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角色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而且展现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 心灵,内在的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 天性。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 成功,得益于她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课
文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 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 带有夸张式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对主人公是如何刻画的?表现 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 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 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 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 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 性格。
艺术特色
一、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 画人物形象。
二、生动的画面感。
勒曼
影视文学有哪些特征 ?
综合性最强,表现力最 佳,可视性最好。
音乐故事片有哪些特点?
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 要表现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 要表现手段,并将音乐与主 人公的生活和命运紧紧相连 。
注音
峥嵘 zhēngróng 涟漪liányī 嬷嬷 mómo 鳞次栉比zhì 顶礼膜拜mó
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个场景的情况?
结构
音乐之声(节选)
勒曼
野外纵情歌唱(正面描写)
热爱 歌唱
玛利亚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修道院内的纷纷议论(侧面描写) 纯真快乐
第一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 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 二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 对玛丽亚的议论。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
开头的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 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 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 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

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

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

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人教版九下语文第16课《音乐之声(节选)》ppt课件)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 “我”心痛的事?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响收成,孩子上学没有学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 点敲下来……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
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生怕不小心敲断树枝,影响收
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
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17)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
起来吧,我吃一个!”
(18)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原文有删节)
你知道吗?
☆课堂提高☆
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课堂提高☆
你知道吗?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答出三点
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
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
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背景《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是一篇有关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文章。

本篇教案基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的练习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

2.能够简要分析文章中表达的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

3.能够通过欣赏音乐并谈论自己的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4.能够通过练习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悟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音频设备并下载《音乐之声》篇目的朗读片段。

2.教师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片段视频或音频。

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朗读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2.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阅读和分析。

步骤二:阅读教材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音乐之声》这篇散文,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2.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词句和段落来初步认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3.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进行指导和补充。

步骤三: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并组织学生听音乐、感知音乐。

2.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表现力,通过对音乐的描述和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和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骤四:音乐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如唱歌、编曲等。

2.学生通过练习音乐,感受到对于音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通过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共同分享音乐的美和快乐。

步骤五: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认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音乐的问题和疑虑。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对于他们自身心灵的疗愈作用和提高心智才干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节选)》word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6音乐之声(节选)》word教案

音乐之声
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
国剧作家
1.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㈠本节小结。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音乐之声》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音乐之声》教案1

16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尔塔。性格固执,对玛利亚一直报有偏见, 只看见玛利亚的不足,看不见她的优点。
读完全问后,你认为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 片的特色的?
答:课文中玛利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 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麽麽对白式的、带有 比喻、夸张的歌唱,则具有喜剧风格,这二者 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给生词注音
鳞次栉比(zhì) 伫立(zhù) 山麓(lù)
众说纷纭(yún)嬷嬷(mó mo) 按捺(nà)
峥嵘(zhēng róng)
涟漪( lián yī )
忏悔(chàn) 虔诚(qián) 远眺(tiào)
解释词语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背景概要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 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 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 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 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 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 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 花》《多来咪》《晚安,再见 》等。
旁白
玛利亚
院长
贝尔塔
玛格丽塔 贝尔尼斯 卡塔林
阿格塔
索非亚
提问:《音乐之声》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答: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 写什么?
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
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 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
阅读第一个场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剧本开头是怎样描写阿尔卑斯山的风光的?
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答:全方位由远而近,由高而低地描写。这 一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与玛利亚的歌唱 相映衬,情景交融,烘托出玛利亚的自由快乐。
2.“流连往返”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
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 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 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 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利亚的 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 玛利亚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 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又用双手 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 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
答:留恋得忘记返回。表现了主人公对大自然 的无比热爱。
3.玛利亚放声歌唱《音乐之声》表现了什么?
答: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展示了她 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
的天性。
4.这个场景的最后一句“忽然…跑下山来”运用了 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玛利亚怎样的性格?
答:动作描写。活泼自由。
概括一下玛利亚的个性特点。
答:天真活泼,热爱自由,不守常规,无拘 无束,大胆而富有活力,可爱而又让人头疼。
4.通过众人之口来表现玛利亚这个人物的形象, 这种方法叫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是?
答:侧面描写。能更全面、更完整地塑造人物 形象,使玛利亚这个形象真实地、丰满地展现
在人们面前。
5.从选文中选择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 的性格特点
阅读对话和唱词至“众修女唱:叫人拿玛利亚 怎么办?”,回答下列问题。
读完以后,你认为玛利亚具有怎样的形象? 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 真欢快,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总之就是:招人喜欢, 却又不适合做修女。 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
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达标练习
《音乐之声》是历史上一部经典的 (音乐故事片 )。在本文中,塑造 的主人公是(玛利亚 )。
课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利亚 (热爱歌唱 )、(心灵美好)、( )活、泼(自由 )纯地真性快格乐。
从玛利亚的歌声中,你听出了人物 怎样的内心世界?
热爱自然、热爱歌唱、活泼自由。
肃穆:严肃安静。
款步:缓慢地步行。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按捺:抑制。
窥视:暗中察看。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理稳中。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
分角色朗读课文
文中共有8个人物,包括旁白有9位同学朗读:
《音乐之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目标和重点
理解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玛利 亚形象的方法。 品味课外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 作、表情描写。 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 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结合有关的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 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够表演出来。
富有个性的行动描写,突出了玛利 亚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的特点。
……
用反问句式,再次强调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 众人对玛利亚毫无办法。
叫人怎么能够抓住皎洁的月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 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利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 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利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 描写。 玛利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阅读第二个场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院长,突出她性格中的 什么特点?
答:老成持重,城府很深 2.你是如何理解“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
暖和”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 答:言外之意是说玛利亚做修女也未尝不可,
一样合适。 3.众人对玛利亚的评说虽褒贬不一,但我们依然 能够看出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自己的话
读《音乐之声》的歌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找出这段话用到的所有的修辞手法。
排比 前三句和后三句。 比喻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
夸张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音乐之声》这首歌暗含了玛利亚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她对故乡、大自然、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