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二章 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社会政治制度与教育
一、社会政治制度变迁中的教育 二、平等教育与教育民主
一、社会政治制度变迁中的教育
(一)、古代专制社会:人的依赖性和依附于政 治的教育
(二)、近代民主社会:人的独立性与独立于政 治的教育
(三)、现代民主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民 主化
二、平等教育与教育民主化进程 (一)平等与教育平等 教育是通向平等的入口还是社会成层的手段?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雷、道林格等 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与工资的关系分析的不
够精确,没有考虑市场的内部结构。 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
场。教育对个人的经济效益不在于它提高人的认 知能力,而在于它是决定一个人在主要劳动力市 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有显著的关系 ,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却没有关系 。即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否认劳动力市场是一个 竞争性市场,教育与工资不一定有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 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 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 他类型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 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 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总是成正比的。
其次,教育、教育产品不能像商品、经济组织那样进行严格而
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更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
再次,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水平仅仅是其众
多因素之一,而且相当多的时候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最后,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问题,容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什么是教育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 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 “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 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 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学者,觉也,以 反其质. –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我国 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人”, 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反身自 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一位网友的困惑
“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们天天搞教育, 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根据什么将教育 与摧残、奴役、愚弄、欺骗、蒙蔽、操纵、 控制、禁锢、贬抑、束缚、蛊惑、教唆、 误导等等区别开来?显然,这个问题不搞 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教育的异化。”——未
名(2005-5-25)
关于“教育”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一些文学性表达
• 1、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 能成为一个人。”(教育即“成人”) • 2、裴斯特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 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 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教育即发展) • 3、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 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 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 作准备。”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
• 3、作为一种自主和深刻的心理或精神活动过 程与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再例如,“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党员的先进 性教育活动。”
小结: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 内涵
三、有关“教育”的若干重要命 题
关于“教育”的重要命题是指历史上思 想家们或教育学家们对“教育”概念所进 行的精炼表述,这些表述反映着他们各自 的“教育观”。分析这些表述,有助于我 们了解漫长岁月中,教育观的变化过程以 及引起变化的基本动力。这种分析也是对 “教育”概念进行词源分析的继续和深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 略重点的选择
(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水平 2.间接影响: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质量
(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学龄人口多——基础教育 成人人口多——成人教育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哪些人能接受教 育
古代阶级社会:统治者垄断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享受不到优质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受教育权均等
(四)政治制度队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
法国、日本:高度中央集权制度 美国:地方分权 我国:大政方针集中统一,地方分级管理
三、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是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和作用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生产力 响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教育

响 • 经济 • 政治 • 人口 • 文化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受社会制约,什么样的社会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历史进程制 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 织形式
古代:个别教学 近代:班级授课制 20世纪中后叶:个别化教学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教育的性质由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民主政治
教育由人民当家做主
(二)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
•教育宗旨和目的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学校


2014-7-10
43
百年铸造的风景:南开中学
当年严修、张伯苓两位 先生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用 心血缔造的南开中学,一百 多年来不仅培育了一代代 国家栋梁之才,培养了两位 共和国总理,而且还为城市 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14-7-10
44
办学历史的积淀,在校友中涌现了以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 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温家宝总理、 9位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我国省部 级领导干部;56位中外著名科学家;在教育界中 以三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 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一批医学界、外交 界等知名校友使学校享誉海内外。
• 高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0多名 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其他年级的学 生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学校领导和参考学生代表,表 达了对高考学子的祝福后,主持人 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 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真情流露,开 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 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 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 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 跪下。 30秒过去,直到主持人在台上 连续说了两次“谢谢同学们”,示 意学生起身后,同学们才慢慢起身。
2014-7-10 31
传统重新振兴文化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美国 西点军校。灰色花岗岩石 头垒砌成的建筑楼群,几 块大小不一的绿茵草坪和 几尊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 以及一列列着灰色制服、 唱着军歌、迈着整齐步伐 的队伍,是西点军校最经 典的画面。
2014-7-10
32
香港中文大学
2014-7-10
33
2014-7-10
47
为什么要有管理?
• • • • 1.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管理的核心是人,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工作需要保持秩序; 4.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 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
►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掌握个人获得社会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
须的技能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个场合下自己所 处的角色 BACK
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 社会的每一统的方式结 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作用。 ► 例如,小学的显功能之一就是使学生打下阅 读、计算这样一些学科技术的坚实基础。小 学的潜功能就是教给学生诸如合作与组织这 样一些重要的社会技术。 BACK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功能
►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
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内部所具有的作用,由其结构决定 外部所具有的作用,由该事物的结构和外 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多维度分类
主观意向 显 性 客 观 结 果 正 向 负 向 A D 隐 性 B C 分析 人 社会
客观 结果
正向 A
负向 D
B
C
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
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是预期的正向功能。 ——显性正向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
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 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
的符合教育目的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 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 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 平等。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参考观点】 (1)该案例中的悲剧源于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和无助的消极反抗。应试教育是一种 立足于“选拔尖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只以分数衡量和评价学生,以升学率作为评 价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异化了教育的本义和根本目的。 (2)该案例中的悲剧也启示我们必须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 体学生的教育,它不只是着眼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而是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目 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既是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 坏,只反映了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均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发展,即使升学率得 到了提高,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单向度的人才,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 教育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实际上,人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一 个模子,比如说,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排除其在其他方面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五)社会与人的辩正统一论 教育目的考虑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哲学观念。 2.人性假设。 3.人格理想。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章前导读 1.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 2.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以及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论。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变化。 4.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5.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6.探究推进素质教育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啊!
先来说说教育目的这一块吧!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往哪儿走。

