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基础-兽医学概论(动物科学专业使用)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1、药物(drug)使用疾病防治、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poison)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3、制剂:是根据兽药典或其它经批准的处方,将药物按照一定工艺制成符合要求的药品。
剂型:药物原料经过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应用的形式。
4、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5、药品的质量特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6、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要就机体对药物的处臵过程。
7、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8、药物作用方式: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称为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首先是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其次是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再就是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
选择性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10、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对因治疗——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和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
不良作用(adverse action):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有害的作用。
(1)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作用(toxic effect):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或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
(3)变态反应(allergy):是指极少数动物个体在应用某药致敏后,再次用该药时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
(4)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指在应用药物治疗之后所引起的一种不良后果.。
兽医药理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及总论

药物分类: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等) 合成药物(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 生物技术药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药物剂型(dosage form)和制剂(preparation)。
二、兽医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是研 究药物、病原体和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 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 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还有非房室模型、生理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和 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等。
(四)药动学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药动学参数依其性质可分为转运参数、混合参数和 常用参数。
1.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ve)
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 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遵循一级速率过程,半衰 期与剂量无关;但有少数药物在剂量过大时可能 以零级速率过程消除。
3.受体学说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速率学说(rate theory) 二态模型(two-state model)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1.对酶的作用(抑制 激活 诱导 复活) 2.影响离子通道 3.对核酸的作用 4.影响神经递质或体内自体活性物质 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6.影响免疫机能 7.理化条件的改变
他们与药时曲线下面积是决定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 效性的重要参数。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是指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 环的速率和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剂量 (二)剂型 (三)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drug regimen)包括给药剂量、途 径、时间间隔和疗程。
兽医药理学教案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一章:兽医药理学的概念与任务1.1 兽医药理学的定义解释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强调兽医药理学在兽医学中的重要性1.2 兽医药理学的任务介绍兽医药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目标探讨兽医药理学在兽医药发展和兽病治疗中的作用第二章:兽药的剂型与给药途径2.1 兽药的剂型介绍常见的兽药剂型及其特点解释不同剂型对药物效果的影响2.2 兽药的给药途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分析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和效果的影响第三章: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1 兽药的吸收解释兽药吸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探讨吸收过程中的吸收速度和程度3.2 兽药的分布介绍兽药在体内的分布规律分析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分布差异3.3 兽药的代谢解释兽药代谢的途径和酶系探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药物相互作用3.4 兽药的排泄介绍兽药排泄的途径和机制分析排泄过程中的药物消除速度和影响因素第四章:兽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4.1 兽药的药效学介绍兽药的药效学参数和评价指标分析药物的剂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4.2 兽药的药动学解释兽药的药动学参数和特点探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药动学的影响第五章:兽药的种类与作用机制5.1 抗菌药介绍抗菌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分析抗菌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5.2 抗寄生虫药解释抗寄生虫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探讨抗寄生虫药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5.3 抗炎药介绍抗炎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分析抗炎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5.4 