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程序

合集下载

2024年整理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布局设计)

2024年整理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布局设计)

《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项目旨在为某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一套先进的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产品质量。

该农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较大,主要种植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目前,基地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劳作和部分老旧的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引入新型农业机械化设施成为当务之急。

二、设备选型1. 拖拉机- 型号选择:根据基地的耕地面积和作业需求,选择功率适中、性能稳定的中型拖拉机。

该拖拉机应具备良好的动力性能、操控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

- 功能特点:配备先进的液压系统和悬挂装置,可方便地连接各种农业机械具,实现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多种作业功能。

2. 播种机- 型号选择:选用精准播种机,能够实现精量播种,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整齐度。

该播种机应具备调整播种量、行距和株距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需求。

- 功能特点: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播种质量。

同时,播种机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顺利作业。

3. 收割机- 型号选择:选择高效联合收割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工序。

该收割机应具备较强的收割能力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农作物的收割需求。

- 功能特点: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收割高度和速度,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

同时,收割机应具有良好的清选效果,确保收获的粮食干净、无杂质。

4. 灌溉设备- 型号选择:根据基地的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

可选用喷灌设备或滴灌设备,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 功能特点:喷灌设备应具有射程远、覆盖面积大、均匀度高的特点;滴灌设备应具有节水、节能、精准灌溉的特点。

同时,灌溉设备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可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进行灌溉。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

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工艺1.设计需求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作物的种植需求、农产品的加工需求和农民的实际操作需求等。

根据这些需求,确定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设计创新:在满足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创新,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和降低杂质混入等问题。

例如,对于收割机,可以采用新的切割方式和传送带设计,提高收割效率和减少破损率。

3.结构设计:根据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和零部件的布置等。

要求结构简单、合理、牢固和易于维护。

4.制造工艺:根据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

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焊接、冲压、铸造和数控加工等。

制造过程要保证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5.装配调试:将农业机械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进行测试和调试。

确保农业机械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改进和调整。

1.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化农业机械精密加工的关键。

通过数控机床,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零部件加工,提高农业机械的整体质量。

2.精密测量技术:精密测量技术是保证农业机械的精度和质量的关键。

应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对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农业机械的精度要求。

3.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表面美观度。

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镀铬、喷涂、阳极氧化和热处理等。

4.精密装配技术:精密装配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包括合适的装配方法、装配工具和装配工艺等。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重要性和设计过程。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将许多农业生产的重复性劳动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效率。

2.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管理,提供恰当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从而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自动喷水、施肥、除虫等操作,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3.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比如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浪费水资源等。

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和监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并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量,使得使用更加合理和高效。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在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机自动化需求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通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人士进行交流和调研,可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需求。

2.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结构、硬件选型、软件系统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的特点,比如农作物的类型、种植方式、生长环境等,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创新的毕业设计项目。

本文将通过详细论述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以展示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点。

一、引言智能农业机器人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农业劳动强度而研发的一种先进技术。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作物识别、灌溉施肥、病虫害诊断等功能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智能农业机器人的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系统架构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模块组成。

感知模块利用传感器实时获取土壤湿度、气象信息等农场环境参数;决策模块基于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算法,对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执行模块通过操控机械臂、喷洒装置等实现对农作物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2. 自主导航设计智能农业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相机等传感器,结合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机器人通过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建立环境地图并实时更新位置,确保机器人在农田中准确自主导航。

3. 作物识别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作物图像数据的训练,设计作物识别模块。

该模块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颗粒数量,并为后续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4. 灌溉施肥设计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量和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信息,通过控制喷洒装置实现灌溉施肥操作。

结合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算法,智能农业机器人能够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肥料浓度,以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5. 病虫害诊断设计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智能农业机器人能够对农作物叶片、果实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实现病虫害的快速诊断。

通过与预设模型的对比,机器人可以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三、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实现1. 硬件平台选择与搭建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硬件平台包括底盘、导航传感器、执行器件等。

