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第一次作业

合集下载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在线作业-0001‖满分参考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在线作业-0001‖满分参考

华师《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在线作业-0001在西欧中世纪,一般设在牧师所在村落的学校称为()。

选项A:社区学校选项B:教区学校选项C:学区学校选项D:堂区学校正确选项 :D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选项A:蔡元培选项B:黄炎培选项C:陈鹤琴选项D:陶行知正确选项 :D《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选项A:明人伦选项B:明明德选项C:亲民选项D:止于至善正确选项 :B到19世纪末,美国中学的课程一般划分为普通组、职业组和()。

选项A:技术组选项B:科学组选项C:文理组选项D:学术组正确选项 :D《劝学篇》是1898年发表的,书中阐发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它的作者是()。

选项A:冯桂芬选项B:魏源选项C:张之洞选项D:曾国藩正确选项 :C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教育思想都受到古希腊哪位教育家的思想的影响?()选项A:苏格拉底选项B:拍拉图选项C:亚里士多德选项D:智者派正确选项 :C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许多州制定法律规定由谁举办公立教育?()。

选项A:国家资助选项B:教会捐款选项C:企业赞助选项D:地方税收正确选项 :D凯兴斯坦纳的劳动学校主张按儿童将来的什么兴趣组织教学?()选项A:学习选项B:活动选项C:手工选项D:职业正确选项 :D学田制首创于()。

选项A:汉代选项B:唐朝选项C:宋代选项D:明朝正确选项 :C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

选项A:辟雍选项B:泮宫选项C:东序选项D:上痒正确选项 :B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哪年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选项A:1837年选项B:1840年选项C:1843年选项D:1852年正确选项 :B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选项A:1870年《初等教育法》选项B:费舍法案选项C:巴尔福法案选项D:巴特勒法案正确选项 :C。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填空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B)9、“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B)10.“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D)11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A、国子学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馆三、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 ,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

5、《四书》包括《》、《》、《》、《》。

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 " 与" "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 。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创办于年的"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制。

13、日本从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

二、选择题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癸丑学制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园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 •劳动教育D •军事体育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 .法国C .尼德兰D .意大利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1填空1、《礼记》2、八股文3、《劝学篇》4、壬戌学制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6、《爱弥儿》7、教育即生活8、柏林大学9、绅士10、《1988年教育改革法》11、性恶论12、循序渐进13、1912年14、黄炎培15、学校式、社会式、社会式16、《巨人传》17、世俗性18、《教育基本法》19、统一学校20、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21、孔子22、九品中正制、察举制23、1862 24、康有为25、蔡元培26.《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7.行会学校28.教育补助金法案29.《初等教育法》30.中世纪大学31、劳动32、董仲舒33、程朱理学34、京师同文馆35、杜威36、《巨人传》37.世俗性38.苏格拉底39.《理想国》40.《教育基本法》二、名词解释六书__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六书”作为实施“六艺”教育的基本教材。

“六书”是孔子进行“六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六书”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即后世所称的“六经”,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五经”。

7三大文教政策__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爱国女学__辛亥革命前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蒋观云于1902年春所创办的女子革命学校。

先由蒋任经理,后由蔡元培接任。

办学方针“不取贤妻良母主义”,而“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为目的。

蔡元培认为“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

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

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种子……”。

为成功地培养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爱国女学于年幼班授予普通知识,年长班则开设《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主义》,尤其注重《化学》课的学习。

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女学校的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对当时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杜威__(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17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17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重要著作____上。

A. 大同书
B. 幼儿教育概论
C. 家庭教育
D. 儿童保育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 1934 年2 月____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

A. 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
B. 南京国民政府
C. 苏联
D. 日本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3. 蒙台梭利强调以____作为课程,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A. 教具
B. 恩物
C. 游戏
D. 作业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4.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 "____"。

A. 儿童之家
B. 幼儿园
C. 托儿所
D. 白天的母亲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5. 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由(),创建时间是();。