兽药的副作用与毒性探讨兽药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介绍预防和处理兽药副作用和毒性的方法第六章: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6.1 兽药的临床应用分析兽药在兽医临床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介绍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案例6.2 合理用药的原则解释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原则探讨合理用药的依据和注意事项6.3 兽药的联合应用介绍兽药联合应用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兽药联合应用的案例和注意事项第七章:兽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7.1 兽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兽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介绍预防和处理兽药不良反应的方法7.2 药物相互作用解释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对兽药效果的影响和应对策略7.3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与评估介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方法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和处理原则第八章: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8.1 兽药残留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兽药残留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强调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8.2 兽药残留的检测与监控介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探讨兽药残留的监控策略和法规要求8.3 食品安全与兽药合理使用分析兽药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和兽药使用的相关规定第九章:兽医中药学与中兽医药理9.1 兽医中药学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兽医中药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强调兽医中药学在兽医临床中的作用和重要性9.2 中兽医药理的作用机制介绍中兽医药理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分析中兽药的药效学特点和应用范围9.3 中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使用探讨中兽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案例解释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第十章:兽医临床药物治疗与案例分析10.1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原则解释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方法10.2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兽医临床药物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估和后续管理的重要性10.3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探讨兽医临床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兽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兽医药理学的概念与任务2. 兽药的剂型与给药途径3. 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4. 兽药的药效学与药动学5. 兽药的种类与作用机制6. 兽药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7. 兽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8.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9. 兽医中药学与中兽医药理10. 兽医临床药物治疗与案例分析难点解析:1. 兽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兽医药理学_兽医药理学重点

兽医药理学药物 :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动物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各种化学物质。
毒物: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一与药物只是量的差异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药物的转运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吸收(进入血液)、分布、生物转化(肝脏)、排泄(肾脏)峰浓度: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的最高点。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消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生物利用度: 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local action)与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全身作用)(2)直接作用(dirct action)(原发作用)与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继发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1)副反应:在常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量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3)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这些药物结合成完全抗原。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或混合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结果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物的安全指数:LD50/ED50 ; LD5/ED9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 2.剂型 3.给药途径 4.联合用药与重复用药二、动物方面因素 1.动物的种属差异 2.生理差异 3.个体差异4.病理因素三、饲养管理与环境合理用药:1.正确的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 2.熟悉药物药动学特征 3.预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5.合理的联合应用 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 7.避免兽药残留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谱:抗菌范围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耐药性:是指病原体与化疗药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致使化疗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兽医药理学各论部分

01
04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事项
02
0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3
06
长期使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可能导致 依赖性和耐药性,需密切监测。
06 心血管系统药理概论
心血管系统药理概述
