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驱动技术综述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技术和市场发展综述

1 .交流伺服系统基本性能和控制
方法
在交流伺服系统 中,电动机的类型 有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 MS 和感 P M) 应异步交流伺服 电机( 。前者具备十 I M)
( 和利时电机)华中数控、 、 广数、 南京埃斯
顿、 J 电机厂等。其中华中数控、 兰' t 1 广数 等主要关注在数控机特性,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基于永磁 电机动态解 耦数学模型的矢量控制方法, 这是现代伺
二 技术发展方 向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模拟 到数字化的转变,数字控制环已无处不 在, 比如换相、 电流、 速度和位置控制; 采 用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高性能D P S 加 F GA P 、以及伺服专用模块( 比如 I 推出 R
节, 发展了无位置传感器技术(e s r s S n ol s e
者虽然结构坚固、制造简单、价格低廉,
但是在特性上和效率上存在差距, 只在大 功率场合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讨论永 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可 以从调
C nr1 ot ) 。至今, o 在商品化的产品中, 采
维普资讯
—
誊劲控制及饲照 步进电动规
fE ^TU RE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技术 和市场发展综述
王健
一
关键词 :伺服 系统 技术发展 市场状况
王健先生, 北京和利 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概述
方面国产产品、 包括部分台湾产品和世界 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到 士O0 mj以内:动态响应方面, .1/ n r 通 常衡量的指标是系统最高响应频率, 即给
尽管这方面的工作早就在进行,但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摘要:简述了电动车驱动系统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并比较了电动车要紧电气驱动系统,着重介绍了一种深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操纵系统,最后简要概述了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的进展方向。
1 概述电动车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绿色交通工具,不仅在能源、环境方面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与竞争力,而且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现代操纵技术实现其机电一体化的目标,因而具有广阔的进展前景。
现有电动车大致能够分为下列几个要紧部分:蓄电池、电池管理、充电系统、驱动系统、整车管理系统及车体等。
驱动系统为电动车提供所需的动力,负责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不管何种电动车的驱动系统,均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都能够分成能源供给子系统、电气驱动子系统、机械传动子系统三部分,其中电气驱动子系统是电动车的心脏,要紧包含电动机、功率电子元器件及操纵部分。
如图1所示。
其中,电动车驱动系统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 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比较电动机的类型对电气驱动系统与电动车整体性能影响非常大,评价电动车的电气驱动系统实质上要紧就是对不一致电动机及其操纵方式进行比较与分析。
目前正在应用或者开发的电动车电动机要紧有直流电动机、感应电动机、永磁无刷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四类。
由这四类电动机所构成的驱动系统,其总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用电动机比较表下面分别对这几种电气驱动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与阐述。
2.1 直流驱动系统直流电动机结构简单,具有优良的电磁转矩操纵特性,因此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仍是国内外的要紧研发对象。
而且,目前国内用于电动车的绝大多数是直流驱动系统。
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结构易产生电火花,不宜在多尘、潮湿、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其换向器保护困难,很难向大容量、高速度进展。
此外,电火花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高度电子化的电动汽车来说将是致命的。
此外,直流电动机价格高、体积与重量大。
随着操纵理论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展,直流驱动系统与其它驱动系统相比,已大大处于劣势。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综述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的深入推进,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M)控制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无刷直流电机以其高效、节能、长寿命等优点,在电动工具、电动车、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主要控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控制技术分析奠定基础。
通过回顾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从简单的开环控制到复杂的闭环控制,再到智能控制的演变过程。
接着,重点介绍几种主流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
还将探讨无刷直流电机在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等方面的特殊控制需求及其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控制算法的优化与创新、新型功率电子器件的应用、以及电机与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irect Current,简称BLDC)是一种采用电子换向器替代传统机械换向器的直流电机。
其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与传统直流电机有所不同,因此在控制上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基本原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换向技术。
它利用电子开关器件(如功率晶体管或功率MOSFET)实现对电机电流的换向控制,从而改变了电机转子的旋转方向。
与传统直流电机相比,无刷直流电机省去了机械换向器和电刷,因此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结构特点:无刷直流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和电子换向器三部分组成。
定子通常由多极电磁铁构成,而转子则是一个带有永磁体的圆柱形结构。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文献综述

产业经济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文献综述程赛楠(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热点。
