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语音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0】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0】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2011年高考全国新10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2)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解析】背诵名句名篇要理解记忆,总结归纳一些常见、易错的字,易混淆的句子。
如“必有我师焉”易与“则必有我师”混淆;峨眉巅的“巅”与“颠”混淆;“钩”与“勾”等等。
【2011年高考全国13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1)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孟子•公孙丑下》)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贱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辛苦遭遇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2)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这些经典诗词名篇名句几乎都来自课内,基本上都是初中学过的。
高三备考要注意经典诗词、文章的总结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之,特别是一些容易搞错的字词,比如这几句中的“畔”“啄”“寥”等。
【2011年高考安徽卷10题】(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011年高考全国新16题】(5分)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
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
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2011年高考全国19题】(4分)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答案】①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②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③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解析】这个句子是对“总结”这种实用文体下定义,根据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规则,必然是“总结是……的书面材料”,于是第一个短句形成;再根据书面材料的属性来看,一是时间性“经过一段工作之后进行的”,一是目的性“为了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于是又可形成两个短句。
【2011年高考安徽卷19题】(3分)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2011年高考“语音”测试卷及答案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检测卷时量:45分钟分值:100分1.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相同的字注音相同的一项是()A.巷xiàng 巷.战巷.道街谈巷.议街头巷.尾B.拾shí拾.遗拾.趣拾.人牙慧拾.级而上C.遗yí遗.患遗.风遗.臭万年遗.之千金D.着zhuï着.陆着.眼无从着.力不着.边际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脊jǐ山脊.脊.髓脊.梁脊.椎动物B.症zhâng 症.结症.状急症.不治之症.C.作zuî作.料作.祟作.坊自作.自受D.佣yōng 佣.金女佣.佣.工雇佣.劳力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觉juã觉.察觉.悟觉.醒睡觉.B.隽jùn 隽.美隽.秀隽.俏隽.永C.卡kǎ卡.规卡.其卡.通路卡.D.看kàn 看.法看.重看.座看.承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空kîng 空.白空.额空.缺空.闲B.落luî落.空落.实落.下很远落.荒C.擂lãi 擂.打擂.台擂.钵擂.槌D.累lěi 累.及累.次累.卵劳累.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量liáng 量.程量.度量.具量.体裁衣B.了liǎo 了.解了.望了.却了.事C.令lìng 令.狐命令.德令.令.闻D.抹mǒ抹.杀抹.黑抹.零抹.香鲸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父fù田父.渔父.父.权父.执B.轧yà轧.帐倾轧.轧.道机轧.钢C.干gān 干.涸干.旱干.预干.才D.更gēng 更.新更.衣更.名更.鼓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观guān 道观.观.看观.感观.瞻B.和hã和.好和.睦搀和.和.亲C.哄hōng 哄.传哄.动哄.抬哄.堂D.红hïng 红.案红.豆女红.红.萍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顿dùn 顿.然顿.悟顿.挫冒顿.B.度duï测度.度.曲度.命度.牒C.分fân 成分.本分.分.际分.量D.发fā发.散发.轫发.妻发.蜡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漂piāo漂.浮漂.泊漂.沦憔悴漂.落四方B.创chuàng创.见开创.创.功立业创.巨痛深C.横hãng横.亘横.财横.冲直撞横.征暴敛D.应yìng应.该答应.有求必应.得心应.手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biàn便.利随便.方便.家常便.饭B.折zhē折.腾折.磨折.耗不折.不扣C.鲜xiān鲜.艳新鲜.鲜.红寡廉鲜.耻D.泊bï淡泊.落泊.停泊.水泊.梁山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倔.强挖掘.鳜.鱼精神矍.铄奸诈诡谲.B.凫.水匍匐.吹拂.深孚.众望扶.摇直上C.精悍.攻讦.菡.萏抱憾.终生颔.首赞许D.墙檐.阎.罗岩.石垂涎.三尺不辨妍.媸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黄鹂.罹.难黧.黑淋漓.尽致失之毫厘.B.氓.隶盟.誓瞢.然故态复萌.蒙.头转向C.颀.长崎.岖畸.形歧.路亡羊旗.开得胜D.圭臬.噬啮.妖孽.涅.而不缁摄.生养性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汲.取积.极负笈.从师岌.岌可危B.自刭.颈.椎泾.渭分明毛孔痉.挛C.觊.觎觇.视面面相觑.循规.蹈矩D.荟.萃杂烩.脍.炙人口市侩.嘴脸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蹭蹬.瞪.眼澄.沙凳.子B.淬.火士卒.仓猝.憔悴.C.竿.子旗杆.干.支宵衣旰.食D.翁媪.日晕.氤氲.面有愠.色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纤.绳掀.起仙.山琼楼鲜.为人知B.剿.除姣.好脚.