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中西文化的对比

中华文化——中西文化的对比

圣诞节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 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來庆祝,因而又名耶 诞节。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日 子。与春节一样圣诞节也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12月25日这一天, 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 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 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关于“鬼”
清明VS万圣节
戴 柳 条 帽 放 风 筝 荡 秋 千 。
灭 出 寒 食 后 从 宫 中 传 出 新 火 。 清 明 还 要 插 柳 枝
日 曹 操 改 为 一 天 唐 改 为 清 明 前 三 天 所 有 火 都 得
往 坟 上 扬 添 坟 。 以 前 清 明 也 叫 寒 食 节 曾 长 达 百
圣诞PARTY: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 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 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圣诞大餐:圣诞节 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 就是例牌主菜了,当然还有姜饼、糖果等等了。圣诞卡:是祝贺圣 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 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报佳音:圣诞夜挃12月24日晚至 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 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 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又 称 鬼 节 清 明 要 上 坟 同 时 有 踏 青 的 习 俗 把 新 土
, , ,
,
, ,
, ,
,
, ,
, ,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

中西文化比较最新版课件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
在历史上因受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农业民族所特有的素 质、观念和意识、民族整体性格特征,以及农耕文明所具有的一系 列文化特征,在中华民族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充分。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农业生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3)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和作物生长规律性强的特点,反映了自然规律决定农业 生产活动这一基本准则。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或对自然已提供的条 件进行改良或改善,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自然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任 何仅凭主观意志和意愿改变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注定是失败的。由于必须 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能凭借主观意志改变自然规律,所以中华民族养 成了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心理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克 制能力。任何强求他人、使人感到勉为其难的行为,都被视为是缺乏修养 和道德的。
农业生产的一些鲜明的特点:
• 第一,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与季节的变化关系密切。 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适时 劳作。
• 第二,农作物生长具有规律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生 产者必须严格按照作物生长规律,适时从事相应的劳动。
• 第三,降水、光照、温度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乃至收 成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中西文化比较
二、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的影响(2)
➢ 畜牧民族所具有的冒险精神、自我中心意识和对自由权力的崇尚、对个性 化的追求,还促成了西方民族“难耐沉寂”、不习惯平庸生活的性格特征。 他们喜欢通过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寻求冒险、刺激等方式,打破沉寂、 平庸,充分表现自我,显示自我的价值。所以西方的娱乐方式多冒险、刺 激,多彰显个体的价值,这也是其社会心态的一种显现。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发达的畜牧业占据着社会经济的主流。 所以,畜牧业生产对西方民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包括饮食和生 活习俗、观念和意识、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

中西文明起源之比较篇

中西文明起源之比较篇

思维方式差异
中国哲学思想注重整体思维和辩 证思维,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 学思想注重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 强调理性主义。
社会功能差异
中国宗教与哲学思想注重社会伦 理和道德教化,强调集体主义; 西方宗教与哲学思想注重个人信 仰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主义。
05
中西文明交流与影响
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中西城市与国家起源的比较
中西城市与国家的起源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中国城市的起源要早于西方,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而西方城市的起源则要晚得多,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8世纪左右。
中西城市与国家的起源在原因上也有所不同。中国城市的起源主要与农 业生产、水利建设和宗法制有关,而西方城市的起源则主要与工商业发
海洋文明
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其经济形态以贸易和航海为主。 随着贸易的繁荣,城邦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日益加强,地理环境
中国文明起源于大河平原,而西方文明则起源于海洋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文明在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03
增进国际了解
中西文明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了解和友谊。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形态
中国文明以农耕经济为主,而西方文明则以贸易和航海为主。这种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文明在价值观念、社会 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社会结构
中国文明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注重家族和血缘关系;而西方文明则以城邦为单位,注重个人和契 约关系。这种社会结构的差异对中西文明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是 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海上丝 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中东等 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考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1.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比较:2.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拓展点)①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古代东方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主要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产生了保家卫国的思想。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海上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人们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航海和掠夺战争中,养成了冒险精神。

这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文明类型。

②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

西方在经济上大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易错微析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点的理解易错。

这里所说的古代东西方文明都是奴隶社会的文明,都产生了奴隶制度,并取得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例题1 世界文明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

