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1引言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其具有逻辑控制、计时、计数、数据处理、联网与通信等强大功能,同时,由于plc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极大的应用灵活性,用它来替代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巳成为必然。

大量采用传统继电一接触控制系统的设备通过改造更新,成为plc控制的自动化系统,而且具有改造成本低、周期短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本文介绍双面单工位液压传动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组合机床的运动及控制要求组合机床指可同时进行多种或多处加工的机床,组合机床的加工动作常常是按预定的步骤安排的,类似于简单的程序控制,这也正是plc最擅长的。

双面单工位液压传动组合机床采用三台电动机进行拖动,m1、m2为左右动力头电动机,m3为冷却泵电动机,其对应的控制交流接触器分别为km1、km2、km3。

sa1为左动力头单独调整开关,sa2为右动力头单独调整开关,通过它们可实现左、右动力头的单独调整。

sa3为冷却泵电动机工作选择开关。

该机床的左、右动力头的工作循环如图1所示,电磁铁动作顺序表见表1。

图1动力头的工作循环图由图1和表1可知,组合机床为自动循环状态时,按下启动按钮后,左、右动力头电动机m1、m2同时旋转,按下“快进”按钮,电磁阀yv1、yv3通电,左、右动力头快速进给并离开原位,行程开关sq1、sq2、sq5、sq6先复位,行程sq3、sq4后复位。

当sq3、sq4复位后,在动力头进给过程中,靠各自行程阀自动变快进为工进,同时压下行程开关sq,冷却泵电动机m3工作,供给冷却液。

当左动力头加工完毕,将压下sq7并顶在死挡铁上,其油路油压升高使kp1动作,当右动力头加工完毕,将压下sq8并使kp2动作,yv2、yv4将通电,同时yv1、yv3也将失电,左、右动力头将快退。

当左动力头使sq复位后,冷却泵电动机将停转。

基于PLC的液压传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液压传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表2 I/O端子分配表
输 入
输 入 设 备
输入端子
输 出 输 出负 载 输 出 端 子
SAl SA2 FR1
10.O 10.1 10-2
KM 1 KM2 l(=M3
QO.O Q0.1 QO.2
FR2 SB1 SB2
10-3 10.4 10.5
YV1 YV2 YV3
及软件设计 ,提供了主要的硬件 原理图和软件 程序 。
关键 词 : 可编程序控 制器 ;组合机床 ;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9—01 34(201 2)06(下)一0064—03
Doi:1 0.3969/J.issn.1 009-01 34.201 2.6(下 ).22
(1.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机 电工程系 。郑州 451150;2.济源职业技术学 院 电气系 。济源 454650) 摘 要 : 本文设计 了一种以德国西 门子公司的微型可编 程序控制器 (PLC)为核心 的控制系统 ,以替
代组合机床 上原有的继 电控 制线路 ,实现 了对组合机床控 制系统的改造 。分 析了系统 的硬 件
I1 4
SQ8 回 KP2
I1.5
Q0.7
一 __= /一 — I1.6
L+ 1M
2M M
24V .
2L l

FU2
图 3 PLC的 I/O端 子 接 线 图
第34卷 第6期 2012—6(下 ) [651
务l 匐 化
网络 1Q0 . 1
白凸白 换 得 到 ,转 换 过 程 中应 注 意 以
图2 左 右 动 力 头 的 工 作 循 环 示 意 图

基于PLC的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钻孔组合机床是一种常用的加工设备,其控制系统对于机床的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设计了一种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控制钻孔组合机床的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仿真;实验验证一、引言钻孔组合机床是一种常用的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传统的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多采用电磁继电器和电路控制的方式,具有控制精度低、可靠性差等缺点。

而PLC技术具有编程灵活、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基于PLC技术,设计了一种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二、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PLC主控模块、人机界面模块、执行机构模块等。

