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鉴赏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1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
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
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
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
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2这部1994年上映的片子至今看来仍带给我诸多感触,有人说看电影是看别人的故事,但我觉得看电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里讲述的一个词“体制化”有震撼到我,老布是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管理员,坐了50年牢,当宣布他可以假释时他竟然不知所措,为了留在监狱他不惜伤害同伴,假释后他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天天做噩梦,以至于最后用一根绳子吊在横梁上结束了生命。
反观我们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革命事业的螺丝钉,一直被体制化禁锢着。
2003年我从学校毕业,就一直在工作,13年没有间断过,其实早已厌倦了两点一线的上班、回家的生活,也特别想逃离天天上班的“体制化”的生活,却又担心自己一旦不工作了能做什么。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一部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
上映于1994年后,这部电影在观众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影响。
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析和解读。
一、剧情梗概与人物角色《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弗兰在被错误指控谋杀并入狱后的经历。
在肖申克监狱里,他结识了红,一个懂得在狱内搞定各种事情的老犯人,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
安迪利用自身金融背景帮助监狱官员洗黑钱,并在狱长诺顿的威胁下逃亡。
最终,他揭露了狱中腐败的实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并最终获得自由。
在电影中,安迪·杜弗兰以其智慧、耐心和坚韧的品质吸引着观众。
他通过学习、帮助他人和保持内心力量,成功地逆袭了逆境。
而红则是一个机智而深情的角色,替代了安迪成为了朋友和支持者。
这两个人的角色塑造使得观众对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二、主题与意义《肖申克的救赎》探讨了人性、希望和自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主题。
首先,人性是该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通过安迪和其他犯人的互动,电影体现了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恶劣,人的内心仍然有希望和美好的力量。
安迪为犯人们带来了新的追求、互相帮助和相信的信念,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
其次,希望是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安迪在监狱中继续着他的希望,在每个人心中点燃了对自由的渴望。
他展示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的人生。
此外,自由也是《肖申克的救赎》所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随着故事的发展,自由成为了安迪最大的追求。
他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和煎熬,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计划实现了自由的重获。
电影通过安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逐。
三、影片哲学思考《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希望和自由的思考,传递出了一些深刻的哲学观点。
首先,电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监狱内的犯人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性:有些人堕落,有些人追求改变,有些人选择无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的一部经典电影。
该电影上映于1994年,至今仍然备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赞赏。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银行家安迪·杜弗兰通过智慧与毅力,在监狱中逐渐获得自由与尊严的故事。
以下是对《肖申克的救赎》剧情的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以剖析人性与自由为主题,通过悲天悯人的方式展现出主人公安迪在监狱中面对各种不公正待遇时的坚持与抗争。
故事一开始,安迪被错误指控为杀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
进入监狱之后,他遇到了生活在绝对权威监管下的残酷现实。
影片中监狱的描绘十分真实,充满了骇人听闻的故事和黑暗的暴力,充分展现了犯人们生活在一种被束缚的状态下,他们的灵魂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安迪通过聪明才智和永不灭的希望,渐渐改变了这一境况。
在监狱中,安迪结识了红,一个在囚犯中地位颇高的人物。
红成为了安迪的至交好友和信任的对象。
通过与红的交往,观众可以看到安迪的聪明才智。
他帮助红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展现了自己掌握金融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能力。
红随即成为了安迪的财务顾问,并搜集起来土著囚犯之间的信用和金钱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安迪还帮助了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曾经在监狱中度过了几十年,因此对外面的生活已经感到陌生。
安迪通过引导他阅读和写信,使他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布鲁克斯在最后出狱时却选择了自杀,这一事件使得安迪更加坚信希望与自由的重要性。
