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多重主题
从隐喻角度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从隐喻角度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通过影片中的隐喻,探讨了监狱象征、自由的探索、希望的意义、友谊的价值以及梦想的实现等主题。
监狱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囚禁,自由的探索象征着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希望的意义在于坚持对未来的信念,友谊的价值在于共同面对困境,梦想的实现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通过对电影的隐喻解读,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获得对未来的启示,以及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带给观众深刻思考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勇敢面对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隐喻、监狱、自由、希望、友谊、梦想、启示、人生思考1. 引言1.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电影改编自司蒂芬·金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佛雷被误判谋杀罪名并被送入肖申克监狱,最终通过智慧和毅力逃出牢狱的故事。
主题涵盖自由、希望、友谊和梦想等多个方面,深受观众喜爱。
影片以监狱为象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安迪在牢狱中经历了无数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影片中展现了友谊和信任的力量,安迪和瑞德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感动。
希望也是影片的重要主题,安迪在绝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给了其他囚犯希望和力量。
最终,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实现了逃脱的梦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从隐喻角度讲述了人生的探索和奋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作品,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监狱象征监狱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被困于现实生活中的囹圄。
监狱中的高墙和铁条象征着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限制,让人们无法自由地挣脱。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一部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
上映于1994年后,这部电影在观众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影响。
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析和解读。
一、剧情梗概与人物角色《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弗兰在被错误指控谋杀并入狱后的经历。
在肖申克监狱里,他结识了红,一个懂得在狱内搞定各种事情的老犯人,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
安迪利用自身金融背景帮助监狱官员洗黑钱,并在狱长诺顿的威胁下逃亡。
最终,他揭露了狱中腐败的实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并最终获得自由。
在电影中,安迪·杜弗兰以其智慧、耐心和坚韧的品质吸引着观众。
他通过学习、帮助他人和保持内心力量,成功地逆袭了逆境。
而红则是一个机智而深情的角色,替代了安迪成为了朋友和支持者。
这两个人的角色塑造使得观众对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二、主题与意义《肖申克的救赎》探讨了人性、希望和自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主题。
首先,人性是该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通过安迪和其他犯人的互动,电影体现了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恶劣,人的内心仍然有希望和美好的力量。
安迪为犯人们带来了新的追求、互相帮助和相信的信念,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
其次,希望是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安迪在监狱中继续着他的希望,在每个人心中点燃了对自由的渴望。
他展示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的人生。
此外,自由也是《肖申克的救赎》所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随着故事的发展,自由成为了安迪最大的追求。
他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和煎熬,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计划实现了自由的重获。
电影通过安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逐。
三、影片哲学思考《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希望和自由的思考,传递出了一些深刻的哲学观点。
首先,电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监狱内的犯人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性:有些人堕落,有些人追求改变,有些人选择无视。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并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美国电影。
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而享誉世界。