PLC主控模块实现对整个控制系统各部分的控制指令的解码和执行;人机界面模块为操作员提供了直观的控制界面;执行机构模块负责实际的加工操作。

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程序的编写和参数设置。

控制程序的编写是整个软件设计的核心,包括自动控制程序、手动控制程序、故障检测程序等。

参数设置是根据具体的机床和工件进行的,包括钻孔深度、钻孔速度等参数的设置。

三、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仿真为了验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进行了系统的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控制钻孔组合机床的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四、PLC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实验验证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控制钻孔组合机床的工作,实现了钻孔深度和钻孔速度的准确控制。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基于PLC的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摘要组合机床是一种集多种加工方式于一身的高端智能化设备。

本文基于PLC平台,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组合机床控制系统,以实现多种加工方式的联合操作。

在系统设计中,首先对组合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随后选择合适的PLC控制器,根据系统控制需求,编写程序实现各种加工作业的自动控制和监控。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加工方式的组合操作,同时保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AbstractCombined machine tool is a high-e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hat integrates multiple process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PLC platform,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set of combined machine tool control system to realize the joint operation of multiple processing methods. In the system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combined machine tool a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appropriate PLC controller is selected, and the program is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control requirements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various processing tasks.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st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system a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support the combined operation of multiple processing methods while ensuring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ing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关键词:组合机床;PLC控制;加工质量;工作效率;仿真实验Keywords: combined machine tool; PLC control; processing quality; work efficiency; simulation experiment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组合机床逐渐成为了制造业领域中的重要设备。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组合机床是一种集多种工艺操作于一体的机床,它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工艺操作的自动切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电气控制系统是组合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控制和监控机床运行状态的关键作用。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关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本文将综述一些基于PLC 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PLC起着核心作用。

一些研究文献提出了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如[1]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和CNC(计算机数控)技术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该方法将PLC和CNC技术相结合,利用PLC进行机床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控制,而由CNC控制系统进行工艺操作的控制。

通过将PLC和CNC技术相结合,该方法能够实现组合机床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另一些研究文献关注于PLC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2]中研究了一种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组合机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机床运行的最佳性能。

此外,一些研究论文还关注于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

例如,[3]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该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机床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如何提高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实现机床运行的智能化等。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基于PLC的六工位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六工位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文章介绍三菱 FXON 系列 PLC在六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分析了控制的内容以及控制 要求 ,设计了控制电路 ,采用梯形图编程方式 ,用顺序控制的设计思路开发了控制程序 ,介绍了实现 PLC 控制的过程 ,实现了机床的自动循环加工 。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运行和调试 ,结果表明将 PLC控制技术 应用于六工位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大大提高了其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同时减少了大量继电器的 硬件接线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 关键词 :组合机床 ; PLC;六工位 中图分类号 : TG659 文献标识码 : A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第 7期
·控制与检测 ·
钻 、扩 、铰等滑台动作的各位置信号和各设备动作的返 回信号 (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点 ) ;输出端连接控制各 台电动机动作的接触器线圈和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各 电磁阀线圈 。
The D esign of Con trol System of M ulti2sta tion M odular M ach ine Tool Ba sed on PLC XUN Qun2de1 , YAN G Chao2jun1 , WANG Hong2rui2 , YU J ian2yong 1 , YE Zhen1
2009年第 7期
·控制与检测 ·
文章编号 : 1001 - 2265 (2009) 07 - 0053 - 04
基于 PLC的六工位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
荀群德 1 ,杨超君 1 ,王宏睿 2 ,禹建勇 1 ,叶镇 1
(1.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南京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 211167)

