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对比

合集下载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及命题趋势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上,小说仍然是热点。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I卷地理高考试题研究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I卷地理高考试题研究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I卷地理高考试题研究作者:舒念晓黄美龄何潇李清黄松明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13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及高中学生学业发展水平与质量标准,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参考标准。

本文采用归纳法、统计法、分析法对2015—2019年的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进行统计,结合新课标不同课程的内容要求,重点统计试题设问的难度层次、研究试题考点分布状况,分析“新课标”颁布前后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从考点与课标的结合中明晰新课标的指向性,为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提供参考,利于师生把握新课标的改革方向。

一、选择题分值及比例分析高考全国卷I卷现今在10个省份使用,其地理试题总体结构由选择题(共44分)、必做题(共46分)和选做题(共10分)三部分构成。

通过对2015—2019年高考选择题统计发现, 2017年“新课标”颁布后涉及考点在新课标配套必修教材中的占比发生了变化。

新课标发布前,2015年高考涉及考点在新课标配套必修教材中的占比为64%,2016年为73%;新版课标发布后,2017—2019年的高考选择题在必修教材中的考点分布比均为100%(表1)。

以2003年旧教学大纲为参照,2015年与2016年的高考选择题在必修中占比均为73%(表2)。

旧版课标对选修的学习不做硬性要求,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但2003年版的课标要求学生必须修满3本必修的6个学分,并在7本选修中自主选择学习2本,修满4个学分,方可报考普通高校的部分专业。

因此,在新课改前的高考考查中,选修内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考查内容主要分布于问答题部分的三选一选做题中(2015、2016年的选做题有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2017年的选做题中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被删除)。

高考考查选修部分在选择题中的分布经分析统计2015、2016年数据可知分值约为12分,考查的内容主要为海洋地理,体现了高考分层次选拔人才的要求。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语文整体分析和评价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语文整体分析和评价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语文评析新课标Ⅰ卷试题选材丰富,涉及社会学、文学、历史、先秦哲学、网络信息、时代等领域,内涵丰富广博。

其中,现代文阅读Ⅰ选自英国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的代表作《后真相时代》,现代文阅读Ⅱ节选自当代作家陈村的知青小说《给儿子》,文言文选自法家代表韩非子的《韩非子·难一》和汉代孔鲋撰写的《孔丛子·答问》(孔氏家学著作),诗歌选自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整体选文均系名家名作,其内容情理兼备,具有思维难度和深度。

语言文字运用Ⅰ属于情境性文段,选取了网络时代生活相关的片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鲜活性;语言文字运用Ⅱ属于文学类文段,选取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着重考查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性。

这些选材设计和内容选择,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不仅仅在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更给学生以思想、审美的熏陶,同时又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文段情境,从而发现和理解语文,感受与参与生活。

从题型上来看,现代文阅读Ⅰ中,第5题的分支由去年的4分上升到6分;现代文阅读Ⅱ中的第8题由去年6分下降为4分。

文言文断句由之前的选择题变为四省联考题中的三处断句;语言文字运用两组题题型进行了大换血,不同于2022年考查的成语填空、句式变化、修辞鉴赏、人称作用、语句补写,2023年所有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均采用了文字题的形式,分别考查了语句补写、表述修改、叠词效果、逗号效果、特殊词的表意特点等,除语句补写外其他均属于新题型,而语句补写也从去年的6分下降为4分。

尤其是语言文字运用Ⅱ的三道题目十分具有创新意识。

从题型和分值变化来看,有如下特点:1.现代文阅读更倾向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非技巧的把握,有效消除了考题的套路化。

2.文言文阅读更强调思维的深度,是依托于教材的有效延伸和深度挖掘,实现教考合一。

3.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无论是考点还是考查方式正在回归文本本身,要求题目依文而设,减少套路化的机械式的教学,更强调学生重视文段本身,懂得细致分析文段的特点和内涵。

[五年高考]2014年-2015-2016-2017-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综(物理化学生物)1卷高考试题真题卷(含答案)

[五年高考]2014年-2015-2016-2017-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综(物理化学生物)1卷高考试题真题卷(含答案)

