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 第1次 )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重庆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宏观经济学
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这是因为政府购买在第一轮直接进入总需求,政府转移支付通过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总需求。
正确
错误
收藏该题
17、
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正确
错误
收藏该题
18、用GDP缩减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能很好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的变化。
正确
错误
收藏该题
19、
当发生不利的供给冲击时,政府并不能干预经济的调整过程。
>
正在加载试题,请稍候...
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作业宏观经济学第2次
宏观经济学
题号一二合计
已做/题量0 / 200 / 200 / 40
得分/分值0 / 400 / 600 / 100
一、判断题(共20题、0 / 40分)
1、
外生变量指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变量的取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不受本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的影响。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调节超额准备金率
C、调节货币流通速度
D、调节汇率
收藏该题
17、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收藏该题
18、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收藏该题
19、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
B、平均而言,每一元钱每年要易手30次。
C、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年要存款或取款30次。
D、平均而言,一笔交易结算的时间为30天。
收藏该题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宏观经济学》第1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宏观经济学》第1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宏观经济学》第1次作业2017-2-11您本学期选择了“宏观经济学”说明:本次作业总分为40分,您的得分为40分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1分]A.公司财产税B.销售税C.公司利润税D.货物税2. 假设出现供给型通货膨胀。

根据粘性理论,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将: [1分]A.不确定B.提高C.下降D.不变3. 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 [1分]A.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B.因调动工作暂时在家休养者C.季节工和零活工D.一年没有找到工作4. 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1分]A.以上均正确B.消费者物价指数C.生产物价指数D. GDP平均指数5. 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会损害哪些人的利益? [1分]A.以上都包括B.货币持有者C.固定获得养老金,而且在通货膨胀预期前对养老金讨价还价的人D.餐馆老板6. 投资乘数等于: [1分]A.(1-MPS)的倒数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D.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7. 自然失业率: [1分]A.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B.恒为零C.依赖于价格水平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8.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1分]A.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C.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D.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9. 改变价格的成本通常被当作: [1分]A.调整(或菜单)成本B.交易成本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10. 通货膨胀是: [1分]A.以上都不是B.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D.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11. 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1分]A.厂商收入----中间产品成本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工资+利息+地租+间接税D.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间接税+利润12. 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1分]A.实际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3. 效率工资经常被认为是可减少偷懒。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
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Y代表总产出,DPI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DPI + Z + T 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企业折旧基金也可以表示为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Y = C + S + T
三、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就被经济学家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业务银行
存 款 D(D = R + C)
准备金 R(R = rD ,r=20%)

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宏观经济学 ch1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 ch1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Q
轿车数 量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32
(二)决定模型的要素: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1、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由模型
本身决定的或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P7)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是由模
型外的其它因素决定的变量,它本身不能由
模型解释。 在模型中,它们的值或变化被认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36
(三)模型分析的前提假设:价格的伸缩性与粘性 1、市场出清: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的一种状态,
在形成市场出清时,价格是伸缩性的。
2、短期看,许多价格都是粘性的——相对于供需 失衡,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例如,
– 劳动合同确定的是名义工资,其期限往往是一年甚
至更长 – 出版商常常要3—4年才会调整一次其杂志的价格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22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模型
1、定义: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
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P8)
2、作用:
• 解释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 解释某种经济行为
• 设计政策以改善经济运行状况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23
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 新轿车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15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slide 16
失业与收入的增长
5 4 3 2 1 0 -1 -2 -3 -4 -5 1965
%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失业率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目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1)第二节核算GDP 的两种方法 (2)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第二节跨期消费理论 (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对 GDP 概念的理解1.一国或一地区:是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GDP 包含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及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包括本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和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与GDP 关系:GNP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DP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2.一定时期内: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

3.是本期生产的,不是销售的4.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既包括商品的价值,也包括劳务的价值6.市场价值7.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习题演练】1.(判断)一家企业去年的存货到今年还没有卖出去便发生了腐烂,这导致今年的G DP 下降。