电大《中外教育简史作业》

电大《中外教育简史作业》

中外教育简史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苏联前教育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本身的论断而提出的。

其论据是:第一,原始人教育的需要产生于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经验传递和相互协调的需要。

第二,人类的劳动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教育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给予指导,它是扎根干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4、学记:该书作者是乐正克。

《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作品。

但在总结我国先秦时期学校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中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5、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在教学中并不直接问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

6、《雄辩术原理》:昆体良是古代罗马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雄辩术原理》论述的是对一位雄辩家(即演说家)的培养和要求,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系统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罗马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取了古希腊人在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当然也概括了昆体良本人的教育经验,可以说《雄辩术原理》集希腊和罗马教育思想与经验之大成,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7、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其和谐教育思想既秉承雅典的传统,更有个人的创新。

《中外学前教育史》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答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张宗麟,陈鹤琴2、实验幼稚师范学校3、陶行知4、活教育5、《幼稚园的社会》6、陶行知燕子矶幼稚园。

7、大自然、大社会8、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9、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10、湖北幼稚园。

二、名词解释1、中外幼儿教育史:中外幼儿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国内外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

2、《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颜之推所作,共20篇,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诸篇是我们研究颜之推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3南京鼓楼幼稚园: 1923春,陈鹤琴在自宅厅里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不久又以该园作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教实验园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创了幼教科学研究之先河.4、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

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

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内容有哪些①思想品德教育:小悌、崇俭、诚信、为善(3分)②生活常规教育:礼仪常规的训练、养成卫生习惯(3分)③文化常识教育(2分)④注重幼儿的身体保健(2分)2、简述张宗麟关于幼稚园教师的任务有哪些①养护儿童(1分)②发展儿童身体(1分)③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2分)④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2分)⑤与家庭联络(2分)⑥研究儿童(2分)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①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②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虎指示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分)③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试题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6分)1.六艺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的“六艺”教育,经历夏、商时期的发展,完备于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2.孔子: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成就在两个方面:创办儒家私学和修订六经,奠定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时期(178年)创办的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教学内容为辞赋、小说、文学、字画等文学艺术,招生对象不论出身,学成即可封官拜爵。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院。

4.《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颁布,是美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力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内容包括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强调天才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5.凯洛夫:其《教育学》是较早的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学的书,对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的影响颇大。

强调只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学校教育的最大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认识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过程。

6.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把培养道德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反对无教育的教学,认为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德行;反对无教学的教育,认为教学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借助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则无从实施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3×10分)1简析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贡献。

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突破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垄断局面,世俗的文化教育得到了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适应人的多方面能力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广泛,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自然科学等实用内容;主张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兴趣、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倡直观教学、实物教学等新方法;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自由、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1912年2.黄炎培3.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湖南自修大学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7.福州马尾船政局8.《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9.为政治斗争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勤俭办学。

10.康有为1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2.《巨人传》13.世俗性14.《教育敕语》15.《初等教育法》16.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17. 《教育学》18. 朗格郎19. 《民主主义与教育》20. 教育部21. 《教育漫话》22. 杜威23. 系统24. 《教育赦语》25. 地方分权制26.恩物27、有教无类 28、教学相长 29 、性三品 30、康有为 3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二、名词解释1.察举制所谓“察举”又称荐举,就是“乡举里选”。

当朝廷用人时,由地方官推荐,再由中央核准,然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对优异者分别加以录用。

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它始于武帝时,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之一。

察举制奠定了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基础。

汉代察举科目繁多,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这种科目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

2.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般认为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

3.稷下学宫“稷”是指当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

齐国在稷门之下所设的学校称稷下学宫,亦称稷下之学。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

同时,它又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

稷下学宫的出现,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盛行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分不开的。

从办学性质来看,稷下学宫是官私合营的,其在办学特点上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官学和私学的许多特长,兼具官、私学的优长于一身。

4.朱子读书法朱熹一生酷爱读书,他对如何读书有着深切的体会,并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富的经验。

