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合集下载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一):《肖申克的救赎》:我们要救赎的,是我们本该拥有的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

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

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

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但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做回证式的复演,而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

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

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

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

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令人信服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感。

故事发生在肖申克监狱,一个充满黑暗和绝望的地方。

影片通过对囚犯们残酷的生活和不公正的待遇的揭示,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特别是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的遭遇,他被错误地定罪,并被关押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中。

他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对自由的渴望。

其次,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感觉。

尽管安迪身陷囹圄,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他与囚友们的交流和互助,他渐渐改变了整个监狱的氛围,让人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教导囚犯们读书、学习和理解自己的内心,这种积极的改变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人们也能找到希望和力量。

此外,这部电影还给我带来了一种对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监狱是一个剥夺人们自由的地方,但安迪通过他的智慧和毅力,找到了自由的内在意义。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监狱中建立了自己的小天地,让自己拥有了一种自由的心灵。

这让我思考到,自由并不仅仅是身体的解放,更是一种内心的状态。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自由的决心,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之地。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感人和激励的电影。

它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自由、希望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感受到人性的伟大和对自由的珍视的作品。

无论观众身处何地,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精选6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1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

该片透过监狱这个强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人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

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

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

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2这部1994年上映的片子至今看来仍带给我诸多感触,有人说看电影是看别人的故事,但我觉得看电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里讲述的一个词“体制化”有震撼到我,老布是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管理员,坐了50年牢,当宣布他可以假释时他竟然不知所措,为了留在监狱他不惜伤害同伴,假释后他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天天做噩梦,以至于最后用一根绳子吊在横梁上结束了生命。

反观我们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好革命事业的螺丝钉,一直被体制化禁锢着。

2003年我从学校毕业,就一直在工作,13年没有间断过,其实早已厌倦了两点一线的上班、回家的生活,也特别想逃离天天上班的“体制化”的生活,却又担心自己一旦不工作了能做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被错误定罪并被关进肖申克监狱,他在监狱里通过读书、帮助囚犯和监狱官员的交易等方式,最终逃脱并实现自由的故事。

本片作为经典的人生故事,成功地使用了多种元素和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情节、精挑细选的音乐、出色的演员表演等,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以下是本片的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一、自由、恐惧和希望故事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欲望,包括对自由的追求、对恐惧的反感以及对希望的追求。

安迪在监狱中阅读、保持乐观以及通过兑现监狱官员的承诺获得了希望,这一点与其他囚犯的绝望形成了对比。

二、友谊和孤独电影探讨了友谊和孤独等情感主题,通过安迪与瑞德这两个角色的交流展示了友情的力量。

在一个典型的囚犯社区中,人际交往能够缓解孤独并提供关爱和安慰,而瑞德这个角色以及其他一些角色在安迪的逃脱和自由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电影还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不平等问题,展现了在审判、判刑、监狱和赎回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在这个故事中,安迪是误判者的典型代表,他在整部电影中依靠的正义感和理智让他的公道话引起了其它囚犯的关注和赏识。

四、艺术的独立性电影探讨了艺术独立性的重要性,通过静态、平缓的画面展示了安迪通过阅读和记录自己往事的方式保持精神健康。

整个故事的主题之一就是,即使身处囚犯监狱,安迪也是自由的,他的身心得到了保护,并在一些不可控的环境中继续运作。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通过探讨人性、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拓宽了观众的思维,并给人们带来了富有启示性的信息和深刻的道德教育。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的一部经典电影。

该电影上映于1994年,至今仍然备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赞赏。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银行家安迪·杜弗兰通过智慧与毅力,在监狱中逐渐获得自由与尊严的故事。

以下是对《肖申克的救赎》剧情的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以剖析人性与自由为主题,通过悲天悯人的方式展现出主人公安迪在监狱中面对各种不公正待遇时的坚持与抗争。

故事一开始,安迪被错误指控为杀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

进入监狱之后,他遇到了生活在绝对权威监管下的残酷现实。

影片中监狱的描绘十分真实,充满了骇人听闻的故事和黑暗的暴力,充分展现了犯人们生活在一种被束缚的状态下,他们的灵魂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安迪通过聪明才智和永不灭的希望,渐渐改变了这一境况。

