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快乐王子的小船

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快乐王子的小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乐王子的小船》的故事情节及背景,感受其中蕴含的爱与善良的情感;2.学习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3.唱出歌曲的主旋律,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4.在歌曲中感受到“温馨、爱、感恩”的情感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快乐王子的小船》所表达的情感主题;2.唱出歌曲的主旋律。
难点1.学生对于情感主题的理解;2.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演唱。
三、教学准备1.课件、材料、视听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播放一首欢快、轻松的歌曲,导入整堂课的气氛,比如《小酒馆》。
2. 正文阶段2.1. 学习情感主题1.故事介绍:介绍《快乐王子的小船》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情感主题。
2.讨论情感主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快乐王子的小船》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温馨、爱、感恩”等。
3.探究情感: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等,让学生自主感悟并反思“温馨、爱、感恩”等情感主题,为后续的歌曲演唱做好准备。
2.2. 学习歌曲1.了解歌曲:了解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的背景、作者等信息,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更深的认识,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2.学习歌曲旋律: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感受歌曲旋律,老师可以边演奏边教唱,引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
3.练习歌曲: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练习歌曲,帮助他们提高感性发音能力,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主题。
4.合作演唱: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演唱水平。
3. 拓展阶段在学习歌曲并掌握其旋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表演歌曲,增加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4. 总结阶段1.回顾课堂:让学生分享今天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总结体验:让学生反思体验中的学习、合作、表演等各个环节,加深对“温馨、爱、感恩”等情感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对故事、歌曲、表演等的观察,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北京欢迎你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欢迎你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欢迎你》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北京欢迎你》的学习,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学会歌曲《北京欢迎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高音区的演唱。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歌曲学习:(1)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高音区的演唱。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演唱技巧。
3. 随堂练习:(1)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北京欢迎你》。
(2)学生自主演唱,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北京欢迎你》2. 歌曲节奏:2/4拍3.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北京欢迎你》,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中,要求演唱准确、情感饱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奥运歌曲,如《我和你》、《燃烧的雪花》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高音区的演唱。
2.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 教学内容:音乐的概念、音乐的特性、音乐的表现手法。
3. 教学步骤:(1)引入:讲解音乐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讲解音乐的特性:音高、音长、音色、节奏。
(3)讲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旋律、和声、节奏、力度。
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音乐的基本特性,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二、第二章:节奏与节拍1. 教学目标: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节奏和节拍。
2. 教学内容:节奏的定义、节拍的定义、不同类型的节奏和节拍。
3. 教学步骤:(1)引入:讲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讲解节奏的定义: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的关系。
(3)讲解节拍的定义:节拍是音乐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4)识别不同类型的节奏和节拍:单拍子、双拍子、复合拍子。
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节奏和节拍。
三、第三章:旋律与和声1. 教学目标:了解旋律和和声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旋律和和声。
2. 教学内容:旋律的定义、和声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旋律和和声。
3. 教学步骤:(1)引入:讲解旋律和和声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讲解旋律的定义:旋律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声音线条。
(3)讲解和声的定义:和声是音乐中不同声音的组合。
(4)识别不同类型的旋律和和声:简单旋律、复杂旋律;primary和声、secondary和声。
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旋律和和声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旋律和和声。
四、第四章:歌曲与乐曲1.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和乐曲的区别,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的歌曲和乐曲。
2. 教学内容:歌曲的定义、乐曲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歌曲和乐曲。
3. 教学步骤:(1)引入:讲解歌曲和乐曲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讲解歌曲的定义:歌曲是音乐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
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法。
3. 教学步骤: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示范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练习识谱,让学生能够读谱。
二、第二章:唱歌技巧1. 教学目标: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学会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咬字、共鸣等。
2. 教学内容: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介绍。
基本的唱歌技巧讲解。
3. 教学步骤:讲解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练习。
指导学生练习唱歌技巧。
三、第三章:乐理知识1.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等。
培养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基本的乐理知识介绍。
乐谱的认识和解读。
3. 教学步骤: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
让学生练习解读乐谱。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乐理知识在音乐中的应用。
四、第四章:欣赏与分析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介绍。
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讲解。
3. 教学步骤:讲解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
示范演奏音乐作品,让学生跟随欣赏。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五、第五章:创作与实践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音乐创作的的基本方法介绍。
音乐实践的方式和技巧讲解。
3. 教学步骤: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如即兴演奏等。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第六章:民族音乐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和欣赏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
3. 教学步骤:讲解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播放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
红旗飘飘-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红旗飘飘-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演唱《红旗飘飘》这首歌曲。
2.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能够在课外积极参与到爱国活动中。
二、教学内容
1.歌曲鉴赏:《红旗飘飘》。
2.爱国主题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歌曲《红旗飘飘》的演唱。
2.爱国主题教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经历或感受,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播放《红旗飘飘》歌曲。
步骤二:歌曲欣赏
1.正确播放歌曲,对学生进行带有技巧性的点评。
2.请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摇手,感受歌曲中传递出的情感。
3.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带领学生一起唱歌。
步骤三:爱国主题教育
1.引发学生的思考:祖国是什么?爱国是什么?
