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

4.文化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与意义,增强文化自信。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物体明暗关系的表现:如何通过线条、色块的运用,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突出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明暗与立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时,需要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通过现场演示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明暗关系。
-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明暗变化的能力,并学会分析、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例:在描绘一个球体时,如何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球体的立体感;在绘画不同材质的物体时,如何处理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明暗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例: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明暗处理方法,发挥个人创意,完成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案例分析时,对立体感的塑造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绘画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去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对立体感的把握。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与立体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
技能目标:能找出找出立方体的明面、暗面和明暗交界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素描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暗与立体》;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学设计

的体 积 ) 师 : 积 是怎样 表现 出来 的? 体 教 师 总 结 :利 用 明 暗 来 表 现 物 体 的 立 体 感 是 素 摘
的一 种基本 方法 。 思 考 平 面 的 形 到 明 暗 立 体 的形 成 。 3讨 论 与 分 析 ( 出 课 题 ) . 导 课题 : 暗 与立体 的表现 ( 示课 件 ) 明 展 光 的照射 使物 体形 成深 浅 不 同的 明暗变 化 ,构成 不 同的色调 。
球体 有什 么不 同?
( 导 学 生 回 答 : 个 是 平 而 的 形 , 个 是 有 明 暗 引 一 一
学生 练习 : 据前 面所学 知识 , 立 或合 作完 成 自 根 独
我 意识较 强 的富于 明暗与立 体表现 的作 品。 ① 用 自 己 喜 欢 的 方 法 完 成 学 案 上 的 作 品 ,使 其 具
三 、 习材 料 学
指 导 学 生 看 书 本 中 的 学 生 作 业 ,思 考 后 再 回 答 问 题 。加 强 学 生 对 明 暗 变 化 的 印 象 , 学 生 把 课 前 准 备 的 让
学 具 , 文 具 、 果 、 装 饰 物 件 等 拿 出来 , 受 明 暗 变 如 苹 小 感 化 的规律 , 察石膏 体 为什 么有 黑 、 、 的变 化 , 体 观 白 灰 球 的 变 化 形 成 调 子 等 。说 明 明 暗 表 现 使 用 不 同 的媒 体 、 不 同的表 现手 法 、 品创造 的意境 不 同。 作
第 1 0期 20 0 9年 1 O月
中小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s a c rPr a d Mide S h os e c i9 Re e r hf i o ma n d l c o l
教 学 设 计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授课人:刘学珍
年级:初二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来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3、通过观察、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教具:电子课件、范画、图片。
学具: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不同的素描工具、绘画资料。
准备自己喜欢的写生物品(树叶、花草或玩具、工生活用品等)
课业类别:绘画课
教学过程:。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影变化对立体感的影响,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物体立体形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2.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美术领域的兴趣。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明暗与立体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具有强烈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立体感的?它们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暗与立体》。
3.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线条处理、光影运用等,及时给予指导;
4.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5.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1课 明暗与立体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示范作品。
2.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感受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
2. 新课讲授(1)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及关系。
(2)分析明暗对比在表现物体立体感中的作用。
(3)示范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
(2)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评价与总结(1)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关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作品。
2. 搜集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及关系2. 明暗对比在表现物体立体感中的作用3. 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八、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提高绘画技能。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3. 开展家庭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锻炼胆识,展示才华。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 明暗对比:讲解明暗对比的概念,以及明暗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透视原理:讲解透视原理的概念,以及透视原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立体感作品的创作。
5.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以上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时长为一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这两个技巧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创作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一、明暗对比的概念和作用明暗对比是指画面中明暗部分的对比关系,它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美术创作中,明暗对比的运用可以突出主题,表现情感,营造氛围。
1. 明暗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光影对比:画面中光线照射的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对比。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教学设计

4、多媒体总结讲解。
5、观察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学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究
配合教师
演示探究
学生欣赏
三、领悟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明暗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规律
1、明暗产生的原理
问题1、明暗怎样产生的?
师生探究,一起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2、影响明暗变化的因素
问题2、光线的照射下物体的明暗是怎么样变化的?
通过教具(灯光照射石膏几何形体中的立方体和酒瓶)的视觉对比,与学生探究归纳物体的明暗产生影响的元素。
设
计
一、明暗产生的原理
二、明暗变化的规律
1、光源与位置;
2、物体材质与色彩;
3、周围环境;
4、三大面五调子
教师
王克江
课题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授课班级
八年二班
时间
4月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原理、基本规律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能够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运用素描的方法有创意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尝试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创作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1、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
2、示范作画过程,创作演示。
学生观察体会
四、学生实践
1、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书上的一幅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以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是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范画、石膏几何体、台灯、陶罐静物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稳定学生情绪(2分钟)
2、导入新课:师放课件、生欣赏课件和教师范画。
(3分钟)
教师展示几组明暗关系和平涂的素描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以引起学生对用黑白灰素描关系来表现素描产生共鸣。
另再出示几张带明显光影效果的黑白作品,并提出问题,明暗是如何产生的?素描主要表现是什么?
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导学目标:1)什么是明暗?2)什么是立体?3)明暗色调形成的原理。
4)明暗色调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5)明暗素描表现技法。
通过本课题本身设置问题:什么是明暗?什么是立体?利用光源照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请学生画出某一石膏体的立体感,教师评价并表示示范讲解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介绍用明暗表现立体的技法,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通工具材料、不通表现技法,表现不同的个性风格。
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并发言,认真观摩教师示范过程,理解本课知识点。
3、讲授新课:(30分钟)
(一)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台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和深色的陶罐,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素描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素描明暗五大调: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二)欣赏优秀素描作品,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说明明暗素描使用的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及塑造出的不同情境。
(三)明暗表现技法:
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
讨论:还可以有哪些技法?(课后思考)
4、创作步骤:(8分钟)
(一)描出一片树叶
(二)反复叠印,留出空间进行想象、创造
(三)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
(四)运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
作业布置:
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副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2.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
课堂总结
本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通过本科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1、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二、明暗的表现方法:
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
三、作业
1、以本课介绍的明暗表现方法,试着表现一件简单物体的立体感。
2、选择一幅色彩作品,尝试用明暗的方法改画。
3、任选一种或几种明暗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工具画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