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PPT
合集下载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Controls
Cases
Study object
Now
4
表2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
病例组
有暴露史
a
无暴露史
c
合计
a+c
对照组 b d
b+d
第五页,共五十六页。
合计 a+b c+d N
5
特点(tèdiǎn)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果”→“因”
30 30
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
资料的收集 主要在研究现场以询问方式,填写调查表而
收集。有些情况下辅以查阅档案(dàng àn),采取样品 化验等。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第五节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
2、资料的分组、归纳,或者编码、输入计算机
χ2
37
37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OR: Woolf
Var(ln OR) 1 1 1 1 abcd
ln OR95%CI ln OR 1.96 Var(ln OR)
OR95%CI=exp(ln OR95%CI )
xuǎnzé)的原则
1、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 例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
的一个随机样本
2、对照一定(yīdìng)是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
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
3、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bù yīnɡ)与所研 究疾病的病因相同
流行病病例对照研究—主要优缺点(流行病学课件)

于组织实施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
优 3.可以同时研究多个暴露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 直接计算RR和AR等反映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点 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4该方法应用范围广,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 3.由于暴露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时间顺序明确,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潜伏期长疾病的病因研究; ➢ 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 ➢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 应用范围广,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
其他健康事件的原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 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 选择偏倚难以避免; ➢ 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 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弱; ➢ 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不能直接分析RR,
只能用OR 来估计RR。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潜伏期长疾病的病因研究,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
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
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
2相对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并且较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在回忆偏倚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研究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 产生失访偏倚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 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不易实施 4.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 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资料的收集和分 析复杂化
流行病学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讲课文档

Case control studies are the best design for investigating the
etiology of rare diseases.
Case control study allows the investigator to simultaneously explore the multiple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a disease.
3/4
有
1/4
有
3/4
有
3/4
有
3/4
否
3/4
有
3/4
7/8 21/32
0.53 0.50 (不显著) 5.7
此次怀孕出血
病例 对照
否
0/4
否
0/4
有
0/4
有
0/4
否
1/4
有
0/4
有
0/4
有
0/4
3/8 1/32
4.52 <0.05
8.0
注 ① 用 Pike 与 Morrow 的配对对照Χ2 检验公式。
This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landmark case control studies.
第二十一页,共124页。
Certain important advantages of the case control design are apparent in this study
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
第七页,共124页。
历史
In 1843, Guy compared occupations of men with
pulmonary consumption to those of men with other diseases (Lilienfeld and Lilienfeld 1979). Case-control studies identified associations between lip
etiology of rare diseases.
Case control study allows the investigator to simultaneously explore the multiple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a disease.
3/4
有
1/4
有
3/4
有
3/4
有
3/4
否
3/4
有
3/4
7/8 21/32
0.53 0.50 (不显著) 5.7
此次怀孕出血
病例 对照
否
0/4
否
0/4
有
0/4
有
0/4
否
1/4
有
0/4
有
0/4
有
0/4
3/8 1/32
4.52 <0.05
8.0
注 ① 用 Pike 与 Morrow 的配对对照Χ2 检验公式。
This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landmark case control studies.
第二十一页,共124页。
Certain important advantages of the case control design are apparent in this study
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
第七页,共124页。
历史
In 1843, Guy compared occupations of men with
pulmonary consumption to those of men with other diseases (Lilienfeld and Lilienfeld 1979). Case-control studies identified associations between lip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配)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配)](https://img.taocdn.com/s3/m/1b86b6b5b9f3f90f76c61be3.png)
进一步分析在非暴露组年龄与MI的关系
OR=0.48, χ2 =7.27
说明年龄与MI有联系(小年 龄有保护作用)。
再分析对照组中年龄与口服避孕药的关系
OR=3.91, χ2 =8.89
说明年龄与口服避孕药也有联 系。
齐性检验
要消除年龄的影响,应计算这两组人群 合并的 2与OR值,而在此之前必须先做齐 性检验。
对照组
有暴露 无暴露
合计
病例组
有暴露
无暴露
a
b
c
d
a+c
b+d
合计
a+b c+d a+b+c+d
2 ( b c 1)2 OR c OR95%CI OR(11.96/ 2)
bc
b
表5-9 口服避孕药史与血栓栓塞关系的配对研究
对照
病例 有用避孕药史 无用避孕药史
合计
有用避孕药史 10(a)
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
一、均衡性检验
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除研究因素以外 的其他主要特征方面是否具有可比性。因为 只有两组间非研究因素均衡可比,才能认为 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均 衡性检验时应将两组的这些非研究因素逐一
加以比较,必要时做显著性检验。
二、 2检验与OR计算
设计要点
明确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因素 选择研究对象 估计样本含量 制定资料收集方法
