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第一章
第3讲第一章第二节地质岩性工程地质(2021年新版)

第一章工程地质-------第二节地质岩性一、岩石矿物特性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一)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2011】2关于地基岩石软化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P 5 )。
A.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B.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C.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良好D.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良好(二)岩石主要力学性质2009考题3.某岩石的抗压强度约为200MP a,则其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可能约为( B )。
A.100MP a和40MP aB.60 M P a和20 M P aC.10 M Pa和2 M PaD.5 M Pa和1 M Pa分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三项强度中,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
抗剪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是抗压强度的2%~16%。
岩石越坚硬,其值相差越大。
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是评价岩石(岩体)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是对岩石(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之一。
抗剪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0%~40%,为:20 M Pa—80 M Pa;抗拉强度仅是抗压强度 200的2%~16%,4 MPa ---32 M Pa。
符合条件的只有B。
三、岩石成因类型及其特征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从各类岩石在地壳表面的分布面积看,沉积岩约占陆地面积的75%,变质岩和岩浆岩占25%;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岩浆岩占89%,沉积岩占地壳质量的5%,变质岩占6%。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却凝结后形成的岩石。
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1)侵入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周围岩层(简称围岩)中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5km)和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学课件 01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冲积平原:
地质结构及岩性:距地表一定深度内广泛分布的是由各 种砾、砂、粘性土互层组成的松软土体,强度低,易于变形。 地质结构简单,主要形成各类土层的组合关系。地表开阔、 平坦,往往有各种型式河流阶地或埋藏古河床。
地下水:多为埋藏浅的孔隙潜水或层间水,粗砂、砾石 层中客(贮存)水,且水质良好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过 量抽取会产生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问题 天然建筑材料
崩塌、滑坡、泥石流广泛 发育,且规模往往很大。
石料、粗骨料丰富 细骨料、土料贫乏
除阶地斜坡有小型滑坡发育外, 其它外生地质灾害不发育; 如有埋藏型碳酸盐岩,可伴有地 面塌陷; 若有隐伏活动断裂,则伴有地震。
土料及细骨料丰富 粗骨料贫乏、缺乏石料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年轻褶皱山系的强烈的隆起, 以强烈剥蚀作用为主, 隆起愈强,剥蚀愈强。 如有地表水系,河流必然深切侵蚀。
裂谷或断陷盆地地带, 以堆积作用为主, 下陷愈深,堆积作用愈强,所形成的堆积体愈厚。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外动力 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第一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年轻隆起的高原边缘或近代褶皱山系, 河流强烈下切→高山峡谷
山间断陷,
河流或湖泊的沉积作用→山间盆地
近期只有轻微隆起的古老褶皱山系或稳定地台, 河流的剥蚀、夷平和沉积作用→准平原及冲击平原
河口地带,
下陷和迅速沉积→河口三角洲
③膨胀土 主要分布于中南各省,如湖北、四川、云贵、 广西、陕南、安徽等处。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泥岩、 粘土岩及页岩的风华产物,残积、坡积成因,多形成湿润的暖 温带及亚热带。
工程地质学第1章 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PPT

• 岩石空隙中有水存在时,水一结冰,体积 膨胀,就产生巨大的膨胀力,使岩石的构 造和联结受到破坏,假设岩石经反复循环 冻融,那么会导致其强度降低。岩石抵抗 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
• 一些常见岩石的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见 表1.3。
• 〔1〕岩石的变形特性
应力-应变曲线
• 1.2 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
•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 〔2〕岩浆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岩浆岩的构造 •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全晶质构造〔crystalline〕 • b.非晶质构造〔glassy〕 • c.半晶质构造〔subcrystalline〕
•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构造可分为: • a.等粒构造〔equigranular〕
• 〔1〕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 〔2〕变质岩的构造与构造 • ①变质岩的构造 • a.变晶构造〔crystalloblastic〕 • b.变余构造〔palimpsest〕 • ②变质岩的构造 • a.板状构造〔platy〕 • b.千枚状构造〔phyllitic〕 • c.片状构造〔schistose〕 • d.片麻状构造〔gneissic〕
• 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 ①微裂隙压密阶段(图中的Oa段)
• ab段〕
• bc段〕
• c点以后〕
• 〔2〕岩石的强度
•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强 度〔strength〕。岩石的强度单位用Pa表示。 岩石的强度和应变形式有很大关系。岩石 受力作用破坏,有压碎、拉断和剪断等形 式,所以其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 度和抗剪强度等。
