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_1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3_1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麦当劳19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19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理解文本分析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深入思考社会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化概念及文化冲撞的双向性。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新课入
由吃“肯德基”“麦当劳”导入。
4.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不变——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
变——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特色
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四、问题探讨
问:有人说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麦当劳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麦当劳化,你认为对吗?
明确:作为一种西式快餐,麦当劳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麦当劳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麦当劳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麦当劳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麦当劳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麦当劳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文化适应。

2. 培养学生分析企业文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持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文化适应策略3. 麦当劳在中国特色菜单及营销活动中的文化表达4. 跨文化交际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5.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在保持麦当劳核心价值观的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适应策略及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特色菜单及营销活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如何在保持麦当劳核心价值观的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展开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适应策略的课件。

2. 案例资料:收集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特色菜单及营销活动案例。

3. 小组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话题及相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麦当劳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引出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适应策略及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特色菜单及营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化表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保持麦当劳核心价值观的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意见表达。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创意提出。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参观麦当劳餐厅,观察并分析其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表达。

2. 邀请麦当劳企业的代表进行讲座,分享企业文化适应和实践经验。

3. 开展跨文化交际主题活动,例如举办中西方美食节,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特点;(2)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麦当劳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讨论、观察等方法,了解麦当劳在中国的文化表达;(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网络、书籍等多媒体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元素;3. 麦当劳广告中的中国文化表达;4. 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5. 学生案例分析及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特点;麦当劳广告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

2. 教学难点:分析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学生案例分析及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麦当劳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麦当劳广告中的中国文化表达;4. 小组讨论:探讨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思维能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麦当劳在中国的广告和宣传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麦当劳在中国的文化表达;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麦当劳中国门店为例,详细讲解其本土化策略和文化特点;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麦当劳在中国的相关资料,如广告、门店图片等;2. 书籍资源:查阅有关麦当劳和中国文化的书籍,丰富教学内容;3. 视频资源:收集麦当劳在中国的宣传视频和广告,用于课堂展示;4.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麦当劳的看法和文化认同程度。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通用3篇)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通用3篇)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通用3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通用3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篇11、导入新课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

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

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

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

2、(1)出示课件:麦当劳广告短片作导语这三则广告中分为两组可以看见什么中国文化元素?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麦当劳。

(2)多媒体出示麦简介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8226; 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

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

3、出示教学目标(1)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

(2)了解“全球化”和文化冲撞的特点。

(3)学会辨证地接受文章的观点。

4、过渡麦当劳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早已熟悉了它。

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有其鲜明的特征: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

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

5、文本解读a. 1、(1)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作了哪些努力?) (2)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3)说明什么问题?明确:(1)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新的行为举止中国人心中的麦和麦的企业哲学(2)变化的是:~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特色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 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由于员工大多数是中国人,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和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

语文ⅲ人版第三专项(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语文ⅲ人版第三专项(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语文ⅲ人版第三专项(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2、理解“全世界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中兴与“全世界化”过程;3、认识文化触犯的特点。

教课要点:1、理解文化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以及麦当劳文化的“中国化”;2、理解“全世界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中兴与“全世界化”的过程。

教课难点:理解“全世界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中兴与“全世界化”的过程讲堂教课过程:【一】导入在我们三班有一个特其他成员,她的确是德国学生尤哈娜,她经过YFU那个组织,作为学生使者到达中国进行文化的沟通,现在年我们班的刘飞林也将经过那个组织到德国沟通学习一年。

可见我们的地球变得越老越小,各国的文化沟通也愈来愈屡次。

那么你还可以举出一些中国与外国文化沟通与碰撞的例子吗?〔现代生活中的或许是中外历史上的〕明确:大伙说的特别好,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触犯过其他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断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沟通中进步,不断升华。

在现代,中间国人喝着爽口可乐感觉圣诞节的同时,“老外” 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也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赏析京剧。

文化之间的沟通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

在中外文化沟通与交融中有一个极其成功的事例,那的确是麦当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饮食文化向来有名世界,那么薯条和汉堡毕竟什么原由可以博得中国人的喜爱,下边我们一同来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二】教课过程:文本研习我们在周三的早读课上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大伙都提出了一些期望可以和同学商讨的问题,老师简单地把大伙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下边我们一同来商讨一下。

1、怎样理解“文化触犯所惹起的改动素来都不是单向的。

文化触犯中,并无哪个文化是完整被动的。

”的含义?那个问题看上去特别高深,让大伙感觉无从下手,下边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那个句子,文化所惹起的改动素来都不是单向的” ,换句话说的确是文化惹起的改动是双向的,“文化的触犯中,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整被动的”换句话说的确是文化的触犯中每一种文化基本上主动的。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以及麦当劳文化的“中国化”;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堂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三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她就是德国学生尤哈娜,她通过FU这个组织,作为学生使者来到中国进行文化的交流,而今年我们班的刘飞林也将通过这个组织到德国交流学习一年。

可见我们的地球变得越老越小,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那么你还能举出一些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例子吗?(现代生活中的或者是中外历史上的)明确:大家说的很好,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

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也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

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

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有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那就是麦当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来闻名世界,那么薯条和汉堡究竟为什么能够赢得中国人的青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二、教学过程:文本研习我们在周三的早读上对这篇进行了预习,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希望能够和同学探讨的问题,老师简单地把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的含义?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深奥,让大家觉得无从下手,下面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这个句子,文化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引起的变动是双向的,“文化的冲撞中,没有哪种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的冲撞中每一种文化都是主动的。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 麦当劳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如:麦当劳的中文名称、菜单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店面装修风格等。

3. 中国传统文化在麦当劳中的应用,如:春节活动、中秋节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麦当劳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文化表达。

2. 讲解:讲解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

3. 案例分析:分析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麦当劳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调查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表达,如:肯德基、星巴克等。

2.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国际品牌的市场推广中。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资料准备:收集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菜单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店面装修风格等相关资料。

2.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麦当劳的图片、菜单等道具,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可以放置一些与麦当劳相关的海报或图片。

苏教版高二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麦当劳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40 年创立于美国,1990 年进入中国市场,下面的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能帮助大家理解麦当劳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理解文本分析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深入思考社会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是怎样被赋予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又如何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的呢?
二、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
迈克唐纳经营。

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

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

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

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

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三、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

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五、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

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

(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

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

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

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
化’”这句话?)
4、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

(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

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

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六、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板书设计
麦当劳
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本土化(现象)全球化(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