在监狱中,安迪结识了红,一个在囚犯中地位颇高的人物。

红成为了安迪的至交好友和信任的对象。

通过与红的交往,观众可以看到安迪的聪明才智。

他帮助红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展现了自己掌握金融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能力。

红随即成为了安迪的财务顾问,并搜集起来土著囚犯之间的信用和金钱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安迪还帮助了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曾经在监狱中度过了几十年,因此对外面的生活已经感到陌生。

安迪通过引导他阅读和写信,使他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布鲁克斯在最后出狱时却选择了自杀,这一事件使得安迪更加坚信希望与自由的重要性。

安迪决定逃狱,并且他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数十年来,安迪在不经意间积攒了财富,然而对此他从未利用过。

为了逃狱,他乔装成老布鲁克斯的路径,在与监狱长面对面的时刻,他最终揭示了监狱长多年来通过欺骗和贪污积累的不义之财。

安迪最终通过逃狱展现了自己的正直与坚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肖申克监狱的描绘,向观众展现了希望、自由、友谊和信任的重要性。

这是一部勇敢的励志电影,通过安迪的坚持与智慧,向我们展示了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与希望的可能。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令人难忘的剧情和精彩演技而享誉世界。

然而,在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探索了生活、希望以及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1. 坚持信念与追求自由1.1 安迪・杜弗雷恩主角形象分析安迪・杜弗雷恩这个角色代表了坚持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力与毅力。

他被错误地判罪并关押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但他不因此沮丧,反而利用时间和资源筹划逃狱,并最终获得自由。

通过安迪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的重要性。

1.2 狱友关系与互助精神在监狱中,安迪与其他犯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展现了互助精神。

他帮助狱友获得知识和逃避残酷现实的方式。

这种相互扶持、信任和团结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这些关系展示了人类之间真实而温暖的情感。

2. 社会体制与个人反抗2.1 监狱体制下的反抗《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述监狱体制下犯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探讨社会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安迪抵抗了系统中存在的腐败和虐待行为,表明个人能够以不同方式对抗强权和压迫。

2.2 安迪作为象征反叛者安迪被塑造成一个代表着反叛者形象的角色,他在监狱里不仅维持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而且激发其他囚犯也要开始怀抱希望、争取自由。

这个角色代表了对社会体制的反抗和追求公正的勇气。

3. 希望与救赎3.1 安迪的逃亡与希望安迪通过长期的计划和努力最终成功逃离肖申克州立监狱,实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结果传达出关于希望和持久奋斗意义的信息。

3.2 复仇与救赎之间的选择电影展示了很多复仇主题,但最终强调了原谅和救赎。

安迪在拥有报复机会时选择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提供辩护,并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罪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结论《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引发深思并探讨人性、希望、自由和救赎等主题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的人性之美

肖申克的救赎的人性之美

肖申克的救赎的人性之美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人性之美的电影,它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
的共鸣。

首先,影片中展现了主人公安迪的坚韧和乐观。

即使身处囚禁之地,他依然保
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感到震撼,同时也让人深思,面对逆境时,我们是否也能像安迪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其次,影片中的友情和信任也令人感动。

安迪和瑞德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
们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连接。

这种友情的力量在困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

最后,影片中的人性光辉也是令人难忘的。

在监狱这个充满黑暗和恶劣环境的
地方,依然有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充满人性光辉的小事。

比如安迪在监狱中推广文化活动,给囚犯们带来了乐趣和希望;又比如监狱长在最后选择了正义和良知,放弃了自己的虚荣和利益。

这些细节无不展现出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让观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总的来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的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感上
的震撼和共鸣。

它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电影解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

电影解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

电影解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1. 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经典剧情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弗雷恩因被错误定罪遭到无期徒刑并在肖申克监狱中面对种种艰辛与不公,最终通过智慧与毅力实现逃狱并获得自由的故事。

2. 主要情节解读2.1. 引子与主人公介绍电影一开始,我们见到了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聪明且坚韧不拔的银行家。

他被错误判定为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并被判入狱服刑。

这个引人注目的背景设定为剧情播下了种子。

2.2. 肖申克监狱生活影片中描绘了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艰苦的生活。

他与监狱中其他囚犯建立了友谊,特别是与以瑞德为首的一组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这段时间里,观众目睹了监狱暴力、腐败和艰辛的一面,同时也见证了安迪对生活保持积极态度的努力。