• ①珍珠光泽 • ②丝绢光泽
• ③油脂光泽 • ④蜡状光泽 • ⑤土状光泽 • 〔4〕矿物的解理与断口 •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那么裂开的性质称
第一章 工程地质第三节 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工程地质第三节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修建不稳定岩体的支挡建筑,一般不采用()作为材料。
A.混凝土B.粘土砖C.钢筋混凝土D.砌石【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支挡建筑材料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砌石。
2、边坡易直接发生崩塌的岩层的是()。
A.泥灰岩B.凝灰岩C.泥岩D.页岩【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边坡稳定。
对于喷出岩边坡,如玄武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等,其原生的节理,尤其是柱状节理发育时,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
3、对开挖后的岩体软弱破碎的大型隧洞围岩,应优先采用的支撑方式为()。
A.钢管排架B.钢筋或型钢拱架C.钢筋混凝土柱D.钢管混凝土柱【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殊地基。
对结构面不利交汇切割和岩体软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围岩,地下工程开挖后,要及时采用支撑.支护和衬砸。
支撑由柱体.钢管排架发展为钢筋或型钢拱架,拱架的结构和间距根据围岩破碎的程度决定。
4、仅发生机械潜蚀的原因是()。
A.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B.地下水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有效重度C.地下连续墙街头的质量不佳D.基坑围护桩间隙处隔水措施不当【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下水。
如果地下水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小于土颗粒的有效重度,即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
虽然不会发生流沙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携带流失,土层中将形成管状空洞,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这种现象称之为机械潜蚀。
5、支挡建筑主要是在不稳定岩体的下部修建挡墙或支撑墙(或墩),也是一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常用材料不包括()。
A.型钢B.混凝土C.钢筋混凝土D.砌石【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支挡建筑材料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砌石。
6、()地基处理方法,需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课后题答案

工程地质课后题答案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构造如何划分?答:以地表为界,地球可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停的圈层构造。
外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km以上,但占大气总质量3/4的大气是集中在地表以上10km的高度范围以内。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聚在海洋里,部分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一级地球表层的样式和土层的空隙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地球的内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位于深约2800km的古登堡面一下直到地心,主要由比较常见的贴、硅、镍溶解体组成。
地核和地壳之间称为地幔,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壳。
3.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答:(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心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作用。
内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地质作用包括风华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
5.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答: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四种。
第一,古生物法。
即利用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而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
第二,岩性对比法。
即将未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特征与已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于确定地层时代。
第三,标志层法。
即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
第四,岩层接触关系。
即通过观察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是整合、假整合还是不整合确定地层相对年代。
7.如何区别地层接触关系中的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答:(1)整合是同一地区上下两套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即在时间和空间深均无间断。
(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是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但产状基本一致或一致。
工程地质ppt课件

1
土的生成
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 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量
物理风化
搬运沉积
大小、 形状和 成分都 不相同 的松散 颗粒集 合体
岩石
土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量质
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使岩 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粘粒和可溶盐的过程