基于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计题目:基于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第2页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第一章绪论 (5)1.1组合机床概述 (5)1.2 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1.3 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6)第二章四工位组合机床原理及液压系统 (8)2.1四工位组合机床的工作原理与过程分析 (8)2.1.1 回转台工作原理 (9)2.1.2 钻孔工作原理 (9)2.1.3 扩孔工作原理 (9)2.2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液压控制系统 (11)第三章 PLC概述与方案论证 (13)3.1 PLC概述 (13)3.1.1 PLC基本介绍 (13)3.1.2 PLC硬件组成 (13)3.2方案论证 (17)3.2.1 PLC与继电器-接触器相比较: (17)3.2.2 PLC与单片机比较 (18)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0)4.1选择PLC机型 (20)4.1.1 结构选择 (20)4.1.2 I/O点选取原则 (20)4.1.3确定PLC机型及扩展模块 (21)4.2设计I/O分配表 (22)4.3设计PLC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24)4.3.1 PLC的详细接线图 (24)4.3.2 电机电气原理图 (26)4.4设计PLC控制系统操作面板 (26)4.5相关元器件的选择 (28)4.5.1电气元件的选取 (28)4.5.2液压元器件的选择 (29)第五章部分程序的分析以及程序调试结果 (30)5.1 以下程序段的分析: (30)5.2 此次设计的程序建立以及调试结果分析如下: (32)第六章设计总结与体会 (34)6.1设计总结 (34)6.2心得体会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7)附录一 (38)附录二 (52)基于PLC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文章以四工位组合机床为研究对象,四工位主要包括钻孔、扩孔、攻丝、机械手上下料等工位,通过对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的探究以及对机床的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分析,给出了机床动作循环图、液压元件动作表以及四工位组合机床的液压控制系统;并采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列出了PLC的I/O地址分配表,绘制了PLC 的I/O分配图和单循环自动工作流程图,编写PLC控制程序的梯形图和指令表;由操作面板组成的人机界面,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操作变得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在当今社会会环境中,许多的生产车间和工厂都在使用各类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仪器和工具为了可以在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的同时节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使得经济收益最大化。

由于这些自动化设备都属于非标设备所以在生产车间中我们需要对这些自动化设备所需的零部件进行加工,而实现零部件加工的工具就是机床。

作为非标生产行业的设备,普通的机床大部分时间需要人为操作,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生产效率更高,拥有半自动甚至是自动化的组合机床,组合机床就是多工位机床。

在组合机床中往往会配备生产非标项目所需的特制部件以及夹具。

组合机床往往能达到多工位、多线、非单一操作的加工流程是未来生产行业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

关键词:PLC;组态王;多工位;机床1.总体方案设计1.1基本功能本篇文章设计规划的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实现了,上料/下料、钻孔、扩孔、铰孔四种动作,这四种动作是机床加工最基本的功能。

下面就是对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仿真与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1)对被加工工件进行上下料、钻孔、扩孔、铰孔,四个动作的加工。

(2)系统具备自动运行和手动运行两种运行方式,运行状态指示灯通过亮的灯不同的系统运行状态。

(3)系统发生故障时,发出声音和灯光报警,达到硬件保护和警示作用。

1.2工作原理本次设计的基于PLC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主要由PLC、HMI(人机界面)、位置和故障检测、刀具驱动机构(电机和液压)、运行和报警指示等几部分组成。

当PLC检测到机加工位有元工件时,然后钻孔工位、扩孔工位、铰孔工位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再回到原始工位,取走工件,然后等待下一个工件的到来。

如果PLC检测到系统故障,系统会启动自我保护功能(自动运行将不能运行或启动),同时发出报警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系统执行件的每个状态都会显示在触摸屏(HMI)上,进行人机交互。

