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家人的爱1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0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父母对学生的爱、学生对父母的爱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性等原因,对家庭的爱缺乏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爱,激发他们的家庭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学会感恩和回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的爱,增强学生的家庭情感。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家庭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感。

2.讲授新课:讲解家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如亲子游戏、家庭成员互相问候等。

统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 0家人的爱 说课-人教(新版) (共19张ppt)课件

统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 0家人的爱 说课-人教(新版) (共19张ppt)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课件
“家人的爱”说课
认知 情感
知识 行为
1.激趣导入,把握教学先机。 2.活动体会,突破教学重难点。 3.调查问卷,找准教学契机。 4.故事讲述、视频激趣。
家人的爱
系鞋带
家人曾经为我做过的事情
()
玩耍
穿衣服
()
接送上下学
洗脸刷牙
()
做饭
整理书包
()
日期
宝贝行动计划
做的事
பைடு நூலகம்
爸爸妈妈的评价
睡前故事
家人还为我做过:
() () () ()
我教娃娃学走路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实践父母帮助我们的小事,来感同身受父母
为了我们付出的艰辛,直接升华主题,让孩子再次地感受 体验到父母无私的付出。
奶奶为什么不帮明明背书包?
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忽略或者不能明确辨析家人良苦用心,很
多事情认为都是家人理所应当为自己做的,自己也理所应当地享受家 人的爱,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教会孩子们辨析,严格要求和平凡陪伴 也是家人“爱”的深沉表现。
考考你:
1. 天很冷,一个小姑娘非要穿裙子上学,奶奶没有同意。 2. 爸爸鼓励胆小的孩子克服困难学习游泳。 3. 孩子请爷爷帮助隐瞒自己的错误,爷爷没有同意了。 4. 晚上9点了,孩子还想继续看动画片,妈妈坚持让他睡觉。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体现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道德
体验。这一漫画的引入使用就是讲儿童的生活体验、道德 体验、个人成长三位合一。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 家人的爱|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0. 家人的爱|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稿《家人的爱》一、说教材及学情分析《家人的爱》是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一个主题。

本单元有四个主题构成: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了解和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行为与习惯: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重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三、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本节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爱”的调查和感- 1 -小学道德与法治第2 册恩孝心卡两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从而让学生回报家人的爱。

四、说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学生搜集一件小时候用过的物件或小时候的照片、视频等。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家人的爱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家人的爱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家人的爱_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家人的爱人教新课标一、说课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

其根本理念——就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根底,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二、说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是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中的一个主题。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深深的爱。

由于现阶段的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大多数是在家人的宠爱下生活和成长起来的,由此,造成一些孩子道德情感麻木与欠缺,身在爱的海洋中却感受不到。

对他人,甚至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缺乏理解和关注。

为此,设置本单元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学会关注和体谅别人。

三、说学情分析:教学中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儿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表达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因此,要让学生用自己眼睛发现爱,用自己的内心体会爱。

四、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分两局部:一是总目标,二是分目标。

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它说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标分为三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爱。

3知识: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艰辛劳动,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成熟。

但他们对家人有着天然的亲情依赖,对家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关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学会珍惜家庭亲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分享、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家人快乐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实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家庭亲情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了解到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责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5.分享交流: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关心和爱护家人。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人的爱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1)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人的爱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1)

家人的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儿童特征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引领方向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家人的爱》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个主题内容。

本课主要定位于引导学生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同时让学生明白,严格也是一种爱,要学会理解和感激家人。

2.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积极探究。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2)学法:小组讨论法三、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1.一年级学生(特别是男孩)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的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家人的爱及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2.许多单亲、留守、再组家庭的孩子,因为亲情的不完整而怀疑家人对自己的爱。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课教学时,我除了力图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家人为家庭的付出,是对家人的爱外,也有针对性地帮助部分单亲、留守家庭的孩子感受家人的爱,让他们明白,即使家人不在身边陪伴,但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或多或少都有过付出,他们是爱自己的。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家人的爱,懂得慈祥是爱,严厉也是爱。

2.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看、听、说感受家人的爱。

2.通过小组探讨、交流,能辨析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明白严格也是爱。

2.体会父母虽不在身边陪伴,可也是爱我们的。

六、教学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家人为我们做过的事。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小组合作时所需要的纸和彩笔。

七、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那就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好)师:我的小手拍拍拍生:拍拍拍师:我的小手写写写生:写写写师:我的小手顶顶顶生:顶顶顶师:我的小手挠挠挠生:挠挠挠师:我的小手不见了生:不见了师:我的小手放好了生:放好了【设计意图:用此游戏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坐好,进入上课状态,我想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个游戏导入课堂远比你在那大喊:孩子们,上课了,坐好了,要好得多!】孩子们,你们的小手放好了吗?(放好了)真好!下面,老师有一首歌将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请你们用耳朵认真地倾听,用心认真去感受。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家人的爱”第1课时说课稿尊重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来自东风农场学校,我叫帕提姑。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0课家人的爱”。

说教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书)1年级下册第3单元《家人的爱》第1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1些具体的视频和生活情形图,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其包含着深深的爱。

《家人的爱》1课共分为: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的1家人----让家人感遭到我的爱,这样3个板块,由浅入深,逐渐揭露主题,1年级的学生常常不清楚,不理解家人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引导儿童感受家人的爱,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让学生体会家人疼爱是1种,严格要求更是1种爱。

说学情:1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所以我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视察简单的生活情境图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家人对孩子们的爱。

如果他们在理解方面有困难,我随机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情形内容,当学生发言时,我及时点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英勇的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父母的爱,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到达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各个方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忘我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起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3.行动与习惯养成晓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各个方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忘我的爱。

说教学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说教法: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取直观演示,讨论,讲授,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视察视频及图片内容,动手写让学生理解家人的爱,激起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学法:视察,讨论,交换,动手写。

说教学进程:第1步:情形导入播放1段妈妈给家人洗脚的视频,通过看这段视频及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并引出新课题。

2019-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家人的爱1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家人的爱1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人的爱1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一、说教材、学生《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平常和理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情感熏陶:1.感受家人不同;2.方式的爱;3.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4.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活动难点:理解严也是爱。

三、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说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说教学准备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六、活动过程活动一:激趣、感知爱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父母的爱作铺垫。

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说课稿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2.家人的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
一、说教材、学生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崇和关心,。

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作是大凡和理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感受家人例外;
2.方式的爱;
3.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4.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例外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说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说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感知爱
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父母的爱作铺垫。

紧接着,播放一段《美满宝宝》的录像,柔和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大凡、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

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

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例外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表达、升华爱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例外,但爱也是一样的。

此时,爱在孩子们热闹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2.记下日期、名3.称和来历。

4.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可以与同5.学交流,6.听取同7.学的意见。

8.在节日里,9.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10.与大家交流,11.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备课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

把课前。

课堂。

课后视为一个统统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

态度。

能力。

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