剧情概要本片讲述了安迪·杜弗雷恩(蒂姆·罗宾斯饰)被错误定罪并入狱,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二十年的故事。
在监狱中,他与桑德兰(摩根·弗里曼饰)成为了朋友,并展开了一系列打击犯罪体制的行动。
最终,安迪成功逃脱并曝光了前任犯罪局长等人的腐败行为。
角色分析1.安迪·杜弗雷恩(Andy Dufresne):本片男主角,一个冤案受害者。
他机智、聪明,并利用他的专业技能与狱中囚犯建立起了联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复仇和逃脱。
2.桑德兰(Ellis 'Red' Redding):本片的叙述者兼主要角色,也是监狱中顶尖的搞定人物。
他在影片中成为安迪的朋友,愿意帮助他完成任务并提供各种资源。
3.诺顿局长(Warden Samuel Norton):肖申克监狱的独裁者,他利用犯人进行非法活动来获取个人利益。
主题探讨1.希望与坚持信念:《肖申克的救赎》主题之一是对希望和信念的探索。
安迪永不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尽管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但他坚守内心所信仰,并最终实现了自由和复仇。
2.自由与奴役:电影通过描绘监狱生活深刻地探讨了自由和奴役之间的关系。
囚徒们被束缚住,在牢笼中度过他们剩余的生命,而追求自由成为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
3.人性与道德观念:《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展现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
从诺顿局长和其他协助其腐败行为的官员到良善而正直的安迪和桑德兰,影片反映了人性在艰难选择面前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成功之处《肖申克的救赎》在呈现剧情和塑造角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巧妙地将斯蒂芬·金小说中沉重而复杂的主题转化为令人动容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令人难忘的剧情和精彩演技而享誉世界。
然而,在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探索了生活、希望以及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1. 坚持信念与追求自由1.1 安迪・杜弗雷恩主角形象分析安迪・杜弗雷恩这个角色代表了坚持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力与毅力。
他被错误地判罪并关押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但他不因此沮丧,反而利用时间和资源筹划逃狱,并最终获得自由。
通过安迪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的重要性。
1.2 狱友关系与互助精神在监狱中,安迪与其他犯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展现了互助精神。
他帮助狱友获得知识和逃避残酷现实的方式。
这种相互扶持、信任和团结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这些关系展示了人类之间真实而温暖的情感。
2. 社会体制与个人反抗2.1 监狱体制下的反抗《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述监狱体制下犯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探讨社会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安迪抵抗了系统中存在的腐败和虐待行为,表明个人能够以不同方式对抗强权和压迫。
2.2 安迪作为象征反叛者安迪被塑造成一个代表着反叛者形象的角色,他在监狱里不仅维持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而且激发其他囚犯也要开始怀抱希望、争取自由。
这个角色代表了对社会体制的反抗和追求公正的勇气。
3. 希望与救赎3.1 安迪的逃亡与希望安迪通过长期的计划和努力最终成功逃离肖申克州立监狱,实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结果传达出关于希望和持久奋斗意义的信息。
3.2 复仇与救赎之间的选择电影展示了很多复仇主题,但最终强调了原谅和救赎。
安迪在拥有报复机会时选择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提供辩护,并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罪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结论《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引发深思并探讨人性、希望、自由和救赎等主题的电影。
坚守信念的救赎之路——浅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

坚守信念的救赎之路——浅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坚守信念的救赎之路——浅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影片,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改编自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说。
这部电影通过男主角安迪的坚守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故事,探讨了信念在困境中的救赎力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该电影的主题进行分析:狱中苦痛与抵抗、真理与希望、自由与救赎。
首先,电影展现了狱中苦痛与抵抗的主题。
安迪是一个被错误判决并被关进肖申克监狱的银行家。
在这个充满暴力、腐败与无奈的环境中,安迪面对诸多压力和折磨。
然而,他没有沦为囚徒,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狱中寻求力量与希望。
他利用自己的会计知识为狱警们洗黑钱,同时却用这种手段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安迪的这种抵抗,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激发了其他囚犯对自由的向往,使他们也找到了战胜痛苦的勇气。
