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6.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7.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8.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第一章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第一章CHAPTER 1INTRODUCTIONChapter Organization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The Gains from TradeThe Pattern of TradeProtectionismThe Balance of PaymentsExchange-Rate Determination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CHAPTER OVERVIEW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f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o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Most recentl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av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Chapter 1 of the text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throughout the text.。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标准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作者:————————————————————————————————日期:23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 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 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 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 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 ,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 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
2、(1)等式12-2可以写成()()p CA S I T G =-+-。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赤字。
因此,1982-1985年美国资本流入超过了其经常项目的赤字。
第13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 1、汇率为每欧元1.5美元时,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于三条hot dog 。
其他不变时,当美元升值至1.25$per Euro, 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价于2.5个hot dog 。
相对于初始阶段,hot dog 变得更贵。
2、63、25%;20%;2%。
4、分别为:15%、10%、-8%。
5、(1)由于利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对英镑的预期贬值率为零,即当前汇率与预期汇率相等。
(2)1.579$per pound6、如果美元利率不久将会下调,市场会形成美元贬值的预期,即e E 值变大,从而使欧元存款的美元预期收益率增加,图13-1中的曲线I 移到I ',导致美元对欧元贬值,汇率从0E 升高到1E 。
131-图 7、(1)如图13-2,当欧元利率从0i 提高到1i 时,汇率从0E 调整到1E ,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
I 'IE 1E $/euroE图13-2(2)如图13-3,当欧元对美元预期升值时,美元存款的欧元预期收益率提高,美元存款的欧元收益曲线从I '上升到I ,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E '提高到E ,欧元对美元贬值。
133-图8、(a)如果美联储降低利率,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将贬值。
如图13-4,利率从i 下降到i ' ,美元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从E 提高到E ',美元贬值。
如果软着陆,并且美联储没有降低利率,则美元不会贬值。
即使美联储稍微降低利率,假如从i 降低到*i (如图13-5),这比人们开始相信会发生的还要小。
同时,由于软着陆所产生的乐观因素,使美元预期升值,即e E 值变小,使国外资产的美元预期收益率降低(曲线I 向下移动到I '),曲线移动反映了对美国软着陆引起的乐观预期,同时由乐观因素引起的预期表明:在没有预期变化的情况下,由利I 'E E 'euro/$E IiE 1E euro/$E rate of return(in euro)0i 1i率i 下降到*i 引起美元贬值程度(从E 贬值到*E )将大于存在预期变化引起的美元贬值程度(从E 到E '')。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标准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作者:————————————————————————————————日期:23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 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 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 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 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 ,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 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
2、(1)等式12-2可以写成()()p CA S I T G =-+-。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0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10.1 复习笔记1.进口替代战略(1)含义及特征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发展战略,其基本特征是以国内生产的工业制成品代替进口品,满足国内需求,并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2)一般做法①首先发展相对简易的日用工业,然后发展重化工业。
②压缩政府的不必要开支,增加生产性投资比重。
③对建立替代工业所必须的机器设备、中间品或原料进口采取关税减免和政府补贴的优惠政策。
④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高估本国币值的方式,限制一般工业品进口,同时保证资本品以较低价格进口。
(3)幼稚工业论(幼稚工业论是进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①含义发展中国家具有制造业的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新建的制造工业最初却不能与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完善的制造业竞争。
为了使新成长的制造业获得立足之地,政府应该暂时地给予支持,直到它们足够强大,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为止。
②注意之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a.试图从现在就进入未来才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不总能得到好处。
b.如果政府保护本身有助于培养制造业的竞争力,那么保护才是值得的。
反之,则不值得。
总之,只有存在某种国内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幼稚工业论才能成为政府干预的有效论据。
③市场失灵幼稚工业是否需要保护取决于幼稚工业的保护必须与一种具体的市场失灵相联系,这种市场失灵会使得私有市场不能以应有的速度发展这一产业。
有两种类型的市场失灵可以作为保护幼稚工业的依据:不完全资本市场和无偿占用问题。