安迪决定逃狱,并且他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数十年来,安迪在不经意间积攒了财富,然而对此他从未利用过。
为了逃狱,他乔装成老布鲁克斯的路径,在与监狱长面对面的时刻,他最终揭示了监狱长多年来通过欺骗和贪污积累的不义之财。
安迪最终通过逃狱展现了自己的正直与坚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肖申克监狱的描绘,向观众展现了希望、自由、友谊和信任的重要性。
这是一部勇敢的励志电影,通过安迪的坚持与智慧,向我们展示了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与希望的可能。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多方面分析影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多方面分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影评高尚灵魂的救赎之旅——浅析影片的艺术特色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经典之作,影片气势宏大,主旨鲜明,内涵深刻,故事精彩,艺术手法纯熟而大气,既有对美国司法制度、制度的深度批判,又有对人的坚定信念的无尽赞美,同时也对友情和生命的好处做了深入和形象的阐释和探讨,是一幅有着现实主义的外衣却隐藏着极度浪漫的内核的潇洒飘逸的生命画卷,值得我们珍藏和揣摩一生。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 却因为妻子有外遇并与情人双双被杀而被诬入狱, 狱中他结识一批狱友, 能量最大,心地善良,多次假释都没成功的黑人瑞德和他成为其挚友。
贪婪的长诺顿和暴力警官哈德利等人为了能更好逃税而将安迪调出,安迪借机多次帮忙狱友获取做人的尊严。
可当使安迪受冤的凶手找到,诺顿为私利拒绝为安迪翻案,让安迪下决心越狱。
影片中通过讲述事情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使观众拍案叫绝。
色彩的寓意和象征含义极其丰富,耐人寻味。
比如色调,里面都是黑暗的,而外面则是明亮的,其含义不说自明。
影片开始的航拍镜头整个肖申克大全景,高墙林立,阴森森的,暗喻着人间牢笼。
当小汤米说出让安迪蒙冤的嫌犯时,诺顿从黑暗中走出来询问汤米,而恶警哈德利也在黑暗中端枪杀害汤米,这意味着这些恶人在黑暗中做着不可告人的丑事、恶事。
而安迪被关禁闭感到绝望时,在禁闭室也是黑暗笼罩,暗喻他已经对前途绝望。
当他和瑞德在屋外交谈时,刚开始他们都处于阴影之中,之后安迪慢慢走出,说明安迪能够从的制度化中走出来,而瑞德仍然停留在阴影中,说明他在制度化中走不出来。
老布在走出时,他身后是栏杆,也是暗喻他走不出制度化,结果老布不能适应外面生活,上吊自杀。
而瑞德走出时,背景变成了大地,暗喻着他是能够走出制度化的。
这部电影的构图很巧妙。
电影画面是连续的,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
影视画面高度浓缩,大密度体现构图的创意感,严谨程度不亚于摄影。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令人难忘的剧情和精彩演技而享誉世界。
然而,在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探索了生活、希望以及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1. 坚持信念与追求自由1.1 安迪・杜弗雷恩主角形象分析安迪・杜弗雷恩这个角色代表了坚持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力与毅力。
他被错误地判罪并关押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但他不因此沮丧,反而利用时间和资源筹划逃狱,并最终获得自由。
通过安迪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的重要性。
1.2 狱友关系与互助精神在监狱中,安迪与其他犯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展现了互助精神。
他帮助狱友获得知识和逃避残酷现实的方式。
这种相互扶持、信任和团结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这些关系展示了人类之间真实而温暖的情感。
2. 社会体制与个人反抗2.1 监狱体制下的反抗《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述监狱体制下犯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探讨社会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安迪抵抗了系统中存在的腐败和虐待行为,表明个人能够以不同方式对抗强权和压迫。
2.2 安迪作为象征反叛者安迪被塑造成一个代表着反叛者形象的角色,他在监狱里不仅维持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而且激发其他囚犯也要开始怀抱希望、争取自由。
这个角色代表了对社会体制的反抗和追求公正的勇气。
3. 希望与救赎3.1 安迪的逃亡与希望安迪通过长期的计划和努力最终成功逃离肖申克州立监狱,实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结果传达出关于希望和持久奋斗意义的信息。
3.2 复仇与救赎之间的选择电影展示了很多复仇主题,但最终强调了原谅和救赎。
安迪在拥有报复机会时选择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提供辩护,并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罪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结论《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引发深思并探讨人性、希望、自由和救赎等主题的电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以其深层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希望和自由的感人故事,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饰)被误判谋杀妻子情人的案件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他被送到了著名的肖申克监狱,一个严酷无情的地方。
安迪在监狱中面对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监狱中,他结识了狱友瑞德(摩根·弗里曼饰),两人迅速成为了朋友。
在监狱中的生活对安迪来说充满了煎熬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沦为自暴自弃。
相反,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华帮助监狱里的犯人们,同时也在尽力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安迪在监狱里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他在监狱中开设了一个图书馆,并通过教育和帮助其他囚犯,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在狱中,安迪不仅得到了瑞德的帮助和支持,还结识了监狱的负责人,温顿·诺克斯(鲍勃·冈顿饰)。