其次,真理与希望是电影中探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电影中,安迪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并没有因此背离自己的信念,而是选择了揭露真相。
通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他最终收集到了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实现了自己对真相的追求。
而真相的揭示不仅让安迪洗刷了冤屈,也让销售部门的腐败案浮出了水面,促使了一个腐败体制的崩溃。
真理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激励着人们对公正和正义的渴望,并为坚守信念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最后,自由与救赎是《肖申克的救赎》的核心主题。
影片从头至尾都在传达一个信息——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坚守信念并追求自由,每个人都有救赎的机会。
安迪通过耐心和恒心,最终实现了他的自由。
他逐渐筹备好了他的计划,并利用他对管道的了解,以虚构的人物根据地模型为他的计划铺设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挑战,安迪终于挖了一个长达500英尺的隧道,成功逃离了监狱。
他的逃亡旅程并不顺利,但这种残酷的旅途成为了他最终获得自由和救赎的象征。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坚守信念的救赎之路”是故事的核心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分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电影。
这部经典作品以叙述犯罪和刑罚的方式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人类内在的美与丑。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囚犯在监狱中的奋斗与羁绊的故事,启示观众关于生命和希望的智慧。
本文将从人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首先,本片讲述了囚犯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奋斗和生存的故事。
在这个庞大的囚犯社群中,他学会了与犯罪分子相处,获得了友谊和尊重。
安迪还是一个机智的人,他不仅逃过了暴力和斗殴,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监狱里的人获得更好的待遇。
同时,影片还深刻探讨了人性的真谛。
在电影中,安迪的人品和良心使他得到了犯人们的尊重,并最终得到了自由。
反之,犯罪分子Warden Norton(诺顿)却通过堕落的手段获得了统治地位,最终陷入绝境之中。
这一点非常地出色,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此外,本片还通过它所传达的道德和价值观,深植于人心。
安迪在监狱中的哲学和智慧,及其对待囚犯以及和犯罪分子的人性和善良,都是本片诠释的重要主题。
安迪的成功其实来自他敢于对不公和无意义的生活发起反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做出更高的选择。
对观众而言,这样的勇气和信念都是非常激励人心的。
另一方面,电影也通过描绘监狱制度和社会现实,引发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因为监狱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公平,安迪被利用和拘禁多年。
后来在毅力和忍耐的帮助下,他赢得了自己的自由和基本人权。
这启示我们,无论是人类还是整个社会,只有发掘出个人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和谐。
总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对人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现实等课题都深刻探讨的佳作。
其让观众带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走出影院,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真谛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此之外,影片还通过对郑重的现实描绘,让观众反思社会的不公与贫富悬殊,探讨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等问题,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文艺音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分析

文艺音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分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文艺电影,主要讲述了安迪·杜佛兰在被误判入狱后,通过勇气、智慧和坚毅的努力逐渐获得自由和救赎的故事。
该电影的主题深刻、感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一、自由的重要性安迪作为一名冤狱犯,一直追求自由。
他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申诉自己的无罪,也想方设法地在狱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通过挖掘隧道等方式向自由靠近。
最终,他和同伴逃出了监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像安迪一样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前行着。
比如,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学者、维权人士因表达个人观点或行使公民权利而被判刑入狱。
他们虽身陷囹圄,但通过努力争取自由的权利,最终也能够走出囚笼,重获自由。
二、人性的复杂性《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形象各异,有好人也有坏人,他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复杂的内心世界。
比如,宿管长诺顿一开始表现得非常严厉,事实上他虽然残忍,但也有自己的烦恼和苦衷。
而另一名监狱看守布金斯表面看起来险恶,但内心却是有正义感和良心的。
这样复杂的人性形象,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和理解人性。