a.不完全资本市场作为保护幼稚工业的依据认为,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一整套金融机构可以使得传统部门的储蓄用于新成长部门的投资,那么新工业部门的增长将会受这些工业当前盈利能力的限制。
最优政策是建立更完善的资本市场。
但是,由于对这些幼稚工业的保护可以提高利润,从而使其更快成长,所以保护幼稚工业可以作为次优的政策选择。
b.无偿占用问题的思想是:新产业产生的社会福利没有得到补偿。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六版)习题答案imsect3

OVERVIEW OF SECTION III: EXCHANGE RATES AND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Section III of the textbook is comprised of six chapters:Chapter 12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Chapter 13 Exchange Rates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 Asset Approach Chapter 14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Chapter 15 Price Levels and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Long RunChapter 16 Output and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RunChapter 17 Fixed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SECTION III OVERVIEWThe pres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ory proceeds by building up an integrated model of exchange rate and output determination. Successive chapters in Part III construct this model step by step so students acquire a firm understanding of each component as well as the manner in which these components fit together. The resulting model presents a single unifying framework admitting the entire rang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from pure float to managed float to fixed rates. The model may be used to analyze both comparative static and dynamic time path results arising from temporary or permanent policy or exogenous shocks in an open economy.The primacy given to asset markets in the model is reflected in the discussion of national income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ing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section. Chapter 12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 discussion then proceeds to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in an open economy. The chapter points out, in the discussion o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 that current account transactions must be financed by financial account flows from either central bank or noncentral bank transactions. A case study uses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identities to consider the link between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and the current account.Observed behavior of the exchange rate favors modeling it as an asset price rather than as a goods price. Thus, the core relationship for short-run exchange-rate determination in the model developed in Part III is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hapter 13 presents a model inwhich the exchange rate adjusts to equate expected returns on interest-bearing assets denominated in different currencies given expectations about exchange rate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rest rate. This first building block of the model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hapters that expl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domestic interest rates and output, the basis for expectations of future exchange rates and richer specifications of the foreign-exchange market that include risk. An appendix to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determination of forward exchange rates.Chapter 14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money market, linking monetary factors to short-run exchange-rate determination through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The chapt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Interest parity links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to the exchange rate, a relationship captured in a two-quadrant diagram. Comparative statics employing this diagram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n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short run. Dynamic considerations are introduced through an appeal to the long run neutrality of money that identifies a long-run steady-state value toward which the exchange rate evolves. The dynamic time path of the model exhibits overshooting of the exchange-rate in response to monetary changes.Chapter 15 develops a model of the long run exchange rate. The long-run exchange rate plays a role in a complete short-run macroeconomic model since one variable in that model is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The chapt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 model of the exchange rate in the long-run based upo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s developed.