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将死》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二则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师寄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讲述故事,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情怀与开朗机智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对比手法,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故事。
《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3、庄惠关系故事。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二、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1、了解庄子庄子是(朝代)人,名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生字词注音。
鹓鶵()()醴()泉鴟()濠()梁鯈()鱼循()其本3、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
口语交际 谈谈古人的说话艺术 教案

口语交际谈谈古人的说话艺术一、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谈谈古人的说话艺术二、本次活动的目的这是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设计的,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意在引导学生吸取古人智慧,丰富现代生活。
三、设计意图古人谈论事情,说起话来,有的很讲技巧,表现了高明的语言艺术。
比如,《战国策》中的苏秦、张仪纵横捭阖,片言解纷;《史记》中的淳于髡、东方朔妙喻讽谏,亦庄亦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曹刿、邹忌等,也充分展示了说话的智慧与技巧。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意在鼓励学生在扩大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专题探讨,吸收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的说话艺术。
四、活动过程建议1.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比如选取《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史记》等古籍中的相关篇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也可从学过的文言文、古人故事中,找出合适的说话事例。
2.学生分组进行说话活动。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言,小组活动时,组可以分得小一些。
3.悉心品读收集到的说话事例,揣摩其精彩之处,列出发言提纲。
4.先组内发言,发言时先简要交代故事的背景及人物事件,再引用精彩的语言,最后分析其语言特色。
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述。
5.其他学生倾听,并请部分同学对前一个发言进行口头评述。
6.同学们讲述完后进行评比,评选出全班最佳讲述者,看谁引用流畅,概括精当。
五、要求及注意事项1. 本次口语交际题目要求是“谈谈”,不是简单地讲故事,而是要抓故事中的语言,分析语言的技巧,体会古人的智慧。
2.复述要用自己的话,关键处要引用原文。
3.如果几个同学选择的事例相同,可以相互补充。
补充发言的同学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要在别人讲完后补充。
4.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巡回检查,及时答疑解惑。
如果是全班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组织进行,必要时,适当点拨。
5. 回答学生问题,不要轻易下断语,可稍做分析提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6. 活动结束,做简单点评。
多启发,多鼓励。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讲分寸。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庄子将死》公开课教案

《庄子将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后注释、视频、朗读感知,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基本理解庄子的生死观——顺应自然,能够正视死亡,不惧怕死亡。
教学重难点:感受庄子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诵读已背诵的《庄子》章节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等会儿这节课,咱们要来谈论一个常人无法回避但却不太愿意提及的话题。
聪明的你,能通过下面的一个填字游戏猜到么?你猜到了么?这节课谈论的话题是——(生与死)准备好上课了么?二、导入揭题绝大多数的人是爱生而恶死的,不仅害怕自己面对死亡,更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
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庄子。
他对死亡的观点与众不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庄子,感受他与众不同的生死观,一起齐读课题——《庄子将死》三、正读正音1.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大声、自由地读读这个故事,至少读3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开始2.读准字音师:你会读了吗?我们就以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
咱们以每一处标点为断句,一人念一处,明白了么?老师来帮你们读课题——《庄子将死》师评价:恩,咱们不愧是有国学基础的,第几遍就能基本读通顺了。
只是这里有一个字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尽管前几课碰到过这个字,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读错了)那就是“邪”,平时我们念“邪”,不过在古文中表示疑问语气的话,它就读“yé”,跟爷爷的“爷”同音。
请同学们跟我读“邪yé”,吾葬具岂不备邪yé3.读通句子师:现在你能把这篇文章准确、完整地读下来吗?(能)自己先试一遍,我再找同学来读。
师:有谁自告奋勇?(生读)师评价:读得标准流畅。
还有谁愿意来试试?(一生读)4.读出节奏师: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的好。
但是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的节奏和停顿。
浙江省湖州四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导向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孟子》的主要艺术特点③揣摩人物语言,注意表达人物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采用反复诵读,质疑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庄子的思想②友谊、朋友遭遇地位、时,要正确选择教学资源资源一○庄子故事《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资源二○走进《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字子休。
战国蒙(今亳州市蒙城县)时思想家。
曾为蒙之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道,超绝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
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密的诡辩主义。
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
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资源三○庄惠关系故事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课前预习1.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相梁()鹓鶵()醴泉()鸱()濠梁()鯈鱼()从容()吓()2.文学常识积累庄子,即,战国时蒙人,家,家代表人物。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