踏实地矫.枉过正C.推诿.猬.琐唯.唯诺诺委.曲求全D.颤.栗忏.悔胁肩谄.笑馋.涎欲滴1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匮.乏振聋发愦.溃.不成军功亏一篑.B.憔悴.鞠躬尽瘁.出类拔萃.猝.不及防C.蠕.动相濡.以沫生性懦.弱孺.子可教D.寒暄.喧.宾夺主煊.赫一时大肆渲.染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狙.击沮.丧阻.止含英咀.华越俎.代疱B.端.详揣.测湍.急苟延残喘.惴.惴不安C.估.价枯.槁训诂.怙.恶不悛沽.名钓誉D.嗔.怪谨慎.瞋.视文思缜.密镇.定自若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A.鞭笞.懈怠.舌苔.心旷神怡.百战不殆.B.隔阂.遗骸.弹劾.惊涛骇.浪言简意赅.C.癖.好薜.荔巨擘.穷乡僻.壤劈.波斩浪D.茁.壮罢黜.拙.劣咄.咄逼人相形见绌.1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C.樯桅毗.连言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凋.零惆.怅风流倜.傥未雨绸.缪B.落.榜落.枕丢三落.四光明磊落.C.椽.子掾.吏缘.木求鱼不容置喙.D.规矩.咀.嚼踽.踽独行笑容可掬.2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窠.臼走舸.恪.尽职守苛.捐杂税B.遴.选窗棂.模棱.两可身陷囹.圄C.浸.染灰烬.众擎.易举噤.若寒蝉D.泥淖.辍.学蹉.跎岁月擢.发难数2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磨.盘蓦.地秣.马厉兵暮.鼓晨钟B.庇.护裨.益筚.路蓝缕刚愎.自用C.对峙.窒.息叱.咤风云栉.风沐雨D.畋.猎腼腆.恬.不知耻暴殄.天物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谥.号适.宜舐.犊情深狼奔豕.突B.诡谲.熨.贴向隅.而泣藕.断丝连C.赡.养嬗.变胡搅蛮缠.踌.躇满志D.瓦砾.罹.难历.历在目桃李.不言2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句是()A.他徜徉在美国教育的美丽田园里,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观察着、采撷.着,但他的目光并没有囿于教育。
(新课标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新课标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及详解详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现代文阅读部分)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学类阅读理解(2011湖南卷)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徐志摩《想飞》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
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
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
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完了,影子都没了!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
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
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
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豸虎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的多难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扁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飞。
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
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
我们最初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1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1](https://img.taocdn.com/s3/m/5bfeb02c0066f5335a81212c.png)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由于因此 B.由于才能 C.因为所以 D.因为而且2.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2分)3.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和两个方面(2分)4.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4分)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6.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5分)(一)(18分)1、(2分)D2、(2分)发展的历史3、(2分)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对城市艺术品质的审美需求4、(4分)第4段的“空间”是指场所:作用是便于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第5段的“空间”是空地:作用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得到精神山的放松和愉悦,而不感到压抑与紧张(每个要点个1分)5、(3分)B6、(5分)世博会会址选择在黄浦江两岸黄浦江上蓝天白云,清风徐来,绿波荡漾,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能够享受大自然,体现了家园城市满足居民对大自然审美的深层需求这一要素(其他如世博会主题等,举例2分阐述3分)(新课标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福建卷)(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文章叙述了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B.文章提到了朱启玲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C.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D.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社会的筹划和创办E,朱启玲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析】D选项“完全”两字太绝对朱启玲只是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并无人力、物力之说E选项文中并无此信息【答案】DE14.