温顿在接触到安迪后,逐渐被他的坚韧、智慧和乐观所打动,最终成了他的朋友。
安迪和温顿的友谊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在监狱中度过了20多年之后,安迪终于找到了他错案入狱的真凶,并通过温顿的帮助,成功逃出了监狱。
在他逃离监狱之后,他终于得到了自由,并揭露了监狱内部的腐败和不公。
而在瑞德帮助下,安迪留下了一封信给监狱里的长官,告诉他他即将到达墨西哥的一个小镇,他的新生活将是多么美好。
影片的情节在展现主人公在监狱中的痛苦和挣扎的也充满了温情和感人之处。
安迪在监狱中的艰辛生活以及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整个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友情、信任和希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5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e418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6.png)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5篇]第一篇:《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肖申克的救赎》影视赏析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由于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历来为读者所欣赏。
主人公安迪由于被冤入狱,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本文以安迪在监狱中的生活为起点,论述他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也实现了自己不同方式的救赎。
关键词:安迪,肖申克的救赎,体制化,人性的思考《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所描写的故事发生于1947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婚外情的妻子,喝多酒后本想杀了妻子及其情人,但是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没有这样做,但凑巧的是,他的妻子及其情人却在那一晚被杀,安迪以杀人罪被判入狱。
他入狱之后的人生,是与之前十分不同的,因而其故事主要是围绕他与监狱而展开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着教育意义的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大银行副总裁安迪的人生故事,由于他的妻子有婚外情,而妻子及其情人被人杀害,他被冤入狱,因此被判了无期徒刑。
当他进入监狱之后,受尽了各种折磨,也因此结实了朋友瑞德,而对清白无望,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监狱长和狱警洗钱,让自己摆脱了做沉重的体力活的工作。
在这同时,他也为自己和狱友赢得了许多快乐和空间。
当得知自己有证据证明自己无罪时,监狱长却怕他出去之后揭发自己,而危害了证人让他此生无法走出监狱,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安迪对自己的人生做了重新调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生,于是他用十九年的时间,挖了一个地道,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安迪成功的越狱。
这是这部影片的主要故事经过,以下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对这部影片进行赏析,以期望对安迪及这部电影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从监狱看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监狱里,而肖申克这所监狱却是一座十分有名的监狱,他以管理的严苛而出名。
这所监狱就像一个人间地狱,狱警粗暴的对待犯人,他们十分严厉且没有人性,他们是那里的君王,对犯人非打即骂,动不动就以体罚相加。
电影评论: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评析

电影评论: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评析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经典电影。
这部影片于1994年上映,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细致地评析,探讨其情节、角色塑造、主题等方面。
1. 情节《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一个男人安迪·杜佛雷因被错误指控谋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入狱,进入伊士顿堡监狱(Shawshank State Penitentiary)。
在监狱中,安迪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并结识了一位红利德(Red)等真挚友谊;在关押期间,他坚持努力争取自己无罪释放,同时通过投资图书馆、为短调乐团作曲等方式不断改善其他囚犯生活质量。
最终,安迪通过一条地下隧道成功逃脱,并揭发了负责其控告的腐败监狱长。
2. 角色塑造影片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
安迪以他的智慧、毅力和悲天悯人的人性感动了许多观众。
红利德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坚韧不拔的囚犯,代表着友谊、希望与信任。
此外,还有监狱长(Warden Norton)、护卫队长(Captain Hadley)等角色也各具特色,在故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冲突作用。
3. 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涵盖了多个主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自由和希望等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之一是对待囚犯及在监狱体系下扭曲的正义观念进行批判。
影片通过展示监狱中不公正对待、暴力以及腐败问题,引发观众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权的思考。
同时,影片还强调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希望的力量,尽管面对逆境,人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自由,并通过努力和坚持去追求真正的自由。
4. 影片风格与技巧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在影片中运用了多种技巧来表达情感和推动故事发展。