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标准

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标准

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作为农业机械的关键组成部分,设计标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就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功能需求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是设计的核心。

首先,系统应能够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操作,包括自动导航、自动化操控、自动巡航等功能。

其次,系统应具备故障检测与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农业机械的故障问题,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系统还应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通过对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农事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性能指标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评价其设计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首先,系统的操作界面应友好直观,便于用户的操作和掌握。

其次,系统的响应速度应快速准确,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对操作效率的要求。

另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农业生产中常常会有一些恶劣的环境,系统应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此外,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也是必要考虑因素,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变化。

三、设计要求在设计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系统的设计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农业机械在长时间、大负荷下正常运行。

其次,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另外,系统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环境下的需求。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确定设计的核心功能和要求。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另外,要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在设计时预留一定的接口和扩展空间,方便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总结: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性能和效果。

农业采摘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分析

农业采摘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分析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总结出机械臂的优劣势以及需要改进的 方向。例如,如果机械臂的抓取精度较高但移动速度较慢,可能需要优化其传动 系统以提高移动速度;如果机械臂的移动速度较快但抓取精度较低,可能需要改 进其末端执行器设计以提高抓取精度。
四、结论
农业采摘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分析是提高采摘效率和精度的关键。本次 演示通过对机械臂结构、运动原理、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强调了农业采 摘机器人机械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优化机械臂性能,未来的研究 应以下几个方面:1)改进传动系统设计以提高移动速度和抓取精度;2)研发更 高效的末端执行器以提高采摘效率;3)
结合机器视觉和技术实现对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果实自动识别和抓取; 4)完善机械臂的自我保护和故障诊断功能以提高其可靠性和耐用性。通过对这 些方向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农业采摘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采摘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次演示将聚焦于农业采摘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械臂,探讨其结构设计的关键 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3、机械臂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 趋势和挑战
未来,机械臂结构设计将朝着轻质、高强度、多功能、人性化和环保等方向 发展。在材料选用上,将更多地采用高性能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 金等;在结构设计上,将更加注重人体工学和空间利用率的提高;在功能上,将 更多地引入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提高机械臂的感知能力和动作精度;在人性化 设计上,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操作便捷性;在环保方面,将更多地采用节能环 保材料和方法,降低机械臂的生整体结构需根据采摘对象和作业环境进行设计。一般而言,机械臂 应具备大范围的运动能力,以覆盖广阔的采摘区域。同时,为了方便操作和维护, 机械臂结构应简洁、易于拆卸。

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

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

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的加强,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障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安全。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和制造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农业机械的创新设计是指在传统农业机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材料和工艺等手段,对机械结构、功能和性能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创新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创新农业机械的结构创新主要包括轮式结构、行走结构、传动结构等方面的改进。

例如,通过采用液压传动系统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可以提高机械的传动效率和可靠性;通过采用电子控制系统代替机械传动系统,可以实现机械的智能化控制和自动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2. 功能创新农业机械的功能创新主要包括新的作业功能和多功能一体化设计。

例如,传统的拖拉机只能进行耕作和运输等基本功能,而现代农业机械则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一体化设计,例如种植、农药喷洒和收割等多种作业功能的组合,从而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 精准化设计农业机械的精准化设计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机械的精准操作和管理。

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田的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制造工艺、设备和管理手段,确保机械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

制造技术的改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检测(CMM)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设计、加工和检测。

数字化制造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设计效率、制造精度和产品质量,并减少设计和制造周期。

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

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

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智能化农业设备是当今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特点,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一些技术要求:一、感知与数据采集技术1. 传感器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配备各种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植物生长环境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农田的环境参数。

2.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具备无线通信能力,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1. 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挖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农田的状态和植物的生长需求。

2.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田的环境参数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三、智能控制技术1. 控制算法与决策支持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决策支持技术,实现自动化调控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智能农机可以根据预设的农田需求,自主进行操作和控制。