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解析】文章写梁思成显然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表现主人公朱启玲的文是有关事例并不少,考生不仅要找出来,还要作简要分析,分析时要从文章的结构方面作探究【答案】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所选事例及分析:第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第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第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事迹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15. 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实用类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析】文中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那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作用不难概括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考生首先应该明白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顺此思路答题,就不难得出自己的观点【答案】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透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6.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呢原则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2011·天津卷]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中关键词语A、在第一段末句可以找到依据,中国之道并非“现象”,而是中国文化中“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由第三段第一句话可以推断,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文化都具有“文化精神”,即中国之道C、可在第三段找到依据D、可综合第三段内容,得知此项正确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9】语言表达

2011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9】语言表达【2011年高考全国新15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答案】C项【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2011年高考全国4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⑤①⑥②④③B. ⑤⑥①④③②C. ⑥④③②①⑤D. ⑥②③①④⑤【答案】C【解析】首先总论,然后论述今天与昨天的关系,再论述与明天的关系。
【2011年高考全国18题】(5分)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语音知识积累与训练

趔 liè趔趄qiè 逦 lǐ 迤逦 凛 lǐn 凛冽liè 遴 lí 遴选 n 掠 lüè掠夺 镂 lò u 镂空
蠡 lí管窥蠡测 莅 lì莅临 赁 lì 租赁 n 囹 lí 身陷囹圄yǔ ng 弄 lò ng 弄堂 赂 lù 贿赂
霾 mái 阴霾 袂 mèi 联袂 靡 mǐ 披靡 谧 mì静谧 宁谧 娩 miǎn 分娩
氤 yīn 氤氲yūn 莠 yǒu 良莠不齐 庸 yōng 附庸 瘐 yǔ 瘐毙 蜮 yù 鬼蜮 钥 yuè锁钥
垠 yí 广阔无垠 n 囿 yò u 囿于成见 腴 yú 丰腴 伛 yǔ 伛偻lǚ 垣 yuán 断壁残垣 晕 yùn 月晕 晕车
藏 zàng 宝藏 憎 zēng 憎恨 憎恶 凿 záo 穿凿 确凿 蛰 zhé惊蛰 蛰伏 箴 zhēn 箴言 鸩 zhèn 饮鸩止渴 拯 zhěng 拯救
迫 pǎi 迫击炮 蹒 pán 蹒跚 滂 pāng 滂沱tuó
胚 pēi 胚胎tāi
澎 péng 澎湃pài 抨 pēng 抨击 纰 pī 纰漏 纰谬 砒 pī 砒霜 毗 pí毗邻 毗连 匹 pǐ 匹夫 否 pǐ 否极泰来 僻 pì偏僻 媲 pì媲美 骈 pián 骈文 骈体 缥 piāo 缥缈miǎo 殍 piǎo 饿殍遍野
冉 rǎn 冉冉升起 绕 rào 围绕 荏 rěn 光阴荏苒rǎn 稔 rěn 熟稔 冗 rǒng 冗长 冗余 蠕 rú 蠕动 偌 ruò 偌大
霎 shà霎时 讪 shàn 讪笑 摄 shè统摄 娠 shēn 妊娠 哂 shěn 哂笑 遂 suí半身不遂 舐 shì舐犊情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解析--语音教学园地06-17 1437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解析--语音(天津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浸渍(zì)蓓蕾(lěi)剖(pōu)析追本朔(shuî)源B.庇(bì)护载(zěi)体友谊(yì)莘(xān)莘学子C.殷(yīn)红翘(qiáo)首刹(shà)那少不更(gēng)事D.低劣(liâ)广袤(mào)婆娑(suā)卓(zhuï)有成效1.[A][2011·天津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追根溯源”中的“溯”读sù,习惯与“朔”字混淆;B、“莘莘学子”中的“莘”读shēn;C、“殷红”中的“殷”读yān,此为多音字。
(湖北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棘手际遇极乐鸟集腋成裘B.嗜好侍奉试金石适逢其会C.钦慕倾情青云志轻车熟路D.溺爱丽质逆时针匿迹销声【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项,际度jì,其余读作jí;C项,钦读作qin,其余读作qing;D项,丽读作lì,其余读作nì。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备考提示】注意音近形异字的读音【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北京卷)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活性炭韬光养晦冗(rǒng)长恪(kâ)尽职守B. 谐奏曲咄咄逼人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C. 威慑力暇不掩瑜攫(juã)取唾(chuí)手可得D. 笑咪咪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参考答案】 A【试题分析】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怙恶不悛应为quān;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应为tuî;D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荒谬应为miù【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受方言影响误读的字特别多,【备考提示】注意形近字【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江西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ě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ïng)茕子立C.蟊(máo)贼弹劾(hã)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答案:D。