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
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视角梳理了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现状并加以评述,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研究分为初步探索、定量化研究和应用、本土化发展三个阶段,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出成果,提出未来我国创新扩散理论可能的研究新方向。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扩散;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G353.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21-0124-02—、弓I言创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前科技部长万钢在2018年两会期间,谈及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始创新,另一个是创新成果转移(扩散)。
我国申报的发明专利数量已经连续几年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其转化率却不足20%,这说明我国大量的科研投入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战略,因为在30余年高速增长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今,我国需要高质量发展,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梳理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12年,熊彼特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首次提出“创新”的思想,指出把创新作为一种类似劳动力、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过程中。
不过这一思想并未在当时主流经济学思潮引起重视。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即技术创新扩散”(Schumpeter,1928)。
之后创新对于技术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学术界和实务领域开始进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大批学者。
1.初步探索阶段中国对于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以前主要是某些学者作了初步探索,如张振杰(1982)描述了磁带记录器的两项技术创新,侧面反映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具有的潜在效益(张振杰,1982)。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综述》范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综述》篇一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快速发展及广泛的应用正在对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综述将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最初的符号逻辑推理到现在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符号逻辑推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符号逻辑和规则推理,是人工智能的初步尝试。
2. 知识表示与推理阶段:该阶段开始利用知识表示和推理来模拟人类智能。
3.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逐渐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流技术。
三、关键技术1.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训练算法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和识别模式。
2.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识别。
3.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是人工智能在语言交流方面的关键技术。
4.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图像和视频信息,是实现智能识别和监控的重要技术。
四、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工业制造:通过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医疗健康: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
3. 金融服务:通过智能投顾和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交通物流: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物流效率。
5. 教育科技: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和在线教育平台改善教育质量和效率。
五、发展趋势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算法优化: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将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步进电动机系统驱动与控制策略综述

制方式 , 有的可构成闭环失步检测系统 , 有的则
设 计成 闭环 控 制系 统 , 步 进 电动 机 的 控制 系 统 使 达 到 了一个 新 的水平。
步进 电动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进步, 使之在不 并
l 步进 电动机
电动机 相比 , 合式 步进 电动 机产生设 定的转 混 矩需要较少的励磁, 因为永磁体可以提供部分励
磁。 另外 , 当定 子励 磁 撤 去后 , 混合 步 进 电动 机仍 能维持转子位 置, 这与 纯 永 磁 电动 机 一样 [ 。 7 经 j 过 近七 十 年 的发 展 , 逐渐 形 成 以混合 式 与反 应 式
设和办公 自动化设备。 步进 电动机系统性能的优 劣、 运行 品质的好坏 与其 驱动 及控制策略 密不 可分。 近年来 , 随着数 字电子系统技术的飞速 发
展 , 大 地 推 动 了步 进 电动 机 技 术 的 进 步 , 制 极 控 策 略 和 控 制 电 路 的 研 究 日益 成 为 步 进 动 机 技
常用的步进电动机主要有三大类: 反应式 步
进 电动 机 ( 磁 阻 式 步 进 电机 ) 变 永磁 式 步进 电动 机 和 混 合 式 步 进 电动 机 ( 应 子 式 永 磁 步 进 电 感
的 各种驱动与控制策略, 分析 和介 绍了各种驱动与控制策
略 的优 缺点 , 展望 了步进 电动机控制策略的发展趋 势。
关键词 : 步进 电动机 驱动 与控制策略 综 述
Ab t a t Al k n so rv n o to ta e e o s r c : l i d fd ie a d c n r lsr tgisf r se p n o o r e iwe , h ism e i n r wb c s t p i g m t r a e r v e d t e r rt a d d a a k s a e a a y e , n h u u e te d n t e c n r ls h me r n lz d a d t e f t r r n s i h o to c e s o e p n o o ie fs p i gm t ri g v n. t s Ke wo ds S e p n t r Dr e a d c n r l t ae y r : t p i g mo o i n o to r t 一 v s
现代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综述_永磁电机篇_莫会成