他采用了镜头淡入淡出、快速剪辑以及细腻的音乐配合等手法,使得影片具有戏剧性和情感上的冲击力。
另外,影片还通过灰暗调色、细腻的视觉效果以及生活细节的描写等方式增强了观众对于囚犯命运和监狱环境的共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胡卫东【摘要】:1994年发行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在经过20年漫漫的监狱生涯后成功越狱的故事.虽然它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阿甘正传》而没能在1 995年奥斯卡颁奖中折桂,但是上映十几年来它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电影观众,被许多人视之为必看的励志影片之一。
解读电影中的隐喻,可以唤起人们对自身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思考。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被送往肖申克监狱并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安迪在狱中结识了瑞德,两人成为好朋友。
瑞德是肖申克监狱中的。
权威人物”,他通过秘密通道能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
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鹤嘴锄,用来雕刻以便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
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雕刻的国际象棋。
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电影女明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几个犯人外出劳动,无意间听到监狱官海德利抱怨继承遗产不得不交税的事。
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继承遗产的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他为几名狱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及税务方面的知识,很快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而调至图书馆工作。
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为狱警的孩子的升学提供建议。
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钱的重要工具。
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外I议院,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笔资金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
安迪在监狱里的生活似乎过得平静而有意义。
但这时一个年轻犯人汤米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他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2个月的严重惩罚。
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
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
瑞德获释后,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他用这笔钱离开了美国,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二、自我救赎如果说肖申克监狱对安迪的拯救,是使他在艰难的处境下努力改造自己,那么,安迪的最终自由,则是他对自我的救赎。
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的安迪,沉默寡言,然而却有着善良的微笑和坚毅的眼神。
刚入狱不久,他设法从无所不能的瑞德那里买到了一个鹤嘴锄,开始实施他的越狱计划。
在监狱老手瑞德的眼中,安迪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的神态他的举止都不同于其他的犯人,在犯人放风的大操场上,安迪闲庭漫步,如同在自家的后花园一样悠闲自在。
安迪的这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他平和的心态也是与生俱有的,只是经过了监狱生活的磨砺,他更加懂得了自由的可贵。
他平静如湖水,深的让人看不到底,你可以说那是智慧,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往往可以直面人生的挫折。
但笔者认为,安迪之所以平静的生活,是因为他心中有希望。
只有心存希望的人,面对绝境才不会轻易绝望,哪怕身陷黑暗的泥淖,依然可以在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只因有希望,他才会在苦难中保持着优雅自信的微笑。
帮狱警海利避税是安迪成功的第一步。
安迪帮海利出主意,说是把财产赠予妻子就可免于缴税,安造成功了,为一起干活的狱友们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
在上午十点的阳光下,大家坐在屋顶上,喝着冰镇啤酒,那种感觉,就像在自家屋顶上一样。
瑞德说得好:“你可以说安迪是在讨好狱警,或者说想赢得狱友们的友谊,但我觉得他只是想享受失去了的自由,哪怕仅此一刻。
”是啊,看着安迪那舒心的微笑,那一刻,你会由衷的感到自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安迪成功的赢得了片刻自由,也使别人肯定了他的能力。
接下来是安迪帮典狱长做帐,把黑钱洗成白钱,安迪对瑞德说:。
可笑的是在监狱外我刚正不阿,进了监狱却大搞歪哥。
”安迪是正直的人,帮助典狱长洗钱原非他本心。
在那样的情况下,典狱长一手遮天,不服从又能怎样?典狱长说过:“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毫无疑问,安迪等犯人的性命在典狱长眼里一钱不值,唯一有价值的地方是犯人可以干活,安迪可以帮他做帐。
他明知道安迪是被冤屈的,却杀死知情的汤米,原因无非是想留下安迪帮他继续做帐。
安迪假装服从典狱长,实在是无奈之举,只有服从,才可以得到信任,才可以实现救赎自己救赎其他狱友的希望。
三、救赎他人安迪一步步实现了自我的救赎,挖地道工作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然而安迪绝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在为自己争取自由的同时,也把自由带给了狱友;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在救赎着他人。