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however, casts doubt on this model. The chapter then goes on to develop a general model of exchange rates in the long run in which the neutrality of monetary shocks emerges as a special case. In contrast, shocks to the output market or changes in fiscal policy alter the long run real exchange rate.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real interest parity relationship that link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to the expected change i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 appendix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under a 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Chapter 16 presents a macroeconomic model of output and exchange-rate determination in the short run. The chapter introduces aggregate demand in a setting of short-run price stickines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the goods market. The exchange-rate analysis presented in previous chapters provides a model of the asset market. The resulting model is, in spirit, very close to the classic Mundell-Fleming model. This model i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variety of policies. The analysis allows a distinction to be drawn between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policy shifts through the pedagogic device that permanent policy shifts alter long-run expectations while temporary policy shifts do not. This distinctio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xchange-rate expectations on macroeconomic outcomes. A case study of U.S.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between 1979 and 1983 utilizes the model to explain notable historical events. The chapt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import price movements which focuses on the J-curve and exchange-rate pass-through. An appendix to the chapter compares the IS-LM model to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chapter. A second appendix considers intertemporal trade and consumption demand. A third appendix discusse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and estimates of trade elasticities.The final chapter of this section discusses intervention by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policy to the money supply. This analysis is blended with the previous chapter's short-run macroeconomic model to analyze policy under fixed rates.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central bank is used to keep track of the effects of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on the money supply. The model developed in previous chapters is extended by relaxing the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 and allowing exchange-rate risk to influence agents' decisions. This allows a discussion of sterilized intervention. Another topic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is capital flight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 models of how a balance of payments or currency crisis can occur. The analysis also is extended to a two-country framework to discuss alternative systems for fixing the exchange-rate as a prelude to Part IV. An appendix to Chapter 17 develops a model of the foreign-exchange market in which risk factors make domestic-currency and foreign-currency assets imperfect substitutes.A second appendix explores the monetary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third appendix discusses the timing of a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2、(1)等式12-2可以写成CA =(S P-I)• (T -G)。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表的贷方。
(3)、法国政府通过销售其持有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存款干预外汇市场,代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项目。
购买美元的法国公民如果使用它们购买美国商品,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经常项目的贷方;如果用来购买美国资产,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金融项目的贷方。
(4)假定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支票账户在法国进行支付。
当此公司支付餐费给法国餐馆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
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必须销售资产(消耗其在法国的支票账户)来支付,从而减少了公司在法国拥有的资产,这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5)、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6)离岸交易不影响美国国际收支账户。
4、购买answering machine记入New York收支账户的经常项目借方,记入New Jersey 收支账户经常项目的贷方。
