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氨氮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检测污水中氨氮大于总氮原因简析及改善

检测污水中氨氮大于总氮原因简析及改善污水中氨氮大于总氮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不够完善或者设备运行不稳定,导致氨氮无法被有效去除,从而使其浓度超过总氮。
2. 污水来源问题:污水中氨氮主要来自农田排水、养殖业、化肥厂废水等,如果这些污水源中的氨氮浓度较高,进入到污水处理设施后就会使氨氮超过总氮。
3. 厌氧环境形成: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厌氧环境,这些环境使得氨氮无法被氧化为硝态氮,从而导致氨氮高于总氮。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种改善措施:
1.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过程中氨氮的有效去除。
例如增加好氧区的面积,提高氨氮的氧化速度;选用更高效的氨氮去除工艺,如硝化-脱氮工艺等。
2. 加强源头控制:采取措施减少氨氮的排放,如加强农田肥料的科学施用,控制农田排水的氨氮浓度;加强养殖污水的处理,避免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等。
3. 优化环境条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环境条件,如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氨氮的氧化速度;增加好氧区和硝化区的混合比例,提高氨氮的氧化效率。
4. 增加后处理工艺:考虑添加一些后处理工艺,如吸附剂的加入,通过吸附将氨氮转化为固态物质的形式,从而降低氨氮的浓度。
要改善污水中氨氮大于总氮的情况,需要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加强源头控制、优化环境条件以及增加后处理工艺等手段综合使用。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改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氨氮的浓度并达到总氮的要求。
氨氮废水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超标原因及处理方法废水中的氨氮是以游离氨(NH3)和铵根离子(NH4+)的形式存在的,氨是造成水生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同时氨氮又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
废水中氨氮超标的原因如下:1、生化处理(水温过低)冬天污水的温度过低时,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的菌种活性降低、生长速度慢、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
附:硝化细菌对水温较为敏感,硝化细菌低于5℃以下生长停歇或者死亡,水温在10-40℃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在10-15℃生长繁殖较缓慢,并随着温度增高而繁殖加快,25-37℃最适宜生长繁殖。
2、废水突然(水量增大)每套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之初都有最大容量设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不少厂子生产量加大,随之产生的大量污水对原本的老旧工艺系统造成超负荷运转,容易导致出水超标。
3、废水中的(浓度增高)和上面的水量增大原因相似,废水中的氨氮来源浓度很难理想化的稳定。
一般工厂的污水水质会因生产产品的工艺不同而不同,浓度时高时低,如果突然有高浓度废水冲击,出水浓度就会容易超标。
4、硝化菌不够污泥腐化与污泥龄、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硝化速率、溶氧值、水温、PH值等等都容易影响氨氮效果处理差。
去除氨氮的措施如下:1、传统生物脱氮法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硝化、反硝化以及同化作用来完成。
传统的生物脱氮的工艺成熟,脱氮效果较好,但存在经常加碳源、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
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实际上是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NH4+)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NH4+牢固地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
虽然离子交换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树脂用量大、再生难,导致运行费用高,有二次污染。
3、氨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pH>10.5),废水中的氨氮主要以NH3的形式存在。
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则水中挥发性的NH3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从而脱除水中的氨氮。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健康危险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健康危险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氨氮超标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质量,也给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险。
而氨氮作为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其超标不仅会污染水体,还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一、氨氮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排放等。
当氨氮超标时,不仅会导致水质恶化,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接触高浓度氨氮的水体,会引起中毒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二、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原因分析造成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处理工艺不当: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
2. 运行管理不当:有些处理厂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缺陷,导致氨氮排放量超标。
3. 外部因素干扰:周围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进而导致氨氮超标。
