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建议收藏)
肠梗阻的诊断报告

肠梗阻的诊断报告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及早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肠梗阻的诊断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腹痛:一侧或全腹痛,程度从轻度到剧烈不等,可伴有腹胀感。
2.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伴有胆汁呕吐。
3.腹胀:由于肠腔内积聚气体和液体引起。
4.停止排气和排便。
5.腹部触诊出现肠型扩张感。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般会进行以下观察和检查:1.腹部外观:观察腹部是否扩张、腹壁肌肉紧张程度等。
2.腹部触诊:触摸腹部,检查是否有明显腹部肿块、肠型扩张、压痛等。
3.肛门指诊:通过肛门指诊可以排除直肠或肛门有无梗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肠梗阻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但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及筛查其他并发症:1.血常规:可以观察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以排除感染和贫血情况。
2.电解质检查:可以评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3.肝功能检查:观察肝功能是否异常,排除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检查方法:1.腹部X线:可以观察肠管扩张、液平和肠型扭转情况等。
2.腹部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肠管图像,有助于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
3.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腹部器官状况,但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对肠梗阻进行诊断。
1.病史:包括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检查。
3.影像学检查:主要根据腹部X线和CT扫描结果。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肠腔扩张:腹部X线或CT扫描显示肠腔扩张。
2.肠型扭转:显示肠管扭曲、肠管之间角度改变等。
3.梗阻点:显示肠腔狭窄或堵塞。
鉴别诊断肠梗阻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伴有胃痛、恶心和呕吐,但并不影响肠道排气和排便。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肠梗阻临床表现和症状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肠梗阻临床表现和症
状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
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肠梗阻是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
小肠肠腔发生机械阻塞或小肠正常生理位置发生不可逆变化(肠套叠、嵌闭和扭转等)。
小肠梗阻不仅使肠腔机械性不通,而且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致使剧烈腹痛、呕吐或休克等变化,发生急剧。
病程发展迅速,预后慎重,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腹痛: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
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呕吐:肠梗阻的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一般认为,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越早、越频繁;
而低位梗阻和结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腹胀:出现较晚。
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则腹胀明显。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排气排便。
但有少数病人在梗阻以下尚残存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故不能因此而否定肠梗阻的存在。
肠梗阻

肠梗阻肠梗阻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发生障碍,患者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
根据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可部分通过梗阻点,因此在腹部X片上显示梗阻点以下肠腔内可显示少量积气和积液,梗阻点以上的肠曲扩张程度较轻,结肠内有较多的气体。
症状表现: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为频繁呕吐,高位梗阻呕吐早,低位者呕吐迟;3.腹胀,一般高位者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显著且范围广;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气,有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5.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腹膜炎、压痛及反跳痛为肠绞窄表现。
恶性肠梗阻: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1.临床表现:恶性肠梗阻大多缓慢发病,常为不全性肠梗阻。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
初始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
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
症状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2.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恶性肠梗阻。
主要包括: (1) 恶性肿瘤病史;(2) 既往未行或曾行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内灌注药物治疗;(3) 间歇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肛门排气或排便;(4) 腹部体检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5) 腹部 CT或X 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腔明显扩张和多个液平面。
3.恶性肠梗阻的病因:明确病因对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恶性肠梗阻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
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肠梗阻外科知识点总结