第46卷2013年第9期9月MICROMOTORSVol.46.No.9Sep.2013收稿日期:2013-08-01作者简介:莫会成(1962),男,研究员级高工,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微电机及特种电机的研究与管理。
闵琳(1965),女,研究员级高工,长期从事微电机及特种电机的研究与设计。
王健(1968),男,硕士,高工,研究方向为基于DSP 的交流电机高性能驱动和控制,电机和电力电子系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任雷(196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理论、设计及控制。
现为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现代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综述———永磁电机篇莫会成1,闵琳1,王健2,任雷1(1.西安微电机研究所,西安710077;2.北京易能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01)摘要:现代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由驱动控制器、永磁电机及传感器三大部分构成,对其中的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电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介绍。
在分析现代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概念、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及市场应用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稀土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定、转子结构和特点;并对目前流行的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特点及谐波、齿槽转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同时对多相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永磁直线交流伺服电机等其他永磁伺服电机也做了简单介绍;最后针对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在高性能、变频供电、可靠性及系统级设计等各方面的特殊性,讨论分析了其设计特点。
关键词: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技术发展及现状;结构特点;设计特点中图分类号:TM351;TM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848(2013)09-0001-10Summarizing Commentary on Modern High-performance ACServo System-PM Servo MotorMO Huicheng 1,MIN Lin 1,WANG Jian 2,REN Lei 1(1.Xi'an Micromotor Research Institute ,Xi'an 710077,China ;2.Beijing E-Cube Technologies Co.,Ltd.,Beijing 100085,China )Abstract :Modern high-performance AC servo systems are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drive controlle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and sensor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performance AC servo motor.On the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course ,technical situ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modern high-performance AC servo motor ,introduced separately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otor and stator for the rare-earth AC servo moto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 ,harmonic and cogging torque of fractional-slot andconcentrated winding AC servo motor ;meanwhile brief introduced the multi-phase AC servo motor ,PM line-ar AC servo motor and other PM servo motor ;finally ,aiming at the various aspects particularity of PM AC servo motor in the high-performance ,varied-frequency ,reliability and system design ,analyzed its designcharacteristic.Key words :PM servo motor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design characteristic0引言电机是一种机电能量转换装置,除极少数特殊原理电机外,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以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现代电动汽车驱动原理及关键技术综述

研 究 完 善 阶段 , 成 为制 约 电动 汽车商 品化 的瓶 颈【 1 ] 。 车 载 电 力 电子 系 统 相 当 于 燃 油 汽 车 的动 力 系
目前 电动 汽 车 使 用 的 电 动 机 包 括 直 流 电 动 机 ( D C M) 、 感 应 电动 机 ( I M) 、 永 磁 无 刷 电机 ( P MB L M) 和
油进 口大国,减少车用燃油 比例能有效保 障国家经 济 的 可持 续 发 展 , 提 升 国家 能 源 战略 安全 。 因此 , 素 有“ 零” 排 放 之 称 的 电 动汽 车 较 混 合 动 力 汽 车 、 增 程 式 电 动 汽 车更 具 优 势 ,是 未来 城 市用 车 最理 想 的替 代品 , 其商 品化进程势在必行。但 由于现有电动汽车 存在制造成本高 、 行 驶 速 度低 、 续 航 能力 差 、 充 电时
等重 要 性 能 。由于机械 总 成 、 信 息控 制 系统两 部分 与 保 持 动力 的条 件下 实 现平 顺 地无 级 调 速 效果 。相 对 燃 油发 动 机 汽 车 功 能实 现 相 同 ,实用 中可进 行 大 量 燃 油汽 车机 械 结构 简单 、噪 声小 、无 废 气排 放 的优 整车具 有 良好 的 N VH性 能 。 成熟 技 术 的移 植 ;而 目前 车 载 电力 电子 系统 尚处 于 势 ,
各个 领域 , 因而带 来 了 1 3 趋 严重 的环境 和能源 问题 。 有
关 资料 表 明 ,大城市 区域 约 4 2%的空气污染 和 6 0%
子系统 , 其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 … 一云 享 … 一:
的有 害 噪 音 皆来 源 于燃 油 汽 车 ;另外 由 于我 国是 石
部 分 ,其 中 电力 电子 系 统取 代 燃 油发 动机 成 为 电 动 汽 车 的动 力 核 心 , 直 接影 响车 辆 动力 性 、 操 纵稳 定性 运 用 电子 控制 技 术 可使 电动 机 获 得高 扭 低 速 和 高速 恒功 的输 出特 性 ,不 需 要机 械 变 速装 置 便 能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 ment of modern drive technology.The fundamental type,its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Au- thor also forecasts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modern drive technology.
