吸积,很难确定地球和最古老岩石的年龄差异,因为这个吸积过程花费的时间尚不清楚,根据不同吸积模型的预测范围从几百万年到大约1亿年不等。

这使得我们很难确定地表裸露的最古老岩石的确切年龄,因为它们可能是由不同年龄的矿物聚合而成的。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Zhi Yin Wang- Zhiting Chen-英子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