肠梗阻外科知识点总结一、肠梗阻的分类根据病因和解剖部位的不同,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包括肠套叠、肠系膜栓塞、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结肠癌等。
功能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运动功能失常或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
此外,肠梗阻还可根据肠腔内内容物的性质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1. 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绞痛、腹胀、呕吐、便秘或稀便等。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
2. 慢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较为缓慢,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肠梗阻的诊断1.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肠梗阻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腹部CT、腹部超声等检查,对于明确肠梗阻的位置、程度、病因等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谷氨酸转氨酶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内环境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肠梗阻的处理原则1. 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立即予以抢救和处理,包括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控失血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 慢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包括腹胀排气、使用肠道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五、肠梗阻的手术治疗1. 手术指征: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解除肠梗阻部位的手术、肠镜下取异物等。
对于慢性肠梗阻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手术部位的不同,手术方式可以选择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3. 术后管理:术后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肠道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六、肠梗阻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 术后肠梗阻:术后早期肠腔内粘连、肠梗阻部位再次堵塞等,可引起术后肠梗阻。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1.粘连性肠梗阻表现:1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
2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
3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
体检:1全身情况:梗阻早期多无明显改变,晚期可出现体液丢失的体征。
发生绞窄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休克。
2腹部检查应注意如下情况:①有腹部手术史者可见腹壁切口瘢痕;②病人可有腹胀,且腹胀多不对称;③多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④腹部压痛在早期多不明显,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明显压痛;⑤梗阻肠襻较固定时可扪及压痛性包块;⑥腹腔液增多或肠绞窄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或移动性浊音;⑦肠梗阻发展至肠绞窄、肠麻痹前均表现肠鸣音亢进,并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2.绞窄性肠梗阻表现:1腹痛为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使腹痛腹胀缓解。
2呕吐出现早而且较频繁。
3早期即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
4腹胀: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襻性小肠梗阻呈不对称腹胀,可触及孤立胀大肠襻,不排气排便。
5连续观察:可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
6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7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8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
一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管的通畅。
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生命的威胁不完全在于肠梗阻本身,而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
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应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减少肠腔膨胀。
手术治疗应在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纠正后再进行。
1.胃肠减压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即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对老年病人还可以预防误吸的发生。
胃管保持在胃内,可吸出由肠管逆流到胃内的液体与气体,从而减少肠管膨胀的程度,有利于手术探查。
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
应用胃肠减压12h后,重复进行X线检查,若小肠充气减少,结肠充气时,则证明肠梗阻有所缓解。
肠梗阻诊断标准

肠梗阻诊断标准肠梗阻是肠道疾病的一种,主要指发生在小肠或结肠的各种性质的梗阻症状,通常会影响到肠内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由于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故需要立即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发展出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主要就肠梗阻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进行介绍。
一、肠梗阻诊断标准1. 体征症状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其中,慢性梗阻症状一般为腹胀、缓解腹痛、腹泻乏力、体重下降等,急性梗阻症征一般为腹痛剧烈、下腹部膨大、腹部抵抗等。
2. 体格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可能表现出腹部压痛和张力感,慢性肠梗阻可能会出现腹膨胀,腹部贴片检查可能会显示尿酸大量流出或病变改变。
3.影像学检查有效的肠梗阻诊断方法之一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查明梗阻原因,对梗阻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X线、CT扫描、钡餐试验(以及肠道造影等)来诊断肠梗阻。
4.他检查可以使用免疫学检查来诊断慢性肠梗阻、小肠炎症性疾病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根据不同的梗阻原因,还可以进行血液检查、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特异性检查如胆汁分泌检查等。
二、肠梗阻诊断标准的重要性从以上提到的肠梗阻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梗阻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因此,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不仅需要按照医学建议进行,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的正确诊断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防止出现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肠梗阻诊断标准在实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认真对待。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立即诊断治疗的严重疾病,其诊断标准在恰当的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的发展。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以确保其恰当的使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健康。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肠梗阻属于普通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我们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此时病人如若不赶紧去医院治疗的话,就会出现毒血症、死亡等严重后果。
那么你知道肠梗阻在临床方面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1.腹痛肠梗阻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的部位。
腹部发作时可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
有时能见到肠型和肠蠕动波。
听诊为连续高亢的肠鸣音,或呈气过水音或金属音。
如果腹痛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该警惕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肠梗阻的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通常为食物或胃液,进食或饮水均可引起呕吐。
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
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
结肠梗阻时,呕吐到晚期才出现。
呕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腹胀一般于腹痛之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
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腹。
结肠梗阻时,如果回音瓣关闭良好,梗阻以上结肠可成闭袢,则腹周膨胀显著。
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由于肠道内容物急剧造成的,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再排气排便,但梗阻早期,尤期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尚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在灌肠后排出,不能因此而否定肠便阻的存在。
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液粘液样粪便。
5.腹部体征肠梗阻患者体检时腹壁可见肠形、膨胀、压缩,可有反跳痛和肌紧张,可触及包块。
当有渗出时,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时肠管里可有像水中过气样音,称“气过水声”。
如果为麻痹肠梗阻可使肠音消失。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 肠梗阻怎么治