2. 自动化操作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操作功能,包括自动导航、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等,能够自主完成农田作业任务。

3. 远程监控与操控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具备远程监控和操控功能,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实时了解农田和设备的情况,并进行操作和控制。

四、可持续发展技术1. 节能与环保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具备节能和环保的特点,采用低功耗的处理器和传感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精准施肥与农药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需要具备精准施肥和农药技术,能够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病虫害情况,精确控制施肥和农药的用量和时间,减少浪费和污染。

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技术要求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程序农业机械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程序一)设计要求1。

满足农业技术要求衡量某种农具的好坏,除技术指标(生产率、功耗、操纵性能)外,最主要看能否满足农业技术要求。

2。

使用维修方面的要求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机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使用维修方便。

便于维修保养,尽量减小润滑点,零部件的调整、装卸方便,易损件应具有通用性。

3。

制造方面的要求在保证机器性能和寿命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合理确定加工精度和技术条件,降低加工费用。

应按照“三化”要求的原则,设计产品。

二)设计程序对于一种新农业机械的开发,通常要经历一下程序。

1。

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在项目开发以前,对本产品的有关资料全面调查了解,收据资料,进行需求分析和市场预测。

对实施条件、技术难度、经济效益以及推广本产品后,农业生产的影响作出全面估计,得出可行的结论。

如果看不出明显的好处,则不宜实施。

若有明显的好处,则,提出可行性报告,交到有关部门鉴定。

可行性报告里还包含着设计计划任务书。

设计计划任务书里应明确规定任务的来源、机器的使用范围、设计依据以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然后任务的要求制定执行计划和完成进程。

2。

确定具体目标是设计的机器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和生产率的前提下,在机器性能上达到的目标。

3。

性能设计与试验段是机器总体方案的设计(确定)设计方法有三种创新设计:就是产品的新开发改进设计:在原有的产品里,结构性能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完善。

仿造设计:原有的产品上,模仿它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出另一种新产品。

性能设计阶段:主要解决机器性能问题。

设计重点放在整机的工艺流程和主要部件的性能问题。

只要机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性能可以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并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就行。

根据已确定的方案,设计绘制图样,并制造出样机。

性能试验:主要考察设计的样机是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各项指标。

若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重新设计,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试验结束后,应提出技术试验报告,对这种样机是否作为产品生产作出结论。

新产品的试制和试验段:设计的样机如果在性能上、技术上、经济上可行就可以进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中,主要解决结构设计,进一步完善各部件的结构,主要考虑: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

零部件尽量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产品设计结束后,进行试制和试验。

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进行批量生产。

产品的设计结束后,根据用户的要求,或市场预测,进行批量生产。

有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总之,设计制造出的机器结构简单、完善,加固耐用,机器又较高的生产率,较低的功率消耗,操作方便。

已知一台5行小麦条播机,外槽轮排种器,地轮直径为1米,行距20厘米,农艺要求播量Q=10斤/亩,播前调整结果是:在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为20毫米、均匀转动地轮30圈后,播种机总排量为1斤,问该调整结果能否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若不能满足,调整到多大排量时才能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此时的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是多少?已知:Q=10斤/亩,b=20cm,n=5,D=1m,Ls=20mm,N=30,Gs=1斤。

求:Gl,Ll解:Gl=πDBQN(1+δ)/ 666.7=3.14×1×0.2×5×10×30 ÷666.7=1.41 (斤)100%×│Gs-Gl│÷Gl= 100% ×│1- 1.41 │÷ 1.41 =29%>2%Gs/Ls=Gl/Ll=1/20= 1.41 /Ll,Ll=28.2 ( mm一、水平直元线法形成犁面的原理形成条件1、元线是水平直线,运动时紧贴导曲线,而且始终保持水平。