2.3. 安迪逐渐改变监狱中的现实通过他的聪明才智和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安迪成为了其他囚犯仰慕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他创建了图书馆,提供教育机会,并在监狱管理层中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他还使用假身份创造条件,在监狱外部进行金融交易来逃避财务追捕。

2.4. 安迪成功逃离肖申克最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转折性质的情节是安迪成功从肖申克监狱逃离。

通过精心策划并结合之前积累的资源与人际关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他成功挖掘出足够大的逃亡通道,让自己重获自由。

2.5. 着重的终结和故事反思在安迪逃离后,观众得知真相:安迪并没有犯下谋杀罪行,而是被另一个囚犯所害。

这揭示了整个剧情的出人意料,使得影片更具深度。

最后,在一系列事件中,瑞德找到了一封安迪留给他的信,表明成功逃亡之后,安迪实现了自我救赎与和解,并寻求新生活。

3. 影片主题探讨3.1. 希望与坚韧《肖申克的救赎》以主人公安迪为中心展示了希望与坚韧对抗困境和不公正的力量。

即便身陷监狱中,安迪仍然保持乐观精神,并通过努力工作和帮助他人来改变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伦在1947年被指控杀死其妻子及妻子的情妇而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监狱。

因为需要在狱中认识监狱中类似头目人物的瑞德,并成为好朋友。

安迪利用自己的才学替狱长及其他狱警洗钱、逃税,避免了受一些变态的欺辱。

在狱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帮他的“同事”弄到了啤酒;他坚持不懈地给州长写信,最终得到经费建成了图书馆,并帮助一些狱友考取高中文凭;他为狱友放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拯救了一批狱友,让他们重新体味了温暖和平静,找到了尊严与信念。

同时又受到了到其他狱友的尊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妻子与她的情夫被杀的真相时,便向狱长诺顿说明情况并要求要求请律师,结果却遭到拒绝还被关禁闭,一向冷静的安迪才坚定了越狱的决心。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从挖了20年的地道成功越狱。

越狱后他揭发了狱长及狱警的罪行,用另一个身份过上了与曾经与瑞德谈论过的生活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由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

影片与小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小说中提到了在诺顿之前还有两个监狱长,他们都因为贪污逃税被抓或逃跑,最后诺顿也是由于事情暴露开枪自杀了,而电影只提到了诺顿监狱长。

小说中还提到了安迪的朋友吉米,吉米在安迪入狱之前就帮他弄好了一些假证件,还把他的财产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名下,电影中没有涉及到人,他的假身份证件都是经过监狱长诺顿之手弄的,越狱后,安迪直接用假身份生活,在“芝华塔尼奥”的海滩获得新生。

从影片中,我看到了希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

主人公安迪从法庭到监狱,一直表现的很冷静,但是他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是的,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希望,放弃自由,尽管他的朋友瑞德告诉他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

而最后事实也证明,是希望救赎了他。

《肖申克的救赎》没有华丽的背景,自始至终只有黑暗的监狱,以救赎为主题,描述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同时对人性也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探索,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表现特色主要突出在反讽、象征主义和哥特式冲突三个方面,结局还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反讽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小说情节以及主题表现体现出来。

象征主义则表现在救赎、监狱、啤酒等意象上,希望与体制化的冲突集中展现了哥特式冲突,电影结尾展现了监狱长诺顿与警卫海利被举报,致使诺顿开枪自杀,海利被捕而安迪和好友瑞德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的情景,让人有一种复仇成功后的快感。

反讽,作为现代艺术法则,已经成为整个文艺创作的思维方式。

反讽能最基本的特征是通过悖逆对立的两项昭示出一种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反讽的手法在影片中是很常见的。

首先,安迪在被审判的时候,检察官质问他说:“他们是有伤风化,但罪该至死吗?”,检察官一脸正气凛然的样子,一直强调人权,不能轻易剥夺他人生的权利。

这场景让我一开始一直以为安迪是真的杀了他的妻子以及情夫,但是,安迪一进入监狱,典狱长便告诉他们不可亵渎神,他只笃信两件事,一是管训,二是圣经。

跟安迪一同入狱的人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吃饭的时候,监狱长诺顿便示意海利教训他,海利说:“我们叫你吃就吃,叫你拉就拉,叫你撒就撒。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里面的人是没有人权的,同时也反映了之前控告的说辞是多么浅白无力,讽刺了一些表里不一的当权者。