心血管系统药理是研究心血管系统药物对心脏、血管及血液等生理功能的 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学习兽医药理学各论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学习兽医药理学各论有助于掌握各类药 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VS
方法
学习兽医药理学各论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 技能的培养。具体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多做练习题、阅读相关文献 、参加实验和实习等。
深入探讨镇咳药在感冒、支气 管炎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 分析其使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 应的应对措施。
祛痰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 事项
系统介绍祛痰药在支气管炎、 肺炎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 分析其使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 应的预防措施。
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及注 意事项
全面概述抗感染药在呼吸道感 染、肺部感染等疾病治疗中的 应用,并分析其使用注意事项 和耐药性的预防措施。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胆碱能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胆碱能受体而产生药理作用。它们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胆碱能神经的传递 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效应,如兴奋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等。
肾上腺素能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药理作用。它们可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的释放,增 强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传递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效应,如兴奋心脏、升高血压等。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341P)

3
第一节 总论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药物在畜牧 业上的应用就称兽药。旧的兽药含义是指用于预防、诊断、 治疗畜禽疾病的药物,现代兽药的含义无论从用药的对象, 还是用药的目的上均已超过这一范畴。
88
第一节 总论
2、内容: 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制剂、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 忌症等,此外还有药物的来源、性状、化学结构等内容。
9
第一节 总论
3、目的: 经过兽医药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防治
畜禽等动物疾病的基本规律,在未来兽医实践中能够 准确选药,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的性能和作用,为 新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为促进保障社会畜牧业 的发展服务。
➢ 1987年5 月21日 , 国务院 发 布的 《 兽 药管理 条 例 》 第48 条规定,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 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 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44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总论从兽药的定义可以看出,一种物质是不是兽药应 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判断。 ➢1、具有一定的药效(即具有一定的功能)。一种物质 具有某种药效是划入兽药的基础,如预防疾病的功能, 治疗疾病的功能,诊断疾病的功能或者有目的的调节生 理机能的功能。只要具有上述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物质 才能划入兽药范围,否则就不叫兽药。
13
第一节 绪论
兽医药理学

第四篇 抗病原体药物与防治应用
二、合成抗菌药 ㈠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是:通过与细菌DNA回旋酶 A位亚基结合,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 而导致细菌死亡,产生杀菌作用。动物细胞的DNA呈 包被状态,不受本类药物影响。此外,本类药物的杀 菌作用,还与能产生新的黏聚糖水解酶或自溶酶有关。
第二篇 兽医药物治疗的基础
二、药效学 ㈠药物的基本 作用兴奋与抑制 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㈢药物不良反应 副作用 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继发反应 ㈣量效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 效应也愈强。 ㈤药物的效价与效能药物的效价(强度)是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药 物剂量的大小。剂量愈小,表示效价愈高,即强度愈大。效能 是指该药物在安全范围内能达到的最大效应。若再继续增加剂 量也不会使效应进一步加强,却会招致毒性反应的发生。
第三篇 功能调节药物与临床治疗
一、抗胆碱药 阿托品 山莨菪碱 地酚诺酯 二、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 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种类很多,但都能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目前认为这是它 们共同的作用基础 。解热作用 如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氨基比林 (匹拉米洞) 、 安乃近 (罗瓦而精) 、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 、萘普生 、 牛黄酸、双氯酚酸钠、氟尼辛葡甲胺 等。
第二篇 兽医药物治疗的基础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㈠动物方面的因素 种属差异 生理差异 个体差异 机体 的机能状态和病理状态 ㈡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的化学性 药物的物理性 剂量 剂型 ㈢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途径 时间 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 ㈣联合用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配 伍禁忌 ㈤环境方面的因素 外界环境 病原体的状态和抵抗力
兽医药理学基础-兽医学概论(动物科学专业使用)

扰素、植物血凝素、转移因子等。
科研概念与临床应用
1.药物的量效关系 ①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Cmin)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又称阈剂量(threshold dose)。 ②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 dose): ED50 ③ 极量(Maximal dose):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 ④ 最小中毒量( minimal toxic dose ):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 ⑤ 致死量(lethal dose):引起死亡的量 ⑥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数动物死亡的量 ⑦消除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常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反映药物在体内
因此,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 3.药物副作用: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由于治疗目的不同,