高考试题汇总目录(精心整理)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2023高考全国历史新课标1卷

2023高考全国历史新课标1卷

2023年高考全国历史新课标1卷考试题分析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2023年高考,对历史新课标1卷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命题规律,把握考点,实现高效备考。

一、考试结构概述1. 客观题突出2023年历史新课标1卷的特点之一是客观题比重较大。

这既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主观题答题压力。

客观题的出现更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知识点覆盖面广从试题内容来看,2023年历史新课标1卷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涉及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各个历史阶段,也涉及到了国内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考查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

二、题型分析1. 单选题单选题在这次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的认知、了解和理解。

答题时需要考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关键信息,对历史人物的事迹、贡献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

2. 多选题多选题同样占有一定比重,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知识点有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在一系列选项中准确地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 判断题判断题部分比较突出,很多考题需要考生根据事实进行判断。

对历史事件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准确与否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答题时需要注意细节,理顺思路,做到有理有据。

4. 主观题主观题部分则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能力,需要考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发挥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在答题时需要注意结构清晰,论述有据,逻辑严谨。

三、备考策略1. 考前备考在备考历史新课标1卷的过程中,考生要全面复习历史知识,扎实掌握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重要内容,做到有条不紊。

针对客观题部分,需要做到知识广泛,细节清晰,解题快速,遇到难题及时放弃,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题目。

2. 答题技巧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细心阅读每个选项,做到精确理解,并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及高考对策PPT课件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及高考对策PPT课件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有几套? 四川省使用哪套?
二、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比较分析
(一)题型及试卷结构
题型: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均为:6道选择题(36分) +4道必考非选择题(39分)+2道选考题(任选一道15分)
结构:新课标全国卷的试卷结构为合卷(共16页),排列顺序为 选择题(生物、化学、物理),非选择题(物理、化学、 生物),选考题(物理、化学、生物)。
高考生物 讲座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 生物试题分析及启示
一、新课标全国卷的演变 二、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比较分析 三、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四、新课标全国卷与四川卷最明显的变化 五、对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的启示
一、新课标全国卷的演变
2007年宁夏首次使用新课标高考题 (宁夏使用新课标的理综卷—宁夏卷)
【2013年I卷】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
黑 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 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3、新课标全国卷和四川卷的差异: (1)新课标全国卷选择题每题平均字数少于四川卷,也说明全国卷的选择题信
(二)图表及文字信息量
3、新课标全国卷和四川卷的差异: (1)新课标全国卷选择题每题平均字数少于四川卷,也说明全国卷的选择题信
息量较四川卷更少,减少了读题的干扰,而且一般只有一个选择题的文字数较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分析(包含近三年考点对比与新趋势展望)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分析(包含近三年考点对比与新趋势展望)

批评的相互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段: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 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腿就对要文先学停史一上停得,踏到在充地分上论;述否的则,作我品们,的人身们体
的认识有稳定性。
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者应具有的态度。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
间更青睐文学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批评的相互关系。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
以古代诗歌阅读为例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 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 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 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C. 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文意学一史致形的成原冲则击:,文从章而大促意使、文关学键史信
发生渐进性变化。
息的一致性
D.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
不是文学史的结论。
有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的知识点分布
2.近三年的高考结构和分值分布
3.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特点
(1)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年分值的大致分布没变,只是里面的小分值有所变动。

题型结构也大致没有变动,在前两年的基础上,2015年的选修3-4和选修3-5的第(1)小题由原来五选三的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

例如,实验题的15分,2013年是7分+8分,2014年和2015年都是6分+9分的结构;计算题32分的总分,2013年是13分+19分,2014年和2015年是12分+20分的结构;选考题15分的总分,2013年和2014年都是6分+9分的结构,而2015年变成了5分+10分的结构。

这些分值和题型的细小变动都是相对于考纲的微调,在金太阳的试卷产品中,这样的变动都有涉及。

(2)从知识点上来说,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从教材出发,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注重建立物理模型。

各个知识点基本无遗漏,只要对教材系统地复习,如果加上对金太阳的产品进行过系统的使用,今年所考的知识点全部都有涉及,做到了全方面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