虽然对他人的救赎基本是精神上的,但这已足够,在那个体制化的社会里,没有什么比打破精神禁锢更为重要的了,安迪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为狱友赢得啤酒,让狱友可以在阳光下享受片刻的惬意;连续六年以每周一封的频率给州里写信,终于得到州里的拨款和捐赠的图书;在狱警办公室里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让每个人都欣赏到音乐之美;帮助狱友学习,取得自学文凭;出狱后安排好瑞德的出路,避免了瑞德步老布的后尘。
他还把魔鬼般的典狱长推倒,使其接受了上帝的审判。
凡此种种,安迪做的都很完美。
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感动了很多人。
在捐赠的图书中间发现一张唱片,安迪异常惊喜,打开大喇叭与大家共同分享,整个监狱响彻着美妙的音乐,面多闻讯而来的典狱长的威胁,安迪置若罔闻,反而把声音开得更大。
安迪被罚了一个月的紧闭。
安迪把脚放在桌子上聆听音乐的一幕,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那是真正的心灵的自由,即使身在牢狱,也阻挡不住心里对自由的追求。
为了享受片刻的自由,安迪毫不后悔自己被关紧闭。
影片中安迪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的确,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安迪的身体,但是束缚不了他的灵魂,面对体制化,安迪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勇气,那就是从不放弃希望。
哪怕有一刻给自己和给别人希望的机会,安迪都不会放过。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一个追求希望与自由的人生传奇,安迪执着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被救赎,自我救赎还是对他人的救赎,均因其心中有不灭的希望在支撑。
是啊!只因有希望,安迪才会在监狱中自强不息,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只因有希望,安迪才会始终心存必胜信心,最终走出监狱,使残暴的典狱长受到正义的审判。
希望是好东西,是安迪得以成功的关键,对于安迪来说,希望在,梦就在,对于我们芸芸众生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四、影片的启示有人说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因为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女性的角色;有人说这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因为他传递了一种信念,一种态度;然而更贴切的说,这是一部传奇的电影,他充分的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或许这又是个很平常的故事,银行的副总裁Andy被冤枉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无期徒刑。
但从他进入肖申克监狱的那天起,一切就不平常了。
用Red的话来说,他是只雄鹰,他不属于这里,他注定要展翅高飞的。
然而,肖申克就是肖申克,来到了肖申克就不要再奢望自由,只有心甘情愿地作一个奴隶,如待宰羔羊般接受自己的命运。
《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顽强坚守是通过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来表现的。
斯蒂芬·金选择监狱作为故事背景有着特殊的意义。
美国自马克·吐温以来,“小说的题材扩大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写进了小说”四,以监狱为背景的小说从19世纪以来出现得很多,但像斯蒂芬·金这样对监狱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从中对人性进行深层挖掘的作品却不多见。
监狱是人性善与恶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场所,人类设立监狱除了禁锢犯罪者的肉体之外,更重要的是改造罪犯的心灵,人性的至善与至恶在这里汇合角斗,最终善战胜并改变恶,使那些非常态的、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人,通过监狱的惩罚而获得新生。
监狱主要由两个群体组成:体制内群体和体制外群体。
体制内群体包括典狱长和狱警,这些体制的执行者们应该是正义的维护者和人性善的代表。
然而,在肖申克以典狱长为首的狱警们却坏事做尽,他们对犯人施行酷刑,草菅人命,“监狱东边的灌木林中经常发生月夜掩埋尸体的事情”;他们拿到贿赂后可以帮助罪犯作奸犯科,而得不到贿赂时就对监狱里发生的类似“轮暴”之类的罪行放任不管。
监狱作为故事背景带有寓意性,以安迪、典狱长、狱警和囚犯们所构成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悖谬、混乱的。
安迪是一个无罪的好人,却被关进监狱接受改造。
肖申克的几任典狱长没有一个是清白的,但他们却在那里颐指气使,教化训导着无罪的安迪。
在这样一个悖谬、黑白颠倒的世界,现代派作家笔下的人物通常会自甘堕落或精神崩溃,而斯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却像一只涅架后重生的火凤凰,健康自信地飞出了炼狱的火坑。
这样的结果同样寄托着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们坚守善良人性并“振奋”起来的创作主旨。
对人性的顽强坚守得益于主人公历经磨难后表现出来的宽恕和释然的心态。
作品对安迪多舛命运的描述占了很大篇幅,种种不堪忍受的不白之冤和残酷的折磨最终没能使安迪自暴自弃,而且在安迪身上,我们也没有看到像基督山伯爵那样复仇的影子,作者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主人公遭受的每一次打击,都是考验人性、砺炼灵魂的过程。
安迪深爱他的妻子,对她付出了全部的爱,妻子想学打高尔夫球,安迪全力支持,而妻子却与教练勾搭成奸并提出离婚。
妻子的背叛最初使他暴跳如雷,但他很快宽恕了妻子,默默承担了妻子的罪过。
妻子在与人偷情时被杀又连累上了安迪,他成了主要嫌疑人,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都对安迪不利,再加上法官和陪审团成员的不负责任,最终导致了安迪被判无期徒刑,关进了肖申克监狱。
这一切不幸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也没有抱怨,平静地接受了惩罚。
斯蒂芬·金笔下的“另类”人物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所实现的救赎决不是一般基督教教义上的救赎,这里的救赎似乎加上引号才更为妥帖,才能表达更多的蕴涵,才能看出作者对当下社会和现代人性诸多问题的深层关注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使我们深信,斯蒂芬·金之类的作家,其创作正如威廉·福克纳1950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受奖辞中所说的那样,“不仅仅是人类的记录,它可以是一根支柱,一根栋梁,使人永垂不朽,流芳于世”蛔,还使我们相信,人性不会泯灭,“人类不仅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胡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