副作用又可以成为治疗作用。 如:阿托品作麻醉前给药,主要目的是一直腺体分泌和减轻对心脏的抑制,其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便 成副作用;
真核生物
80S 60S 40S
原核生物
70S 50S 30S
菌体蛋白质的 合成可分为三 个阶段
1.始动阶段: 由DNA转录 生成mRNA 与30s亚基结 3终.终止止密阶码段时:医当学m教合动R育形复NA网成合上原物7出0创。s现始, 终 形新2复止 成的.肽合因 的特链物子 肽殊延上链构R伸进有释型阶入氨放的段A基,蛋位:酰盘白,7结绕质0促s合而。始使部成核动已位为蛋 白再((体利AP解用位位离。))为,和3第肽0s一酰和个基50氨结s,基合重酰部新位 tRNA1(aa1)上的反密码 “阅读”mRNA上的密码, 经识别后,aa1-tRNA,即 进入A位,随后在移位酶的 作用下移至P位,空出A位以 接受与mRNA上密码相符的 另一个氨基酰tRNA2(aa2tRNA2)。随后在肽酰基转 移酶作用下,将P位上的 aa1-tRNA转移到A位上的 aa2-tRNA之上,同时释放 tRNA1,此时两个氨基酸即 形成二肽链。此二肽链又移 至P位,空出A位以接受aa3tRNA3……如此继续反复使 肽链不断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抑菌药:是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 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等。
4.杀菌药:这类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 且能杀灭之,如青霉素类、氨基甙类等。
药效学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合用药效>单药代数和 2.相加作用:合用药效= 单药代数和 3.拮抗作用:合用药效<单药代数和。
动物如鸡内金(健脾消食、消积化石)、牛黄(清热解毒, 开窍豁痰,熄风定惊)。
矿物:石膏(清肺热、泻胃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口 渴、烦躁,肺热咳喘及胃火引起的头痛、牙痛)、芒硝、 NaCl(人工盐)、MgSO4(泻药)。
2.合成药物(化药、合成药、西药): 如各种人工合成的 化药、抗菌药物等。
3.生物技术药物:即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 发酵工程等技术产生的药物,如酶制剂、疫苗、干扰素、 植物血凝素、转移因子等。
药物超过一定计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 限,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 3.药物副作用: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 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由于治疗目的不同,副作用 又可以成为治疗作用。 如:阿托品作麻醉前给药,主要目的是一直腺体分泌 和减轻对心脏的抑制,其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便成副 作用;
菌体 蛋白 质1阶.始的段动: 合成 3.终止阶段由:DN当A 可为个段分三阶 m止 育 因 促 链 成 型 蛋 3新2复 位 部 基 反 的 t在 位 m个 t转 的 的 放 酸0RR.R肽R合 ( 位 酰 密 密 移 , 氨 移 aat即密 网 子 使 释 为 的 白 再NNsRaaNAA链N物 A( t码 码 位 空 基 酶 形N12和AR2,--位A码 原 已 放 新 蛋 体 利R延tt上 P“ , 酶 出 上 酰 ) 作 成NARR即1位)A伸5。密有 阅 经 的 用 二At,NN进R上进1时 创 形 , 的 白 解 用)和位AA0阶随码氨 读 识 作 下 肽此(N转 之入,肽以A入s段基 ” 别 用 , 链a后相时出转 成 m与 亚 合 7动 物医 , 成 盘 特 质 离 。上移2Aa,第酰接:酰 后 下 将 。m在符两(10位,到AR)一基受7现R录 3基 形 复 。学 终 的 绕 殊 。 为结 , 移 此Pa肽的个s,0重同AaN上 位个位结与N0s始合 至 二a酰另氨2位随A时始a终生 结 成 合的 上氨-合教 止 肽 而 构 核s部 肽P基一基上1A上后,释动-
原
有
有
有
无
核 细
(肽聚糖)
(类脂质 和蛋白
胞
质)
细胞器 核糖体
举例
细菌、蓝 绿藻
真 哺乳无 有
有
有 内质网、线 真菌、植
核 植物有 (脂质和
细
蛋白质 )
(核仁) 粒体、溶酶 物、动物 体、核糖体
胞
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区别
核糖体 大亚基 小亚基
真核生物 80S 60S 40S
原核生物 70S 50S 30S
3.病理状态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可能影响药物生物转化、
排泄,对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重大影响。
4.个体差异
剂量、用法与药效3-饲养管理、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消毒剂、环境中有机物等可减弱药物的 作用。
疫苗
合理用药原则
1.正确诊断-先决条件; 2.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 3.了解所用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知识-制定科
剂量
⑤ 致死量(lethal dose):引起死亡的量 ⑥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数动物
死亡的量
⑦消除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 时间,常称为半衰期,用t1/2表示,反映药物在体内消 除快慢的一个指标。
科研概念与临床应用
1.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 为抗菌谱。
MgSO4内服 →泻药 静注 →镇静
影响药效的因素2-动物方面
1.种属差异 如猫对阿司匹林敏感,口服时38h给药一次,马静
注水杨酸需6h一次;马属对泰乐菌素易致死(注射)禁 用,猪、鸡、牛安全。
氯霉素在猪t1/2:1.59h,而在水牛10.2h。 2.生理因素
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幼畜、 老年家畜及母畜的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幼畜的生物转 化途径和有关微粒体酶系统功能不足,肾功能较弱(牛 除外)。
可能机制: (1)通过受体作用:如阿托品与肾上腺素的扩瞳; (2)作用相同的组织细胞:靶器官(靶细胞)相同; (3)干扰不同的代谢环节: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与林可胺类抗生素; (4)影响体液或电解质平衡。
影响药效的因素1-剂量、用法与药效
MgSO4小剂量 →盐类健胃药 大剂量 →容积性泻药
科研概念与临床应用
1.药物的量效关系 ①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Cmin) 能引起药
物效应的最小剂量,又称阈剂量(threshold dose)。 ②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 dose): ED50 ③ 极量(Maximal dose):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 ④ 最小中毒量( minimal toxic dose ):出现中毒的最低
学用药方案; 4.预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便于调整用药方
案; 5.避免使用多种药物或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 6.正确处理对因、对症治疗的关系。
抗微生物药物机理简介
对微生物要有杀灭或抑制的作用; 但对宿主细胞没有杀灭或抑制的作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兽医药理学基础
学习本章要达到的能力
1.掌握主要药物的作用机理;
2. 可以根据疾病(病因、症状)出治疗方案(开 处方)。
3.可以根据目的出复方药的配方(了解)。
概念
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兽药还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
物质。 2.毒物:是指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剂型
药物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 须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 型,简称剂型。如粉剂、水剂、注射剂、颗粒剂、散剂、 片剂、(水针、粉针)、栓剂、喷雾剂 、软膏剂 、贴 膜剂 、泡腾片 。
药物分类
1.天然药物(中药、中草药、中成药):如植物、动物、 矿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