当New Jersey的公司将货款存入New York银行时,记入New York的金融项目的贷方和New Jersey金融项目的借方。
如果交易用现金进行支付,则记入New Jersey金融项目的借方和New York金融项目的贷方。
New Jersey 获得美元现钞(从New York进口资产),而New York则减少了美元(出口美元资产)。
最后的调整类似于金本位制下发生的情况。
5、(1)、非储备金融项目余额为盈余 5 亿美元,而经常项目赤字10亿美元,所以当年Pecunia国际收支余额(官方结算余额)为-500万美元。
该国不得不为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一亿美元的资金,所以该国当年净国外资产减少 1 亿美元。
(2)、Pecunia中央银行为经常项目赤字提供的资金不能由私人资本流动来弥补。
仅仅当外国中央银行需要Pecunia资产时才能使Pecunia中央银行避免使用5亿美元储备来为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提供资金。
因此,Pecunia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减少了5亿美元,这部分在其国际收支表上将以官方资本形式流入(同样的数量)。
(3)如果外国官方资本流入Pecunia 6亿美元,则该国有1亿美元的国际收支盈余。
即,该国需要10 亿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但有11 亿流入了该国。
因此,Pecunia 中央银行必须使用额外的一个亿借贷给国外从而增加其储备。
被外国中央银行购买的Pecunia 资产作为流出进入该他们国家的国际收支账户借方。
基本原理是该交易导致外国对出售资产方的Pecu nia支付。
(4)、与非中央银行交易一起,Pecunia国际收支账户将表现为外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6亿美元(金融项目贷方或资本流入)和Pecunia在国外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加 1 亿美元(金融项目借方或资本外流)。
当然,净资本流入 1 亿美元仅仅用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
6、从长期来看,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是一种非稳定的状态。
下面是一个赤字被重视例子。
例如,为了未来有较高的国民收入而现在借款提高其生产能力。
但是,经常项目赤字的任何时期,为了支付对外国人发生的债务,意味着由于缺少收入而减少相应时期的支出。
在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时,相对于收入,一国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在一段时期内进行消费方面的调整。
一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随着其官方结算余额非零而发生变化。
中央银行利用外汇储备来影响外汇汇率。
外汇储备的减少将会限制中央银行影响或盯住汇率的能力。
对于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当向国外借款困难时,中央银行储备是保持消费与投资的重要方式。
高储备也可以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使国外的借款者确信对该国信贷是值得的。
7、官方结算余额也称为国际收支余额,它表示相对于由外国政府机构持有的美元储备变化,由美国政府机构(如美联储、财政部)持有的国际储备的净变化额。
这个账户提供了外汇市场上干预程度的部分情况。
例如,假设Bundesbank购买美元并存入London bank的欧洲非美国银行的账户。
虽然这项交易是干预的形式,但并不会反映在美国官方结算余额。
相反,当London bank将这笔存款划给其在美国的账户,此交易将以私人资本流的形式出现。
8、可以,如果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超过经常项目赤字。
国际收支余额等于经常项目盈余加上资本金融项目盈余。
如:经常项目赤字100万美元,但存在比较大的资本流入且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102万美元,故国际收支存在2万的盈余。
这个问题可以用来介绍外汇市场干预(第17章)。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上上半期,美国政府对外汇市场无任何干预。
1982-1985 年间,实际数字显示国际收支存在较小的盈余,教材结果是国际收支余额为零,而这些年经常项目存在明显的较大赤字。
因此,1982-1985年美国资本流入超过了其经常项目的赤字。
第13章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1、汇率为每欧元1.5美元时,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等于三条hot dog。
其他不变时,当美元升值至1.25$per Euro, 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等价于2.5个hot dog。
相对于初始阶段,hot dog变得更贵。
2、63、25%; 20%; 2%。
4、分别为:15%、10%、-8%。
5、(1)由于利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对英镑的预期贬值率为零,即当前汇率与预期汇率相等。
(2) 1.579$per pound6、如果美元利率不久将会下调,市场会形成美元贬值的预期,即E e值变大,从而使欧元存款的美元预期收益率增加,图13-1中的曲线I移到「,导致美元对欧元贬值,汇率从E。
升高到E1。
7、(1)如图13-2,当欧元利率从i0提高到i1时,汇率从E0调整到E1,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
图13-2(2)如图13-3,当欧元对美元预期升值时,美元存款的欧元预期收益率提高,美元存款的欧元收益曲线从「上升到I,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E提高到E,欧元对美元贬值。
8 (a)如果美联储降低利率,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将贬值。
如图13-4,利率从i下降到「,美元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从E 提高到E,美元贬值。
如果软着陆,并且美联储没有降低利率,则美元不会贬值。
即使美联储稍微降低利率,假如从i降低到i*(如图13-5),这比人们开始相信会发生的还要小。
同时,由于软着陆所产生的乐观因素,使美元预期升值,即E e值变小,使国外资产的美元预期收益率降低 (曲线I 向下移动到「),曲线移动反映了对美国软着陆引起的乐观预期,同时由乐观因素引起的预期表明:在没有预期变化的情况下,由利率i 下降到i *引起美元贬值程度(从E 贬值到E * )将大于存在预期变化引 起的美元贬值程度(从E 到E )oi iRate of return(in dollars)图 13-4(b )经济衰退的破坏性作用使持有美元的风险增大。
相对于低风险资产, 高风险资产必须提供额外的补偿,人们才愿意持有它。
在预期不变前提 下,只有美元现汇贬值,才能提高风险升水水平。
因此,如果美国经济 衰退将会使美元贬值。
如果美元软着陆就以避免美元的大幅贬值。
9、欧元风险更小。
当美国居民持有其他财富的收益率升高时,欧元贬 值使欧兀资产的美兀预期收益率提咼,使欧兀升值,从而减少资产损失。
因此,持有欧元能减少财富的可变性。
10、 本章说明,即使最终交易是非美元结算的,银行间的大部分外汇交E $/foreignIii Rate of return(in dollars)图13 -5易均与美元有关(银行间外汇交易占外汇交易的大部分)。
美元的关键作用使美元成为载体货币。
由于人们更愿意用其他货币交换成美元,使美元这种载体货币成为最具流动性的货币。
所以,相比于墨西哥比索,美元更具流动性,所以人们更愿意持有美元。
与墨西哥比索相比,由于美元流动性更大,持有美元的风险性更小,所以即使美元存款利率较低,仍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当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加快,相对于日元存款,美元存款的流动性优势将逐渐减少。
欧元区代表与美国一个大的经济体,其有可能与美元一样承担载体货币作用,进而减少美元的流动性优势。
由于欧元作为货币的历史还比较短,投资者将随着其发展而逐渐接受。
因此,美元流动性优势将呈现一个慢慢减弱的过程。
11、根据利率平价条件,更大的美元利率波动将直接导致更大的汇率波动。
如下图13-6,利率变动表现为垂直线的移动,垂直线的变动将直接导致汇率的变化。
例如,利率从i移动到「导致美元从E升值到E';利率从i 减少到「导致美元从E贬值到E,。
因此,图形说明,当预期汇率不变时,利率波动与汇率波动直接联系。
13-612、由于对因汇率改变产生的资本收益和利息收入均征收同样的税收,所以对两者均产生同样的影响,即利率平价条件两边均减少T%,所以对利率平价条件没有影响。
如果只对利息收入征税,则利率条件变为:R$(1—T% —R E (1 — T% =(E e$/E -E$/E) / E$/ER$ —R E = (E$/E—E$/E) / E$/E (1—T%13、欧元的远期升水(美元的远期贴水)是:(1.26—1.2) /1.2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