三、如何解决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问题针对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问题,有以下一些解决方法:1. 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2. 改进工艺技术: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引入适当的氨氮去除技术,提高去除效率。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减少外部因素对污水处理的干扰。
四、加强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监测为了防止氨氮超标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应该加强对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水处理过程中氨氮排放量不超标,以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氨氮过高处理方法

氨氮过高处理方法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水生态平衡,甚至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寻求有效的氨氮过高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物理处理方法1. 吹脱法:利用氨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pH值升高而降低的特性,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或蒸汽,使废水中氨氮由液相转移至气相,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吹脱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但能耗较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2. 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等,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氨氮与水分子分离。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膜材料成本较高,且易受污染和堵塞。
二、化学处理方法1. 折点氯化法: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使氨氮氧化为氮气逸出。
折点氯化法处理效果稳定,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但药剂费用较高,且可能产生有毒副产物。
2.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氨氮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离子交换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氨氮等优点,但树脂再生费用较高,且易受其他离子干扰。
三、生物处理方法1.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技术: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逸出。
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处理周期较长,且易受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影响。
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包括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通过优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反应条件,提高氨氮去除效率。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节能等优点,但对操作和管理要求较高。
四、复合处理方法为了克服单一处理方法的局限性,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多种方法组合使用,形成复合处理方法。
例如,可以先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预处理废水,降低氨氮浓度和毒性,再采用生物方法进行深度处理。
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提高氨氮去除效率和处理效果稳定性。
五、实际应用案例1. 某化工厂废水处理:该化工厂废水氨氮浓度高达500mg/L以上,采用吹脱法预处理后,氨氮浓度降至200mg/L以下;再采用A/O(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10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劣五类水质氨氮指标

劣五类水质氨氮指标摘要:1.劣五类水质的定义和标准2.氨氮指标在劣五类水质中的重要性3.氨氮指标的来源和影响因素4.劣五类水质中氨氮指标的控制和处理方法5.结论正文:1.劣五类水质的定义和标准劣五类水质是指水质严重污染,无法满足农业、工业、生活等用水需求的水体。
在我国,劣五类水质主要依据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指标进行判断。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规定,劣五类水质的标准为:氨氮≥1.0mg/L,化学需氧量≥40mg/L,总磷≥0.1mg/L。
2.氨氮指标在劣五类水质中的重要性氨氮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劣五类水质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氨氮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赤潮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氨氮过高还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繁殖障碍,以及引发人类疾病等。
3.氨氮指标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氨氮指标的来源主要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有关。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废水则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养殖业排放的粪污等。
影响氨氮指标的因素包括:水质、温度、pH 值、微生物群落等。
其中,温度和pH 值会影响氨氮的转化速度和形态,微生物群落则会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
4.劣五类水质中氨氮指标的控制和处理方法针对劣五类水质中氨氮指标的控制和处理,可采取以下方法:(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氨氮排放浓度。
(2)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减量施肥、绿色农药等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 加强水环境监测,对劣五类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氨氮污染问题。
(4) 采用生物脱氮、化学脱氮等技术对劣五类水质进行治理,降低氨氮指标。
5.结论劣五类水质中氨氮指标的控制和处理是当前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氨氮超标的7大原因,你真的了解吗?