比如说一个国家制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那学校、老师、家长不就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嘛!就像你想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得知道怎么走呀!
然后呢,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就像一个大框架,把整个教育体系都给框起来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这可太重要啦!好比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结构,咱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是嘛!咱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呢,这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呀!
再讲讲课程这部分呀!课程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嘛。

就像你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得有各种不同的菜呀!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呢!看看那些学霸们,不就是把这些课程都学得透透的嘛!
哎呀呀,这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真的很有意思呢!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嘛!我们要好好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呢!
我觉得呀,教育学的这些知识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向知识和成长的大门。

我们得好好珍惜,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从中受益呀!所以呀,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哦!。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 (2)信息社会需 要教育融合文化, 信息化为教育融合 文化提供技术支持。
• (3)人员往来和 教育内容交流是发 挥教育融合文化的 主要途径。
4.教育的文化创 造功能
• (1)教育作为文 明进步的灯塔,不 能没有文化创造功 能。
• (2)按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文化的 时空特性,构建新 的文化特质和体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四)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统一 1.个体社会化是其个性化的基础 2.个体个性化是其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1.教育赋予学生知识或技能,使个体习得谋生本领 2.教育把潜在劳动力再生产为现实劳动力 3.教育使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及其意识,适应新的环境
习过程的情意发展;培育积极个性倾向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特征优势, 完善个体心理生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过程
(1)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习内容是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 (2)社会欲达到的目的:个体认同或践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遵循行为要求。 (3)个体社会化的标准: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认同社会文化;习得社 会性发展目标;学会身份认同。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发生于 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培养的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 生,也叫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 社会性质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7-10
47
为什么要有管理?
• • • • 1.机构和部门庞杂,需要有专门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管理的核心是人,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组织工作需要保持秩序; 4.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生产效 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4-7-10
48
案例一:缺乏管理的实验
2014-7-10
45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 • • • • 一、什么是管理? 1.汉语中 据查,我国古代“管”字原意为锁钥。 后延伸其义为控制和执掌。 “理”字较早见于《说文》:“治玉治民为理” 后延伸其义为治理、协调。
2014-7-10
46
• 2.英语中 • Administration表示“管理”。意思是:帮助 组织达标、服务于组织的成员、照管组织中的物 质、促进与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等一系列活动。 • 3.现在国外 • management(经营、处理)用得比较多。
30
中国海洋大学六二楼
• 一走进海洋大学鱼山路五 号,迎面的建筑就是“六 二”楼,建于1921年,是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的 日本中学校舍。大门是拱 形的,楼内的楼梯前也有 拱形廊柱,而楼梯却像登 山的阶梯一样完全是石头 打造,非常的古雅有趣。 在毁灭性的新建筑风潮中, 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真 是一个奇迹。
2014-7-10 9
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
双轨制
分支制
单轨制
2014-7-10
10
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英国、德国、法国、俄国。 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 分支型学制代表国家:前苏联
2014-7-10
11
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 (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 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 所新式学堂,标志着近代学校的诞生。此后,上 海的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福建的船政学堂等 都先后为洋务派所建立。 •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准设京师大学堂,标志 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开端。
19
•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 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 童入学,学制为5—6年。 •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 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 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 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 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 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 周岁。
2014-7-10
20
•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 通中学。 • 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其中 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 校和职业高中。
2014-7-10 3
二、设立学校的条件——《教育法》第26条
•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 件: •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 (二)有合格的教师; •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014-7-10
4
三、学制的概念
2014-7-10
21
• (4)高等教育 • 指全日制大学、独立学 院、专科学院、研究生 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 等学校。
2014-7-10
22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 • • • • 1.学校与企业不同 设置目的不同 调节手段不同 与政府关系不同 产出不同
2014-7-10
23
第二节 学校文化
•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 学校文化是指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 和行为准则。
• 高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0多名 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其他年级的学 生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学校领导和参考学生代表,表 达了对高考学子的祝福后,主持人 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 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真情流露,开 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 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 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 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 跪下。 30秒过去,直到主持人在台上 连续说了两次“谢谢同学们”,示 意学生起身后,同学们才慢慢起身。
2014-7-10 17
• • • •
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目标 (1)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14-7-10
18
六、我国现行学制
• 我国现行学制分为四个等级 • (1)幼儿教育,又称学前教育 • 招收3到6岁幼儿。
2014-7-10
2014-7-10
25
•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 以自然山水陶冶弟子的情操, 与此相应,形成了重视学校 环境美的传统。在西方,欧 洲古老的大学也十分重视学 校地理环境的选择。
2014-7-10
26
环境与建筑的象征意义
• • • • 象征了学校的侧重点 将学校与社区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表现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价值观 激励
2014-7-10 31
传统重新振兴文化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美国 西点军校。灰色花岗岩石 头垒砌成的建筑楼群,几 块大小不一的绿茵草坪和 几尊栩栩如生的青铜雕像, 以及一列列着灰色制服、 唱着军歌、迈着整齐步伐 的队伍,是西点军校最经 典的画面。
2014-7-10
32
香港中文大学
2014-7-10
33

