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接口类型简介(图例版)
固态硬盘接口大观:哪个是你的菜?

固态硬盘接口大观:哪个是你的菜?2014-01-14 11:51:20 作者:上方文Q编辑:上方文Q几乎任何电子产品都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这就涉及到外形和尺寸(Form Factor)的变化,硬盘同样如此。
最早进入计算机的时候,硬盘使用的碟片足有8英寸,后来到桌面PC上缩小到5英寸,然后就是今天通用的3.5寸,笔记本上则是2.5寸,这几年还出现了1.8寸。
但是和机械硬盘基本只是缩小尺寸不同,固态硬盘的造型变化就多了去了,各种形态层出不穷。
2.8寸、1.8寸也是固态硬盘的基本标准,也是最常见的,接口都是SATA,不过受制于SATA 6Gbps的带宽限制,已经基本没有提升性能的空间了。
PCI-E是个好东西,通用性好,扩展性佳。
在企业级固态硬盘上,PCI-E接口早已是标配,现在正在逐渐向消费级桌面挺进,SandForce SF3700新主控将SATA、PCI-E整合在一起更是打开了方便之门。
针对不同场合,新接口也在不断诞生。
JEDEC就定义了一种Half Slim MO-297,基于SATA,但专门针对工业级领域,整体长宽尺寸仅有54×39毫米,也就是说:接口是标准的,但更小巧。
MO-300 50.8×29.85毫米也是JEDEC标准,使用的接口是mini-SATA,简称mSATA。
它的物理外观和mini PCI-E完全一样,但内部信号不同,因此互不兼容。
除了标准尺寸,厂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长度,因此mSATA固态硬盘经常会长短不一。
2012年,Intel等提出了更小的NGFF(下一代接口),最终命名为M.2,并已经流行开来。
它定义了多种尺寸规格,接口同时支持SATA、PCI-E。
苹果总是特立独行,固态硬盘上也是如此,这几年无论MacBook Pro、MacBook Air还是Mac Pro一直都用自己独有的接口规格。
看上去和M.2很像,但针脚部分、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2012年及之前走的是SA TA,现在已经完全转向PCI-E。
常用硬盘接口IDE、SATA、mSATA、M.2SATA、M.2PCIENVMe讲解

常用硬盘接口IDE、SATA、mSATA、M.2SATA、M.2PCIENVMe讲解一、机械盘接口及SATA总线通道1、 IDE接口(ATA同IDE)一般的计算机,很老的硬盘接口都是IDE,现在市场已经不使用此接口,IDE出现的比较早。
以前,很多硬盘都是IDE接口的;而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IDE接口的硬盘了。
优点:该接口的硬盘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不支持热插拔、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
SATA总线通道: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
SATA已经完全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
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SATA 3.0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将总线最大传输带宽提升到6Gbps。
实际传输速度大约600MB/S(理论为6Gbps/8=768MB/S)2、SATA接口Serial ATA-串行ATA技术,速度更快,SATA不依赖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频率,支持热插拔。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机械硬盘接口几乎都是SATA。
虽然SATA具备了热插拔的规范,但连接缆线多是设计给内接式硬盘使用,最大插拔次数仅约200次,超过此插拔数目,缆线接头便会劣化,甚至有可能造成硬盘的损坏。
硬盘接口介绍

硬盘接口介绍太平洋信息网接口标准ATA接口,这是目前台式机硬盘中普通采用的接口类型。
ST-506/412接口: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为希捷的ST-506及ST-412。
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
早期IBM PC/XT和PC/AT机器使用的硬盘就是ST-506/412硬盘或称MFM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
ESDI接口:即(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1983年开发的。
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
但其成本较高,与后来产生的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补淘汰了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 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ATA-1(IDE):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IDE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的硬盘本身。
ATA 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级为A TA-2,你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
固态硬盘的3种接口,一个堪称上古神兽,一个像是金箍棒