【A着(zhuï)装B校(jiào)对C鲜(xiǎn)有所闻】【解析】行伍(háng wǔ):(1)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2)排列的行列。
彳亍(chì chù):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着装(zhuïzhuāng):(1) 穿着服装(2) 服饰。
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造诣(zào yì):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
(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
)校对(jiào duì):(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珐琅(fàláng):涂料名。
又称“搪瓷”。
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
茕茕孑立(qiïng qiïng jiã lì):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蟊贼(máo zãi):(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弹劾(tán hã):(1)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2)由国家专门机关(如国会)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勖勉(xù miǎn):亦作“勗勉”,即勉励。
鲜有所闻:很少听说。
圭臬(guī niâ):(1)土圭和水臬。
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 2)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3)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肖像(xiào xiàng):用图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某人脸部的像。
迤逦(yǐ lǐ):(1)曲折连绵貌(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3)斜延貌;延伸貌(4)缓行貌(5)渐次;逐渐。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ã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备考提示】《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
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字多音。
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如“行、着、更、校、鲜、肖”。
这一类多音字用口诀法、联想法等方法记忆非常有效。
比如:“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ï)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自力更(gēng)生的方针不但不能更(gēng)改,而且要更(gâng)加发扬光大。
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四川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吉祥(jí)棱角(ling)狡黠(xiá)长吁短叹(xū)B.浸润(jìn)蓦然(mî)腈纶(qíng)残碑断碣(jiã)C.喟叹(kuì)愤慨(kǎi)盥洗(guàn)呱呱坠地(guā)D.阻挠(náo)女娲(wā)咯血(kǎ)戛然而止(jiá)答案:D解析:棱角(lãng),四川方言腈纶(jíng),四川方言呱呱坠地(gū),多音字。
(浙江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i)予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B.山崖(ya)霎(sha)时掳掠(lue) 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令人咋(zha)舌D.神甫(fu)订(ding)正烙(lao)印摄人心魂(hun)1.C(广东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答案】D(chǔ/ zhùnáo/ ráo zhuàn/ chuán A.xiã jiān/ chàn huǐ xù/chù B.huî/ hâxī/ qī zài C.qiâ/quâbàn xǐng/ shěng)(重庆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包扎(zā)殷红(yān)损兵折将(zhã)还看今朝(hái)B.劲敌(jìng)答理(dá)弯抹角(mî)悄无声息(qiǎo)C.阡陌(mî)膝盖(qī)舐犊情深(shì)刚愎自用(bì)D.镌刻(juān)恪守(kâ)迄今为止(qì)煽风点火(shàn)【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B答理应为dā;C膝盖应为xī;D煽风点火应该是shān。
(安徽卷)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角色∕角逐砥砺∕抵消载歌载舞∕载誉归来B.贝壳∕地壳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D.模块∕楷模誊写∕家眷呱呱坠地∕沽名钓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贝壳/地壳不同,C称心如意∕拍手称快不同,D誊写∕家眷不同【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备考提示】注意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山东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解释: D、果脯guǒ fǔ,胸脯xiōng pú。
胳臂gēbei。
强颜欢笑qiǎng yán huān xiàoA,刨除páo chú刨根问底páoB,漩涡xuán wō涡轮机wō C驻扎/扎实zhù zhāzhā全国2卷(大纲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î)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ã)D. 觊觎(jì)攻讦(jiã)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答案:D(A项一丘之貉(hã)B项凹陷(āo)C项咀嚼(jǔ)饕餮(ti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