除电磁驱动技术以外,近年来,其它各种非电 磁类的驱动技术(所谓非电磁类,指的是该类装置 不按通常的电磁定律来运动)也不断出现,尤以压 电材料和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驱动装置最为红 火,发展较快。此外,其它如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技 术、光驱动技术、静电驱动技术、超导驱动技术、金 属氢化物驱动技术、橡胶驱动技术、高分子凝胶驱 动技术、微驱动技术等,也在不断发展。
2 现代驱动技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1 现代驱动技术的分类 如上所述,现代驱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
类为电磁式的,另一类则为非电磁式的。电磁式的 又可以分为传统改进型与新发展型。非电磁式的 则以新发展型为主。它们的分类一般按框图所示。 2.2 现代电磁驱动技术 2.2.1 传统改进型
在这一类的现代驱动技术中,以原有的电磁
日本SODICK公司早在1996年就开始在电火 花成形机上采用直线电机技术,他们自行研制了 专用的直线电机技术及与其相配的NC系统。1999 年投放市场时,不仅二轴,还有x、y、z三轴均采用
《电机技术》2 0 0 5 年第 1 期 . 5 .
现代驱动与控制
Drive & Control
了直线电机技术。在1 9 届J I M T O F 机床展上,日本 展出8台采用直线电机技术作进给传动的机床,它 们是森精机制作所的H V M 6 0 0 卧式加工中心,新 日本工机的80L超高速多轴加工中心(Multicent- er),大阪的超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丰田工机的高 速加工机床Linea·M、松浦机械制作所的LX-1超高 速小型加工中心、Taylor Mobson的两轴小型超精 密镜面加工机床,A I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和山田 D O B B Y 公司的高速成形机床等。除此之外,世界 上还有许多公司生产直线电机技术驱动的机床, 如Ingersoll,Kingburg,EX-cell-o,Grob system,Pr- ecitech,Renault Automation,Gildemeistre,Deckel Maho和Forest Line等,除一般机床和加工中心采 用直线电机技术外,其它机床如磨床、锯床、激光 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坐标测量机等机床设备 上,也采用了直线电机技术。我国浙江大学、广东 工大、沈阳工大、清华大学及南京、宁波、杭州、温 州等地一些机床厂,也已研制了一些直线电机技 术驱动的机床样机。
3.1 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与国内外的发展 现代驱动技术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主要在
数控加工、微电子机械系统、物流设备、起重设备 等方面。
(1)数控加工方面 近几年,国际上对数控机床采用直线电机技
术显得特别热,究其原因是:传统机床的驱动装置 依赖丝杆驱动,丝杆驱动本身具有一系列不利因 素,如:长度限制、机械间隙、摩擦、扭曲、螺距一周 期误差等,而直线电机技术不仅无此缺陷,且结构 简单、精度可以是丝杆的10倍甚至100倍,加速度 可以是传统机床的20倍以上。
Keywords:Modern drive technology Electric machine Ultrasonic Magnetostriction Shape memory alloy Light Superconductor
1 概述
所谓现代驱动技术,指的是有别于传统的驱 动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或更先进的驱动技术。现代 驱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电磁式的,另一 类则为非电磁式的。现代驱动技术中的一部分是 从传统驱动技术中进一步展开而来,另一部分则 往往是全新的原理或概念,是原始创新性的驱动 技术,这些驱动技术所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片全新 的领域与天地。现代驱动技术及其应用,将进一步 有力地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压电驱动技术 压电驱动技术以压电陶瓷材料的逆压电效
应,通过控制其机械变形产生旋转或直线运动,具 有结构简单、低速、大力矩的优点。这种电机有三 种类型,分别为超声式、蠕动式和惯性式。超声波 式是利用逆压电效应的基础上,以超声频域的机 械振动为驱动技术在电能的控制下通过机械变换 产生运动,这种电机国内外已研究较多,已在不少 场合得到了应用,至于蠕动式与惯性式主要用于 直线运动,结构也很简单,目前也在一些场合得到 应用。
(5)静电驱动技术与分子马达 所谓静电驱动技术,就是利用电荷间的库仑
力作为驱动力进行驱动的技术。利用电荷间的库 仑力作功较之利用电磁力的电动机有更长的历 史。但是它们输出力比电动机小得多,因而只用于 电气除尘、静电夹、电子照相等,但由于结构简单, 越小型化性能越高的特点以及I C 制造技术的发 展,静电微驱动器在各种纤细复杂的微环境里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肠胃血管医疗领域、航天航空 摄像等方面。
(2)磁致伸缩驱动技术 某些磁性体的外部一旦加上磁场,则磁性体