2.围绕祖国、爱国等主题展开活动,包括观看影视作品、读书活动以及参加爱国主题活动等。
步骤四:再次演唱
1.对《红旗飘飘》进行再次学习和演唱。
2.学生与老师一起唱歌,学生发挥积极性,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竞争式教学;
六、教学总结
1.通过《红旗飘飘》这首歌曲,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爱国主题。
2.通过爱国主题教育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竞争式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参考文献
无。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美丽的祖国》中的第2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学唱歌曲《我的祖国》,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音色、节奏等;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以及节奏变化较复杂的地方。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创作背景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祖国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歌曲《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以及节奏变化。
(3)分小组练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音乐特点,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尝试演唱歌曲中的难点部分,给予个别指导。
(2)进行集体练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歌曲。
六、板书设计1. 《我的祖国》2. 歌曲创作背景和意义3. 歌曲旋律、歌词、节奏变化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我的祖国》,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意义。
2. 答案要求:演唱准确,描述生动、具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爱国歌曲,进行拓展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乐理知识部分;2. 教学目标中的歌曲掌握和爱国情怀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歌曲高音和节奏变化;5.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准确性和描述生动性。
走街街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走街街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走街街》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民族音乐》的第三节《云南音乐风情》。
详细内容为学习云南民间歌曲《走街街》,了解其旋律、节奏特点,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走街街》的旋律、节奏,能熟练演唱这首歌曲。
2. 使学生了解云南民族音乐的特点,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走街街》,了解云南民族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书、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云南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云南的美丽风光,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云南民间歌曲《走街街》。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走街街》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讲解云南民族音乐的风格。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学习歌曲。
3. 歌曲学唱(10分钟)(1)学生分小组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2)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提高熟练度。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段舞蹈,配合歌曲演唱。
(2)教师评价各组的舞蹈编排,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云南民族音乐的喜爱。
六、板书设计1. 《走街街》2. 内容:(1)歌曲旋律、节奏特点(2)云南民族音乐风格(3)歌曲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走街街》,并尝试创作一段舞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在歌曲演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音准、节奏不准确。
2024年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童年的歌声》和第四章《民族风》。
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童年》、《我们的田野》,欣赏与分析《赛马》、《瑶族舞曲》,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童年》、《我们的田野》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童年》中的高音部分;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民族音乐的风格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童年》,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效果。
3. 民族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欣赏《赛马》、《瑶族舞曲》,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特点。
(2)分析民族音乐的风格、节奏、乐器等,了解其表达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选择一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童年》、《我们的田野》的歌词和曲谱。
2. 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3. 歌曲演唱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童年》、《我们的田野》,选择一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段民族音乐舞蹈或演唱表演。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城县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五年级音乐(上册)备课教师:班级:教师:时间: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巴蜀放歌》教案一.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巴蜀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嘉陵江的孩子》。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巴蜀”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山娃娃》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嘉陵江的孩子》。
5.能了解一些有关巴蜀、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一)教具九寨沟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有关巴蜀、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嘉陵江的孩子》。
2.感受《苏木地伟》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嘉陵江的孩子》。
2.分辨管弦乐合奏《山娃娃》的音乐结构。
3.感受《走街街》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1 、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山娃娃》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
(录音播放《山娃娃》学生静听)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教师出示九寨沟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九寨沟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嘉陵江的孩子》(一)学唱曲谱1 、播放歌曲《嘉陵江的孩子》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嘉陵江的孩子》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吧!(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第二课时 2(一)学唱歌词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嘉陵江的孩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6 、让学生结合嘉陵江的孩子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一)巴蜀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
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1 、四川有一座有名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2 、四川省的首府在哪里?3 、在巴蜀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巴蜀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1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嘉陵江的孩子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
2 、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
3 、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
四、舞蹈创编师:同学们,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五、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巴蜀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巴蜀的风土人情,还学习了优美的彝族舞蹈。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
巴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彝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巴蜀”音乐会。
第三课时 3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2.“走进巴蜀”音乐会。
教学目标1.表现有关巴蜀的音乐作品。
2.了解有关巴蜀的文化。
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持人:同学们好,巴蜀位于我国西南部,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巴蜀吧。
第一组:介绍巴蜀,演唱《嘉陵江的孩子》,欣赏《山娃娃》。
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巴蜀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1 、四川有一座有名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2 、四川省的首府在哪里?3 、在巴蜀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巴蜀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小组主持人:《嘉陵江的孩子》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巴蜀风格的音乐,其中的《山娃娃》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
音乐的气氛神秘、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山娃娃》。
第二组:介绍彝族音乐,演唱《苏木地伟》。
小组主持人:巴蜀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
一是锅庄,一是弦子。
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
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
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
弦子的音乐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
我们以前学过的《我的家乡日喀则》《多快乐呀多幸福》就具有锅庄的音乐特点,请听我们演唱的《多快乐呀多幸福》。
第二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人:为了解彝族族的音乐,我们还特意学习了一首弦子《巴塘连北京》。
现在请我们组的小歌唱家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
“东方架起彩虹啰,山连水,水连山,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啰。
”第三组:介绍彝族的雪顿节,表演彝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
第三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欢快的舞蹈《洗衣歌》,这是一个表现彝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录像。
主持人:刚才各组都表演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巴蜀的音乐,介绍了巴蜀的风土人情,使我们对巴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巴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她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第四课时 4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为乐曲命名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
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
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
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
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第五课时 5一、分辨乐曲的结构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
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
你们能听辨出来吗?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
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高潮。
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四、表现音乐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最好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