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1区域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青岛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探讨

青岛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探讨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青岛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探讨潘明菊1,赵书海2(1.平度市南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平度 266700; 2.平度市南村镇政府,山东平度 266700)摘要:新产业、新业态在大中小城镇的发展,激发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多元整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从产业整合与产业链的延伸角度出发,以青岛市的现代都市农业为例,对青岛市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为推动青岛市城市农业的发展,应从成功的经验和加速提升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新业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0 引言近几年,青岛市把农业农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自己的使命。

以农业新旧动能转化为契机,发展都市农业,培育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渔业、会展农业等新兴的农业新业态。

通过对青岛市区域内的资源聚集与农业职能的扩展,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城市农业新的发展方式。

1 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创新型农业从高技术到高技术的渗透,以高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互动和渗入为核心,从资源利用、经营效率、系统弹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

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大数据农业等新兴产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青岛市在2017年以“新六产”(一、二、三产一体化)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发展智能高技术农业,并将青岛市西部滨海地区打造成智能高端园区。

建设以“绿色硅谷”为代表的一系列智能农业园区和生产厂家,实现智能化的农业。

青岛“绿硅”科技园区集中了先进的技术力量,加大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入,并与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打造青岛市西部新区的“新动能转化”智囊团,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以青岛市特色林果、经济茶叶、农旅文创等高增值产业为基础,将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艺等农业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公司+示范园+基地+农户”的双赢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园区的发展和农户的利益联系,带动13万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宁波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 2006-11-21 09:01:00 浏览次数: 43 字体:【大中小】(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和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区。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市区及周边地区对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占用越来越严重,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宁波农业产业布局,给与一个全新的功能定位,并按产业集聚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就显得尤为迫切。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能力,使农业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联动”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保护和整合宁波市农业资源,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更好地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及各县(市)、区开展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其核心内容是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具有规模、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市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规划编制工作涉及全市范围。

市级规划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专家为主编制的《宁波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研究》为基础,主要从我市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了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构想,拟定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的基本框架,对全市范围内2006~2010年期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产业的主要农业产业基地、加工基地和流通市场进行了布局,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基地建设内容,最后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要及时了解,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实行机械化作业,还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农业发展力度。

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在发展农村农业的过程中,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农村的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意义1 现阶段农村的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1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对农业的发展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更正或者计划,给国家粮食供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需求方面是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以及逐渐变化的结构,再者就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使得消费结构有所升级,并且对加工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扩张,所以需求在不断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中国正在逐步的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所以城市化的建设在逐步形成,耕地面积越来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是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分布不均匀、对地下水进行过量开采都会造成缺水现象,使得农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留下的部分农民劳动力素质并不高,国际形势不稳定,中国作为粮食出口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固定,这就造成了对高质量粮食的大量需求,给粮食的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2 农村的慢发展严重制约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脚步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并不快,农民的收入还是像以前一样低靡,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与我国政府制定的全民奔小康的计划还差得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只是依靠种地来增大收入实现高收入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农业部门的就业并不能很好地增加收入,并且它的增长速度不放慢。

湘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研究

湘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研究

湘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研究一、湘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一)农用地利用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加,耕地复种指数逐步提高。

②粮食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实现了同步增长,但比重呈现出粮食作物下降非粮食作物上升的趋势。

③茶园、果园面积和产量均有增长,果园大于茶园。

④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基本持平,水果单产则呈递增趋势。

⑤营林面积在高森林覆盖率水平下呈下降趋势。

(二)农业劳动力从业演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和乡村从业人员逐年递增,乡村从业人员在劳动力资源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人员从业产业构成呈现出非农从业人员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及所占比重同步增长。

(三)主要农产品产量演变特征一是农业产品中稻谷、玉米、油菜、蔬菜、烟叶、水果、茶叶等产量处于增长趋势,豆类、薯类、油菜、中药材等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二是林业产品中苗木和竹材等产量呈下降趋势,木材和油茶等产量处于增长趋势;三是畜禽水产品中,生猪、牛、羊和水产品等产量处于增长趋势,家禽等产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

(四)农林牧渔业产值演变特征农业总产值实现了连年增长,农业内部各业产值均有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年均增长率农业为13.74%,牧业为13.50%,渔业为10.93%,林业为8.03%,服务业仅有4.47%。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演变特征表现为:湘西地区五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处于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比下降,张家界市和湘西自治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湘西地区平均水平。