庄子教学设计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将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好文章。
2、明白庄子对死亡的看法,初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进程。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好文章。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成语中,也有很多关于生和死,谁能来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1)出示:
出()入()
贪()怕()
起()回()
九()一()
醉()梦()
舍()忘()
爱()恶()
(2)指名回答。
(3)出示答案,齐读。
2、生命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生与死都是这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站点。
今天,咱们就一起跟随庄子来看一看他对于生死的观念。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通读熟
1、(出示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开至87页,自由朗读16课《庄子将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1)指名读。
(2)齐读。
2、读古文不仅仅要读正确每一个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来。
对照黑板上出示的停顿符号来读一读吧。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男生读。
(4)女生读。
三、读懂读好
1、伟大的道家学派代表庄子即将要死了,他的弟子们都要厚葬他。
在春秋战国时期,王侯争霸,为了让生前的荣华富贵永远陪伴自己,厚葬之风兴起,社会上开始出现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将大量奇珍异宝葬如坟墓的做法。
在这其中最近有代表性的就是秦兵马俑,秦始皇苦心经营,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秦国的空前强大,使得秦王朝的皇陵也表现出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气势。
雄伟的布局,高大的墙垣,华丽的寝殿,坚固的坟丘,丰富的陪葬,成为后来王者陵墓的样板。
虽然春秋时厚葬之风盛行,但是在当时,是不是人人都赞同对死人厚葬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庄子临终的时候对于厚葬会是什么看法呢?
2、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用“Δ”标出文中人物。
用“—”画出庄子所说的话,用“=”画出弟子的想法和说法。
(2)运用注释搬家,文白对照的方法读懂课文,想一想庄子赞同厚葬吗?
3、交流
(1)文中的人物:庄子、弟子
(2)谁来说说庄子赞同厚葬吗?
庄子反对厚葬。
因为“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3)借助图片理解棺椁、连璧、珠玑、赍送。
(4)引读品情
课文讲的就是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但庄子却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5)是呀,天地万物、大自然的一切就是我最好的葬具呀,何必破财厚葬!真乃多此一举!来再读读这句,大家一起读!(那你觉得觉得庄子当时听了这句话他的心情怎样?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请你读,你再读。
一起读)
(6)听了老师的反驳,弟子们说——(生)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呀!弟子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谦恭)一起读一下。
(7)庄子更生气了,他激动地再次反驳曰——(生)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对呀!与其这样偏心,何不顺其自然呢?再读(生)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8)在庄子看来,生命的一切自然而然,何须人为地进行修饰,他——反对厚葬顺其自然(课件)
(9)引读生敬
孩子们,在那个所有人都想把生前的荣华富贵带到坟墓死后继续享受的古代,庄子却又这样的思想,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来,带着你此时的心情,再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背诵文章。
2、挖空背诵。
庄子将死,()。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以日月为(),星辰为(),万物为()。
吾葬具()?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在下为(),夺彼与此,()!”
五、拓展
1、在庄子看来,生死只是生命的不同形态而已,既不值得破财厚葬,也不值得过分悲伤痛苦,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庄子鼓盆而歌》,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几千年来,庄子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一代中国人,(引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
生是奋斗,死是休息。
生是活跃,死是睡眠。
——郭沫若六、总结全文
(出示)邓小平——
孩子们,思想的传承远远超越了一个生命,《在大海中永生》讲的就是党和国家的重要
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死后将骨灰撒向向大海的故事。
时至今日,厚葬的陋习依然存在,就让我们齐诵《庄子将死》让先贤的智慧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