案例:现实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正直善良的人,也有狠毒阴险的人,但同样也存在着矛盾和复杂性。
比如,某名政治家,表面上似乎是贤达正直的形象,但实际上他却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样复杂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人性的本质。
三、希望的力量在电影中,安迪一直怀有逃出监狱、重获自由的希望。
他和同伴一起耐心地挖掘隧道,在整个逃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关于自由的信念和勇气,最终得到了自由。
这种希望不仅在电影中体现,而且对生活也具有启示。
只有不断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希望,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案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安迪一样的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也有自己坚持的信念与希望。
比如,国内的一些初创企业家,创业压力巨大,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信念,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也有很多人通过努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和成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的诠释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自由的诠释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一部经典影片,该片于1994年上映。
影片以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为中心,展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监狱生活中追求自由的故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如何诠释自由。
一、自由的囚禁影片一开始,安迪·杜弗雷恩被错误地定罪入狱,这里的监狱象征着对自由的剥夺。
监狱的高墙、铁窗、铁栅栏,构成了对安迪和其他囚犯无法逾越的壁垒。
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人们身处囚禁之中,无法自由行动。
安迪在监狱中度过了数十年的日子,被同伴人称为“希望之石”。
这段描写表达了监狱的限制与束缚,同时也展现了自由的珍贵与渴望。
二、自由的内心虽然身处监狱中,但安迪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监狱官员的认可,成为了监狱图书管理员,并借此为其他囚犯提供了知识和阅读的机会。
通过阅读和学习,安迪展开了心灵上的自由探索,不受外在环境的限制。
他在监狱图书馆中建立了自己的藏书,这象征着他心中自由的种子从未枯萎。
安迪通过书籍,给其他囚犯带来知识的力量和内心的慰藉,为大家带来了希望。
三、自由的渴望与勇气《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毅力换取了修建狱团石板材道的机会。
他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实现逃狱的计划,这是他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体现。
在片中的悲剧事件中,安迪始终保持着他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最终通过一条长达五百码的污水管道成功逃离监狱。
这是对自由的极致渴望和对逆境坚持的勇气的体现。
四、自由的重获与瑞士之地逃离监狱后,安迪又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在墨西哥海滩的小镇才获得了最终的自由。
他在这个小镇拥有了一家酒店,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这里的美丽风景和恬静环境呼应了片中一直被安迪提到的“瑞士之地”,这是他对自由的梦想和向往。
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坚持,最终重新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并在瑞士之地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综上所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多重主题[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好莱坞越狱题材的经典影片。
它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更源于其在主题阐述、情节推进、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表达了关于救赎、体制化、希望和自由的深刻主题,触及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
从这个角度欣赏本片有助于拓展电影赏析的深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好莱坞电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 关键词]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体制化;希望;自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不同的季节》,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好莱坞越狱题材的经典影片之一,这部将罪与罚、善与恶、救赎与重生融为一体的电影,一上映便赢得了良好的票房和上佳的口碑。
该片共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在内的7 项奥斯卡奖提名,虽然最后惜败于同样经典的《阿甘正传》( Forrest Gum p ) ,但它在IMDB 影视排行榜长期占据第一的位置,堪称越狱题材电影的不朽传奇。
本片采用常规的线性叙事拍摄手法,以主人公安迪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的自我救赎之旅展示了个体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
这部越狱题材的影片最大的成功在于其触及了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反思了人作为个体的本源性,探讨了关于救赎、体制化、希望和自由的深刻主题。