项目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要完成人员:刘芳清、周克艳、陈俊宇、张晓杰、陈丽桦、胡任远。

起止时间:2013—2014年。

成果应用:成果被评为优秀成果,并被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优秀课题研究报告汇编。

二、湘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分析评价(一)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1)主导产业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农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为0.9418,牧业产值、渔业产值、林业产值和服务业产值关联度依次分别为0.9227、0.8805、0.7521、0.7097。

美国农业专题培训

美国农业专题培训
符合。因为都能维持农业生产长久旳稳定发 展,保持土地肥力。
书P57活动2:借鉴意义 (1)采用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土地肥
力; (2)调动农民生产主动性;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问题
水资源缺乏 水土流失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侵蚀 粮食短缺
措施 植树造林
滴灌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书P51活动3:
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中部旳大平 原,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大规模经 营。
西部山地热量不足,降水较少,宜发展 畜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美国农业生产发展旳原因: :
加利福尼亚州旳沿海地域,伴随城市化旳发 展,人口急剧增长,大量旳农业用地被占用. 在经济利益旳驱动下,农业生产旳集约化程度 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旳放牧业-大 田作物-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旳方向转变.
休耕与轮作 基因工程 免耕
活动:阅读55页材料及图2-21,回答. 1.为何不能滥用化肥与农药?处方农业有 什么好处?
2.图2-21中旳箭头表达农药污染物旳迁移, 据图说出农药污染旳积聚过程.
阅读:55页”美国农业旳可连续发展政策”及
56页”保护性耕地”及图2-22,2-23.
书P57活动1: 免耕:播种前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作物生 长久间不进行土壤管理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 是保护土地资源旳一种方式。 休耕: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停一年,第三 年再耕作。 轮作: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作物,以 改善土壤肥力,降低病害。
思考
中国旳农业能不能够按照美 国旳模式发展,为何?
三.美国农业可连续发展旳对策 1.过去农业发展存在旳问题. 曾历过对农业资源旳掠夺式开发,
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
2.农业可连续发展旳对策

实施“4115”工程 确保辽宁农业持续较快发展

实施“4115”工程 确保辽宁农业持续较快发展

论坛辽宁种植业实施“4115”工程,即1000万亩种植业设施农业建设工程、1000万亩辽西地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1000万亩油料作物推进工程、1000万亩优质水果开发与改造工程和500万亩特色产业建设工程,是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农业强省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一、“4115”工程意义重大辽宁正处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新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变化新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省农委紧密结合省情,制定了大力发展种植业的“4115”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实施种植业设施农业建设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轶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辽宁在全国是种植业设施产业大省,以653万亩设施耕地面积,即12%耕地实现了种植业增加值约50%份额。

蔬菜保护地每亩和亩茬次产出5806公斤、2806公斤,产值6295元、3043元,1亩日光温室相当2~7亩其他栽培方式的产出。

辽宁农业已是四季生产,以蔬菜生产为例冬春季设施蔬菜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年生产总量55%以上。

实施设施生产,特别是辽西北灾害发生频率高地区可进行农业避灾生产。

辽西又是雨养农业受害区,设施生产可节水灌溉栽培,其单斜面日光型温室单位面积产出能力和收入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发展保护地生产最佳区域,带动农民人均收入800元以上。

实施辽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大举措辽西既是辽宁粮食主产区又是中低产田较多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大。

辽西4市15个粮食主产县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省40%、35%。

现有中低产田面积1510万亩,分别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和耕地面积36%、27%。

改造辽西地区中低产田1000万亩,可提高耕地地力1个等级,亩增产粮食100公斤,年增粮产10亿公斤以上。

同时,辽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可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和耕地沙化,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9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终冲刺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改变。

该农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渐渐退化。

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沙化B.土壤盐碱化C.土壤酸化D.土壤有机质削减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实行的措施是A.采纳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刚好深耕土壤3.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2019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爱护设施内接着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主动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爱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9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相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5.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2019届广东省高三百校摸底联考)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主动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动身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自2019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100万亩以上,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我市设施农业的推进速度、运行方式、建设模式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走在前列,设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近期对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形成以下报告。