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代中国答案:A解析:世界文明发源地大体有两种,一种起源于大河流域,一种起源于海洋。

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则发源于海洋,故选A。

例题2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将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作比较,你会发现这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

下列对其不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不同,埃及处于大河流域,雅典环居大海发展B.社会经济结构不同,埃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雅典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C.政治体制不同,埃及实行专制统治,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社会性质不同,埃及处于奴隶社会,雅典处于封建社会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差异,A、B、C三项说法正确。

它们都是奴隶社会,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在现代生理营养科学上,中西已逐渐趋向双方之 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明显在增 加,而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及 乳制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大大增加。
中国古代服装
清代服装
春秋战国服装
汉 代宋 服代 装服
装 唐代服装
元 代 服 装
西欧古代服装
中山装的创始人是孙中山先生
这件衣服有其深刻的意义。衣服外的四 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 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 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 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 (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 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 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 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 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 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 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西:比较单一
饮食餐具的差异
中:筷子、瓷器为主,品种较少,主要是碗、 盘、筷子、勺子和酒杯等 ,大大小小、各式各 样的宴会都适用。 西:刀叉、餐具种类较多,用法各异,他们的 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银器、金属器、瓷器、 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

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饮食从先秦开始就以谷物 为主 ,植物类占主导地位 ,谷类蔬菜居多 ,肉食比较少。 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 ,以渔 猎、养殖为主 ,荤食比较多 ,以牛肉、羊肉,鱼等为 主食。
中西 文化的差异
通信15-1 刘春根
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

在两种文化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文化即“道”, 是教化的工夫。“仁者爱人”,血缘的亲情是 割不断的,在宗法社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华文化 的第一基石。而西方的一切学说都始于哲学。 哲学的定义即“爱智慧的学问”。亚里士多德 的逻辑,阿基米德的几何,都是智慧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1.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和古罗马,因此在 谈判时欧洲人喜欢辩论,而亚洲文化的主要特 征是趋于和平,以人为本,讲究和睦。其中, 亚洲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代表。 2.欧洲人在谈判过程中多采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而中国人在谈判时将重点只放在核心问 题上。 3.中国人重视集体和领导权威,西方人强 调个人自由和创新。 4.中国人关注系统和整体性,西方人关注 细节。
《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推介中国》:在论证和 表述上,我们可能更多地强调说理,某些必要的语句 成分或事实背景常常被忽略,而西方人更多地强调逻 辑推理的完整以及事实检验,强调用数据说话;要尽量 减少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词语,多一些“民间色彩” 的叙事方式。(孙明泉,光明日报,2009.12.31) 《东西方思维大比拼》:东亚人在大背景下观察 物体,西方人则更关注眼前;东亚人在判断时对周围 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西方人在判断时则更独立;东亚 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西方人则更善于分析。在跨文 化商业领域,东亚人希望与生意伙伴建立关系,西方 人则希望与生意伙伴保持距离。(美国《福布斯》5月11
日,《参考消息》6月17日13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概述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东西方文明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明体系。

它们在起源、发展和形态上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

起源背景文明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东方文明起源于亚洲大陆,西方文明起源于欧洲。

两者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文明特点。

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1.东方文明注重家族和社会集体,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亲属和社区的联结。

政治制度多为君主制或专制制度,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手中,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2.而西方文明则倡导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制度多为民主制度,注重公民的参与和自由选择,推崇人民的平等和权力分散。

宗教与哲学思想1.东方文明的起源地亚洲是多神教和印度教的诞生地,东方文明在宗教与哲学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个体精神的开发,并重视神灵的角色。

2.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西方文明在宗教与哲学方面注重个体的赎罪和救赎,重视道德伦理,追求智慧和真理。

科技和经济发展1.东方文明在古代取得了较大的科技突破,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学、医药等。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进步逐渐放缓,且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2.西方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一系列科学与技术进步,并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现代的西方文明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与艺术表达1.东方文明以思想深邃、抽象性强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如中国的诗词、书画、戏曲等,印度的古典舞蹈和音乐等。

东方文明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追求心灵的升华。

2.西方文明以逻辑性强、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

西方文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达,追求美的享受和视觉的冲击。

教育和价值观念1.东方文明强调孝道、忠诚、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并以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为重要手段。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引言: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起源与历史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记载,茶被视为一种药物和饮品。