氨氮超标的7大原因,你真的了解吗?为什么氨氮会超标?是什么原因导致氨氮超标,什么是氨氮等等,今天小编简单介绍一下氨氮超标原因。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 )和铵离子(NH 4 + )形式存在的氮,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分解产生大量氨氮,水体中氨氮超出自然值就会导致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对人体产生危害。
1、有机物导致的氨氮超标;在运营过程中CN比小于3的搞氨氮废水中,脱氮工艺要求CN比在4~6,投加碳源来提高反硝化的完全性,2、内回流导致的氨氮超标;两方面原因:内回流泵有电气故障(现场跳停仍有信号)、机械故障(叶轮脱落等)和人为原因(内回流未试正反转,现场为正或者反状态)。
3、PH过低导致的氨氮超标;∙内回流太大或者内回流曝气开太大,导致大量氧气流入A池,破坏缺氧或者厌氧环境,反硝化细菌有氧代谢,部分有机物被有氧代谢掉,严重影响反硝化完整,∙进水的CN比不足,原因也是反硝化不完整,产生的碱度少,PH值下降。
∙进水碱度降低导致PH下降。
(可控制)4、DO(溶解氧)导致的氨氮超标;污水是一个高硬度水质,特别容易结块,运行过程中曝气头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堵塞、损坏等,导致DO一直提不上来氨氮升高。
5、泥龄导致的氨氮超标;∙积压的污泥过多,死泥太多,导致氨氮升高。
∙污泥回流不均衡,两侧系统回流相差过大,导致污泥回流水的一侧氨氮升高。
6、氨氮冲击导致的氨氮超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一个管网,导致氨氮突然升高。
7、温度过低导致的氨氮超标;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冬季,而且北方无保温或加热的污水厂,由于水温低于硝化细菌的适宜温度,导致氨氮去除率升高。
氨氮超标处理办法:在这里我们针对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对于水产类的氨氮超标不做说明。
硝化系统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例如AO、A2O、一体化设备等污水处理工艺就是较完善的工艺系统。
通过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降解污水中的氨氮,硝化细菌直接分解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硝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即亚硝化(氨氧化)和硝化(亚硝酸氧化),分别由两类化能自养微生物完成,亚硝化细菌进行氨的氧化,硝化细菌完成亚硝酸氧化。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如何影响当地水质

污水处理中氨氮超标如何影响当地水质在污水处理中,氨氮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是衡量污水中氨氮含量的参数。
氨氮超标会对当地水质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氨氮超标对当地水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氨氮超标对当地水质的影响1. 水体富营养化氨氮超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即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过多积累。
氨氮是一种植物营养物质,其超标会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引发水体蓝藻或藻华的大量繁殖。
这些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2. 破坏水生生物群落氨氮超标会对水生生物群落产生毒害作用。
高浓度的氨氮会直接对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鱼类、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的死亡。
这些水生生物是水体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其死亡将对整个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破坏。
3. 危害人类健康当氨氮超标的污水排放进入水源地供应给居民生活用水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氨氮超标的水体中可能存在致病菌和有毒物质,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引发肠胃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
二、解决氨氮超标的方法1. 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针对氨氮超标的问题,污水处理厂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来降低氨氮的含量。
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等。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将氨氮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氨氮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法主要是通过膜分离、吸附等技术将氨氮分离或去除。
2. 加强源头控制除了加强污水处理工艺外,还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氨氮的生成和排放。
例如,在养殖业中,可以采取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科学的饲料配方,有效控制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含量;在工业生产中,要遵守环保法规,加强废水处理措施,减少氨氮的排放。
3.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通过提高公众对水质的关注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水体保护中来,共同维护清洁健康的水环境。
水环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处理工艺

( H3和铵 盐 ( H 形 式 存 在 的 氮 , 者 的组 成 比决 定 于 水 的 其 中前三种方法为环境保护部的标准方法 。 N ) N 4) 两
纳氏试剂 比色法 : 原理是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 其 p H值和温度 , p 当 H值偏 高时 , 离氨 的比例较 高 , 之 , 氨盐 游 反 则 的比例较高 , 水温则相反。 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 成黄棕色 络合物 , 该络合物的色度与 水 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 氨氮的含量成正 比。具有操作简便 , 敏度高等优点, 灵 但水体中的
氮污染的必要环节 。
1 水体 中氨氮 的来源
测定水 中氨氮 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法、 水杨酸一次氯 蒸馏滴定法 、 电极法 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l 2。 氨氮 (mmo i adnt gn 简称 NH 一 , a na n ioe , r 1 N) 指水 中以游 离氨 酸盐分光光度法 、