固态硬盘的3种接口,一个堪称上古神兽,一个像是金箍棒SATA固态硬盘:2.5寸SATA是固态硬盘界的鼻祖,后边还会有很多外观不同,实际都使用了SATA核心的固态硬盘形式。
2.5寸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一样分为7mm和9.5mm厚度,前者能通过增厚垫圈来兼容后者,反过来却不行。
所以近两年我们能看到的2.5寸固态硬盘都已经是7mm厚度规格。
2.5寸SATA规格虽然历史悠久,但并不代表它们就属于落伍类型。
譬如东芝的TR200就搭载有全新96层堆叠的BiCS4闪存,甚至比当前iPhone中所用的东芝闪存(64层BiCS3)还要先进。
综合性价比考虑,小编建议CPU线程数量不超过8个的朋友选择SATA固态硬盘即可。
mSATA:从名字就能看出,它是SATA固态硬盘的小型化产物。
虽然外观变小了,但骨子里还流淌着SATA的血液,性能也是完全一致的。
因为体积比较小,那个年代的闪存密度又比较低,mSATA很快就被淘汰了。
mSATA和另外一种mini PCIe接口外观一样但却无法通用,迷惑性很强。
再加上mSATA已经属于被淘汰接口,笔记本电脑里可以通过改造光驱位,换装硬盘托架来加装2.5寸SATA接口固态硬盘。
M.2:原名NGFF,即次世代外形标准,正式名称为M.2。
M.2是一个广泛通用的小体积电脑设备规范,除固态硬盘外还可以用于WiFi无线网卡、4G上网卡等应用,根据缺口Key的位置进行区分。
当然M.2的常见的应用还是固态硬盘。
根据长度的不同,M.2提供了2230、2242、2260、2280和22110五种不同规格,堪称是孙大圣的金箍棒——可长可短。
越是迷你的版本对设计的要求越高,2230规格下甚至只能容下一颗芯片。
M.2固态硬盘根据工作协议的不同分为SATA和NVMe两种。
没错,我们的老朋友SATA又上线了。
如果你钟爱MLC闪存,经典的东芝Q200也有M.2 SATA版本提供给笔记本电脑用户安装使用。
但如果是台式机要买M.2固态硬盘的话,你还有更好的选择:NVMe协议的RC100。
硬盘的接口类型的详解

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 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 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
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 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
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 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 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谢谢!
高仿奢侈品 http://www.ahuo.ru/
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 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ATA、 DMA、UltraDMA等接口都属
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 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
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 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 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
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 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 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 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 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
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组装电脑配件中的主板在最复杂的配件了,主板的接口 也有很多,我们在选择电脑配置的时候要考虑主板的接 口与其它配件之间的兼容性,要是相互之间的接口
不一样,那样安装不了,以下的硬盘的接口类型介绍。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即“电子 集成
接口详解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

接口详解SATA、mSATA、M.2、M.2(NVMe)、PCIE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概念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俗称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
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
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
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
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SFF-8639接口和M.2 NVME/SATA协议。
接口目前固态硬盘的主要接口有:SATA接口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
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
mSATA接口mSATA接口,全称迷你版SATA接口(mini-SATA)。
是早期为了更适应于超级本这类超薄设备的使用环境,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接口应运而生。
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而在物理接口上(也就是接口类型)是跟mini PCI-E接口是一样的。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
硬盘按接口分类

2.SCSI接口
左边是串行数据传输线,右边是并行数据传输线
(IMG:/pchardware/salon/xgjq/ccsb/0401/pic/040105_hddbuy04.jpg)(screen.width*0.8-4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400)'>
1. IDE接口: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包括光储类的主要接口。它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得很成熟、廉价、稳定。IDE接口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硬盘与主板,每条线最多连接2个IDE设备(硬盘或者光储)。早期的是用IDE多功能卡插在主板上,再连接IDE线,这功能卡已经淘汰;目前主板全部提供2个IDE接口,相比IDE多功能卡,它显得价格便宜和易于安装。IDE接口又分为UDMA/33,UDMA/66,UDMA/100,UDMA/133。1996年底,昆腾和英特尔公司宣布共同开发了Ultra DMA/33的新型EIDE接口,因其数据传输率为33MB/s,故称UDMA/33,后面的UDMA/66,UDMA/100,UDMA/133命名同上。Ultra DMA把时钟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均用作选通信号,即每半个时钟周期传输一次数据,这就使得最大外部传输速率从16.6MB/s倍增至33.3MB/s。另外,Ultra DMA采用总线控制方式,在硬盘上有直接内存通道控制器,可大大降低硬盘在读写时对CPU的占用率,可将对CPU的占用率从92%降至52%,这也是Ultra DMA的一个重要作用。当然,要实现Ultra DMA功能,还需要支持Ultra DMA规格的主板和相应的驱动程序。所有的IDE硬盘接口都使用相同的40针连接器,如下图所示:
电脑接口图解大全 图解硬盘接口