的外形尺寸会发生变化,这种由焦耳发现的焦耳 效应(Joule effect)被称作为磁致伸缩现象,利用 这种现象制作的驱动器称为磁致伸缩驱动器。虽 然该现象发现早在100多年前,但一直以来由于能 产生这种现象的材料其应变量很小,所需磁场强 度又很大,且需在低温下,因此,一直未能得到应 用。70年代人们研制了常温超磁致伸缩材料,80年 代又开发了外部弱磁场的超磁致伸缩材料,90年 代终于有了实用性的超磁致伸缩材料并制成了超 磁致伸缩驱动器。超磁致伸缩材料比如特伏诺合 金,能量密度是压电陶瓷材料的12倍,可见,使用 特伏诺合金制作的驱动器,其体积要比压电材料
及我国稀土原料在世界上所占有绝对优势的特 点,使得永磁电机成为一种专门研究的种类而被 业内人士所重视。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效果明 显。
(4)直线电机技术 直线电机技术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直线
运动机械能而不需通过中间任何转换装置的新颖 电机,它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磨损少、噪音低、组合 性强、维护方便等优点。旋转电机所具有的品种, 直线电机技术几乎都有相对应的品种。也可谓门 类齐全,品种繁多。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 一些它所能独特发挥作用的地方,取得了非常令 人满意的效果。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活细胞内的能源 机制启发下,制造出了一种分子马达。这种微型马 达以三磷酸腺苷酶为基础,依靠为细胞内化学反 应提供能量的高分子三磷酸腺苷酶(A T P )为能 源。研究人员把金属镍制成的螺旋桨嫁接到三磷 酸腺苷酶分子中轴上,制造了分子马达。当被浸于
ATP溶液后,转速可达8r/min。据介绍,这种马达只 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分子马达的潜在应用 价值很大,如果在分子上嫁接其它东西,可制造出 纳米机器,如可用于探测有害化学物质的纳米传 感器等。
Drive & Control
现代驱动与控制
做的驱动器小的多。目前,在一些精密定位装置 上,在一些步进运动场合正在得到尝试性的应用, 其前景让人感到很振奋。一些先进国家非常重视 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
(3)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技术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为
《电机技术》2 0 0 5 年第 1 期 . 3 .
现代驱动与控制
Drive & Control
(1)无刷直流电机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集有刷直流电机和交流异步电
机优点于一体,效率高、调速方便、结构简单,在电 力电子技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及光机电一体化 技术日趋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将进一步促进无刷 直流电机的更快更广泛的发展。
(6)其它各种非电磁类现代驱动技术 除以上几种非电磁类现代驱动技术外,还有
其它各种非电磁类现代驱动技术,如超导驱动技 术、金属氢化物驱动技术、橡胶驱动技术等。
超导驱动主要利用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下呈 退磁状态,在临界温度以上呈磁性状态的性质来 工作的。一般这种驱动器的转子(或次级)采用超 导材料,定子(或初级)采用磁性材料(包括永磁材 料),目前研究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一是盘形转 子(或次级)、二是液态转子(或次级),三是圆柱形 转子(或次级)。超导驱动以其效率高,小温差能工 作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得以研究发展。
SMA)是一种特殊的合金。一旦使它记忆了任何形 状,即使使它变形,当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时,它 就能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由 这种能变形伸缩特点而制成的驱动器成为形状记 忆合金驱动器。利用这种驱动器的技术即为形状 记忆合金驱动技术。形状记忆合金有三个特点;其 一为变形量大;其二为变位方向自由度大;其三变 位可急剧发生。因此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技术具有 位移较大、功率—重量比较高、变位迅速、方向自 由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小负载高速、高精度的机器 人装配作业、显微镜内样品移动装置、反应堆驱动 装置、医用内窥镜、人工心脏、探测器、保护器等。
锥形等。 (3)各种新型步进式电机等
2.2.2 新发展型 除了上述以电磁原理为基础,在一般通用电
机技术基础上改进获得的电机驱动技术外,还有 更多的是在通用电机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 型电机技术,如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开关磁阻电机 技术、各种新型永磁电机技术、直线电机技术、磁 浮驱动技术、电磁弹射技术等。
图 现代驱动技术主要分类
驱动技术为基础,进行部分改进,获得了新的结构 或机理变化型式。
(1)高、低速电机技术 高速电机现在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已研制达到
200kr/min以上,这种电机是一种系统技术,它包 括电机本体结构、材料、以及控制系统等。低速电 机则可达到10r/min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