病例的选择
1.要求
诊断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 规定或限制
2.来源
以医院为基础的 以社区为基础的
病例的选择
3.类型
新发病例
调查所得因素为得病前情况 回忆较准确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1:1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
匹配资料是由病例与对照结合成对子,列成下 表的格式,表内的数字a、b、c、d 是病例与 对照配成对的对子数。
Χ =(b-c)
2
2
c ( 11.96 / OR 95%C.I.= OR OR /(b+c) b 当b+c <40时用校正公式
2)
例:用1:1 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口服避孕药 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共调查175个对子,资料见下表: 口服避孕药与血栓栓塞的关系 血栓病例 避孕药史+ 对 避孕药史+ 10 避孕药史- 13
为一定地区一定人群的所有病例
优点:代表性强 缺点:不容易做到。
3.一定地区、一定时期的病例报告或死亡报告, 但注意诊断的准确性和漏报。
对照的来源
原则上对照来自与病例来源相同的人群 中,用相同的诊断方法确认为不患所研究疾 病的人,包括健康人和其他病人。
设计要点:样本含量
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 (2)估计该因素与暴露的比值比(OR)或相对危险 度(RR)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观 察 法
描述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监测 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产生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
研 究 方 法
检验假设
队列研究
实 验 法 数 理 法
临床试验 实验流行病学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项目
验证假设
理论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是选定患有某疾病的病人(病例组)与未 患该病的人群(对照组),分别调查两组过去 暴露于某个(或某些) 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 判断该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的程度
流行病学-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编写调查员手册
-监督与审查
总之,调查员的素质、调查的好坏是 取得研究所需要的可靠资料的关键所在, 应十分重视。
38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在两组的分布情况, 可以均数或构成比表示。 (2)均衡性检验
39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在两组的分 布情况,可以均数或构成比表示。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 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8
1.对照的形式
* 成组比较法(group comparison) * 匹配法(matching)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29
3. 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
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
<0.00001
0.20 (不显著)
OR
5.7
8.0
10.5
28.0
10.0
注 ① 用 Pike 与 Morrow 的配对对照Χ 2 检验公式。
s ② 配对 t 检验, x =1.7 岁
此次怀孕时照 射过 x 线
病例 对照
否 1/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1/4 否 1/4 有 1/4 1/8 4/32
0
(不显著) 3.0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步骤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样本含量的估计 •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19
一、研究步骤 1. 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的记录或现况调查 得到的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提出病因假设
-监督与审查
总之,调查员的素质、调查的好坏是 取得研究所需要的可靠资料的关键所在, 应十分重视。
38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在两组的分布情况, 可以均数或构成比表示。 (2)均衡性检验
39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等在两组的分 布情况,可以均数或构成比表示。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 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8
1.对照的形式
* 成组比较法(group comparison) * 匹配法(matching)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29
3. 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
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
<0.00001
0.20 (不显著)
OR
5.7
8.0
10.5
28.0
10.0
注 ① 用 Pike 与 Morrow 的配对对照Χ 2 检验公式。
s ② 配对 t 检验, x =1.7 岁
此次怀孕时照 射过 x 线
病例 对照
否 1/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0/4 否 1/4 否 1/4 有 1/4 1/8 4/32
0
(不显著) 3.0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18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步骤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样本含量的估计 •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19
一、研究步骤 1. 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的记录或现况调查 得到的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提出病因假设
流行病学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方。病例与对照的调查环境与条件不同,或者调 查技术、调查质量不高或差错以及仪器设备的问 题等均可产生调查偏倚。
(三)混杂偏倚:当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 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 ,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 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 素与疾病的联系。
偏倚的控制
1.变量的选定: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或具体的 目标。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但绝不可少(如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调查对象吸烟或 不吸烟的信息),而且应当尽量细致和深入 (如还应调查吸烟持续的时间、每日吸烟量、烟 的种类等)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2.变量的规定:每项变量都尽可能地采取国 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如吸烟的定义,每 天至少吸烟一支且持续一年以上者。 3.变量的测量:定性的指标可通过询问而获 得是与否,经常、偶尔等信息。通过询问、 仪器或实验室检查可获得定量的资料。如 你每天吃几两肉。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a / c ad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b / d bc
因此比值比OR
a/a b RR c/c d
ad OR bc
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高时, a+b中的a和c+d中的c可以忽略 不计。
相对危险度的意义
相对危险度为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危险无 关联,大于1,正关联表明疾病的危险度增 加,小于1,负关联表明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群体匹配: 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匹配过头: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 导致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降低。 不应匹配的情况:
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 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 因关系,研究吸烟与心血管病的研究,按血脂 水平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 只与可疑病因有关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匹配 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宗教信仰与 研究的疾病无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为匹配因素。