2、导曲线是包络抛物线,一般在于垂直于铧刃线的铅垂面上。

3、元线角(推土角)按一定规律变化,变化规律规律不同,犁体曲面形状不同,性能不同。

变化规律是元线高度不同时,元线推土角不同。

元线角(推土角)是沟墙与元线之间的夹角。

4、影响曲面的因素:导曲线的参数、位置和元线角变化规律。

直柱形犁体曲面:特点是犁体曲面是圆柱体的一部分,元线角是不变的、始终保持规定值。

扭曲形犁体曲面:元线角变化规律不同,有翻土型、碎土型、推土型、升土型、通用型等。

二、倾斜直元线法形成犁体曲面的原理1、元线是斜直线,运动时紧贴导曲线。

2、导曲线在于某一水平面,常用的导曲线是折直线,或曲线。

3、斜元线的运动规律不同,犁体曲面形状不同性能不同。

即,元线运动时,元线的方位角按(推土角和翻土角)一定规律变化。

元线的方位角按(推土角和翻土角)不同规律变化,犁体曲面形状不同。

有螺旋性,单叶双曲面型等。

影响犁体曲面的因素:导曲线的形状、位置、参数和元线的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有一台玉米播种机进行单粒播种作业时,水平圆盘的型孔长度L为12mm,种子平均粒径d为8 mm,株距t为200mm,圆盘直径D为250 mm,型孔数量Z为25个。

问当机组作业速度Vm为8km/h时,该播种机能否正常工作?为什么?试确定校正后的机组前进速度(km/h)?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该排种器的极限速度;2、根据已知Vm计算排种器的实际速度。

3、若排种器的实际速度小于极限速度,说明播种机能正常工作。

否则,将极限速度Vp代入Vp与Vm关系式,求出机组的最高速度值。

解:Vp=(L-d/2)√g/d=(0.012 -0.008/2)√9.8/0.008=0.28 m/sVp=πDVm(1+δ)/ Zt=3.14×0.25×8000/3600/25×0.2=0.35 m/s 不能工作0.28= 3.14×0.25×Vm/ 25×0.2Vm =1.78m/s=6.4km/h1、正牵引:阻力线通过动力中心,且平行于拖拉机前进方向。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由于犁的耕幅一般小于拖拉机的轮距,所以,不易获得这种状态。

2、斜牵引:阻力线通过动力中心,但不平行于拖拉机前进方向,偏斜一个角度。

种场合,阻力线分成Px 和 Py , Px 与牵引力来平衡; Py在拖拉机后轮上产生侧向推力,若土壤反力S能抵抗侧向推力,直线性好,若不能抵抗侧向推力,则直线性差。

3、偏牵引:阻力线不通过动力中心,但平行于拖拉机前进方向,偏差一个距离e 。

整个机构工作时产生偏转扭矩,M= Px ×e ,所以,偏转扭矩在拖拉机前轮上产生侧向推力,4、偏斜牵引:阻力线既不通过动力中心,也不平行于拖拉机前进方向,这是偏牵引和斜牵引的组合。

2、悬挂犁机构的受力分析假设:犁在工作中等速直线运动,即不产生惯性力;犁侧板工作时不接触沟底面,即不受重力影响。

(2)悬挂犁高度调节时的受力分析悬挂犁高度调节耕深时,分配阀手柄放在“浮动”位置,即提升壁和吊杆上没有压力,所以上拉杆和下拉杆都是二力杆。

所以,限深轮上的土壤的反力来控制耕深。

所受力有悬挂犁的重力:其大小、方向、作用点已知;土壤阻力Rxz :根据六分力法和三面法求出大小、方向、作用点已知。

犁侧板摩擦力Fx: Fx = f×Ry , f =0.25~0.5; 方向向后;作用点犁侧板末端,已知。

限深轮支反力Qxz :作用点通过轮中心,方向tgΦ= f = 0.25~0.5 ,但大小未知。

整个机构中,未知数三个(限深轮支反力大小、上拉杆的力的大小、下拉杆的力的大小)可以图解法来求解。

先按比例画机构简图,采用脱离体法,求机构的总阻力(牵引阻力)。

牵引阻力是重力G、犁壁上的土壤阻力RM、犁侧板上的摩擦力FX、限深轮上的支反力RN(QN)的合力。

将农机具为脱离体,求牵引阻力。

R=G+RM+Fx 是犁上总的土壤反力先求G+RM的合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按比例作力多边形求R=G+RM+Fx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将农机具为脱离体,求牵引阻力。