()2.(单选)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单选)下列()应该计入G DP。

A.新旺面包厂进货2吨面粉B.家庭主妇莉莉求便宜,到批发市场购买了 200 公斤面粉,打算放着慢慢用C.小张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了奇虎 360 公司的2 万股股票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GDP第二节核算G DP 的两种方法一、支出法(一)支出法的含义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次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________认为一个国家应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财富。

2.
衡量一种资产是否是货币的标准是________。

3.
消费函数中,表示________。

4.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________资产指的是可以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的资产。

5.
将一个经济中的________、折旧和间接税加总也可以得到GDP。

6.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税率上升的税收制度被称为________。

7.
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的__________加总(即所有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加总)也可以得到GDP。

8.
失业率是失业者占________的百分比。

9.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下降会________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10.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税率上升的税收制度被称为________。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3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考虑一个只生产汽车的简单经济。

在第一年,生产量是10台汽车,价格是1万元;在第二年,生产量是20台汽车,价格是1.2万元。

以第一年为基年,计算第二年的GDP缩减指数是多少?
2.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自发性消费支出为500,自发性投资支出为250,边际消费倾向为0.5。

写出总需求的表达式,并求解该经济的均衡收入。

3.
假如一千克美国苹果卖5美元,而一千克英国苹果卖4英镑。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求解美元和英镑的名义汇率应为多少?
4.
考虑一个只生产衬衣的简单经济。

在第一年,生产量是100件,价格是80元;在第二年,生产量是120件,价格是100元;在第三年,生产量是200件,价格是104元。

以第一年为基年,根据GDP缩减指数计算从第二年到第三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5.
假如一千克美国苹果卖5美元,而一千克英国苹果卖5英镑。

如果名义汇率是1美元兑0.8英镑,求解美国苹果和英国苹果之间的真实汇率是多少?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分析货币需求包含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分别与哪些因素相关?
2.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3.
错觉理论如何影响短期总供给?
4.
为何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可以起到自动的稳定器作用?
5.
为何会发生挤出效应?
答案:
一、填空题(30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
1.
参考答案:
重商主义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流动性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边际消费倾向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
参考答案:储备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要素收入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6.
参考答案:累进税制度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7.
参考答案:增加值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8.
参考答案:劳动力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9.
参考答案:增加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0.
参考答案:
累进税制度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二、计算题(35分,共 5 题,每小题 7 分)
1.
参考答案:
第二年的名义GDP是24万元;第二年的实际GDP是20万元;因此,第二年的GDP缩减指数是120%。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1)总需求:,化简为:。

(2)均衡条件,求解得。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名义汇率应为1美元兑0.8英镑。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
参考答案:
(1)第二年的名义GDP是12000元,第二年的实际GDP是9600元,
因此,第二年的GDP缩减指数是125%;
(2)第三年的名义GDP是20800元,第三年的实际GDP是16000元,
因此第三的GDP缩减指数是130%。

(3)第二年到第三年的通货膨胀率是:(130%-125%)/125%*100%=4%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三、问答题(35分,共 5 题,每小题 7 分)
1.
参考答案:
凯恩斯将人们的货币需求归纳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最终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

预防动机指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预期未来的交易额,而这种交易额也与人们的现期收入水平正相关。

投机性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采用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但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增加货币供应量不能继续降低利率。

这是因为由于人们有流动性偏好,当利率很低时,人们宁愿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资产。

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物价水平的变动会让企业暂时认为是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而没有注意到价格水平的整体变动。

由于短期的错觉,企业增加了供给。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
参考答案:
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按照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可以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购买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减少了总需求的上升。

政府通过买卖农产品,熨平经济波动。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
挤出效应发生的机制是:当政府购买增加时,总需求就增加;随着总需求的增加,总收入也会增加;随着总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也会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上升会导致利率的上升;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需求就会下降,这又会通过同样的乘数过程降低均衡产出和总收入。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