流行病学第八版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三)确定研究对象
(3)选择对照的方法
①非匹配或成组设计
②匹配设计
要求对照在某些特征或因素上与病例保持一致,以保证对照与病例具有可比性 匹配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防止匹配过度 匹配的方式:频数匹配、个体匹配 病例与对照的比例:1:1配对、1: r匹配 如果所研究的是罕见病或所能获得的合格病例数很少,为了达到较满意的统计 学功效,可采用1: r匹配
※ 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 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评估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借助病因推断技术,判断某 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否为疾病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Case-Control Studies)
齐秀英 天津医科大学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朱 红
天津医科大学
目录
0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偏倚及其控制 第五节:与队列研究优点和局限性的比较
02
03 04 05
重点难点
※ 基本原理及特点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资料的分析 ※ 偏倚及其控制
先进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ad bc) N (39154 24114) 331 7.70 (a b)(c d )(a c)(b d ) 63 268153178
2 2 2
查2界值表,可得P<0.01,提示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有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一个病例配一个对照叫1:1配对,配两个 以上的对照叫做1:M配对。
Pitman效率递增公式:2R/(R+1),随着R 值的增加效率也在增加,但增加的越来越 少,因此R值不宜过大,否则得不偿失。
配比一般不超过1:4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定比较方法及样本含量大小 选择病例和对照 确定病例与对照暴露资料的收集方法 调查表的设计、调查人员的培训及质量控
样本大小的估计
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预期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
的比值比OR 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
第I类错误的概率α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需注意:
所估计的样本含量并非绝对精确的数值, 因为样本含量的估计是有条件的,而这些 条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暴露 非暴露
暴露 非暴露
研究开始
时间
病例组
对照组
调查方向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Greenberg 2002) 注:阴影区域代表暴露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思路:
随机抽样 回顾调查
目标总人群
病例 总人群
随机抽样 非病例总人群
Sample case
回顾调查 Sample,
control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 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如:吸烟、服药、怀孕、不吃早饭
定义
选择一组有研究疾病的病人患病(或健康 状态)与一组和无此病的对照,调查两类 人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因素的情况。比 较两组间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 究该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的一种观察性研 究。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均衡性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可比性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与疾病有无统计学关联,以及
关联的强度
1.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暴露或特征
有 无 合计
表 5-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疾病
病例
对照
a
b
c
d
a+c=m1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1.变量的选定: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或具体 的目标。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但绝不可少
(如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调查对象吸
烟或不吸烟的信息),而且应当尽量细致和深 入(如还应调查吸烟持续的时间、每日吸烟量、 烟的种类等)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2.变量的规定:每项变量都尽可能地采取 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如吸烟的定义, 每天至少吸烟一支且持续一年以上者。
研究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对照组时,使匹配 因素在比例上与病例组中的一致。
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从对照人群中选择一 个或以上的对照配给每一个病例,是对照在规 定的特征上与病例相同。匹配变量越多,对象 选择越困难。 1:1 1:2 1:3 1:4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应当纠正样本量越大越好的错误看法。样 本量过大,常会影响调查工作的质量,增 加负担、费用。
Hale Waihona Puke 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时效率最高。
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
病例与对照的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应一致, 使用同样的调查表,询问同样的问题。
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因素一个都不能少,无 关的因素不能多。否则徒劳无益。
暴露/非暴露
暴露/非暴露
暴露优势比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在疾病发生以后进行,观察方向由果溯因, 采用回顾法调查
设立对照组 属于观察性研究。不采取任何人为干预措
施,只是客观收集数据 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途
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探索 性病例对照研究
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检验 性病例对照研究
只与可疑病因有关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匹配
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宗教信仰与 研究的疾病无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为匹配因素。
对照的来源
对照应该代表这个病例的源人群,而非整 个无病人群。
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没有可疑因素暴露迹象)
病例的邻居或同一社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病 病人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3.变量的测量:定性的指标可通过询问而 获得是与否,经常、偶尔等信息。通过询 问、仪器或实验室检查可获得定量的资料。 如你每天吃几两肉。
询问病史时,资料来源可以为调查表、医 疗报告、职业史记录,访问调查表、通信 调查表等。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实行质量控制, 保证调查质量。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选择
选择原则: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总体。
保证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与病例具有良好 的可比性。对照应该经过与病例相同的诊 断确定不患所研究的疾病。
匹配: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 病例组保持相同,目的是排除匹配因素的 干扰,是一种限制手段。
不进行匹配的对照(成组对照):要求对照 例数不少于病例。
制对策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选择
基本原则: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 的病人。
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疾病标准)。病例的外部特征如年龄、 性别、职业等通常要有明确的限定。
病例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 例,首选新发病例
病例来源:医院病例和社区病例
表5-2 母亲孕期照过X线与出生儿童患癌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两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有否统计学差异, 有统计学差异可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存在 联系,可用卡方检验。