2.设计方案2.1控制系统电源的设计本设计系统中供电电源为交流380V,PLC的供电电源为交流220V,使用隔离变压器为其供电,PLC输入/输出回路的电源为直流24V,选用交流220V/直流24V直流稳压电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三面铣组合机床有单循环自动工作、单动力头自动循环工作、点动三种工作方式, 下面以一个自动工作循环为例分析单循环自动工作过程控制。 首先将转换开关SA1扳至“单循环自动工作SA1-1”位置,当操作者将要加工的零件 放在液压滑台的夹具中后(其他准备工作就绪),按加工指令按钮,工件开始夹紧,夹紧后工 件压力继电器触点动作,滑台开始快进,原位开关SQ1复位;当滑台压下滑台快进转工进位 置开关SQ2后转工进,同时起动左铣头和右1铣头开始加工;当加工到指定位置SQ3,立铣 头开始加工;又过一定SQ4位置时,右1铣头停止,右2铣头开始加工,直到终点三台电动机 同时停止。此时,当死挡铁停留压力继电器BP1触点动作后滑台自动快速退回原位,SQ1 受压,工件松开,一个自动工作循环结束。
1.2 组合机床的特点
组合机床是用按一定规则和标准设计的通用部件以及按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工艺要 求设计的专用部件组成的专用机床。组合机车是由专用机床和万能机床发展来的,它结 构简单,又能够重新调整,适应新工件的加工。 组合机床与万能机床和专用机床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组合机床结构稳定、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 2、组合机床设计和制造的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 3、组合机床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 4、组合机床其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可以重复利用,不必另行设计和制造。 5、组合机床由于采用专用夹具、刀具和导向装置等,对操作工人水平要求不高, 加工质量靠工艺装备保证。 6、组合机床易于联成组合机床自动线,以适应大规模的生产需要。
2.4 PLC的I/O分配表
本控制系统的PLC的输入、输出点数的确定是根据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和所需控制的 现场设备数量加以确定。 (1)PLC的输入端口包括自动循环工作按钮、点动按钮、油泵启动、总停按钮、 SA1等,还包括电动机的热保护继电器输入,输入形式是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 2)PLC的输出端口包括运行指示灯、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 PLC的I/O分配表如下所示:
第一章 三面铣组合机床概述
1.1 组合机床概述
1.1.1 组合机床发展史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转位刀具、密齿铣刀、镗孔尺寸自动检测和刀具自动 补偿技术的快速发展,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也有很大的提高。铣削平面的平面度可达 0.05毫米/1000毫米,表面粗糙度可低达2.5~0.63微米;镗孔精度可达IT7~6级,孔 距精度可达O.03~O.02微米。 最早的组合机床是1911年在美国制成的,用于加工汽车零件。初期,各机床制造厂 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标准。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和维修,提高不同制造厂的通用部件的互 换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机床制造厂于1953年协商,严格规定各 部件间的联系尺寸,确定了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化的原则,即但对部件结构未作规定。 1.1.2 组合机床部件分类 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按功能可分为五类。 动力部件主要有动力箱、切削头和动力滑台,是为组合机床提供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的部件。 支承部件有侧底座、中间底座、支架、可调支架、立柱和立柱底座等,是用以安装 动力滑台、带有进给机构的切削头或夹具等的部件。 输送部件主要有分度回转工作台、环形分度回转工作台、分度鼓轮和往复移动工作 台等,是用以输送工件或主轴箱至加工工位的部件。 控制部件有液压站、电气柜和操纵台等,是用以控制机床的自动工作循环的部件。 辅助部件主要就是有润滑装置、冷却装置和排屑装置等。
引言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迅速提升加工技术与精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每年投入大量 资金和技术对传统老式组合机床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PLC模块、操控 监控设备等组成电气数字控制系统,以实现编程输入、人机交互、自动化加工的控制方 式,扩大加工能力,减少故障,提高效率,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传统的控制方式采用物理电子器件和大量而又复杂的硬接线, 使得系统的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故障诊断和排除困难,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随 着科学技术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无论在性能上或者效率 上都得到很大提升。因此,采用PLC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很有必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面铣组合机床,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控制理念,以三菱电机 公司的FX2N系列PLC作为组合机床的主控制器,同时连接PC端通过工业组态技术实现 远程监控功能,实现一个全新的自动控制系统。三面铣组合机床是用来进行铣销加工的 一种自动加工设备,其作用对象是Z512W型台式钻床主轴箱的Ф80、Ф90孔端面及定位 面。
2.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2.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原则会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 以下4点。 (1)可靠性原则—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完整性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业生产要求或机械设备的控制要求。 (3)经济型原则—力求控制系统简单、实用、合理。 (4)发展性原则—适当考虑生产发展和工艺改进的需要,在I/O接口、通信能力等方 面留有余地。
3.2 PLC编程软件概述