而在西方,茶的起源相对较晚,直到16世纪才从中国传入欧洲。

最早的茶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后来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

二、茶的种类与制作方法中西方茶文化对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种茶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品饮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红茶、绿茶和花草茶等。

西方人一般将茶泡在热水中,饮用时加入糖或牛奶。

三、茶文化的社交与礼仪中西方茶文化在社交与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具有较高的礼仪性,茶艺表演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茶席上的主人会向客人献茶,表示尊敬和好客。

而在西方,茶的社交功能相对较弱,茶一般被视为一种饮料,人们在喝茶时更注重放松和享受。

四、茶文化的象征意义中西方茶文化在象征意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文化象征,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而在西方,茶的象征意义相对较弱,茶被视为一种普通的饮料,人们喝茶更多是为了解渴或享受。

五、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中西方茶文化在影响和传承方面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茶文化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茶文化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而在西方,茶文化的传承相对较弱,茶在西方国家的地位相对较低,人们更多地选择咖啡作为日常饮品。

结论:通过对比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可以看出中西方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

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

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们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里,把他卷入到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


三、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3.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推崇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古语言“父母在,不远游”,故而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则主张防守、和平。

如万里长城用来防守游牧文明的进攻的,杜甫曾写过“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

3.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产生因素包括历史地理基础: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和基克拉迪群岛的新石器时代向金属(青铜)时代的过渡,航海技术兴起,地域多山,人口增加,农业无法满足需求;拥有契约意识基础,希腊克里特迈锡尼人和意大利半岛的工商业者发展培育了西方人的契约意识(账目、收支报表),使得后来西方人都是以商品贸易经济来体现人际关系,而为了弄清楚各自的商品归属需要出现契约,所有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家庭也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亲情关系,婚姻也是以契约体现在教堂的婚礼中。

四、家国与城邦
4.1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家庭为纽带,集血缘承继、婚姻结合、生产经营、财政消费、社会教化、礼法管制等多功能统一体的社会单元、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和世代相续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

个人的家族地位,依照关系网络中的位置而定。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家天下”的宗主统治,例如“天下为家”的父系王位继承,“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汉书·高帝集》)。

具有“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例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语说:“百善孝为先”。

故而中国传统文化重社稷,轻科学,政治统帅一切,官本位体制色彩浓厚。

4.2 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建立起城邦和民主政治体制。

城邦制是近代欧洲政治制度的楷模,其中克里特岛辉煌的城市和宫殿、雅典卫城和城堡都可称典型。

不同姓氏的居民向城市聚集,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

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重点(斯巴达、雅典)。

在民主政治体制方面,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和平民力量崛起向世袭贵族挑战引发了政治民主改革(雅典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世纪,达到雅典民主制的全盛时期。

虽然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共和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因为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是男子,妇女、外乡人、奴隶、被释放奴隶不能享有公民权,但是雅典与罗马的民主政治体制对西方文化的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五、“人文”和“科学”精神
5.1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儒家孔子的“仁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

“礼乐教化”的道德理性注重个体人格的自我修养,“修己以安人”立德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文精神”发展与人伦社会的思想学说,却忽略了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忽略了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

5.2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
康有为语:“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伊壁鸠鲁语:“一个人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

”受海洋文明的影响,西方有着严密的分类的科学学科体系。

西方“科学精神”的主要特征包括理性精神、客观态度、探求真理、宗教渗透,爱因斯坦曾说:“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了。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有着合理的认识手段,如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注重实验与实证;注重逻辑推导、抽象思辨;注重观察与经验;注重执著的态度,不迷信权威,采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前人的成果,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反对终极真理。

六、结论
通过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明确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把握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

增加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同时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淑溟,199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
[2]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中西文化研究论集》。

[3]郁龙余,1989,《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
[4]杨伯峻,1980,《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5]杨伯峻,1960,《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6]卢梭,1980《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7]孟德斯鸠,1961《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书馆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ZhaoHe
(Schoo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Culturalof origin, which plays a big part in our efforts of culture development, comes from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ultures. Though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 have much in common, they differ in value and morality concepts, Social customs, etiquette, relations, the spirit of individuality and so on.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is cultural awareness when making cultural policies, or hav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which enables us to become more active in culture development.
Key:Comparison,origin,cul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