一、救赎“救赎( redemption )”一词最早来自于《圣经》,是基督教重要的教义之一,其通过强调“原罪论” “有罪者必得惩罚”来警醒世人。
首先,电影以“救赎”命名,蕴含了丰富的宗教寓意,深刻地揭示了电影与基督文化的关系。
影片传达给观众的是一个关于“上帝的信仰” 的讨论,在《圣经》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在肖申克监狱里,安迪却是这样一位救赎者。
影片凸显了安迪作为个体对整个肖申克监狱群体的救赎,他不但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肖申克。
这也完全符合基督教关于救赎的释义:救赎不仅是一个个体行为,更是一个群体行为。
他对狱友的救赎,不仅是物质上的救赎,更多地表现在一种灵魂上的拯救,因为他让他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的可贵,感受到了希望。
其次,在故事结构上,本片采取了与《圣经》所记载故事相似的叙事手法,以安迪的人生救赎为主线,一步步推进情节的发展。
安迪本是人人羡慕的“高富帅” ,由于被控谋杀,被送到了充满邪恶和罪恶的肖申克监狱。
监狱的每一夜都是难熬的,但安迪并未因此沉沦或一蹶不振,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自己在监狱中的地位,得到了狱友的尊重和典狱长的信任,换来了“英格兰最好的图书馆” ,帮助年轻狱友获得了学历证书,用19 年的时间打通那个“要用600 年才能打通的地道” ,安迪的人生奇迹让观众赞叹。
安迪是完美的救赎者的化身,是对救赎的最成功的践行者。
正如本片所传达的那样: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
强者自救,圣者度人。
救赎不仅引导安迪找回自由和尊严,也找回了信仰和希望,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罪恶的肖申克。
二、体制化象征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大量地运用到电影中。
本片中带有象征寓意的镜头比比皆是:美女海报寓意着友情,口琴寓意着释放,啤酒寓意着自由,肖申克监狱寓意着体制化。
体制化( institutionalized )是指某种特定的规则、习惯和氛围,甚至可以是意识形态。
体制化不仅包括肉体上的体制化,还包括精神上的体制化。
在电影中,体制化这个词是由瑞德最早说出的,“痛恨(hate)” “习惯(getused to) ”“依赖(depend on )”三个词高度浓缩了体制化的核心内容。
肖申克的高墙就是体制化的象征:刚刚入狱时,深恶地痛恨它,渐渐漠然地习惯它,最终不得不依靠它。
高墙不仅囚禁着人的身体,禁锢着人的思想,限制着人的自由,更是在无声无息中吞噬着人的灵魂,剥夺着人“生”的希望。
体制化让人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体制化的危害性在于,所有的反抗都意味着徒劳,有声的反抗逐渐变成无声的接受,然后变成漠然的适应和习惯,最为可怕的是,一旦被体制摒弃则意味着死亡。
本片通过老布和安迪两个人物命运的鲜明对比,引发了人们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的思考。
老布在高度体制化的肖申克监狱生活了将近50 年,50年几乎是人一生的光景。
年少的老布肯定像刚来的菜鸟汤米一样的愤世嫉俗,充满反抗精神,然后和大部分的囚徒一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惯例行事”中渐渐消磨斗志,逐渐发现一切的反抗都是徒劳无用的。
当灵魂和肉体完全屈服和依赖于这种高度的体制化,在垂暮之年被体制所抛弃时,他是无法存活的,没有了希望和勇气,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因此,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老布是体制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生。
幸运的是,同样的悲剧并没有发生在安迪身上,作为反体制化的践行者,在这个充满体制化的肖申克监狱,安迪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总是试图破坏“规矩”,把许许多多“奢侈” 的想法变成现实。
他凭借个人的智慧和胆识、勇气和坚毅,完成一项项对别人来说无法想象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不安分守己” 为狱友带来了惬意的啤酒时光,聆听了意大利歌剧,建成了全英格兰最好的图书馆,帮助了狱友获得学历证书,改善了监狱的生活状况。
安迪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打破的,一切的一切,都不要轻言说不,关键在于“人为” 。
安迪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希望梦想,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凭借自己的恒心和知识,人生就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而积少成多,许许多多的一点点终究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三、希望肖申克监狱里面处处都是暗色的,高耸的狱墙、灰色的天空、漠然的眼神、窒息的黑夜,周遭的一切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就在这暗色的基调下,藏着一抹叫作希望的亮光,这抹希望最后幻化成了阳光、沙滩、一夜扁舟、两个挚友的身影。
“希望(hope )”是什么?希望是人类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和追求,是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到底人应不应该心存希望,影片通过安迪和瑞德的一次辩论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究竟“希望是件危险的事” ,抑或“希望可以穿透世间的一切高墙,直达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影片在结尾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恐惧让你沦为囚徒,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 安迪虽然被判终身监禁,但从进入肖申克的第一天起,就心存希望和信念,从未自暴自弃,沉沦放逐。
希望是人骨子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希望是一盏明灯,为每个心怀梦想的人照亮未来的路;希望是信念的坚守和不懈的奋斗。
当大多数人麻木漠然,身处绝望的路口时,安迪却固执地坚守着最初对自由的渴望。