三菱PLC编程软件GX-Developer是三菱通用性较强的编程软件,它能够完成Q系 列、QnA系列、A系列(包括运动控制CPU)、FX系列PLC梯形图、指令表、SFC等 的编辑。该编程软件能够将编辑的程序转换成GPPQ、GPPA格式的文档,当选择FX系 列时,还能将程序存储为FXGP(DOS)、FXGP(WIN)格式的文档,以实现与FXGP/WIN-C软件的文件互换。该编程软件能够将Excel、Word等软件编辑的说明性文字、 数据,通过复制、粘贴等简单操作导入程序中,使软件的使用、程序的编辑更加便捷。 此外,GX-Developer编程软件还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简便 (2)丰富的调试功能 (3)能够用各种方法和可编程控制器CPU连接
2.5 PLC的I/O分配图
2.6 变频调速器
2.6.1 变频器的概述 变频器是把工频电源(50Hz或60Hz)变换成各种频率的交流电源,以实现电机的变 速运行的设备,其中控制电路完成对主电路的控制,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 直流中间电路对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平滑滤波,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再逆变成交流电。 变频器的分类——按照主电路工作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电压型变频器和电流型变频 器;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V/f控制变频器、转差频率控制变频器和矢量控制变频 器等;按照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变频器、高性能专用变频器、高频变频器、单相变 频器和三相变频器;按照开关方式分类,可以分为PAM控制变频器、PWM控制变频器 和高载频PWM控制变频器等。 2.6.2 变频器原理 变频器有交-直-交和交-交两种形式。交-交变频器可将工频交流直接转换成频率、 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交-直-交变频器则是先把工频交流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然后 再把直流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其基本构成如图6所示。主要由主电路 (包括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整流器主要是将电网的交流整流成直流;逆变器是通过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将直流逆 变成任意频率的三相交流;中间环节又叫中间储能环节;由于变频器的负载一般为电动 机,属于感性负载,运行中中间直流环节和电动机之间总会有无功功率交换,这种无功 功率将由中间环节的储能元件(电容器或电抗器)来缓冲;控制电路主要是完成对整流 器的电压控制,对逆变器的开关控制以及完成各种保护功能。
第二章 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本章主要从系统设计结构和硬件设计角度,介绍该项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系统的硬件配置、主电路设计等。
2.1 PLC的简介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 子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它使用了可编程序的记忆以存储指令, 用来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和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和输出, 以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的特点如下: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2)编程简单,易学易用 (3)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5)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能耗低 ,成本低 PLC的领域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2)模拟量控制 (3)运动控制 (4)过程控制 (5)数据处理 (6)通信及联网
PLC基于的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姓 名: 指导老师: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面铣组合机床,通过对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的探究以及对机床的 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的分析,给出了机床动作循环图、液压元件动作表;并采用PLC控制 系统的设计方法, 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列出了PLC的I/O地址分配表,绘制了PLC的I/O分配 图和单循环自动工作流程图,编写了PLC控制程序的梯形图和指令表;再由组态王设计 的人机界面显示操作(HMI),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操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系统的 自动化程度和实用性。 关键词:PLC; 编程技术;组合机床;组态王
1.3 机床主要结构部件
机床主要部件包括床身、工作台、底座、铣削动力头、液压动力滑台、工件松紧油 缸、液压站等组成。机床床身安放在底座上,床身上安装有液压动力滑台,工件及夹紧 装置放于滑台上。床身的两边各安装有一台铣销头,上方有立铣头,液压站在机床附近。
1.4 三面铣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要求
三面铣组合机床有左铣削头、右铣1号削头、右铣2号削头、立铣削头和液压泵五台 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机,设计要求如下: (1)机床有单动力头自动循环工作、点动、单循环自动工作三种工作方式。 (2)五台电机均为单向旋转。 (3(4)油泵电机在自动加工一个循环后不停机。 (5)必要的联锁与保护环节。
本机床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日本三菱公司的FX2N系编程控制器,根据设计的机床控 制系统对输入输出的要求,本机床控制系统设计选择了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X2N系列 可编程控制器中的FX2N–80MR-001。该型号的输入点数40个,输出点数40个,输出形 式是R-继电器输出(有接点,交流、直流负载两用)。不但满足本设计中的输入输出点 数的基本要求,而且为日后本机床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保留有一定的系统扩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