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合集下载

地下水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近期,有小伙伴咨询我们,地下水氨氮超标我们能不能处理,其实,地下水的氨氮超标问题,我们希洁也是可以处理的,下面小编我就通过简单案例来告诉我们是如何将其处理达标的。

上个月福建的某环保公司人员致电我司,他们有一个项目,就是要处理因垃圾腐化液体渗透到周边的一条小水沟里面,导致水沟里的氨氮超标。

案例基本现状
水沟的废水大概有1000方,氨氮浓度为38ppm,需要处理到5ppm以下,水沟的总长约800米。

想要用氨氮去除剂解决该垃圾渗透液氨氮问题。

案例解决办法
了解到客户的情况后,我司的工程师和该客户商讨给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1、重新加固垃圾覆盖膜的严密性,防止再次污染。

2、在小水沟里设定两个投加点,以400米为一个投加点,分两段投加氨氮去除剂。

由于该废水是一次性污染,建议直接人工固体一次性投加。

现场实际投加调试量:
氨氮去除剂投加量
从实际调试结果来看,处理好一个水沟的废水实际上有需要0.4x1000=400kg的氨氮药剂。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
统。
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 放,导致氨氮等污染物进入地 下水。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粪便等 含有氨氮成分,通过下水道渗 漏或直接排放进入地下水。
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 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 致氨氮等污染物渗入地下水。
氨氮污染的危害
01
03
02
经济性
考虑技术的投资、运行成本和经济 效益。
可操作性
选择易于操作、维护和管理的方法 。
04
技术选择建议
对于低浓度氨氮地下水,可采 用物理吸附或生物法进行处理

对于高浓度氨氮地下水,可采 用化学沉淀法或组合法进行处
理。
对于特殊水质要求,如饮用水 源地,应选择安全可靠的物理 或化学法进行深度处理。
在选择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选 择最优方案。
04
氨氮处理技术案例分析
物理处理技术应用案例
沉淀法
通过向地下水中投加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发生反应后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沉淀物去除。例 如,在某地下水处理工程中,通过投加镁盐和磷酸盐,使氨氮形成磷酸铵镁沉淀,再通过斜板沉淀池 进行固液分离,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高效低耗
02
研究低能耗、低成本的氨氮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降
低运行成本,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重目标。
资源化利用
03
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将产生的二氧
化碳进行捕集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策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力度,提高技术的理论支 撑和实践指导能力。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地下水是人类的重要饮用水资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而氨氮是地下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质,如果不及时去除,会对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地下水质量标准》对于氨氮的去除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围绕氨氮去除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我国规定的地下水质量评价、监测和管理的标准,其中包括了对氨氮的限值标准。

根据标准,地下水中的氨氮限值应低于指定数值,以保障地下水的饮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考量,对于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种规范和要求。

关于氨氮去除的相关技术。

氨氮的去除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多种技术方法。

生物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氨氮。

而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从而间接减少氨氮的含量。

化学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进行氨氮的去除,例如氯化铁、硫酸铝等。

这些技术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应用,以达到地下水中氨氮去除的要求。

关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氨氮去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特别是在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方面,氨氮去除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动氨氮去除技术的推广,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处理技术,以确保地下水质量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要求。

氨氮的去除对于地下水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相应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和技术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加大对氨氮去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从而保障地下水的质量和环境的健康。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法规文件,其中关于氨氮去除的要求也
十分重要。

为了保障地下水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地下水中的氨氮污染。

以下
是关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氨氮去除的相关内容。

《地下水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标准限值。

根据标准要求,地下水中
氨氮的浓度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为了达到
这一标准,需要通过合理的氨氮去除技术来降低地下水中的氨氮浓度。

氨氮的去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在实际的水处理过
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氨氮去除方法。

可以采用生物法来利用微生物对地下
水中的氨氮进行降解,也可以采用化学法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还
可以通过物理法如吸附、过滤等方法将氨氮去除。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
氨氮污染。

为了保证地下水的质量,需要对氨氮去除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在进行氨氮
去除处理时,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氨氮浓度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要求。

还需要加强对氨氮去除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转,避免因运行失常导致氨氮去
除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地下水中的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地下水的质量,《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标准限值,并要求采
取有效的氨氮去除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氨氮去除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
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水中氨氮的来源及危害,针对地下水的氨氮污染状况,文中主要阐述了地下水中氨氮的异位和原位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中氨氮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氨氮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水回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农田过度使用化肥等使地下水受到氨氮污染[1]。

氨氮超标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时,水中氨氮会促进管网中细菌的殖,造成水质恶化、管网腐蚀。

目前常用地下水氨氮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

1地下水异位除氨氮的方法抽出处理修复技术是地下水异位修复的代表技术,用水泵将受污染地下水抽出,之后对其中污染物进行处理。

地下水异位除氨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和生物法。

1.1吸附法目前用于吸附水中氨氮的材料主要有:沸石、蛭石、膨润土等,由于沸石价格低,无毒无味,是最为常见的吸附材料。

陈坚[2]利用天然沸石对地下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氨氮去除是有效可行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3.71%。