2010-12-29 19:09:01| 分类:计算机常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每台电脑,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里里外外都有许多接口和插槽,你全都认识吗也许你已经对USB、PS/2、VGA等常用接口非常熟悉,但是你知道SCART、HDMI,抑或USB接口分为Type A、Type B等类型吗总之这是一篇主要面对电脑初学者的文章,但那些有经验的用户也许也能从本文学到一些新知识第一部分外部接口:用于连接各种PC外设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用于将鼠标、键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VoIP电话(Skype)或打印机等外设等连接到PC。
理论上单个USB host控制器可以连接最多127个设备。
3 X1 H8 g) q6 [5 y# `3 W0 L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病毒安全、休闲娱乐,软件下载USB目前有两个版本,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2Mbps,则提高到480Mbps。
注意:二者的物理接口完全一致,数据传输率上的差别完全由PC的USB host控制器以及USB设备决定。
USB可以通过连接线为设备提供最高5V,500mA的电力。
接口有3种类型:- Type A:一般用于PC- Mini-USB:一般用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测量仪器以及移动硬盘等左边接头为Type A(连接PC),右为Type B(连接设备)USB MiniUSB延长线,一般不应长于5米请认准接头上的USB标志USB分离线,每个端口各可以得到5V 500mA的电力。
移动硬盘等用电大户可以使用这种线来从第二个USB端口获得额外电源(500+500=1000mA)你见过吗:USB接口的电池充电器比较常见的USB转PS/2接口IEEE-1394/Firewire/IEEE-1394是一种广泛使用在数码摄像机、外置驱动器以及多种网络设备的串行接口,苹果公司又把它称作Firewire(火线),而索尼公司的叫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口和并口:
计算机上有串口和并口的地方应该有:硬盘、主板、还有打印机等。
串口一般用于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设备。
比如通讯方面的设备。
并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设备。
串口比较小,有突出的针露在外面。
并口一般比串口要大,通常是红色的,有两排小孔;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
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
传输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
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
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
所以快比并口快。
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
串口和并口是连接外设的不同端口。
这两种端口的外形、传输速度和可以连接的设备都有所不同;
串口传输是一位接一位的,象串起的珠子一样,并口是可以并发数据的可以同时传输多位;
现在有串行的硬盘SATA接口,是一样的道理,它之所以可以150MB/s的速度传输,得益于其串行的方式,并行的几路信号在比较高的频率下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之间的干扰,所以现在ATA 13MBb/s的并行硬盘已走到极限,取而代之的是STAT。
另80 channel 的ATA100的并口硬盘数据线,其中有40根是地线,是用来防止并行信号之间的干扰的;
STAT那个速度标称的bit/s,实际就是150M/300M的速度,现在最快的单块硬盘的速度也不足100MB/s ,常见的都在40-60MB/s的速度;
切记!!!接口不是瓶颈
硬盘接口常用的分为四种
1、SATA 接口硬盘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
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ATA接口主板
2、IDE 硬盘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并行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
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IDE接口的主板
3、SCSI 接口硬盘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SCSI接口的主板
4、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
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5.SAS
SAS是最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
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以获得更高速度,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统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
因为SAS驱动器的端口与SATA 驱动器的端口形状看上去类似,所以SAS和SATA驱动器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存储系统之中。
要注意的是,SATA系统并不兼容SAS,所以SAS驱动器不能连接到SATA背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