χ2=(ad-bc)2 n/(a+b)(c+d)(a+c)(b+d)
P<0.05( χ2 >3.84)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某因素与疾病如存在联系,则可进一步估 计联系的强度。
进行匹配的对照(配对对照)
群体匹配: 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匹配过头: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 导致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降低。
不应匹配的情况:
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
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 因关系,研究吸烟与心血管病的研究,按血脂 水平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
一个病例配一个对照叫1:1配对,配两个 以上的对照叫做1:M配对。
Pitman效率递增公式:2R/(R+1),随着R 值的增加效率也在增加,但增加的越来越 少,因此R值不宜过大,否则得不偿失。
配比一般不超过1:4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确定比较方法及样本含量大小 选择病例和对照 确定病例与对照暴露资料的收集方法 调查表的设计、调查人员的培训及质量控
样本大小的估计
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预期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
的比值比OR 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
第I类错误的概率α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需注意:
所估计的样本含量并非绝对精确的数值, 因为样本含量的估计是有条件的,而这些 条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暴露 非暴露
暴露 非暴露
研究开始
时间
病例组
对照组
调查方向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Greenberg 2002) 注:阴影区域代表暴露于所研究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对象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思路:
随机抽样 回顾调查
目标总人群
病例 总人群
随机抽样 非病例总人群
Sample case
回顾调查 Sample,
control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 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如:吸烟、服药、怀孕、不吃早饭
定义
选择一组有研究疾病的病人患病(或健康 状态)与一组和无此病的对照,调查两类 人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因素的情况。比 较两组间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 究该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的一种观察性研 究。
(一)描述性分析 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均衡性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可比性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与疾病有无统计学关联,以及
关联的强度
1.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暴露或特征
有 无 合计
表 5-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疾病
病例
对照
a
b
c
d
a+c=m1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1.变量的选定: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或具体 的目标。与目的有关的变量不但绝不可少
(如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调查对象吸
烟或不吸烟的信息),而且应当尽量细致和深 入(如还应调查吸烟持续的时间、每日吸烟量、 烟的种类等)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2.变量的规定:每项变量都尽可能地采取 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如吸烟的定义, 每天至少吸烟一支且持续一年以上者。
研究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对照组时,使匹配 因素在比例上与病例组中的一致。
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从对照人群中选择一 个或以上的对照配给每一个病例,是对照在规 定的特征上与病例相同。匹配变量越多,对象 选择越困难。 1:1 1:2 1:3 1:4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应当纠正样本量越大越好的错误看法。样 本量过大,常会影响调查工作的质量,增 加负担、费用。
Hale Waihona Puke 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时效率最高。
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
病例与对照的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应一致, 使用同样的调查表,询问同样的问题。
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因素一个都不能少,无 关的因素不能多。否则徒劳无益。
暴露/非暴露
暴露/非暴露
暴露优势比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在疾病发生以后进行,观察方向由果溯因, 采用回顾法调查
设立对照组 属于观察性研究。不采取任何人为干预措
施,只是客观收集数据 不能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用途
广泛地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探索 性病例对照研究
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检验 性病例对照研究
只与可疑病因有关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匹配
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宗教信仰与 研究的疾病无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为匹配因素。
对照的来源
对照应该代表这个病例的源人群,而非整 个无病人群。
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没有可疑因素暴露迹象)
病例的邻居或同一社区的健康人或非该病 病人
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3.变量的测量:定性的指标可通过询问而 获得是与否,经常、偶尔等信息。通过询 问、仪器或实验室检查可获得定量的资料。 如你每天吃几两肉。
询问病史时,资料来源可以为调查表、医 疗报告、职业史记录,访问调查表、通信 调查表等。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实行质量控制, 保证调查质量。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选择
选择原则: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 总体。
保证对照的代表性、对照与病例具有良好 的可比性。对照应该经过与病例相同的诊 断确定不患所研究的疾病。
匹配: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 病例组保持相同,目的是排除匹配因素的 干扰,是一种限制手段。
不进行匹配的对照(成组对照):要求对照 例数不少于病例。
制对策 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选择
基本原则: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 的病人。
所选择的病例必须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疾病标准)。病例的外部特征如年龄、 性别、职业等通常要有明确的限定。
病例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 例,首选新发病例
病例来源:医院病例和社区病例
表5-2 母亲孕期照过X线与出生儿童患癌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两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有否统计学差异, 有统计学差异可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存在 联系,可用卡方检验。
χ2=(ad-bc)2 n/(a+b)(c+d)(a+c)(b+d)
P<0.05( χ2 >3.84)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某因素与疾病如存在联系,则可进一步估 计联系的强度。
进行匹配的对照(配对对照)
群体匹配: 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匹配过头: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 导致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降低。
不应匹配的情况:
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
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 因关系,研究吸烟与心血管病的研究,按血脂 水平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