明, 氨氮超标现象仍较严重 。所 以认 清氨氮的来源 , 了解其危害 , 3 环境监 测 中氨氦 的分析 方法
准 确 测 试 其 含量 , 并采 取 有 效 的处 理 措 施 成 为 保 护 水 环 境 不 被 氨
测定水 中的氨氮 , 助于评价水体 被污染和“ 有 自净” 状况 。只 要水 中有氨氮 出现 , 则表示水体受到新的污染 , 自净尚未完成。 水体
使 半透膜与 p H玻 璃电 造成两种健康危害uJ长期 饮用对 身体极 为不利 , , 即诱 发高铁 血 水半渗透薄膜 , 内电解液与外部试液隔开 , 极 问有一层很 薄 的液膜 。当水样 中加入 强碱 溶液将 p H提 高 到 红蛋 白症 和产生致癌的亚硝胺。硝酸盐在 胃肠道细 菌作 用下 , 可 1 使铵盐转化为氨 , 生成 的氨 由于扩 散作用而通 过半透膜 还原成亚硝酸 盐 , 硝酸 盐可 与血 红蛋 白结 合形 成高 铁血 红蛋 1 以上 , 亚 ( 和其他离 子则不 能通过 )使 氯化铵 电解质 液膜层 内 N 4= 水 , H 白, 造成缺氧。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氨氮对水生物起危 害作用 ) 3 的反应 向左移动 , 引起氢 离子浓度 改变 , p 由 H玻 璃 电 的主要是游离氨 , 其毒性 比铵盐 大几 十倍 , 随碱性 的增强 而增 NH +H 并 测得 的电动 势与水样 中氨 大。氨氮毒性 与池 水的 p H值及 水温有 密切关 系 , 一般 情况 ,H 极测得其变化。在恒定 的离子强度下 , p 氮浓度的对 数成一定 的线性关 系。由此 , 可从测得 的电位值 确定 值及水 温愈高 , 毒性愈强 , 对鱼 的危 害类似 于亚硝酸盐 。鱼类 对 水 中氨氮 比较 敏感 , 有急性 和慢性 之分。慢 性氨 氮 中毒危 害为 : 样品中氨氮的含量 。电极法具 有通常 不需要对 水样 进行预处 理 但电极 寿命 和再现性存在一些问题。 摄食降低 , 生长减慢 ; 组织损 伤 , 降低氧在组织 间的输送 ; 鱼和 虾 和范围广等优点 , 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 换 ( , 钠 钙等 ) 氨氮过 高会增加 鳃的通 ,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 法的原 理是在水 样 中加 入次 溴酸钠氧化 将氨及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 。然后按亚 硝酸盐氮的气相分子 透性 , 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 ; 使水生 生物长期 处于应激状态 , 增 剂 , 加动物对疾病 的易感性 , 降低生长速度 ; 降低生殖能力 , 减少怀卵 吸收光谱 法测定水样 中氨氮 的含量 。但水样 中所含 亚硝酸盐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是指可以在自然界表面流动或静止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地表水中氨氮超标是指地表水中氨氮的含量超出了环境保护标准规定的限值,这种情况在很多地区都存在。
氨氮超标不仅会影响地表水的水质,还会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了解地表水氨氮超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表水氨氮超标的原因
1. 工业废水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氨氮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就会导致地表水氨氮含量的增加。
尤其是一些化工厂、制药厂等对氨氮含量要求较高的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氨氮废水。
2.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化肥,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其中就包括氨氮。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不当或者农药使用不当都会导致化肥中的氮元素流失,进而污染地表水。
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粪便也是含氨氮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污水排放
城镇和乡村的生活污水中都含有氨氮,如果这些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就会对地表水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受到污染后,有可能会通过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使地表
水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5. 天然氨氮来源
有些地区的地表水中氨氮含量超标是因为天然地质条件形成的,例如
含氨氮的矿石在氧化条件下释放出氨氮等。
二、地表水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1. 工业企业应加强废水处理
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废水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废
水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可以采用生物法、化学法或物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废水处理,以降低氨氮排放量。
2. 农业生产要科学施肥
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氮元素的流失。
可以采用定量施肥、分时施肥等措施来减少氮元素的流失,降低氨氮
污染。
3. 建立完善的城乡污水处理系统
城镇和乡村应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可以采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地
表水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地下水保护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应当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防止
地下水受到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
复和治理,以防止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中。
5. 治理天然氨氮来源
针对天然地质条件形成的氨氮超标问题,可以采取地质治理措施,如
保护地质环境、加强监测预警等方式,降低天然氨氮对地表水的影响。
地表水氨氮超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工业、农业、生活和自然
等多个方面加以治理。
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科学施肥、加强城
乡污水处理、保护地下水和治理天然氨氮来源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
地表水的氨氮含量,保护地表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相关部门
和广大公众都能共同努力,减少地表水氨氮超标问题,营造一个清洁
美丽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