关于这方面,他在平时对学生所述的语录,比较宋儒其他教育家更为多而详尽,内容十分丰富。

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日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5.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官立的高等学府。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般认为太学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该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人,这是西汉太学建立之始。

至东汉,太学迅速发展。

魏晋至明清,太学绵延不衰。

太学的建立,使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著作,共20篇文章。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7.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8.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明人伦”,是“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的教育宗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

他认为,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

所谓“天地之性”,它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是符合封建纲常的。

所谓“气质之性”,是天理与人欲混杂的,即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各种欲望。

因此,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人的“气质之性”,保存其中的天理,灭尽其中的人欲。

9.颜之推颜之推(公元530——595年),字介,梁朝金陵(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人)。

被称为是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主要著作是《颜氏家训》一书,共20篇文章。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10.六书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六书”作为实施“六艺”教育的基本教材。

“六书”是孔子进行“六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六书”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即后世所称的“六经”,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五经”。

11.《学记》《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1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骑士制度盛行于12世纪,12世纪中叶以后,骑士教育制度也随而兴盛。

骑士教育是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

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13.城市学校:城市学校的产生与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城市学校的主要类型有手工业行会办的行会学校和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基尔特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手工业、商业有关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职业训练。

一些初级的学校还采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

14.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组织形式,当时西欧城市各种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为大学的组织奠定了基础。

最初的大学机构,也就是学生行会与教师行会。

最早兴起的大学是12世纪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15世纪,整个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以形成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物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

中世纪大学以具有一些特权。

它的领导体制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大学,多由学生主管校务,另一是“先生”大学,一般由教师主管校务。

大学课程主要有文科、法学、神学和医学等,并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

15、六书——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六书”作为实施“六艺”教育的基本教材。

“六书”是孔子进行“六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六书”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即后世所称的“六经”,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五经”。

16.《学记》——《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17、爱国女学——辛亥革命前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蒋观云于1902年春所创办的女子革命学校。

先由蒋任经理,后由蔡元培接任。

办学方针“不取贤妻良母主义”,而“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为目的。

蔡元培认为“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

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

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种子……”。

为成功地培养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爱国女学于年幼班授予普通知识,年长班则开设《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主义》,尤其注重《化学》课的学习。

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女学校的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对当时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简答1.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实施。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一方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

另一方面,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在这种情况下,再实行按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让地方豪强大地主享有选士用人的大权,则既不利于满足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不利于满足中小地主做官从政的合理要求。

所以,重门第不重才学的九品中正制再也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取士制度已势在必行。

科举制在这种宏观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考生来源与报考手续。

2. 考试科目及内容。

3.考试方法。

4.科举制的作用:第一,选士的大权集中到了封建中央的吏部,加强了皇权,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第二,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欲通过科举做官的人们将竭力适应并达到这一标准,这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第三,选士的范围有所扩大,较广泛地向地主阶级的各阶层和广大平民子弟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使过去的所谓寒门,即中小地主和社会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了参政的机会,甚至获得了高官厚禄。

5.科举制的影响:首先,科举考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兴衰。

其次,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2.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

一、蒙养教材的种类:识字教学的课本,诗文教学的课本,历史教学的课本,名物教学的课本,道德教育的课本二、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古代蒙学读本,韵律自然,颇有情趣,易于记诵,适应了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而且很多故事颇具教育意义。

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重视汉字的特点。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采取韵语或对偶式,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诵读和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

3.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家教要从幼儿时期开始(二)家教的主要内容家教的主要内容是语言、道德和立志。

4.简述蒙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教学原则:宽严有节,爱教结合;精讲多练,及时巩固;智德并进,养智益德二、教学方法:主要是进行识字、读书、写字和作文的训练。

5.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预、时、孙、摩”的原则。

2、长善救失原则。

3、藏息相辅原则。

4、启发诱导原则6.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从他的人性说出发,引伸出来教育的作用。

在他看来,善与恶都是人的后天道德行为。

他提出“教人习善”和“戒人习恶”的主张,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在具体培养目标上,颜元提出了两类人才:一是德才兼备的各级官吏,二是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