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的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铺设感悟品味文本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二、题为《合欢树》,却在文章已过半的第五段引出合欢树,那么前文以时间为线索的大量追忆,是否游离了课文标题?——作具体分析

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三、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我”的残疾,带给了母亲更大的不幸,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心力交瘁,49岁就离开了人世。所以作者一直带有一种愧疚。如果不是自己的厄运,好胜的母亲,完全可以去实现她的理想。所以作者不敢直面合欢树,作者更感内疚,揪心的悲伤。

四、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

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

联系第二处: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

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

朗读:“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

想要表现的:

一、母爱是普遍的;

为什么不说“去看看那棵树?”(联系《秋天的怀念》相关情节)

(自己的母亲对“跑、踩”之的词是多么敏感呀)

小男孩长大成人后怀念他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可他又怎能理解身为残疾人的史铁生,不能跑去看看那棵树的痛楚与追悔莫及呢?

朗读:“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转折关系,后半部分是作者意图的强调点所在。

分析: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

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请同学回答)

想要表现的:

二、母爱又是独特的。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的问题解决了?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五、写法探讨

1.作者力图表现母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却故意选取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

提示: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的“小”具体都可以指什么?

“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我们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把握。

①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课文中的“合欢树”,如“我”的母亲)

②可以是一处细节(如《吻火》中吻火的动作细节),或某个局部(《都江堰》一文用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

③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

所谓“大”就是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

3.为了能够“以小见大”,作者在本文中借助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提示:

①象征:用合欢树象征作者的个人命运,象征母爱,象征母子深情等

②对比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母亲几年来变化的对比;儿子不同时期对母亲的感情的对比等。

③虚实结合:第一部分实写母爱,第二部分虚写母爱。

④想象:“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是怎么种

的。”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六、结束语

阅读是一颗心灵与另一颗心灵的握手。今天,用我们一颗纯真之心,与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与母亲的慈爱之心握手。一头握着对亲情的感悟,一头握着对母爱的歌颂。希望通过我们阅读,能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