其次,安迪用鹤嘴钳花费20年的时间挖出一条隧道,成功逃出肖申克监狱。

而这把钳子存在20年并未被发现的原因是它藏在《圣经》中逃过了狱警的搜查,这也恰恰印证了典狱长的话——“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典狱长信奉圣经,于是安迪就在《圣经》里挖了大洞,成为藏铁锤的载体。

电影中另一个主人公瑞德提出了三次假释申请,前两次他都强调自己已经洗心革面、改过自新,不会再危害社会,但都被无情的驳回了。

在安迪刚进肖申克时,一次进餐时间,安迪问瑞德:“你也是无辜的吗?”本以为会得到千篇一律的肯定的答案,没想到瑞德却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回答:“我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

”并且他们多次提到“这里的人都是无罪的”,平淡的语调此刻并不是用来证明瑞德经过改造和惩罚之后的大彻大悟,反而就是这种平淡的语调折射出瑞德对于罪恶的麻木,几十年残酷冷漠甚至变态的监狱生活磨灭了他心中对生活和自
由所有的希望。

在他心中,有罪或无罪已经无所谓,他不再期盼能够出狱,重获自由。

对于一个监狱里所谓的“犯人”,有罪之人,有罪或无罪已经没有任何区别,这是多么辛辣又心酸的讽刺。

同时,在最后一次的假释答辩中,“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也不是讨好你们。

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

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

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

”瑞德满不在乎地说。

但这一次,假释成功了,申请结果的对比与反讽语气再一次让人内心为之一震,让人不禁感叹。

反讽手法在老布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肖申克监狱里的大部分人都从内心里渴望着自由,幻想着围墙之外的美丽,强烈憎恨肖申克里的体制化与炼狱式的束缚。

但是正在面对自由的时候,反而选择的是禁锢。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多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

老布鲁克斯出狱之后,面对外面迥然不同的世界感到惶恐和不安。

因为一生的时间足以将他的精神与肉体在肖申克监狱被完完全全地体制化。

面对外面自由的世界,没有秩序和规则的世界,他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知道如何生存,即使是一份简单的打包员的工作他也无法适应。

在肖申克,他还是有一定地位,可是到了现实中,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切都令他感到不适应。

出狱后,他的身体是自由了,灵魂却早已禁锢在体制中无法自由,所以,布鲁克斯选择了自杀。

死亡,瑞德的旁白中提到了,
他们是不会在你对社会还有威胁的时候放你出去,等到你彻底习惯了这里,对社会无用的时候才会安心的放你走。

这一极端的反讽方式,展现了极端残酷的体制化。

象征主要是运用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来暗示和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监狱以及啤酒、音乐、图书馆都有着起独特深意的象征意义。

在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狱友赢得三瓶啤酒时曾说过:“做黑手的有酒喝才有
尊严,这是我的浅见”。

尽管他们在喝着冰啤酒时,少不了狱警的嘲笑,但是他们无所谓,因为对于他们常年活在没有人权的地方,啤酒就代表了尊严,在有阳光的屋顶,喝着啤酒就像一个自由人给自己家里干活一样。

一次机会,安迪擅自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美妙高亢的音乐声让操场上所有劳作的犯人都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沐浴阳光,仰望天空,聆听音乐,如同平常人一样。

尽管他们中很多人都听不懂,但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瑞德旁白: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娘们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

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

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的让你心痛。

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

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此刻,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旋律本省,更是象征着自由和尊严。

而图书馆则是安迪在绝望中创造的奇迹,犯人们在这里学习文化,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在这里图书馆象征了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

哥特式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哥特式小说的核心在于暴露罪恶与黑暗,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式小说最突出的主题。

作为最著名的哥特式小说之一的《肖申克救赎》,其主要的哥特式冲突最主要、最集中体现在自由与体制化的冲突上。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渴望着自由,却又在残酷的体制下,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连最基本的自由也无法得到。

进肖申克的第一天起,狱长就说:“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这种炼狱式的体制禁锢了每一个犯人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老布的结局是很让人痛心的,也是体制化下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