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 称生物风化。
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17
管涌现象的防治 (1)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同流土)
(2)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 破坏的有效措施。
水位
回填中粗砂 砂垫层
加筋土工布
抛石棱体
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 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 可由土工布代替,上图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2
1.1 概述
地表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 物的地基与基础高计方案的类型,施工工期 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
建筑场地的形成: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3
地质年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四纪沉积层)
4
1.2 矿物与岩石
矿物的种类:原生、次生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颜色、光泽、
18
虑地下水历年最高水位。
11
1.5.4 地下水的运动 法国学者达西于1856年通过砂土 的渗透实验,发现地下水的运动 规律相互平行而不混流。
达西定律:在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名词解释矿物和岩石矿物——矿物是在地売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层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定向平行排列的构造称为片理构造。
岩层——岩层是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物质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和颜色等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岩层。
岩石结构——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品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Ⅱ.单项选择题-)矿物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A.短柱状B.板状C.立方体D.菱面体2.条痕是指矿物的()A.固有颜色B.粉末的颜色C.杂质的颜色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3.肉红色是()的固有颜色A.石英B.滑石C.方解石D.正长石4.解理是指()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B.若石中不规则的裂隙C.矿物受力后沿不規则方向裂开的性质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5.方解石有(A.三组完全解理B.二组中等解理C.二组极完全解理D.三组中等解理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D.锤击方向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A.石英B.长石C.辉石D.角闪石(二)岩浆岩1.流纹若的常见构造是()A.致密块状B.气孔状C流纹状D.杏仁状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A.石英,长石B.角闪石,斜长石C辉石,斜长石D黑云母,长石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A.辉绿结构B.全晶质中粒结构C.斑状结构D晶质结构4.闪长岩是一种()A.酸性岩B.中性岩C.基性岩D.超基性岩5.玄武岩是属于()A.浅成岩B.深成岩C.喷出岩D.火山碎屑岩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A.流纹岩B.花岗岩C.辉绿岩D.闪长岩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A.玄武岩B.流纹岩C.安山岩D.闪长玢岩(三)沉积岩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A.压固脱水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品作用D.成岩作用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A.巨厚层B.厚层C.中厚层D.薄层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A.结构特征B.构造特征C.矿物成份D.胶结物成份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A.矿物成份B.结构C.构造D.胶结物5.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A.铁质B.硅质C泥质D.炭质6,其有砾状结构的沉积岩是()A.生物化学岩B.砾岩C.砂岩D.角砾若7.钙质石英砂岩的结构是()A.砾状结构B.泥质结构C.化学结构D.砂状结构8.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A.石英B.长石C.方解石D.白云石(四)变质岩1.二云母片岩的结构是()A.片状变晶结构B.状变晶结构C.粒状变品结构D.显鳞片状变品结构2.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B.上稷岩体重力作用下的压固脱水作用C高温下的和物重结品作用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3.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共同特征是(A.有粒状矿物B.矿物靠胶结物联结C.有片理构造D.颗粒排列各向均4.闪长片麻岩的主要矿物成份是()A.録泥石,绢云母B.石英,长石,黑云母C.辉石,斜长石,云母D角闪石,斜长石,石英5.大理岩是由()变质而成的岩石A.石灰岩B.石英砂岩C.泥若D.花岗若6.条带状眼球状构造是()的构造特征.A.片若B.片麻岩C.混合岩D.层理砂岩7.中颗变品结构是()的结构.A.砂若B.砾若C.辉长岩D.片麻岩TⅡ.多项选择题(33道)(一)矿物1.石英和斜长石的区分根据有()A.石英硬度大于斜长石B.石英无解理而斜长石有二纽解理C.石英断口呈油開光滑.而斜长石断口无光泽D.石英品面呈油脂光泽,而斜长石品面呈玻璃光泽2.普通辉石与普通角闪石的区分是根据()A.辉石呈长柱状,而角闪石呈短柱状B.辉石解理交角为87°,而角闪石解理交角为124°C.辉石条痕呈棕红色,而角闪石条痕呈浅绿色D辉石为黑绿色,而角闪石为黑色二)岩浆岩1侵入岩的产状有()A.岩基B.岩床C.若脉D.岩钟2.下列说法中邦些是不止确的()A.花岗若中由于含有正长石.故总是浅红的.B.花岗岩中必须含有黒云母.否则不能叫花岗岩.C.花岩必须以长石,石英为主.D.花岗岩中长石主要是斜长石.3.内长坋岩是一种()A.中性岩B.浅成岩C.致密块状岩石D.酥状结构岩石4.若浆岩中常見的主要暗色矿物有()A.辉石B.角闪石C.黒云母D绿泥石(三)沉积岩1.下列说法中那些是正确的()A.碎屑若是由碎屑颗粒和胶結物组成的岩石B.碎屑岩是指具有碎屑物质的岩石.C.碎屑岩是指颗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院的岩石D.碎屑岩也包括粉砂岩.2.