2014-7-10
43
百年铸造的风景:南开中学
当年严修、张伯苓两位 先生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用 心血缔造的南开中学,一百 多年来不仅培育了一代代 国家栋梁之才,培养了两位 共和国总理,而且还为城市 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2014-7-10
44
办学历史的积淀,在校友中涌现了以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为杰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对国家有 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温家宝总理、 9位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我国省部 级领导干部;56位中外著名科学家;在教育界中 以三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 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一批医学界、外交 界等知名校友使学校享誉海内外。
河北理工
2014-7-10
34
墨西哥大学
2014-7-10
35
内蒙古大学的成吉思汗
2014-7-10
36
二、学校制度文化
• • • • 学校制度文化指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 1.学校传统 2.学校仪式 3.学校规章
2014-7-10
37
2010年6月7日,玉渊潭中学高三一班同学走出高考考场后发给班主任 一条短信:“老师,作文题目是咱们班的班训!”3年前,当时的高一 一班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确定为班训,一直挂在墙上。
2014-7-10
38
近代名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倡导的 “兼容并蓄”
2014-7-10
39
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题写的校训
• • • • •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辩、 笃行”
2014-7-10
40
2014-7-10
41
2014-7-10
42
截图
重庆900名高中生毕业典礼上自发 跪拜谢师 2010-06-06 • 昨天中午,万州区纯阳中学操场上,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学校概述 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一节 学校概述
• 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
2014-7-10
2
一、学校的概念
• 1.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 • 2.学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 • 3.学校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组织 形式。
•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在:夏代(约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年) • 学校的基本功能:培养人才。
2014-7-10
29
复旦大学光华楼
• 光华楼总高142米,30层, 双塔造型,是全国大学第 一高楼,取自《尚书大 传· 虞夏传》中“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的名句。因周 遭少有“齐肩”高楼,故 映衬着天际,有凌空出世 之奇。再加上双子塔楼相 依,两厢裙楼相辅,越发 显得傲然挺拔,神采翩扬。
2014-7-10
2014-7-10
8
这两条途径在不同的国家实现的方式也不相同,大 体说来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互不相干,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校系统, 即双轨制; 另一是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单一的学校系统,即 单轨制; 再一就是在早期合二为一,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又分 开,形成两支,一支是针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另 一支是针对统治阶级子弟的,即分支制。
2014-7-10
16
改革开放后的学制变革
• 3.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填空)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序幕。 • (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 (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 1986年《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 •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 育。 •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2014-7-10
15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 1.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 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具有模仿苏 联的痕迹。 • 体现男女平等、面向工农、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体现在职干部教育,体现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 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 “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有冒进倾向。
2014-7-10
12
• “废科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来专门管理教育,是中 国教育体制化的开始。
2014-7-10
13
旧中国学制
• 1902年壬寅学制 • 《钦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 • 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 • • 1904年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 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