R=G+RM+Fx 是犁上总的土壤反力;求G+RM的合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按比例求R=G力多边形;求R=G+RM+Fx的作用点;整个机构中有四个力,限深轮支反力QN、犁上土壤阻力R、上拉杆力S、下拉杆力NB。

上拉杆和下拉杆拉杆和下拉杆都是二力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已知。

它们的合力必须通过瞬π1。

整个机构中有四个力,土壤阻力R、限深轮支反力QN、上拉杆力S和下拉杆力NB 上下拉杆的合力即牵引力P 因结构平衡,三个力必须汇交于一点。

整个机构中,未知数三个可以图解法来求解。

在力多边形图上画三个力的方向线,就可以求三个力的大小。

整个机构中,牵引力是两个拉杆传递的,两个拉杆是二力杆,可以求出两个拉杆的力。

1、耙片间距对圆盘耙设计安装和使用耙组、保证其正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轴向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耙组在耕作横断面内的对土壤加工和处理的程度、碎土质量。

间距太小易造成土壤堵塞,太大易产生漏耙。

要解决好这一矛盾,耙片轴向安装间距的合理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2、解决不漏土、漏粑措施(1)首先以不产生堵塞的条件b≥(1.5~2)a 确定圆盘耙片的轴向安装间距,保证耙组能入土工作。

(2)然后采取配置相互交错排列的前后2列耙组,前耙组产生的漏耙由后列耙组进行处理,保证整台机组既不漏耙又不堵塞。

结论:通常在生产实际过程中所应用的圆盘耙均为双列耙。

3、常用的播种方法及播种机的类型?基本类型:条播机、穴播机、精密播种机2、播种机的一般组成有哪些?机架、传动装置、种肥箱、排种器、排肥器、行走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器等。

4、何谓排种器的工艺实质?排种器的工艺实质是:通过排种器对种子的作用,将种子由群体化为个体、化为均匀的种子流或连续的单粒种子。

5、对排种器的技术要求:1)、播种量稳定; 2)、排种均匀;3)、不损伤种子;4)、通用性好且使用范围大;5)、调整方便、工作可靠;6、条播排种器:槽轮式、磨盘式、离心式、气力式;7、穴播排种器:型孔盘式、型孔轮式、气力式。

外槽轮式排种器8、外槽轮排种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基本构成:外槽轮、排种盒、排种舌、阻种套、排种轴等。

(2)、工作原理:外槽轮转动时,种子逐次充满于凹槽内,随之转动,种子在排种轮槽齿的强制推动下经排种口排出(强制层)。

同时处于槽轮外缘的厚度为C的一层种子利用种子之间的摩擦力和槽齿凸尖对种子的间断性冲击,以较低的速度被带出,该层种子被称为带动层。

工作特点:⑴通用性好;⑵播量稳定;⑶播量调节方便;⑷结构简单;⑸有脉动现象。

带动层以外的种子被称为静止层。

所以,外槽轮排种器每转排量是强制层和带动层9、按照圆盘的旋转方向可分为:水平圆盘排种器、垂直圆盘排种器和倾斜圆盘排种器等三种类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Lmin ≥(1.5~2)种子长度10、水平圆盘排种器的线速度Vp的确定种子从填充开始即为自由落体运动,Vp增加→填充时间缩短→填充性能下降,Vp减小→填充时间变长→填充性能增加,但生产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