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初中音乐教案【6篇】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初中音乐教案【6篇】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初中音乐教案【6篇】青春舞曲教案篇一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请学生打开课本,百年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

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

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初中音乐教案4篇

初中音乐教案4篇

初中音乐教案4篇课题:身边的音乐教学目标: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2、识别音乐的心情,发挥制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学生开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展初步了解,使学生熟悉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心情及其作用教学难点:为场景配置音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

(音乐为《欢送进展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究1、教师提问:刚刚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识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仿照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心情与人的心情之间的关系)2、我们再观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发动进展曲》、《摇篮曲》、《国歌》等)4、学生自己探究,查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刚我们都特别熟识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方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许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展简洁的心情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识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识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量和对音乐的兴趣)三、创作与表现1、试配场景刚刚我们自己找出了很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争论,教师下去指导)3、教师供应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现沟通,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展评价。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2.3 演唱技巧指导: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节奏、呼吸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一首热身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2 歌曲学习:分组学习歌曲,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3.3 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歌词等,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演唱和分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同类歌曲推荐:推荐其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5.2 音乐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5.3 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唱《让世界充满爱》,并尝试分析其他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教材。

6.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6.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视频资料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聆听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7.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音乐教案初中生

音乐教案初中生

音乐教案初中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奏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茉莉花》的曲调、歌词及其文化背景。

2. 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 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茉莉花》的学唱和演奏,了解民歌的特点。

2. 难点:音乐基本元素的运用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详细介绍歌曲《茉莉花》的曲调、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教授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5. 演奏练习:教授歌曲的演奏技巧,如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民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7. 音乐知识拓展:讲解民歌的分类及其特点,使学生对民歌有更全面的了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茉莉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9.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歌曲《茉莉花》,提高歌唱和演奏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歌唱和演奏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歌唱和演奏水平。

3. 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对民歌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茉莉花》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回忆》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回忆》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产生对音乐剧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剧体裁的特点,提升欣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能够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难点】听辨歌曲节拍,感受节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片段;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出自哪一步音乐剧?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老师所播放的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剧《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并讨论交流美国其他著名的音乐剧如《猫》,引入课题,《回忆》。

(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歌曲,并介绍音乐剧《猫》,作为歌舞剧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

2.教师为学生介绍韦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他的音乐剧《猫》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韦伯充分注意到儿童的特点,其中的音乐《回忆》生动的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猫的形象特点,这个音乐剧是真正适合各种文化背景的大众戏剧。

在伦敦首演后,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舞台剧,这首《回忆》就是其中的名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还创作声乐套曲,变奏曲等。

(三)探究学习1.教师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流畅、舒缓,旋律节奏比较平稳,有很多连续的长音,听起来非常悲伤。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是几几拍子,给大家怎样的感受,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12/8拍,给人连贯,起伏荡漾的感觉。

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

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教师播放音乐剧《猫》的相关剧情并提问学生:这只猫是怎样的形象?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并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给出答案:这只猫流浪后回归却被歧视和猫群的区别对待。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

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是上世纪⼋⼗年代中期作曲者郭峰为国际和平年专门创作的组曲之⼀。

歌曲采⽤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为齐唱形式,b段和变化再现的第三部分均为⼆声部合唱形式。

合唱采⽤的是最常规的三度同节奏主调⾳乐写作织体,节奏规整,旋律以平稳进⾏为主,琅琅上⼝⽽⼜富有个性,适合班级教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第1课时 三、教学⽬标 1、“唱会”并且能够初步“唱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美与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的歌唱兴趣。

2、在歌唱训练中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

利⽤声⾳来塑造美,表现爱。

3、掌握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的演唱⽅法,了解以三度配置为主的同节奏⼆声部合唱歌曲的⼀般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1、⽤听觉调整⾃⼰的声⾳,保持声部的⾳准和⾳⾊统⼀,重点是b乐段合唱声部的和谐性。

2、前半拍休息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变化⾳,长⾳时值的保持。

五、教学⽤具:多媒体教学系统,钢琴,课件,歌谱。

六、教学过程 (⼀)导⼊新课(约占本课时的12%) 1、播放包含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节⽬的慈善⽂艺演出视频资料。

2、提问:如果你在慈善晚会中听到这⾸歌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歌曲采⽤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个部分? 设计意图:⽤视频资料作为情境导⼊的教学⼿段,开门见⼭地导⼊到教学主题中,让学⽣初听⾳乐,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让学⽣尽快进⼊学习状态。

运⽤提问形式,可以让学⽣尽快集中注意⼒,进⼊⾳乐情境,关注⾳乐的表现形式。

(⼆)新歌教学(约占本课时的70%) 1、教师范唱歌曲第⼀乐段,提⽰学⽣对照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2、学⽣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三乐句完全重复,⼆、四乐句变化重复,结⾳不同。

3、跟琴视唱旋律,控制⽓息,⽤假声位置发“nu”(努)母⾳轻声歌唱,提⽰学⽣注意⽤⽿朵倾听和调整⾃⼰的声⾳,必须与⾝旁同学的声⾳相似,相互模仿,全班的声⾳要求⾼度统⼀。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初中音乐教学设计《青春舞曲》篇二:初中音乐八年级全套教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篇三: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

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

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化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能够以歌唱的方式准确的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3.能够在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的表现作用,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蝴蝶动画,引导学生从中发生联想)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翩翩起舞的蝴蝶吗?(喜欢)老师也特别喜欢
这种美丽的小精灵,古往今来,人们赋予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也有很多动人的传说。

你们有谁知道有关蝴蝶的故事吗?谁能够来简单地讲述一下?
学生:答
老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浪漫、感人,被艺术家改编成了很多形式,如歌曲、戏曲、器乐曲等等,它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
事中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歌曲:《化蝶》。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播放歌曲《化蝶》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
如调号、主音、节拍、速度、乐句、乐段等,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分析歌曲
的节奏、旋律进行特点。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旋律的构成要素。


2.节奏训练
(1)跟随老师打节拍,念以下两条节奏。

要求:节拍稳定,节奏准确。

4/4 X XX X X X ? X X X | X X XXXX X —||
4/4 XX X XXXX X?XX | X?X X X XX X X ||
(2)演唱两条发声练习。

要求:缓吸缓呼,发音柔和连贯。

1=C 2/4
1 4 | 1 5 | 1 6 | 1 7 | 1 1 | 1 —||
U
1=F 4/4
5672 6165 3561 5 | 5672 6165 3561 5 || U U
(设计意图:针对歌曲中的大跳音程以及一字多音的音准进行基本训练,为之后
学唱歌曲做铺垫。

)
3.歌曲学唱
①初听歌曲,思考:每段歌词陈述了什么内容?音色和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复听歌曲,随音乐哼唱。

③随琴声划拍视唱曲谱,注意音准,再填词演唱。

④难点学唱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唱,随琴跟唱等方式,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特点以及歌词的含义。


⑤艺术处理歌曲:尝试变换演唱速度、演唱音色、演唱方式、演唱力度进行演唱,感受最恰当的处理。

(设计意图:进一步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的特点,学生可按照自己设计的不同形式来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4. 难点部分重点突破,用多种方式反复加强练习。

5. 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三、总结:
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可是社会是现实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好好把握你们现在的学习时光,重心都放在建设未来上,这样你们以后的爱情也会更幸福!
四、作业布置:
练唱歌曲《化蝶》;
搜集更多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了解他们真挚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