长石砂岩是一种()A.碎屑岩B.沉积岩C.以石英,长石为主要矿物的岩石D.具砾状结构的岩3.碎屑岩中常见的主要浅色矿物有(A.石英B.长石C.白云石D.白云母4.决定沉积若强度的因素有()A.矿物成分B.胶结物成分C.胶结类型D.岩层厚度四)变质岩1.其有()特征的岩石一定是变质岩.A.含变质物B.片埋构造C变晶结构D.矿物结晶联接2.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A接触变质作用B.交代变质作用C.动力变质作用的D.区域变质作用3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的主要区别是()A.成因B.和物成分C.结构D.构造4.以高温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变质岩有()A.大理岩B.板岩C.石英岩D.构造角砾岩V,改错题1.硬度是指矿物受力变形的极限值.改错:2.某一岩浆其侵入岩到喷出岩将发生成份,结构构造上的变化改错:3.矿物颗粒之间靠结晶联接的肯定都是岩浆岩.改错:4.碎屑颗粒直径在0.5-0.25mm之间,并且含量大于50%的岩石叫粗砂岩.改错:5.变质作用是指地売内力引起岩石力学性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改错: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6.页岩是因为岩层厚度小于0.01m,所以才叫页岩.改错:Ⅵ简答题1.隐品质和玻璃质在本质上和现象上有何区别?答:二者的本质区別在于:隠晶质具晶质结构,而玻璃质来不及结晶、不具有品质结构。
在现象上的区别:隐品质的矿物颖粒细徴,肉眼和一般放大镜不能分,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矿物晶粒特征,隐晶质表面有粗糙感:而玻璃质即使在显镜下也不能观察到其矿物品粒,玻璃质表面有光滑感2.岩浆岩的构造有哪些?答: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五种(1)块状构造物在岩石中分布均匀,无定向排列,结构均一,是岩浆岩中常见的构造。
(2)流纹构造粘性岩浆在地表流动过程中,由于不同颜色的成分或气孔被拉长,在熔岩流动方句上形成不同颜色条带相间排列或拉长的气孔平行排列的现象叫做流纹状构造,常见于酸性喷出岩。
(3)气孔状构造稀性岩浆若喷出后,岩浆中的气体及挥发性物质呈气泡逸出,在喷出岩中常有近圆形的孔洞,称为气孔状构造。
(4)杏仁状构造具有气孔状构造的岩石,若气扎后期被其它组分或矿物充填,形如杏仁,称为杏仁状构造3.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答: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叫成岩作用。
硬结成岩作用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固结脱水、胶结、亜结品和形成新矿物四个作用(1)固结脱水作用下部沉积物在上部沉积物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排水固结现象,称为固结脱水作用。
该作用使沉积物空隙减少,粒紧密接触并产生压溶现象等化学变化,如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的锯齿状接触,就是在压密作用下形成的。
(2)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碎屑岩成岩作用的重要环节,胶结物把松散的碎屑颗柆连接起米,固结成岩石。
最常见的胶结物有硅质(SiO2)、钙质(CaCO2)、铁质(FeaO)、石音质、碳质、粘土质等。
(3)重结品作用在压力和温度逐渐増大的条件下,沉积物发生溶解及固体扩散作用,导致物质质点重新排列,使非晶质变成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为重结晶作用。
(4)新矿物的形成在沉积岩成岩过程中,出于坏境变化还会生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稳定产物,如海绿石等。
在喷出岩中由于温度挥发较快,矿物结晶条件差,来不及形成较大晶体就已固结成岩,故一般形成隐晶质结构。
在喷出岩表层,有时还来不及结晶就已冷凝,故有时形成玻璃质结构。
深成岩、浅成岩和绝大部分喷出岩都是块状构造,仅喷出岩的表层有其它构造。
一般情况下粘性岩浆由于流动缓慢,表层因搓动主要形成流纹状构造。
稀性岩浆由于流动较快,表层包裹的气体到低洼处停积后在释放,主要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被后期物质充填时形成杳仁状构造。
4.变质作用类型有哪些?答:变质岩变质作用主要有五种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高温使岩石变质,又称为热力变质作用,通常是由岩浆侵入,由于高温使围岩产生接触变质。
(2)交代变质作用是岩石与化学活泼性流体接触而产生交代作用,产生新矿物,取代原矿物。
例如,酸性花岗岩浆与石灰岩接触,由于气化热液的接触交代作用,可以产生含Ca、Fe、Al的硅卡岩。
(3)动力变质作用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巨大的定向压力,使岩石遭受破坏,导致原岩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现象。
(4)区域变质作用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都很强烈的地区,在地下深处的大范围内,由于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的共同作用,使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区域变质作用,其范围可达数千甚全数万平方公里。
大部分变质岩属于此类。
(5)混合岩化作用指早期变质岩被后期岩浆侵入后形成的变质岩。
根据后期侵入岩浆体的形态特征,又分为条带状混合岩和眼球状混合岩等。
VI.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各题)1.举例说明岩浆岩的成因与其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之问的关系。
答: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向上运移过稈中,因温度降低而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若浆岩。
根据岩浆岩形成时的深度又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一般情况下,同一种化学成分的岩浆在形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的过程中,其主要矿物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的主要是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在深成岩中由于温度挥发缓慢,矿物结品条件充分,- -般形成粗粒、中粒或细粒结构。
在浅成岩中,由于温度挥发相对较快,矿物结晶条件不够充分,一些适应条件的成分结晶成较大矿物颗粒,另一些不太适应条件的成分结晶成细小晶粒或隐品质,故一般形成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2.在手标本上如何区分三大岩类?答:三大岩类在手表本上的区分,主要是依据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来区分。
对丁常见岩石可按下列原则进行区分(1)对于看得见矿物颗粒的岩石首先看颗粒之间是结晶联接还是胶结物联接,如是胶结物联接则为沉积岩中的碎屑岩,对于碎屑岩再根据颗粒大小和形态分为研岩、粗砂岩、中砂岩、细岩和粉砂岩。
如矿物颍粒之间是结晶联接则可能是岩浆岩或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