一、设施农业发展建设情况及成效(一)建设情况全市新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79万亩,其中新增日光温室32.9万亩,大拱棚35.0万亩,小拱棚11.1万亩。

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和生产共涉及41个乡镇75个行政村其中集中连片达到万亩以上的基地12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145个,500亩以上的基地248个。

全市建设育苗中心102个,育苗面积109.5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12.7亿株,可供应全市85%的设施生产用苗。

(二)生产情况全市设施农业投入生产98.34万亩,占设施总面积的93%。

其中日光温室投入生产47.07万亩,占日光温室总面积的91%;大中拱棚投入生产35.22万亩,占大中拱棚总面积的93%;小拱棚16.05万亩,全部投入生产。

日光温室生产中蔬菜37.7万亩,占80.1%、果树6.63万亩,占14.1%、花卉1.05万亩,占2.2%、食用菌1.69万亩,占3.6%。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冬春一大茬栽培面积12.06万亩,占32%;秋冬茬接早春茬栽培面积25.64万亩,占68%。

种植种类以番茄、辣椒、黄瓜、茄子和西甜瓜为主,其中番茄14.35万亩,占蔬菜面积的38%;辣椒6.88万亩,占18%;黄瓜4.24万亩,占11%;茄子2.25万亩,占6%;西甜瓜3.02万亩,占8%;其余为叶菜和其它。

大中拱棚生产:春提前-越夏-延秋栽培面积15.6万亩,占总面积的44%。

以果类菜为主,其中辣椒8.17万亩,占52%;番茄3.94万亩,占25%;茄子0.97万亩,占6%;黄瓜1.25万亩,占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分布区
特点
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
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和 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
北部
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 乌 克 兰 平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西部 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黑土:大 量枯枝落 叶经历千 百年后形 成厚厚的 腐殖质, 黑土的有 机质大约 是黄土的 10倍。
3、社会经济条件
2、 东北地区受热量条件限制,一年一熟且农作物生 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这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 农 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如 农田基础建设、水利建设、家庭副业、工业、商业、 文化事业(二人转)等,从而促进农村的综合发展。
2、地形、土壤:——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增产潜力还较 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 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 ;其它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 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粮食供应越显紧张;同时目前单 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 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阅读课文P62三段文字,思考东北工业、交通和 人口是如何促进东北农业发展的?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 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 型农业)
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大, 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
方便
工业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 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 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 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青藏高原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地区 温度带 北部 寒温带 中部 中温带
南部 暖温带
≥10℃的 积温 1600℃以下 1600~3200℃
3200℃以上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
春小麦、大豆、玉米1思考题
1题:
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 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 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1
3
8
6
4
75
9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2、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5 3 42
1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且耕地面积大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农业生 产区域
畜牧业 区
主要分布地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思考:东北地 区年降水量和 年平均气温分 布呈现什么规 律?
降水量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 递减
农业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热___量__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水__分_____.
耕地面积
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商 品 粮 基 地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畜牧和灌溉 农业区
小麦区
②③

② 玉米带 ④
小麦区
混合农业区
⑤棉 花 带
亚热带作物带 ⑥
活动
读表4.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 因。 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 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 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农工 牧促 兴农 工牧
农业
开发晚 人口密
度低
三、农业布局特点:
阅读课文P62-P64和P65的图4.10,了解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地
区域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平原地区,
耕作农 业区
包括松嫩平 原、三江平 原、辽河平

林业和 特产区
大、小兴安 岭和长白山 地区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小麦——主要在北 部地区,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 中
玉米——非常普遍, 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 集中
水稻——东部山区 的山间河谷、盆地和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大型灌区
玉米
小麦
水稻
商品粮基地建设总结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 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补充: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较长,而且 东北地区夏季日照长,光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有利 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上冬季气温 低,不利作物害虫越冬,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具 有天然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质优良 。
完成P61思考题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突出特点 1、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
玉米——非常普遍,以中部松嫩平原最 为集中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蒙古栎— —大兴安岭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苹果——辽南
41区域农业发展
农业——第一产业
狭义: 种植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广义: 农、林、牧、副、渔
东北粮食作物——春小麦,水稻, 玉米,高粱,
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
气候制约着农业的哪些方面?
气候→种类、耕作制度及生长季节
1、气候条件 ——制约农业生产
品种、耕作制度和 生产季节等
寒温带 中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