正是这份希望和坚守让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例行公事中保持清醒,最终为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寻回出路和归属。
转头看,希望就藏在厚厚的《圣经》里,幻化成一个小石锤握在了手里,流淌在500 码的下水道里,将安迪送到了重生的新世界。
更为可贵的是,希望是可以被感知的,可以被传递的。
安迪把希望传递给了他的朋友瑞德。
馈赠给朋友的那只口琴,让瑞德吹响了久违的音符;越狱前对瑞德的殷切嘱托,使瑞德出狱后有了生活的勇气,不至于重复老布的悲剧;橡树下的信封,为瑞德指明了通往自由的道路。
影片的结尾还传达了另一层含义:即使对自由的追求充满了坎坷和荆棘,也要怀抱勇气,拥有希望。
希望能带我们穿越一切边界、一切高墙、一切险阻,希望能把我们带到魂牵梦萦的地方,如同太平洋的海水那样蔚蓝的地方。
“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我梦中的一样的蓝(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 dreamed it is )”,只要有勇气和希望,生活终将会不同。
四、自由自由( freedom )是本片传达的第四个主题,是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它是一种代表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
《美国宪法》(1787)及其前十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具有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平集会自由等权利自由。
自由与专制相对应,主张以人为基础,强调人作为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思想独立,否定一切体制化与伦理教化,认为体制化是国家主义对个体的侵犯,是社会的大患。
美国人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让他们努力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不懈地奋斗着,追逐着属于每个人的美国梦。
在美国,自由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自由与希望、救赎同在,本片至少有三个重要场景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
其一,屋顶上的自由。
在一次修整屋顶的过程中,安迪凭借自身的勇敢和专业的金融知识,为狱友们赢得了冰镇啤酒和惬意的屋顶时光。
阳光照在安迪的脸上,他露出奇怪的微笑,这一刻让安迪有了“做人的感觉”,虽然争取到的权利是那么少,自由的时间是那么短暂,但正如瑞德的画外音,“我们在太阳底下悠闲地坐着,微笑地望着蓝天,惬意地喝着冰啤酒,就像为自家修葺房顶一样,这一刻我们是自由的。
虽然这一刻的自由是如此奢侈,如此短暂,但足以让我们再度体会做正常人的感觉”。
可见,人对自由的渴望是天性,正是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才正式开启了安迪的自我救赎之路。
其二,音乐的自由。
安迪用两周禁闭的代价为全体狱友播放了一曲《费加罗的婚礼》,即使意大利歌剧歌词晦涩难懂,但这并不重要,这一刻让肖申克里的每一个犯人都感受到了自由的空气在流淌。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
音乐是精神的享受,是自由的渴望,是黑暗的一丝曙光,也为肖申克监狱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重见天日的自由。
安迪穿过500 码的污水管道,张开双臂接其三——受风雨的洗礼,拥抱着期待已久的、真正的、彻底的自由。
这是本片的高潮部分。
这一刻,安迪成功越狱意味着自我的救赎与自我的重生,最终回归真正的自由。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牢笼关住的,安迪就是这种自由的鸟,他的行为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个体对体制化的自我抗争和自我救赎,他的救赎之旅是个人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完美结合。
在梦想和希望的引领下,安迪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成为英雄的化身,鼓舞、激励了无数人。
五、结语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是流动在胶片上的文化。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众多好莱坞电影模式的成功典范,和许多好莱坞电影一样,其在主题阐述、故事情节设定、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无不与人类文明的文化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救赎、体制化、希望和自由四个主题由始至终贯穿整部影片。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主人公安迪的救赎之旅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关于人作为个体的本源思考。
这不单单是一场救赎之旅,更是体制化抗争之旅,追求希望和自由之旅、探索人性之旅。
《肖申克的救赎》的成功说明了人类文化价值观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回归和再现,同时也向世人彰显了好莱坞电影的独特价值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 百度文库.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OL].http :///view/ee09elf07clcfad6195fa7ed.htm.[2] 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 欧阳永梅.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主题[J].电影文学,2013 (16).[4] 彭红兵启由和希望的象征[J]•电影评介,2006 (24).[5] 杨伶俐.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 05) .[6] 张薇.《肖申克的救赎》折射出的自由之光[J]•成功(教育),2013(10) .[7] 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8] 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与社会[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赵晶(198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