辛晓华[3]通过比较四种常用的沸石,结果表明缙云沸石能够对氨氮产生良好的吸附效果,硬度较高,能够对pH产生良好的缓冲作用。

刘玉亮[4]的静态、动态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斜发沸石对氨氮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1g/100g,再生后的有效寿命可达140h以上。

1.2生物法生物法去除水中氨氮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去除。

上海惠南水厂的接触氧化池对氨氮去除率达85%以上,出厂水氨氮10℃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0%~90%。

地下水异位修复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但是其存在如下缺点,(1)需要持续提供动力,提高了运行费用;(2)停止运行后,受污染地下水会继续扩散,对下游水造成污染。

2地下水原位除氨氮的方法可渗透反应墙(PRB)是目前常用地下水原位除氨技术,污染地下水通过PRB时,产生吸附、生物降解等反应使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

氨氮去除方法及原理

氨氮去除方法及原理

氨氮去除方法及原理cdpulin LV.0 2楼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

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关键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

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

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处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

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

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

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

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Cl2+H2O→HOCl+H++Cl-NH4++HOCl→NH2Cl+H++H2O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

氨氮排放标准

氨氮排放标准

氨氮排放标准氨氮是指水体中的氨和游离态氮的总和,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我国水体中氨氮排放量逐渐增加,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为了保护水环境,我国对氨氮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水污染控制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我国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制定了氨氮排放标准。

其中,地表水的氨氮排放标准为I类水体为0.15mg/L,II类水体为0.5mg/L,III类水体为1.0mg/L,IV类水体为1.5mg/L,V类水体为2.0mg/L。

而对于地下水,氨氮排放标准为I类水体为0.02mg/L,II类水体为0.1mg/L,III类水体为0.5mg/L。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不同类型水体的水质,减少氨氮对水环境的污染。

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氨氮排放标准外,我国还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的氨氮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工业废水的氨氮排放标准为不得超过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生活污水的氨氮排放标准为不得超过生活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畜禽养殖废水的氨氮排放标准为不得超过畜禽养殖废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中氨氮的排放,减少氨氮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氨氮排放标准,加强对氨氮排放的监测和管理。

对于超标排放的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促使其改正违法行为,减少氨氮对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氨氮的排放,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总之,氨氮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氨氮排放的监管,严格执行氨氮排放标准,才能有效减少氨氮对水环境的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

希望全社会都能共同努力,共同呵护我们的水环境,让清澈的河流和湖泊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身边。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

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汇报人:2023-12-12•地下水氨氮污染概述•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分类•物理处理技术详解目录•化学处理技术详解•生物处理技术详解•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01地下水氨氮污染概述氨氮污染的定义和危害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态存在的氨和离子态存在的铵,是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氨氮污染是指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氨氮污染的危害氨氮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氨氮也是致癌物质之一,长期饮用氨氮超标的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地下水氨氮污染的来源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特别是氮肥,是地下水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都会导致地下水氨氮污染。

工业废水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化肥生产、肉类加工等,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直接排放到地下水系统中会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地下水氨氮污染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特点地下水氨氮污染主要分布在农业活动密集、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如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这些地区的水资源需求量大,农业活动产生的氨氮和工业废水中的氨氮排放量也相应较大。

影响范围地下水氨氮污染不仅影响当地的水资源利用,还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氨氮含量超标,导致当地居民无法饮用安全水,需要依靠外部水源来解决饮用水问题。

此外,地下水氨氮污染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减产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02地下水氨氮处理技术分类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氨氮。

沉淀法吸附法膜过滤法利用具有吸附性能的物质,如活性炭、硅藻土等,吸附去除氨氮。

采用膜过滤技术,将氨氮和其他物质分离,实现氨氮的去除。

030201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氮气、硝酸盐等。

氧化还原法通过向水中添加沉淀剂,使氨氮与沉淀剂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氨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质量标准》氨氮去除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对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进行规定的标准,它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地下水供应安全的重要依据。

氨氮是地下水中一种重要的水质污染物,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氨氮的限制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标准的要求,地下水中氨氮的限制值为1.0毫克/升。

这意味着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超过1.0mg/L时,就被认为是污染的地下水。

为了达到对地下水中氨氮的去除要求,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处理。

生物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地下水中氨氮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对氨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将地下水中的氨氮去除。

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化学药剂,如氯化铁、氯化铝等,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将氨氮与药剂中的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气等物质,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化学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对药剂的要求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氯气等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

物理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法。

物理法主要通过膜分离、吸附等方式,将地下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

其中,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如反渗透膜、超滤膜等,通过膜的选择性通
透性,将地下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

吸附法则是利用特定吸附剂吸附地下水中的氨氮,将其去除。

物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用于地下水中氨氮的去除。

如利用氧化法、电化学法、固定化技术等。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值规定。

对于超过限制值的地下水,可以采取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去除。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地下水质量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