肠梗阻的症状及治疗肠梗阻怎么治
肠梗阻病人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部位和范围、梗阻对血运的影响、梗阻是否完全、造成梗阻的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
一、腹痛
腹痛在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表现不尽相同。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小肠梗阻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的原因是肠管加强蠕动试图将肠内容物推过梗阻部位,不断加剧的腹胀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
小肠梗阻的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和中腹部,结肠梗阻的疼痛部位在下腹部。
当腹痛的间歇不断缩短、程度不断加重,继而转为持续性腹痛时,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胀痛。
二、呕吐
呕吐常为反射性。
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呕吐出现的时间和性质各异。
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后期因细菌繁殖出现恶臭样暗色液体,提示感染可能增加。
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常为带臭味的粪汁样物。
若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常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麻痹性肠梗阻时的呕吐呈溢出性。
三、腹胀
腹胀一般出现较晚,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高位肠梗阻由于呕
吐频繁,腹胀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明显,遍及全腹,主要因呕吐无法完全排出内容物,造成积气、积液,内容物积聚,肠腔扩大,腹胀明显。
四、停止排便
停止排便、排气是肠管梗阻必然出现的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
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因梗阻以下肠内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故早期有少量排便时,不能否定肠梗阻存在。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
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
密切关系。
(一)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由于梗阻以上部位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这类疼痛可有以下特点:①波浪式的由轻而重,然后又减轻,经过一平静期而再次发作。
②腹痛发作时可感有气体下降,到某一部位时突然停止,此时腹痛最为剧烈,然后有暂时缓解.③腹痛发作时可出现肠型或肠蠕动,病人自觉似有包块移动。
④腹痛时可听到肠鸣音亢进,有时病人自己可以听到。
.。
....文档交流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有肠管缺血和肠系膜的嵌闭,腹痛往往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也较剧烈。
有时肠系膜发生严重绞窄,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腹痛,除腹痛外其他体征都不明显,可以造成诊断
上的困难。
.。
..。
文档交流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阵发性绞痛尤为少见。
结肠梗阻除非有绞窄,腹痛不如小肠梗阻时明显,一般为胀痛。
......文档交流
(二)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在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
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如为高位小肠梗阻,静止期短,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如为低位小肠梗阻,静止期可维持1~2天始再呕吐,呕
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
如为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性。
结肠梗阻时呕吐少见。
..。
.文档交流
(三)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常伴有肠型.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膨胀显著,但不伴有肠型.闭袢型肠梗阻可以出现局部膨胀,叩诊鼓音。
结肠梗阻因回盲瓣关闭可以显示腹部高度膨胀而且往往不对称。
.。
.。
.文档交流(四)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在早期由于肠蠕动增加,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所以早期少量的排气排便不能排除肠梗阻的诊断。
在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可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
便。
....。
文档交流
(五)体征: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因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尤其绞窄性肠梗
阻更为严重。
..。
文档交流
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
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少数病员可触及包块。
蛔虫性肠梗阻常在腹部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
有气过水声、金属音。
肠梗阻
并发肠坏死、穿孔时出现腹膜刺激征.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
或消失。
..。
文档交流
低位梗阻时直肠指检如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极度发展的
肠套叠的套头或肠腔外的肿瘤。
(六)X线检查: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摄片时最好取直立位,如体弱不能直立可取左侧卧位.在梗阻发生4~6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可见到有充气的小肠肠袢,而结肠内气体减少或消失。
空肠粘膜的环状皱壁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样.较晚期时小肠肠袢内有多个液面出现,典型的呈阶梯状.。
.。
文档交流
(七)化验检查:肠梗阻由于失水、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增高,尿比重也增多,晚期由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严重的呕吐出现低K+.......文档交
流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